APP下载

抗血液型脓病蚕新品种“农科5号”一代杂交种繁育体会*

2023-01-11蔡永良丁国良金杏丽陈金娥姚陆松

蚕桑通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蚕种杂交种农科

蔡永良,丁国良,金杏丽,陈金娥,姚陆松*

(1.德清县莫干天竺蚕种有限责任公司,浙江 湖州 313204;2.德清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德清 313200;3.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院蚕桑与茶叶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

“农科5号”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与茶叶研究所利用引进抗血液型脓病种质资源与多元杂交技术育成的一对四元杂交斑纹限性家蚕新品种,其综合经济性状优良,对血液型脓病具强抵抗力。该品种经2017~2018年两年实验室共同鉴定,2019~2020年两年农村生产试验,于2021年通过浙江省家蚕新品种审定。德清县莫干天竺蚕种有限责任公司于2018年春期首次引进新品种“农科5号”开展一代杂交种试繁,之后分别在2019、2020、2021年,连续进行了4年8期一代杂交种繁育,现将繁育情况简单总结如下。

1 各期繁育情况

2018年春期首次在德清县莫干山镇五四村繁育“农科5号”一代杂交种,12户原蚕户饲养原蚕182 g,收种茧827.45 kg,生产杂交种3326张,kg茧制种4.02张,取得良好的繁育成绩;秋期在五四村少量繁育。2019年春期,莫干山镇五四村6户原蚕户饲养原蚕100 g,收种茧467.75 kg,生产杂交种1730张,kg茧制种3.70张;秋期莫干山镇五四村及安吉梅溪镇马村共18户原蚕户饲养原蚕352g,收种茧1052.90 kg,生产杂交种4011张,kg茧制种3.81张。2020年春期,莫干山镇五四村和新安镇西庙桥村共34户原蚕户饲养原蚕775 g,生产杂交种12507张,kg茧制种4.13张;秋期梅溪镇马村14户原蚕户饲养原蚕320 g,生产杂交种4350张,kg茧制种3.87张。2021年春期莫干山镇五四村和梅溪镇马村共28户原蚕户饲养原蚕582 g,生产杂交种11854张,kg茧制种3.99张;秋期梅溪镇马村21户原蚕户饲养原蚕645 g,生产杂交种7347张,kg茧制种3.31张。各蚕期繁育汇总情况见表1。

表1 “农科5号”各期繁育情况汇总表

2 繁育体会

(1)新品种强健好养,尤其抗血液型脓病性能强。原蚕饲育过程中,血液型脓病比较常见,是蚕种场重点预防的蚕病之一。一旦原蚕饲养发生血液型脓病,将严重影响原蚕户收茧量,降低经济收入;对蚕种场而言,发生血液型脓病的原蚕户蚕茧,良蛹率大幅下降,kg茧制种量降低,进而影响公司的经济效益。在“农科5号”4年8期的蚕种繁育原蚕饲养过程中,未发生血液型脓病。

(2)茧形大,产量高,深受原蚕户喜欢。近几年的种茧收购,“农科5号”g蚁收茧量高于“秋丰×白玉”“华康2号”10%左右。

(3)发育整齐,眠起齐一。

(4)对环境、叶质等适应性强,山区、平原都能饲养,繁育成绩相仿。

(5)本地春、秋均可繁育,制种成绩差异正常。4年平均kg茧制种量春期4.03张/kg,秋期3.56张/kg。

(6)交配性能好,不受精卵少,产出率高。2020年、2021年两年春期调查,kg茧制种量稍高于“秋丰×白玉”0.03张,显著高于“华康2号”1.06张。两年调查成绩见表2。

表2 “农科5号”与“秋丰×白玉”“华康2号”繁育系数比较

3 繁育过程注意事项

(1)“农科5号”幼虫活动性稍差,给桑需均匀,大蚕期应补给桑,促使蚕儿食桑均衡,发育整齐。

(2)蚕期重视防细菌病、防僵病工作。一般抗血液型脓病的蚕品种对细菌病、僵病的抗性弱。除了常规的防病措施外,每天撒1次防病1号,4龄起隔天撒1次漂白粉石灰(5 kg石灰拌0.5 kg漂白粉,需现拌现用),5龄起每天撒1次漂白粉石灰(4 kg石灰拌0.5 kg漂白粉)。

(3)日系易结下层茧,不上地蔟,上蔟须稀匀,特别注意蔟中加温通风排湿,防止不结茧蚕发生。

(4)交配过程中日系易散对,严格掌握交配室的温湿度标准,适当缩短交配时间,头交蛾2.5 h~3 h,二交蛾3 h~3.5 h。

“农科5号”抗血液型脓病特点明显,强健好养,g蚁收茧量显著高于“秋丰×白玉”“华康2号”,kg茧制种量与“秋丰×白玉”相仿,显著高于“华康2号”,深受原蚕饲养户及蚕种场的喜爱。繁育过程中充分利用“农科5号”斑纹限性的特点,多养雌蚕少养雄蚕,能提高kg茧制种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公司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蚕种杂交种农科
产卵布蚕种浸酸操作的做法和体会
农科城如何为乡村提供“振兴样板”
公费农科生培养试点工作实施
农科问答
多举措促玉米杂交种制提质增产
农科110专家,你们辛苦啦! 省总工会与省科协联合举办农科110专家送清凉慰问活动
阆中蚕种场桑蚕智能系统研发简报
科学制定生产计划 合理满足蚕种需求
散卵蚕种收蚁新方法——白纸袋收法
粗皮桉杂交种无性系在雷州半岛的生长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