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舞蹈体能训练原则适用性研究

2023-01-09李奕璇陈凤珍

当代体育 2022年45期
关键词:体能训练教练员竞技

李奕璇 陈凤珍

体育舞蹈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其同时拥有体育和舞蹈艺术的属性。随着体育舞蹈规则和比赛模式日渐完善,国际各大赛事成功举办,在世界运动会、东亚运动会、亚运会等综合性运动会上,体育舞蹈作为正式比赛项目备受关注和重视。其体育的属性中的竞技属性逐渐凸显出来。运动员想要在竞技比赛中取得胜利,要靠自身的竞技能力,而体能就是竞技能力的基础。最初的体育舞蹈训练是娱乐性的,自我训练为主,随着体育舞蹈运动在中国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开始关注到了如何提升体育舞蹈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方面,所以体育舞蹈训练逐渐发展到了今天系统、科学的训练。

虽然现今体育舞蹈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有关方面的研究较少且相对简单。本文通过运用自然辩证法相关概念对现有的体能训练原则进行分析总结和思考创新,探究体育舞蹈体能训练原则适用性。

1 相关概念

1.1 体育舞蹈

体育舞蹈是一种男女搭配的双人时尚新运动项目,其在进行竞技的同时还体现了美感。具备了十个舞种风格各异,舞步多样。男女双方在音乐下有节奏的展现舞步,舞种风格不同,展现的情感也随之变化。其结合了音乐、力量、表演技巧等和体育竞赛的特点,是人们结交朋友、陶冶情操和锻炼身体的热门运动项目之一。

1.2 體育舞蹈体能特征

体育舞蹈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田麦久认为此项群要求运动员身体形态优美,技术动作灵巧敏捷,其中身体形态对竞技能力起关键作用。

所以体育舞蹈运动员选材一般要做到身形匀称优美,神经过程灵活性高均衡性强,视听等本体感觉强大准确。同时其力量、柔韧、灵敏、动作速度等素质和专项耐力共同起重要作用。

1.3 体能训练原则

原则是人们在社会生活活动中不断认识客观规律,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以后,提炼出来的对自身行为进行指导和约束的基本规则。开展体能训练时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体能训练原则,是教练员在组织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时必须遵守的基本指导原则,这对开展体能训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体能训练客观规律的反映。体能训练原则指导教练员在训练活动中进行思考和操作,取得理想训练效果。

在不同的时期,人们有对运动训练原则不同的认识,辩证思考体育舞蹈体能训练原则的发展和创新,深刻把握体育舞蹈竞技运动规律,对其进行完善,是促使我国体育舞蹈竞技运动水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

1.4 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体育舞蹈是以无氧和有氧交替进行功能的运动项目,这要求选手要具备强大的心肺功能以保证动作的完成质量,进行体育舞蹈专项体能训练提高运动员有氧和无氧工作能力,使身体机能达到最佳状态。选手体能水平低会导致在比赛过程后半段时因乏力导致动作变形不协调、爆发力降低、出现失误等,更不用说表现力了。就像是著名的“木桶理论”,如果不消除自身体能的短板,体育舞蹈运动员就无法提高自身整体运动水平。

2 我国体育舞蹈体能训练现状

2.1 缺乏足够重视

我国管理竞技体育项目是以举国体制为主要方式。体育舞蹈作为一种新兴时尚运动项目,目前还没有被列入奥运会的竞技项目中,只是起到开场表演项目的作用,比如今年举办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就多次出现了体育舞蹈的表演节目。因不是奥运会竞技项目,所以首先在国家层面上就对组织体育舞蹈队伍,开展运动训练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缺乏对本项目的深入研究,且对本项目投入的资源不足,缺乏专业系统的理论指导。目前社会上大多数体育舞蹈训练都是以技能训练为主,忽视体能训练,没有体能作为支撑点,做出的技术动作是无根浮萍,体能不足是我国专业体育舞蹈选手在国际赛事上落后国外选手的原因之一。

把训练重心放在专项技术的训练上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只看重运动员技能技巧表现,忽视长期训练中必备的体能训练要素,或是在临近比赛期前1到2周进行的紧急拉练体能,这些现象都不利于体育舞蹈中体能训练的发展。马丹认为体育舞蹈体能训练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导致选手的成套动作“形似神不似”。张清澍在体育舞蹈高峰论坛报告会中说道,体能储备和文化底蕴阻碍了我国体育舞蹈运动员技术的提高。王华也提出缺乏体能导致我国优秀体育舞蹈选手产生与国外优秀选手的差距。显而易见,缺乏体能再好的技术也无法施展。

2.2 体能训练与项目需求不匹配

教练员在开展体育舞蹈难度技术动作训练时,通常都是注重让运动员掌握技术环节,往往运动量满足需求,但是训练强度不符合训练要求,这会导致选手错过体能发展最佳时期,特别是针对青少年选手这一问题更加明显。如果只注重动作的重复次数,忽视力量、速度,是达不到良好的训练效果的,所以要把握好体能训练的量度。

另一方面,部分教练在开展体能训练时,着重训练一般的身体素质,没有与体育舞蹈项目性质特点做到相匹配,忽视了与专项技术的联系,这样会导致选手不能很好地掌握高难度技术动作,选手参赛时始终如一的充沛精神状态也无法得到保证。

3 体育舞蹈体能训练原则适用性的研究

3.1 适宜负荷原则

众所周知,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只要承受了一定的运动负荷都会产生对应的训练效果,但是产生的效果不一定全是良好的。

在体育舞蹈体能训练中,教练员要正确把握对运动员施加的运动负荷量,负荷过小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负荷过大则会出现劣变反应导致运动损伤。教练员可采用多种训练方法密切配合,综合运用,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教练员要思考如何去实现训练目标,首先要从实际出发制定训练目标,如果脱离实际制定过高的训练目标,往往训练效果都较差。教练员开展训练时要遵循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充分发挥教练员主导地位,发挥主观能动性带领引导运动员,通过施加适宜负荷激发运动员训练兴趣,让运动员感受到自身的不断进步,产生训练热情,培养运动员产生热爱体能训练的意识。

3.2 系统性原则

事物的发展规律都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从表及里的过程,而系统性原则就是与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基本特性密切相关,与事物的一般发展规律相统一。

与事物的一般发展规律相统一,体育舞蹈体能训练不能突变式地增加训练负荷,这样不仅达不到提升运动员体能的训练效果,反而会导致运动损伤。应该有一个循序渐进地、长期的持续地进行训练过程,从运动员自身条件出发制定训练计划,把控好训练节奏,遵循系统性原则,合理安排训练结构,从简单到困难,从少量到大量,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延长训练时间,达成训练目标。人体生物适应具有长期性,人体对生物适应需要通过自身的各个系统、器官、肌肉、细胞的变化去慢慢实现,包括改造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所以要想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必须经过系统的持续性训练,这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随着训练时间的加长,训练的内容也要有相应的变化,应该将体能训练贯彻到体育舞蹈整个训练周期中,且体能训练还应该占据较大比重。整体性是系统理论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制定体育舞蹈体能训练的整体目标,建立坚实的体能训练结构,适时改进体能训练的方法和手段,正确把控体能训练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通过连续的、系统的、不间断的训练来避免训练效应的不稳定性,叠加积累训练效果,提高体育舞蹈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专项体能水平和竞技能力。

3.3 区别对待原则

要重视每一位运动员共性和个性的协同发展,针对不同运动员在训练中表现出来的个体特异性实施区别对待。教练员要充分考虑到每一位运动员的生理、心理、技术、战术以及竞技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正确处理好组织开展训练过程中的集群性和个体性之間的关系。

在进行体育舞蹈专项体能训练时,要根据每一名运动员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训练,提高运动员专项体能素质,将运动员自身劣势对专项体能训练造成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从运动训练整体的集群性出发,将运动员自身的身体素质、专项体能训练和个人自身风格特定结合在一起,发挥运动员最大潜能。体育舞蹈不是一种同质化的展示舞蹈,其讲究个人的独特风格,所以怎样在赛场上秀出自己的独特风格也时日常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比赛中要扬长避短,展示自身长处,那么就要求教练员在平常的训练组织中,要充分重视运动员个体差异,根据肌肉类型特点,对速度、爆发力以及耐力等方面的训练进行平衡。肌纤维类型直接影响到肌肉力量,慢肌纤维占比高的运动员耐力素质强,在进行训练时可以加强速度和爆发力训练;快肌纤维占比高的运动员爆发力强,在训练中可以加强力量和耐力训练。

3.4 从实战出发原则

将从实战出发原则运用到体育舞蹈体能训练中,要具有针对性,如针对比赛的负荷、场地、时差、对手、观众、裁判等情况进行专门训练。教练员在组织训练时要科学制定训练计划,使得训练符合专项特点并满足比赛的需要,明确训练阶段划分,以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等因素。

3.4.1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以实践指导理论,从实战出发才能达到比赛的要求,实现预期的目标。体育舞蹈的10个舞种风格迥异,每个舞种具备不同的风格,比赛时的具体要求也各不相同。比如伦巴舞在比赛时要强调重心的移动,以及胸腔至中段核心往下的力以及骨盆往上的力这两股力量的合二为一,还要强调手臂以及身体的延伸动作,这就要求教练员在开展专项体能训练时有意识的强调运动员核心力量、身体延伸以及重心移动的训练,让运动员更加适应比赛的要求,更加符合不同比赛实战的需要,提升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

3.4.2 提高对比赛时间的适应性

在训练中强调以赛促练,重点进行专项体能训练。要结合已确认好的比赛时间,调整好运动员时差,根据比赛的需要,将技术套路动作分解成单个动作,再深入分析每个动作的特点并反复训练,熟练之后再进行分段练习,最后将技术动作连贯起来再进行完整练习,实现成套技术动作训练。

在体育舞蹈比赛中,不同场次的具有各自不同的时间段,一旦确定了大赛具体场次的比赛时间安排以后,教练员可组织运动员在相应的时间进行训练,增强运动员机体适应能力,对运动员比赛表现起到积极作用,通过在特定时间段对运动员施加训练,可以使运动员在这一时间段兴奋,以更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迎接比赛。在比赛前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制定训练计划,提高运动员对比赛时间的适应性,使运动员更加容易发挥竞技水平取得优异成绩。

3.4.3 细节决定成败

进行成套动作训练时,要和自己的舞伴相互配合进行训练,提高默契度,通过相互配合融为一体,使动作流程自然,让裁判和观众看不出丝毫停滞痕迹。体育舞蹈运动员光是靠展示熟练流程的成套技术动作并不能显示出其优于对手的地方,细节决定成败,要想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往往就是要在细节之处击败对手,单个动作或组合动作的细微之处做到极致,就能展现出真正的实力。

4 体能训练指引体育舞蹈项目未来发展

霹雳舞猝不及防地成为了巴黎奥运会的竞赛项目,如果未来体育舞蹈项目正式成为奥运会竞赛项目以后,我国选手要如何在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呢?

4.1体能训练的指引作用

辩证地认识体能训练, 把握体育舞蹈运动的进程。传统的只是提高选手技能素质的训练方法已经不再适应当今体育舞蹈项目的发展,世界各国体育舞蹈竞技水平不断增强达到新高度,遵循过去的训练原则和理论,早已不符合现实需求。国际赛事不断提高对选手的要求,选手的体能水平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只有加强体能训练,才能提高综合竞技能力。加强体能训练是提升我国体育舞蹈选手竞技能力的正确导向,对取得比赛优异成绩具有指引作用。

4.2 专项体能中的表现力训练

体育舞蹈具备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通过展现人体美,服饰美,化妆美,音乐美让观众从内心深处产生欣赏感到愉悦。但是往往在短暂的兴奋过后,很少有观众能对此产生共鸣,无法从心灵搭建起与舞者沟通的桥梁。这是一种表现力缺乏的体现,所以在体育舞蹈专项体能训练中还要加强表现力的训练。如可创造与正式比赛相似的环境模拟比赛评分;在选手疲劳情况下进行舞蹈表现力训练等。

只有选手沉浸在比赛中,忽视台下观众的感受和体验,是无法取得优异成绩的。我们不能改变体育舞蹈项目的本质,但是可以从提高与观众的互动沟通着手,今后如何搭建同观众交流内心的桥梁应该是我们体育舞蹈人思考的方向,这可以使体育舞蹈项目更接近奥运会。

5 总结

要想使体育舞蹈运动项目发展成为我国优秀运动项目之一,教练员要加强对体能训练重要性的认知,科学系统地开展体能训练,要做到遵循适宜负荷、系统性、区别对待、从实战出发等训练原则,重视运动员共性和个性协同发展,发挥教练员自身主观能动性,科学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施加适宜负荷,遵循事物发展规律把握好训练节奏循序渐进,从实战出发将理论结合实践,加强专项体能表现力训练,强调与赛场观众互动沟通,才能全面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让我国体育舞蹈运动项目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教学改革工程项目A类(项目编号:2019JGA158);2021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教学改革工程项目A类(项目编号:2021JGA160);2020年度广西民族大学校级教改重点项目;2020年广西民族大学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教学改革类);2021年度广西民族大学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体育系列课程团队;202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教学改革工程项目A类(项目编号:2022JGA164)。

通讯作者:陈凤珍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体能训练教练员竞技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竞技精神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花与竞技少女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竞技体育
新兵体能训练的伤病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