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背景下期刊编辑工作的大数据思维构建

2023-01-11

中国传媒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出版单位期刊受众

沈 敏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期刊中心,河南 郑州 450046)

自21世纪以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新的信息化技术被广泛应用,这些新兴的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产生了海量的数据。当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数据经济”蓬勃发展。从古至今,人们最初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并进一步传递信息,进入全媒体时代后,人们利用数据创造了更大价值。如何在纷繁海量的数据中进行筛选、辨别,最终为己所用是全民都需要认真思索的问题。作为新时期的期刊编辑,更是要构建起全面的大数据思维,不仅要充分认识到大数据的重要性,更要提高自身运用大数据平台、大数据工具的能力。

1.大数据思维构建对全媒体背景下期刊编辑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全媒体时代以“全民参与”以及“大数据”为主要时代特征,是前沿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数据量极速扩大。[1]这就意味着期刊编辑若再单纯采用传统手段应对庞大的数据量是根本行不通的,例如在存储大量数据的过程中,传统手段无法胜任,这时便需要有一种方式来将所有这些数据集中管理,从而产生更为深刻的洞察力。例如Cloudera、Talend、MongoDB等,不仅仅可以帮助科技期刊出版单位构建大数据集群,还可以帮助培训员工更好地访问数据;再如,大数据在存储、处理之余,需要更好地进行清理,鉴于数据可以来自任何地方,包括移动网络、物联网、社交媒体等,但并非所有数据都容易被“清理”,OpenRefine、DataCleaner、Microsoft Excel等便能很好地应对此项工作。[2]相关研究表明,在未来,将有效清理的数据视为是一种可接受的大数据系统与真正出色的数据系统之间的竞争优势。因此,大数据存储和管理是真正的基础。大数据技术无论在当前期刊编辑工作中的策划选题、编辑处理,还是稿件审查、文章发布等环节都具有相比于人工处理更高的便捷度、精准度和科学性。从数据收集与处理的角度来讲,能够在选定受众群体的基础上,科学统计出受众喜好度、需求度,进行有针对性地投放;或者基于高效的大数据技术开展信息整合,降低人为操作误差,借此大大提高选题的时效性、科学性以及便利度。当然,在辨析、审稿等方面的工作效率和客观性就更不用提了,例如在进行学术不端审查时,借助于文献检索系统版块,期刊编辑能够快速实现文章信息比对,全面掌握是否存在篡改、抄袭以及伪造等情况,这是传统工作模式所无法想象的;在文章审查阶段,期刊编辑能够借助于审稿系统实时掌握专家的审稿情况,大大提高审查效率,或及时根据审查进度来调整审查细节,尽可能提高审查的权威性、客观性,并尽可能平衡作者与专家之间的关联度。除了在文章处理方面,大数据优势还体现在对受众倾向的统计以及在提升受众黏性方面的价值。[3]目前相当一部分期刊在分析了受众日常浏览倾向的基础上,能够更为准确地将受众最感兴趣的部分推送出去,满足实现个性化定制的需求,也有利于提升出版社订阅量。可以说,全媒体背景下期刊编辑的大数据思维能够直接影响到整个科技出版单位利用互联网、挖掘数据有效信息,并提高最大化释放信息价值的可能性。

2.全媒体背景下期刊编辑工作实现大数据转型所面临的挑战

2.1 意识不同步从根本上制约大数据转型步伐

当前,我国科技出版机构在大数据技术应用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方面的工作亟待推进。很多出版社的非技术部门甚至于部分小出版社对大数据能够为整个期刊编辑工作带来什么根本无从知晓,当下的期刊编辑工作还需要借助于传统形式的信息收集、处理及编排、发布工具来进行,不仅极大影响了对信息的纳入,而且在绝大多数环节上都效率低下。很多出版社的领导层仍然在工作过程中以“经验为王”,认为期刊编辑工作方式尽管在新时代,却仍然可以做到换汤不换药。[4]由此可以看出,大数据意识与期刊编辑工作的不同步是从根本上制约其实现大数据转型的根本问题。

2.2 知识、人才的相对匮乏成为阻碍大数据转型的关键问题

全媒体时代,想要逐步完成编辑工作的大数据转型,必须搭建知识、人才体系。知识体系包括互联网、数据挖掘、系统开发等,人才体系建立则需要编辑不只有期刊编辑基础,还要兼具一定程度的上述技术方面的相关知识、技能。当前,很多科技出版单位都已经有计算机专业背景的人才支持,但是尚且缺乏在网络数据传播、全媒体应用以及数字化编辑等一系列技术人才。尽管他们拥有计算机专业背景,但却在进入科技出版单位后还需要更新大数据等技能,因此便很难胜任相关工作。从科技出版单位本身来讲,很多编辑部仅有2-3名编辑,并身兼数职,既需要负责中英文编辑,又需要应对排版、校对等,根本无闲暇去投身于自身岗位以外其他技能的学习,更别提参加与大数据期刊编辑相关的培训。

2.3 科技工作在整个期刊编辑工作中未被充分重视

目前,很多科技出版单位对于科技工作的重视度远远不足,他们认为编辑工作最为重要的还是“文字工作”,科技工作仅仅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并不具有根本决定价值;更有甚者将科技部门归属为后勤、保障类部门。长此以往,科技信息技术在整个科技出版单位工作中便被淡化,很难吸引到复合型的人才,更别提大数据转型。相关调研结果显示,很多科技出版单位甚至未成立专门的科技信息部门,相关工作由编辑部门的员工兼任。[5]

3.全媒体背景下期刊编辑亟需厘清的大数据思维优势所在

唯有从根本上真正认识到大数据思维在新时期赋予整个出版单位编辑工作的便捷性乃至未来发展机遇,才能更加顺理成章、坚定不移地向大数据思维方向努力。

其一,极大提升了出版形式的多样化。当前,尽管绝大多数科技期刊都已经完成了向数字化的转型,但纵观整体来看,多数单位能够提供的数据资源形态都比较单一,缺乏多元性,尤其在数据资源相互关联性水平尚且较低。全媒体时代,大数据工具能够赋予编辑人员更为丰富的手段来实现数据搜索、分析以及归纳。借助于大数据手段,无论是各类前沿性学术动态,还是各大机构研究现状等,都能够高效整合,不仅为期刊编辑工作提供极高的便捷度,而且有助于为广大受众提供多元化、人性化服务。[6]

其二,极大完善了工作流程。传统出版单位的编辑模式存在着显著的出版周期长、时效性差、信息流通不畅以及关联度低等问题,极大阻碍了信息传播、科技成果认定以及综合利用、价值的衍生等,无法满足全媒体时代对数据信息的要求。当下,数据库的建立、数字化管理模式的构建,使得整个编辑工作流程都得到了极大的简化,顺畅的工作流程在自动、高效运作的同时,极大解放了编辑们的双手,优化了出版流程,提升了科技期刊的权威性和影响力。目前,很多科技出版社纷纷开展网络采编、自建网站,甚至参与到搭建数据库出版平台的过程中,例如依托互联网投稿、审稿采编系统,加快依托中国知网文章的优先出版,同时给予论文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 (DOI)号,方便实现全文链接。[7]

其三,创作平台更具开放性。全媒体时代的特征为全民参与,全媒体背景下的期刊编辑工作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借助于大数据工具,整个科技出版行业拥有了更加新颖的出版载体,将以往跨行业转变变成了可能;同时,出版内容也可以以更加多样化的方式呈现,如动画、音频等形式,极大提升了科技期刊的丰富度,赋予了科技期刊编辑以及作者们更为广阔的发挥空间。在这样一个极具开放性的创作平台上,创作者能够自主地进行原始数据、实验过程的变换、分析,并将结果互为关联,同时基于合理的方式进行呈现,极大提高了主观能动性。审查专家、作者以及受众读者们也都可以基于同一话题汇聚在一个平台上,自由地进行交流、探讨,实现更充分的利用。此外,编辑们也可以参与到这一过程中来,通过在平台上切实了解专家、作者以及受众读者们的意图,思考未来如何进一步开展更高质量的期刊编辑工作。

其四,极大提高整个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借助于高效、科学的大数据工具,期刊的整体质量管控、未来发展决策的制定都能够更为科学地开展,这对于科技出版社能够健康、长远地发展非常有益。[8]在这一过程中,借助于大数据工具,期刊能够深入分析广大受众群体的特征,基于既往的使用情况分析用户的喜好,结合期刊热点进行追踪,并将两者有效结合,最终为整个期刊的发展趋势提供借鉴。另一方面,编辑人员在进行稿件评判、筛选时,能够更为客观、科学地判断稿件质量,抛弃以往主观意识,更加理性地依靠数据来进行评价,进而更好地开发学术热点专栏、为高质量约稿提供依据。这不仅对提高用户黏性非常必要,而且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期刊自身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通过上述良性循环,期刊不论在流通范围,还是在引用率方面都会逐渐呈现好的趋势,最终势必能够助力整个科技期刊影响力的提高。

4.全媒体背景下如何推动期刊编辑工作构建大数据思维

全媒体时期,科技出版单位唯有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才能真正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顺利发展。尽管大数据思维相比于传统思维呈现出了极大的变革,但传统媒体背景下的工作模式始终是期刊编辑工作的基础,不能完全摒弃。从这一角度来看,要巧妙把握好传统期刊、全媒体时代新型期刊的结合点,尽可能实现优势互补,明确好各阶段分工,从而创新期刊编辑工作。

4.1 在整个系统中有意识地培养全员大数据观念

对科技出版单位而言,想要形成全员大数据观念,必须首先形成领导层面的大数据思维。领导层面需要肯定大数据技术对于期刊编辑工作的重要性,以此为指导,调整整个出版社的工作思路,按照数据决策、数据管理、数据创新的方向去引领整个团队。[9]为了从根本上形成大数据思维,领导层不仅要按照“数据化”的标准去要求员工,而且要以身作则,参与到大数据工作模式的转变中,例如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将大数据指标作为调整整个出版社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参考。其次,各级编辑要重点关注大数据质量,将其作为引领编辑们日常工作的重要依据。可以定期组织编辑们模拟大数据网上选题、校稿,为实践应用打好基础。最后,编辑们也要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地接触大数据相关技术,熟悉工作模式,积极参与到信息化进程中。[10]通过对比传统工作模式与新工作模式的异同,切身体验大数据思维带给工作的便利,从而在根本上接纳大数据思维。在具体的日常期刊编辑工作中,着重培养员工对受众行为的分析,专注于在每个不同主题下期刊业务的变化,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察觉受众需求的变化,例如主动进行期刊搜索、推送情况的情况检测(包括使用状态、核心流程时效性、期刊体验问题等),及时追踪受众路径、锁定关键性问题,及时进行平台迭代与功能性验证,针对受众黏性的变化来及时分析留存、流失情况,准确捕捉受众的关注点;此外,依靠大数据工具来及时感知、预测关键指标的变化,用以提示期刊编辑工作适时调节,针对编辑工作进行有效的分类,通过标签、分类的形式来创建、划分不同需求受众群体。

4.2 真正关注全媒体技术人员在团队中的价值

想要真正用大数据手段武装整个编辑团队,必须实现整个团队的分工合作。编辑工作固然重要,但也同时需要充分肯定全媒体技术人员,即信息技术支持部门对整个编辑工作的重要性。在整体编辑工作部署中,要充分融入信息技术环节的相关考量,重视该部门提出的宝贵意见,将相关需求真正纳入到工作计划中来。这就要求科技出版单位要明确建立起部门组织架构,将信息技术部门摆在重要位置。合理提高信息技术人员的薪资待遇和在整个团队中的地位。加强信息技术人员在整个期刊编辑工作中的参与度,大到选题,小到学术不端检测,都需要有信息技术人员的参与,以此来不断优化整个大数据技术支持过程。[11]

4.3 切实加强期刊编辑团队中的智力支持力量

全媒体背景下期刊编辑工作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大数据的认知度和应用熟悉度。这就意味着在日常工作中,要有意识地提升编辑团队中编辑人员对基础大数据技能的运用度,掌握相对常用的软件,例如文字校对、学术不端排查、用户检索需求的统计软件等。在掌握这些基础的软件后,编辑们会从自我层面上意识到这些软件给工作带来的便利度。工作之余,通过线上课程、网络平台交流、互相学习等方式去逐渐了解、熟悉、掌握其他软件、技能的操作。[12]此外,科技出版单位还可以根据人才需求,自主培养适合本团队工作的复合人才梯队,不仅熟悉本出版社的工作实情,而且在培养过程中也会有意识地学以致用。目前,围绕科技期刊编辑的大数据工具还具有很多开发潜能,应用功能尚且存在很多局限性,例如,现有很多查重检索系统尽管能够高效实现论文筛查,但在OA文献、外来文字文献比对方面仍然存在应用盲区,需要持续进行跟进和突破。

4.4 完善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并提供保障措施

为了鼓励出版社编辑强化大数据意识,自主提升大数据能力,可以逐步建立起对应的奖惩、考核机制,以自上而下形成层层保障和督促效果。基于出版社每个岗位设立的明确分工,能够非常便捷地在实际编辑过程中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相关问题,从而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借此进行有针对性地改进和评价,不仅有助于责任编辑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而且能够为权威部门的下一步工作改进提供定量、科学的指导。[13]另一方面,想要顺利实现出版社的大数据转型,应从根本上认识到这一过程的复杂性、严峻性和长期性,要知道这种转变不单单需要整个团队意识及技能的完善,还需要有出版社投入的持续性资金支持。因此,科技出版单位的领导层面要支持编辑部、信息部门员工参与大数据学习过程所需的经费投入,科学投入资金并尽可能简化资金审批流程、加快到位速度。此外,对出版社内部典范,可给予适当的奖励以资鼓励,从而树立起学习典范,并在全员中积极推广。

可以说,大数据思维模式是挖掘超出科技出版行业本身数据价值的必然环节,尽管目前针对大数据在整个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运用还处于探索的阶段,线上线下的融合度还有待于推进,还没能形成完善的聚合效应,但通过整个行业的不懈努力一定会有所突破。

结语

在本文中,笔者首先从大数据思维构建对全媒体背景下期刊编辑工作的重要性出发进行分析,针对全媒体背景下期刊编辑工作实现大数据转型所面临的挑战,如意识不同步从根本上制约大数据转型步伐,知识、人才的相对匮乏成为阻碍大数据转型的关键问题,科技工作在整个期刊编辑工作中未被充分重视几方面。其次围绕全媒体背景下期刊编辑亟需厘清的大数据思维优势,从极大提升了出版形式的多样化、极大完善了工作流程、呈现出更具开放性的创作平台、极大提高整个科技期刊的影响力相关方面进行总结。最后从在整个系统中有意识地培养全员大数据观念、真正关注全媒体技术人员在团队中的价值、切实加强期刊编辑团队的能力、完善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并提供保障措施等方面围绕全媒体背景下如何推动期刊编辑工作构建大数据思维展开了总结。全媒体背景下我国期刊编辑工作整体面临着严峻的转型挑战。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充分利用这一时期特征,高质量培育大数据思维,是顺应时代,实现长远发展的关键所在。

猜你喜欢

出版单位期刊受众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山西医学期刊社荣获我国新闻出版领域最高奖
——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
2020最美的书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期刊问答
刘慈欣科幻作品年表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