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众传媒科技传播与普及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解析

2023-01-11

中国传媒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普及科普科技

方 涛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福州 350117)

在科技传播和普及等方面,大众传播媒介是一种重要的工具、方式和渠道。如今科学技术和传媒技术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媒体的功能逐渐变得更加多元化。科技传播主要就是将一些科技知识等向公众普及,是一种传播科学思想和弘扬科学精神的社会活动,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所以有必要分析当前大众传媒传播和普及现状、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完善,进而促进大众媒体传播。

1.大众传媒科技传播和普及的特点

科技信息传播过程是由多个环节组成,其中主要的环节有信息的产生、加工处理、传输、接收、利用等,大众媒介是其主要的传播方式。大众媒体不仅能对知识实现复制还能迅速传播,增强科技知识之间的交流,促进了其普及和共享。是新知识传播的桥梁,也是沟通科学家与公众关系的中介。媒体能加强与科技界的联系并积极地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对现有科学知识进行创作,进而实现其传播和普及,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我国大众传媒科技传播和普及的现状

大众传媒具有优良的传统,尤其是在科技传播和普及等方面体现得最明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初期,大众传媒已经开展普及工作。目前,大众传媒的科技传播和普及工作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进展,成为科普工作的重要工具。

3.大众传媒科技传播与普及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大众传媒科普内容还有待完善

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大众传媒普及的科学知识较为单一,还不够丰富,内容不够新颖,而且是以不定期的方式进行更新。其中在知识内容层面上进行分析,通常情况下只是普及科学知识,很少普及新的技术知识,这种情况对大众在知识层面上的需求难以更好地满足;在内容结构层面上进行分析,当前不管是科普的文章还是节目内容基本上以知识性为主,并没有实现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普及。而且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受众的心态已经呈现出多元化,大众传媒在实际传播的过程中,所运用的传播方式单一化,基本上以灌输式的方式为主,其传播观念滞后,不能满足受众需要。而且受相关条件的限制,部分科普出版还没有实现对新传播方式的运用。

除此之外,大众传媒科技传播与普及意识不强。在以往传统科普中对传媒作用的体现并不够注重,科技传播无法得到媒体的关注,也没有引起它们的重视,一些媒体还没有意识到科普的重要性。经过相关的调查显示我国是拥有电视最多的国家,但是在其电视播出量等方面,科技节目占的比例比较低,有的电视台还没有实现科技频道的设置。

3.2 缺乏优秀科普产品和品牌节目

当前媒体科普栏目不够新颖,并没有实现创新,尤其是存在题材单一化和模式雷同化的问题,难以增加受众的数量,而且不利于提高大众传媒传播科技的参与性。比如电视关注的节目一般情况下主要以时事焦点和文化娱乐为主,地方台科教频道的黄金时间主要播放的是一些电视剧;科技报刊和图书数量不是很多,而且所制作的科普期刊质量不高,影响力不大。

3.3 科技传播行为失范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的发展,出现商业化的倾向,一些错误的科普产品出现在科普的阵地,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传媒的科学形象,还不利于提高人们对科学的兴趣。在社会转型背景下,传媒已经逐渐地走向市场化,有的媒体只注重经济利益,有的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对科普的版面以及栏目、节目随意缩减,将其让位给其他节目。

3.4 媒介科技传播人员各方面能力有待强化

当前从事科技传播工作的编辑人员和记者自身的综合素质还不是很高,而且对相关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不够。由于没有采取定期或者是不定期的方式进行培训,致使知识存在滞后的现象。

4.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的有效措施

4.1 树立新的观念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水平不断地提高,科学技术得到发展,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同时,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公众对科学技术有一定的需求。[1]经过相关专家的预言,在传媒业中,科技类媒体会成为一个热点。所以从大众传媒的角度上来看,要想更好地发展,有必要树立新的观念,加强对机制的完善,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进而促进科技传播和普及工作的开展。

4.2 全面整合相关资源

在我国传媒业市场化转型背景下,传媒最主要的发展趋势为行业集团化、传播分众化、产品品牌化。应高度重视资源整合,并树立品牌发展观,在进行资源收集的基础之上实现整合,使各种媒体资源实现共享,品牌效应得以展现。[2]

传统媒体主要有报纸、图书、广播和电视等,应加强与现代媒体的联系,并加强资源的整合,实现科技电视网络播出平台的构建,让内容变得更加新颖化,呈现出更多的内容,让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的自身优势,尤其是地域的优势和人群的优势得以展现。[3]除此之外要想提高大众传媒科技传播水平,增强其传播能力,品牌非常重要,而且有助于提高大众传媒科技核心竞争力。为此需要加强对自身的品牌打造,不断提高品牌的知名度。

4.3 与科学界和传媒界保持密切联系

要实现大众传媒科技传播,不断提高可靠性和准确性,需要科学界和传媒界保持密切的联系并积极进行沟通,在实际沟通中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一定程度上这也是提升科技传播水平的一项机制。比如科学界和传媒界可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相应的座谈会,在现有的科技传媒专家咨询制度的基础之上更新完善。从科技传媒的角度上来看还应加强对科技新闻规范程序的制定,在实际报道的过程中注重表述的方式,尽量以科技概念和大众化表述方式为主。科技人员应当在科技项目全面落实之后,尽量撰写科普摘要,用通俗语言表达,并提供给科技媒体。[4]国内媒体和国内外媒体之间保持密切的联系、积极地进行沟通,在实际沟通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加强对相关网络的构建,尤其是信息交换和经验交流、技术协作等方面。例如实现联动机制的构建。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合理地进行策划,开展多样化的科普活动。

4.4 不断丰富传播内容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在科学普及的内容、方式和方法上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传播内容的丰富性。对大众传媒而言在注重知识传播的基础之上,还应增强对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认知。以电视台播放的《袁隆平传》为例,这位科学家身上具有理性精神和求真精神、务实精神等,都需要传播发扬。[5]

其次,形式和内容不仅要有趣还要具有娱乐性。要想得到更多的公众关注,需要媒体从表现形式和内容入手,采取非常有趣的表现形式,同时充分考虑到其娱乐性。比如可制作成专题片和竞赛的形式。

然后,形式和方法的多样性。在具体创新的过程中可了解一下新的媒体表现形态,适当的进行借鉴,使用新的科技传播形式和方法。以电视传播为例,可通过纪实和参与、直播、表演、演示和动画等。与观众保持一定联系,实现相应的互动。[6]

最后,运作方式的市场化和产业化。科技传播虽然属公益性事业,但一些传媒科普节目也可走向市场,实施商业化包装,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渗透营销理念,由此促进市场化运作和产业化发展,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4.5 加强对媒体从业人员的培养

媒体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会给科技传播和普及带来一定的影响。基于此,传媒界可从以下几点入手,打造优秀的科技传播人员和普及人员。[7]

首先,加强与理工类高校的联系并加大招聘力度。其次与高校积极进行沟通,在实际沟通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加大培训力度开展培训活动,以定期或者是不定期的方式培训科技传播人员,将相关知识作为培训内容,促使科技传播人员更好地掌握,进而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再次,合理地选拔出各个方面的优秀人才作为主持人、记者以及编辑人员;最后,高校应设置科技传播专业,实现对专门人才的培养。除此之还应有效监督落实激励措施。在注重科技传播和普及工作的基础之上,加大监督力度,有效地落实好监督工作,加强科技传播。[8]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方面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做好相应规范;另一方面加大评估力度,全面评估,评估方式可交给媒体机构实施。

结语

总之,要实现大众科技传播和普及,需不断提高传播水平,不断丰富传播内容,以推动大众科技传播事业发展。

猜你喜欢

普及科普科技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科普达人养成记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普漫画
科技在线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天文知识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