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文平:做好每件小事 成就师生幸福

2023-01-11秦梦潇

山西教育·管理 2022年12期
关键词:南街校长校园

文|━秦梦潇

采访李文平校长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进屋内,屋外传来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在这样的氛围中,李校长讲起了自己的故事。

李文平从事教育工作的30多年间,先后任职5所学校。无论是在西关小学,还是在上南街小学,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她坚持将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思想贯穿始终,让师生们在轻松和谐的校园氛围中工作、成长。

在逆境中潜心成长

1989年,李文平从晋东南师专中文系毕业,作为当时第一个当小学老师的大专生,她信心满满地来到八一路小学任教。当时学校三年级班容量大,于是就以抓阄的方式从每个班里分出一部分学生,组合成一个新的班级,交给了李文平。上课第一天,李文平怀着一腔热情走进教室,可无情的现实泼了她一头冷水。班里原本50多个学生,只来了20多个,没有来的学生都被家长领着去找校长,强烈要求不去这个新老师的班。

这件事情给当时初出茅庐、年轻气盛的李文平当头一棒,但也激发了她不服输的劲头。她开始把自己当成学生,积极向老教师学习管理班级的经验,静下心来研究教材和教法,让自己的课堂变得高效和有趣;把家长当成朋友,时常交流孩子的情况;把班级当成家,像家长一样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一个学期下来,这个新组建的班级竟然在考试中获得了年级第二名。亦师亦友的师生情谊,越来越多的家长认可,让李文平找回了自信。

2005年,李文平被调入西关小学担任校长。那时的西关小学,师资力量薄弱,不被社会所关注。如何带领大家走出困境,消除社会对西关小学的偏见,成为了李文平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她首先从改善学校环境入手,教学楼墙壁破损,李文平买来涂料、砂纸和老师们一起打磨、粉刷;厕所脏了,她拿起工具跑去冲刷;冬季取暖的时候,巷子狭窄,运煤车无法进入校园,她领着老师们用平车、箩筐,硬生生地把几十吨的煤从巷口搬进校园;夏天暴雨来临,学校门口地势低洼成了臭水沟,李文平和老师们架起人桥,用胳膊和肩膀,把孩子们一个一个扛进来、再一个一个送出去。虽然已过去了很多年,但说起这些情景,李文平依然觉得历历在目。正是这种艰苦奋斗的经历,造就了她率先垂范和坚韧不拔的品格。在她的带领和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西关小学的办学质量不断提升,校园环境越来越好,社会认可度越来越高。2009年,西关小学成为全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育研究基地和示范校;2010年,学校荣获山西省“三育人”先进集体;2012年,全区“课堂教学模式重建”观摩活动在西关小学召开。

让全体师生乐享校园

2017年5月,李文平被调入上南街小学担任校长。从一个平台跳跃到另一个平台,李文平的心中充满忐忑,毕竟这个舞台比之前的要大得多,情况也要更加复杂。“上南街小学是长治的一所老牌名校,这种优势,反而让我如履薄冰。怎样让老牌名校焕发新颜,成为当时我一直思索的问题。”李文平说道。

“都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我觉得一群好教师才能成就一所好学校。”想要推进教学发展,最离不开的就是高质量的教师团队。为了使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早日成才,李文平在上南街小学充分发挥“名师领衔、学科组团”的雁群效应,把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作为学校发展的源动力,制定了多项培养计划,从教学质量、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竞赛辅导、示范引领等方面激励教师全面提升;通过量化评比、校本培训、外出培训以及参加各类主题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此外,学校还在教师中相继开展了“导师引领发展工程”“青蓝比武工程”建设,让骨干力量和老教师发挥传、帮、带作用,形成了稳定的专业发展力量。

“我一直认为校长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教师的长处。只有发展优势,才能促进教师进一步发展,帮助他获得职业成就感。”基于这样的认识,李文平提出“人人能发展,个个会发展”的教师发展观,学校采用多把尺子评价教师,让每位教师清楚自己的优势、发展自己的优势,并且在管理教师队伍时,尺子的刻度会不断调整。出于多年养成的习惯,李文平会认真观察了解每位教师,并随时找机会和教师进行交流沟通,无论是生活话题,还是工作问题,都和大家聊得来。在大家眼中,她很多时候不像校长,更像身边的朋友或邻里,甚至有的年轻人感情遇到问题都会悄悄找她咨询。“只有校长加强与教师的有效沟通和平等对话,才能营造民主、平等、尊重和信任的管理氛围。我希望自己是老师的知心人、贴心人。”

学校文化建设是校长的重要工作内容。来到上南街小学后,李文平集思广益,最终确立了“以德立校、以智施教、以红育人、以美达人、以文化人”的“五园”建设目标,提出了以“上善若水品自高,磁石诚心恒指南”为校训。经过多年的建设,如今的上南街小学,革命校园——思想政治教育行,智慧校园——信息科技教育行,书香校园——读书活动实践行,国学校园——人文素养教育行,美丽校园——生态环境教育行的五大板块素质教育,已慢慢渗透到每一个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当中。尤其是“赓续红色基因,打造红色铸魂”的校园品牌进一步擦亮。初到上南街小学,李文平了解到学校曾是长江支队(南下干部)的出发地,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建设了全省首个以“红色长廊、立体浮雕、南下之路、实物展示”为景观的红色主题教育基地,弥补了学生革命传统教育的短板,让学生在校园里就能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此外,创新落实双融合工程,让学校文化与红色基因深度融合,构建“红色”课程系统,形成了“红色革命圣地研学课程、红色书籍阅读课程、红色艺体节目展演课程、红色主题班会课程”等一体化的红色教育课程,通过红色基因课程建构,打造了学校思政教育的特色品牌,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李文平认为,孩子是学校的主人。上南街小学地处繁华地段,空间有限,为了不让孩子们的活动场地受影响,李文平缩减校领导的办公面积,将有限的空间全部让给了孩子们,建成了图书室、环保馆、舞蹈室、科技室、羽毛球馆、排练厅等场地,保证了孩子们的活动场所。同时,李文平也非常重视给孩子们仪式感,组织每个班级拍摄了“全家福”,挂在教室醒目的位置,让孩子们更有团队意识、更有归属感。为了让评价更立体,李文平主导设计了“送你一朵小红花”活动,将评价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全时空、全要素,更加注重评价的过程性、日常性、动态性,只要学生在某一个方面有进步、有特长,就会得到肯定和认可。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实际出发,不仅能让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更亮,还给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和改变自我的信心,让他们变得更加阳光自信。

做好学生心中的“站神”

早在西关小学时,李文平就已经建立了课后服务的意识,她把当时全校14名教师的特长全部充分挖掘,成立了沙纸画、口风琴、折纸、葫芦丝等兴趣社团,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兴趣,更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父母的教育压力,解决了很多因工作忙无法按时接孩子的家长的燃眉之急。

2021年,“双减”政策出台后,李文平带领上南街小学的教师团队采取了一系列新措施,进一步丰富课后服务的内容,不仅落实了“双减”工作的要求,也丰富了孩子们的课外知识,提升了其综合素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保障校园安全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李文平利用假期时间,带领老师们自己动手为学生绘制了几百米长的安全通道,粘贴了上万枚的安全距离标志点,定制了不同年级不同颜色的师生居家测温卡,汇总了2500多名学生“两点一线”线路图,提炼了20余条学生返校后的“一日常规”。这一系列的创新举措,推动了上南街小学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开展。

在上南街小学,学生们给李文平起了一个外号,叫“站神”,因为她每天都会提前几十分钟到学校,站在门口迎接师生,放学时也会提前到校门口和大家道别。一天四次,每次半个多小时,日复一日,从不间断。三年来,李文平用这种现场办公的方式搭建起了家校共育的桥梁,渐渐地,家长找她反映问题的、告状的越来越少。“我现在在门口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传送。这个家长说:‘校长,孩子忘带作业了,麻烦您给了孩子。’那个家长说:‘校长,孩子的文具盒没拿,请您带给他。’”有人问她:“李校长,你累不累?”“累,怎能不累?每天下班回家,腿是胀的,脚是肿的。”2021年冬天,李文平得了关节炎,膝盖肿得像个馒头,不能弯曲,还有积液,医生要求必须卧床休息。她晚上用盐袋敷、用艾灸烤,第二天贴个暖宝、戴上护膝准时准点地站在学校门口。“说实话,我也害怕风吹日晒损伤皮肤,我也担心积劳成疾。但是,我不想让孩子们失望。2020年我外出考察学习,走了一个多星期,回来后一群孩子围着我问东问西,有个孩子掉着眼泪说:‘校长阿姨,我还以为见不着你了呢。’所以,我必须得站在那里。”李文平说。有人觉得,校长天天做这些小事情,有意义吗?而在李文平看来,把一件件教育的小事做好了,就是做好了教育的大事。

回顾李文平的教育生涯,前15年,她把精力重点投入在学生、课堂、课程中;后15年,她的精力更多地投入在校园、教师和管理中。总结她的教育经历,可以说每一段都给了她很大的提升与启发,让她的教育理念不断完善。教育是人的教育,应该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也是她这么多年来一直追求的目标。岁月匆匆,虽然已经不再青春年少,但她和学校的故事仍在继续。

猜你喜欢

南街校长校园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你已老了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装钱的褡裢
校长给力“九个一”
南街和北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