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议论文写作“审题和立意”教学策略

2023-01-11

中学语文 2022年14期
关键词:议论文审题角度

■ 吴 洪

议论文是一种相对特殊的文体,需要通过逻辑推理、分析证明等步骤完成写作,在高中语文议论文教学中,存在缺乏论据、文体概念模糊等各种问题。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在创作议论文的时候,审题立意是创作的基础,也是关键步骤之一,如果能深入挖掘材料,写出创意,能让文章提升格调。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审题立意开始,指导学生提升议论文创作的水平。

一、研读材料,追溯本质根源

在审题立意的过程中,了解出题人的想法是什么,挖掘材料的隐藏意思,探究事物的本质,这一点尤其重要。高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研读材料,从个别文字的表面深入挖掘下去,分析在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能否深入挖掘出其中的隐藏语义。这样在总结文章主题思想的时候,才能切中要害,写得一针见血。

如2020 年北京卷高考题目介绍了和北斗三号有关的内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55 颗卫星组成,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共同组成天网,能服务全球,学生要结合“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说说感想,并创作议论文。如果学生只是在文章中提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会价值,那么这样的议论还是流于浅表,没有挖掘材料的本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为何要强调每一颗卫星共同组成天网呢,如果这些卫星七零八落,没有系统联结,它们还能起到原来的作用吗?”学生恍然大悟,认识到自己的理解不够深刻,应该看到个人和集体的关系,认识到个人只有融入集体的怀抱,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能力,一味地追求当“孤勇之士”,很可能反而会浪费自己的才能。这样一写,就深入挖掘了材料的本质,立意也更准确。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材料的内容和创作的主题思想深度探讨,尝试挖掘出其中掩藏的意思。在互动交流中,学生容易发现自己此前忽略的点,这样就能深入思考下去,从而提升深度思考的能力。

二、辩证思维,拓展剖析深度

辩证思维能力是一种深度思考的能力,在议论文审题立意的时候,教师让学生试着从正反两个角度入手分析,深入挖掘问题,还可以将演绎、归纳、分析综合、抽象具体等方法运用到分析探究中,试着用“为什么、怎么样”等进行自我提问,让探究更为深入,在这个基础上总结归纳,他们就能提升剖析深度,同时也能提升辩证思维的能力。

例如某作文材料讲的是“包装”,不管是商品、演员还是企业,都需要包装,装饰一下能更上档次,但是还是有人认为自然淳朴更好,买东西,找朋友、做事都要追求本色。结合这则材料,学生要运用辩证思维能力,探究对本色和包装的看法,让作文的立意更为深刻。笔者首先让学生分析本色和包装这组概念,认识到这是一个关系型的题目,立意要深刻,就要深入挖掘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对于“包装”,学生要辩证思考,认识到包装很重要,但是如果“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那么这样的包装就是无用的,由此他们认识到包装重要,但是本色也很重要。然后,他们还要反过来思考,只追求本色不要包装是否可行。他们会发现,如果过于追求本色,很难让更多人知道自己。由此,他们就认识到,要以辩证的观点分析这个问题,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问题,这样才能让议论文的立意更深刻。

辩证思维能力是反映和符合客观事物辩证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的思维,辩证思维的特点是分析事物的内在矛盾,并尝试从整体上、本质上完整地看待各种事物,提升认知能力。在创作议论文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辩证思维解读材料,这样就能提升审题的效率,写出更深入的主题思想。

三、多维观察,选择最佳角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分析事物,得到的感受可能是不一样的。由于事物有各种不同的面,所以,在写作的时候也要运用多维观察的方式,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入手分析问题,又或者对材料中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件事都进行逐一分析。在此之后,学生还要思考哪一个角度是自己写作的最佳角度,因为在作文中,很难面面俱到,所以一定要选择一个观点独到,有助于深度辨析的写作角度。

如某材料作文以托尔斯泰的名言为材料,要求学生写一篇议论文。托尔斯泰提出:“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人生”是一个很大的主题,要抓住“变化、魅力、美”来做文章,就要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入手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先看看如何评价、描述一个人的人生,他们很快就发现了很多不同的内容。例如如何评价人的一生是成功还是失败,又如怎样处理好人生中的顺境和逆境,如何从平淡的人生中发现不平淡的意义等。学生发现,从不同的视角入手,挖掘出的观点也会有所不同。如有学生提出:“很多人都认为,人生要过得轰轰烈烈,要有意义,但是我却认为,平凡的人生,只要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那么是美好的人生。”该学生挖掘了“人设”这个分析角度,认为有很多人追求某种人设,如英雄的人设、文豪的人设、偶像的人设等,但是,他们在追求人设的同时,也失去了自我,这样的话,还不如像普通人一样,普普通通地过一生,也不给自己贴标签,反而能活得更精彩。该学生没有单纯从如何追求“有魅力”且“美”的人生入手,而是从一个新颖的角度,分析了不要有过多的追求,这样视角更独特,也能体现出该学生的独特思考。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不同的观点进行辩论,看看哪一个角度更容易深入分析,在群策群力之下,学生能拓展视角,他们意识到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入手分析问题,选择的角度不同,文章的立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样学生在拿到材料的时候,就不会盲目动手,而是会深入分析,全面地思考。

四、常中求异,敢于反弹琵琶

在审题立意的时候,很多学生因为思考不够深入,所以常常选择人云亦云的观点,这样的文章很难写出新意。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平常中追求特异性,选择一些他人不容易注意到的角度,如果能运用反弹琵琶法,采用逆向思维来分析问题,那么作文就会展现出新意。

某则材料作文的题目展现了人类社会和大自然之间的关系,看天光能预测天气,但是难以看到目力不及的地方,看电视能了解全球的天气,但是却少了观看云卷云舒的乐趣,从不同的途径感觉大自然,大自然让人觉得很“近”,又很“远”。在创作这篇文章的时候,很多学生都觉得本材料告诉人们要在追求科学和文明的同时,和大自然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人如果距离大自然太近,生活不方便,如果太远,又得不到野趣,只有和谐相处,才是最佳选择。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引导他们运用逆向思维,如可以想象一下,人类如果完全脱离现代社会,追求自然,会是怎样的结果,又或者思考一下人类社会高度发达,和大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会是怎样的结果。这样一来,学生发现自己的思路拓宽了,可以从“不和谐”的角度入手分析,转而思考“和谐”生活带给人的美好感觉。如有学生就写了人人都藏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因为空调而失去了冬夏的感觉……通过一系列反面的例证,学生认为过度追求便利、文明的生活,这样反而会让人生活在桎梏中,失去了自由,也失去了和大自然的融合。

运用求异思维,反弹琵琶,这能让学生在思维品质上提升一个档次,给人创新的感觉,但是在此过程中,要注意立论经得起推敲,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或者特定的社会背景中思考问题,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把握住事物的本质,才能避免从某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避免出现立论偏颇等问题。

五、借鉴经典,拔高行文境界

有不少精彩的议论文,它们在立意上都具有独特的地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师指导学生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借鉴这些经典作品,看看它们如何立意,从哪些角度入手分析问题,然后再思考是否可以借鉴吸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这样学生就能博采众长,提升自己行文的境界。

如《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就是一篇经典的文章,教师围绕审题立意,提出了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何要在题目中就点出观点,认为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呢?作者是如何论述这个问题的?你认为本文的立意如何,如果让你写这个主题,你会从哪些角度入手创作呢?”如有学生发现,作者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式,他坚守工匠精神,但是并不是要将“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认识要赞扬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思想。由此学生认识到作者立意的精妙之处:“作者立意的妙处在于,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论述工匠精神如何好,而是深入下去,以工匠精神为切入点,写了时代意义,这才是作者真正想说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安排学生思考时代的精神是什么,除了工匠精神以外,还有什么精神值得赞赏,并借鉴《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立意上的特点,自主展开写作。如有学生以“逆行者”为主题,认为时代需要的是这样的人,在文章中阐述了逆行者对于建设国家、保护国家安全起到的作用,并呼吁有志青年都能具有“逆行”精神。

拓展阅读,总结归纳,并将读写所得运用到自己的实践创作中,这能让学生借鉴吸收,快速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教师要让学生运用读写结合的方式,总结他人作品的优点,借鉴吸收,从而提升自己审题立意的能力。

在高中语文议论文创作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把握题目的核心内容,准确审题立意,再进行创作。这样能保证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脱离材料范围,而且还能实现写作主题的延伸和拓展,从而实现作文主旨的拔高和升华。教师要积极分析学生在审题立意中出现的各种偏差问题,有的放矢,加以针对性训练和指导,起到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2]。

猜你喜欢

议论文审题角度
神奇的角度
议论文阅读专练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三招”学会审题
议论文的标题与首尾
几何概型审题技巧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七分审题三分做
角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