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颂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医药

2023-01-10陈玉鹏刘德荣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俞慎初教授传承工作室福州35022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福州35022

江西中医药 2022年12期
关键词:草图本草泉州

★ 陈玉鹏 刘德荣(.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俞慎初教授传承工作室 福州 35022;2.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福州 35022)

苏颂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天文学家和药物学家。他在天文、医药等多个领域都做出了卓越贡献,领导制造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主持编撰的《本草图经》是我国第一部版刻药物图谱,因此,被称为“中国古代和中世纪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之一”。

1 苏颂生平及其科技思维的形成

苏颂字子容,汉族,泉州府同安县(今厦门同安)人,出身闽南望族,是北宋中期的丞相,杰出的天文学家、政治家、药物学家。

宋真宗天禧四年十一月廿三日(1020年12月10日),苏颂在福建同安县芦山堂(今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城关)出生。苏家五世仕宦,社会地位优越,苏颂自小受到全面而良好的教育,对诗词歌赋、天文、历法、地理、音乐、医药等均有涉猎。苏颂年幼时,科举取士已由重经文向重策论转变,由重文章诗赋向重医药科技转变。根据《魏公谭训》的记载(此书为苏颂孙子苏象先记录其祖父苏颂言行的著作),苏颂16 岁时,其父苏绅曾以天文历法命题,令其作《夏正建寅赋》,苏颂很快就完成,并得到其父的肯定,言“汝异时当以博学知名也”[1]。苏颂19 岁参加省试,以《斗为天之喉舌赋》为题应试,由天文而联系到政论,也得到了主考官的赞赏,将其试卷评为上等。由此,我们可知青少年时期的苏颂已在天文历法方面有一定的造诣和见解。

苏颂童年在同安度过,同安当时归属泉州府,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通商口岸,中外交流,商贸往来,文化科技尤为兴盛,各种新奇的发明最为多见。据《魏公谭训》卷九记载:“祖父云:‘吾曾祖母代国夫人归曾祖时,赍装中有北极、北斗四圣像,奉祀甚严。’”说的是宋代初年,苏颂曾祖母的陪嫁物品中,就有与天文相关的北极、北斗四圣像,他后来发明创造的水运仪象台也是从家传的浑天仪小样基础上发展而来,“颂因其家所藏小样而悟于心,令公廉布算,数年而器成。”[2]良好的成长环境与家庭教育培养了苏颂科学创新的思维,使苏颂成长为一位杰出的天文学家。

苏颂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苏颂于北宋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举进士入仕,时22 岁。当时名人欧阳修、杜预等都很器重他,他到南京任留守推官时,同僚欧阳修很信任他,说:“子容处事精审,一经阅览,则修不多省矣”(《宋史·苏颂传》)。苏颂从最初任宿州观察推官,到任知州、太常博士、校正医书官、知制诰,直至宰相,始终清廉正直,忠君爱民。从政五十余载,政绩斐然。

苏颂勤勉治学,通晓经史百家,学问十分渊博,一生著作较多,据文献记载,苏颂的著作有11 部。传世的7 部著作为:《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新仪象法要》三卷、《嘉祐补注神农本草》二十一卷、《本草图经》二十卷、《魏公谭训》十卷、《魏公韪跋》一卷、《苏侍郎集》一卷。失传的4 部著作是:《浑天仪象铭》一卷、《元祐详定敕令式》五十六卷、《华戎鲁卫信录》二百五十卷、《迩英要览》。这十一部著作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当数《本草图经》和《新仪象法要》。

2 苏颂对本草的贡献

苏颂在医药方面主持编写了图文并茂的本草著作《本草图经》。《本草图经》博采经史百家“裒集众说,类聚诠次”,保存了北宋中叶全国性药物普查的丰硕成果。

宋代的药学继隋唐五代之后,又有新的发展。公元973年(宋开宝六年),刘翰、马志等奉命对唐代苏敬的《新修本草》和五代韩保升的《蜀本草》两书进行修订,增加药物132 种,著成《开宝本草》。公元974年(宋开宝七年)再行重定,命名为《开宝重定本草》。公元1060年(宋嘉祐五年)掌禹锡、林亿、苏颂等奉命增修,又增药82 种,共1 118 种,编成《嘉祐补注本草》。此后又经过1061年(宋嘉祐六年)和1092年(宋元祐七年)的修订,著成《本草图经》。这是苏颂在太常博士任内,奉命编纂的本草著作,补充了《开宝本草》和《嘉祐本草》的不足。为编好这部书,苏颂常深入民间,搜集资料,校样绘图,他重视药物的产地、季节、形态,以及鉴别方法等记载。同时,他批评画工不经实际观察药物形状,只根据医师的描述而绘就图谱,从而导致药物记载名实不符,说:“今天下所上绘事千名,其解说物类,皆据世医所闻见,事有详略,言多鄙陋,向非专一整理,缘饰以文,则前后不伦,披搜难晓。”(《本草图经》序)因此,他十分重视核对药物的名实[3]。

《本草图经》是继《神农本草经》千年之后,在《本草纲目》形成五百年之前,至今在世界医药文献史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部中医药学巨著[4],对后世本草与图谱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并产生了深远影响。该书有以下特点:一是药物普查,载药全面。此书编写吸收唐代编修本草的经验,由政府诏令全国,征集了全国各地药物标本及药图,当时全国所呈送药物的地方,有150 多个州,这是一个全国性的药物大普查,在世界医药史上是一大壮举。全国各地,进献药物标本,入药者逐件画图,并注明开花结实,收采时月及功效。至于进口药,则通知市场中经营舶来药物的海外商客,也按要求提供药物样本,产地及功效等资料送到京都。二是有图有论,相互印证。本书收罗药物814 种,绘药图933 幅,苏颂等将全国各地征集来的药图雕刻印刷,是中国第一部版刻的药物图谱[5],对后世本草绘图有很大影响。三是旁征博引,鉴别药物。本书编撰引用参考文献有200 多种,包括医经、医方、本草、文学、史书、地志、杂记等,比《嘉祐本草》所引书目多三倍。《本草图经》序言:“其间玉石金土之名,草木虫鱼之别,有一物而杂出诸郡者,有同名而形类全别者,则参用古今之说,互相发明。其荄梗之细大。华实之荣落。虽与旧说相戾。并兼存之。崖略不称。则稍援旧注以足成文意。注又不足。乃更旁引经史及方书小说。以条悉其本原”。

《本草图经》成书后被后世许多医药学家研究和引用。公元1108年(宋大观二年)《证类本草》就以该书为主要参考资料。明代李时珍对该书有较正确的评价:“苏颂撰述成此书,凡二十一卷,考证详明,颇有发挥”(《本草纲目·第一卷序例上》)。

3 苏颂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药交流

3.1 丝绸之路上的香药贸易

唐代,泉州港已是中国四大外贸港口之一。宋代福建所造海船数量多,船型大,设备精良,适合远洋航行。宋人谢履的《泉南歌》中曾提及“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船通夷域”。1974年泉州湾后诸港出土的宋代海船上发现了不少香料药物,因而被称为宋末元初时期的“香料船”。这艘沉船运载的香料木和药物数量很多,其中有香料木、胡椒、槟榔、乳香、龙涎等,香料木经鉴定,有檀香、降真香、沉香等多种。根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宋朝初年,泉州进口的香药种类就达44 种以上。北宋中前期,泉州港已迅速发展为仅次于广州的全国第二大港。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泉州市舶司建立,标志着泉州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根据《诸蕃志》的记载,宋代跟泉州有经贸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达到60 余处,包括了东亚、南亚、东南亚、西南亚、非洲等地。当时输出的商品以丝绸和瓷器为主,故有“海上丝绸之路”“海上瓷器之路”的美誉,输入的商品则以香料药物为主。官府鼓励进口香药,如《宋史·卷一百八十五·志一百三十八》称:“宋之经费,茶、盐、矾之外,惟香之为利博,故以官为市焉。建炎四年,泉州抽买乳香一十三等,八万六千七百八十斤有奇。”

3.2 对海上丝绸之路舶来药物的总结

早在汉代,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香料药物开始传入我国。唐末五代时的本草学家李珣曾撰著第一部介绍海外药物交流的本草著作《海药本草》。李珣,祖籍波斯,其家以经营香药为主业,香药乃经海舶,由国外输入的药品。唐代以后,海上丝绸之路渐渐超过陆地丝绸之路,各类香药源源不断传入我国。苏颂本人十分重视对进口药物的整理总结,《本草图经》收载了不少海上丝绸之路的舶来药物,并肯定这些药物的疗效,他还对部分药物的本土化种植与疗效优劣进行了甄别。

3.2.1 全面收载丝绸之路的舶来药物 《本草图经》结合前代本草记载与全国普查实际情况,收录大量外来药物,扩大药物来源,加强国内外药物交流[6]。该书编写前,宋政府诏令全国各地征集药物标本及药图。经海上丝绸之路舶来的药物亦在征集之列。所以此书不仅囊括了中国本土常用的药物,还收载了部分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输入的外国药物,如木香、沉香、丁香、槟榔、大腹皮、诃子、龙脑、荜澄茄等40 余种。这些舶来的药物分别来自今天的伊朗、阿富汗、印度、越南、菲律宾、朝鲜等28个国家和地区。《本草图经·序》中记载:“堪入药用者……其番夷所产,即令询问榷场市舶商客,亦依此供析。”苏颂整理收载经由丝绸之路进口的舶来药物,既表明了当时香料药物使用的普遍性,更进一步促进了香药在临床上的运用和香药的进口贸易。泉州湾后渚港发掘的宋代沉船上,发现大量的香料药物,就是香药贸易繁荣最好的佐证。

3.2.2 肯定舶来药物的疗效 苏颂在《本草图经》中,记载输入药物的海外各国,涉及于阗、波斯、新罗、焉耆、高丽、狮子国、佛誓国、河陵国、夏国、百济、朝鲜、婆罗门、昆仑、盘盘国、西竺、大食、弗林、真腊、倭、安南、婆津、伽古罗、南越等,并肯定多数海外来源地的药物功效优于本土种植,如白豆蔻:“出伽古罗国,今广州、宜州亦有之,不及蕃舶者佳”;补骨脂:“生广南诸州及波斯国,今岭外山间多有之,不及蕃舶者佳。”

3.2.3 对舶来药物本土化种植的记载 部分舶来药物,传入多年,已经实现本土化种植,苏颂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记载。如荜茇:“出波斯国,今岭南有之”,苏颂引用《唐太宗实录》云:“贞观中,上以气痢久未痊,服它名医药不应,因诏访求其方,有卫士进乳煎荜茇法,御用有效。”可见荜茇经波斯国传入,用于临床已数百年,功效确切,同时逐渐实现本土化种植。又如没药:“生波斯国,今海南诸国及广州或有之”;益智子:“生昆仑国,今岭南州郡往往有之”。以上诸药,反映苏颂对舶来药物中国本土化种植现象的关注。

苏颂以发展的眼光,对所有经海外丝绸之路输入的药物进行记录,描述其形态、功用,并以国内种植的同种药物进行比较,客观评价,甄别优劣。苏颂还通过严谨的调查考证比较,纠正以往对某些进口药物的盲目推崇。如菟丝子:“生朝鲜川泽田野,今近京亦有之,以冤句者为胜”。指出菟丝子实现本土化种植后,疗效已不输于进口。

4 小结

苏颂是中国医学史上著名的药物学家。著名的医史学家俞慎初教授1980年撰著《福建古代四大名医》,将苏颂列为其中之一。苏颂成长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自小接受良好的科学与文化教育,具有开明的思想与科学的思维。他对海上丝绸之路的药物交流十分熟悉,《本草图经》收载了大量海上丝绸之路舶来药物,从文献与临床运用方面整理了这些药物的产地、种植、功效等多方面的知识。《本草图经》不仅是第一部木刻版图文并茂的药物学名著,还是一部反映丝绸之路医药文化的重要著作,更是我们研究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药物交流史的重要资料。

猜你喜欢

草图本草泉州
泉州
牵牛子的本草考证
论泉州北管的“杂揉性”
镇馆之宝
——泉州宋船
SolidWorks二维草图的绘制经验与技巧
本草,源于延续生命的渴求
本草,一场不动声色的“双面修行”
本草中华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