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对新闻采编的影响和对策研究

2023-01-10赵伟

中国地市报人 2022年8期
关键词:主播机器人人工智能

赵伟

人工智能是下一轮产业革命的动力源,新一代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让人类社会迎来了智能革命,也让新闻行业进入智媒时代。人工智能、5G、VR等新技术给新闻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创新了产品形态。但是人工智能也给新闻生产带来了诸多问题和风险,比如人机对垒带来的技术风险,算法偏见带来的伦理风险,机器人写作带来的从业人员职业危机等。

一、人工智能给新闻采编带来的积极作用

(一)新闻采集智能化

七分采访,三分写作,信息采集是生产高质量新闻的前提。传统新闻采编依靠记者的亲身采访,受时空限制,时效性较差。人工智能庞大的计算能力在大数据时代体现出了极大的优势,尤其是在调查新闻、海量数据、场景新闻、动态信息、视觉新闻等方面优势明显,能更好地实现线索抓取、内容筛选功能。语音识别、视觉识别等技术实现了信息采集的跨越式发展,比如无人机可以实现全景拍摄,比传统人工摄像效率高,并且能够进入各种危化场地,真实反映事件全景。使用智能传感器可以直接显示生存数据,超越人体的感知能力,如在危化品爆炸现场,温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嗅觉传感器等能够真实反映现场的状况。

(二)新闻写作智能化

机器人新闻写作实现了技术飞跃和新闻生产力的解放,具有海量新闻、秒级初稿的优势,[1]提升了发稿速度,克服了过去人力生产新闻的弊端。同时,还实现了新闻生产方式的自由转化,如文字新闻可以自动转化为广播,图片新闻可以自动生成为视频,媒体界限更加模糊。

比如“Dream writer(腾讯写作机器人)”在财经、体育报道专业性强,速度快,精确性高,内容质量好。比如“媒体大脑”生产一条视频新闻仅需10多秒,而且还能第一时间判断侵权行为。

(三)新闻播报智能化

2018年新华社和搜狗联合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AI(人工智能)合成主播“新小浩”。随着虚拟主播技术日益成熟,各大媒体平台都相继引进了虚拟主播,将智能采编发挥到极致。2022年两会,虚拟主播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人脸建模、唇形预测、图像处理等技术应用其中。AI主播不受情绪的影响,在任何状态下都能任劳任怨,持续工作,而且还能够无限分身在各个现场进行报道。

二、人工智能给新闻生产带来的问题

(一)人工智能的技术风险

新闻生产“黑箱化”。即复杂的算法导致新闻生产处于人们视线之外,尤其是新闻采集的过程隐藏于重重算法之后,其真实度、可信度和透明度都受到影响。场景化新闻成为趋势也造成了大规模的假新闻生产和传播问题,如元宇宙时代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应用,模糊了新闻的真实。算法的漏洞程序也会导致新闻报道失实,新闻编辑进入一个数据黑洞,典型例子就是2020年美国大选的一系列假新闻都是由各大算法平台推动的。如果算法可靠性低,就会造成系统瘫痪,技术不成熟可能会导致一些低级错误的出现。比如新闻机器人囿于算法,超出算法范围就显得无所适从。

(二)人工智能的伦理风险

算法信息偏差和数据滥用等对新闻伦理规范造成挑战,甚至导致数据泄露侵犯用户隐私和网络暴力的发生。[2]2018年Facebook(脸书)为影响美国大选而非法获取用户信息,造成数据泄露的事件被曝光;2019年亚马逊智能音箱“Echo”偷录用户对话,并且进行数据分析等。数据新闻会根据用户行为模式来挖掘新闻素材,比如纽约《新闻报》就曾经绘制了一张枪支许可证地图,将当地居民的姓名和家庭住址都暴露了。算法也会造成偏见和歧视的问题,过度追求社会热点,导致新闻不公平。

(三)给新闻从业人员带来职业危机

机器人编辑正在冲击传统新闻编辑记者的就业,部分从事简单工作的从业者将会被淘汰。算法推送让用户更容易找到自己所需新闻的同时,也会垄断推送,降低新闻编辑记者的影响力。大量应用机器人写作新闻会造成新闻模式化和标准化,缺乏人文关怀。一味追求收视率和点击率,加剧了新闻编辑的生存困境。而全能型记者的培养目前还较为困难,容易造成新闻行业编程化。

三、AI技术赋能新闻采编的对策

(一)提升新闻人的价值

坚持技术服务于人的思想,人工智能时代,人机合作是大势所趋,新闻人要主动拥抱AI技术。提高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水平,增进新闻人和AI技术的有机协同。在技术应用中,要坚持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提升人的价值,将简单重复的工作交给AI,新闻人则沉下心来,敏锐挖掘事件的真相和本质,不断创新新闻生产编辑的方式,打造高质量报道。比如将UGC模式和人工智能相结合,由AI大量生产短视频新闻,新闻采编人员进行深度评论和持续报道,揭露社会现象。

(二)应对AI伦理危机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针对当前AI新闻的一些突出问题进行立法整治,加强行政规制,明确新闻生产过程中的权责问题。比如对隐私保护进行立法,对于违规平台严肃处置。加强行业监督,强化对机器人记者的监管,提高算法透明度,改变算法黑箱的现状。加快技术研发,建立人机结合的审查机制,严厉打击假新闻。

(三)提高人工智能应用水平

除了掌握传统的采编发专业技能之外,还应该积极学习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敏锐地利用人工智能去辅助新闻报道。智能采访设备可以通过语音控制、触控板控制、指环控制等功能连接各类现场和远程控制,实现多场景报道。新闻编辑可以利用AI辅助,使用机器摘要快速概括新闻重点;使用机器自动翻译,快速获取国际新闻资讯;引入自动校对,改变过去人工校对效率低下的问题等。

结语:

从2014年机器人新闻写作的问世到2022年虚拟主播的成熟,人工智能在新闻生产和编辑领域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在未来的工作中,要尝试将人工智能应用到新闻生产的各个环节,并不断进行优化,坚持人的主体性,提升技术应用的创造性。

猜你喜欢

主播机器人人工智能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人气』主播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我是小主播
数读人工智能
当主播需要什么装备?
下一幕,人工智能!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