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体育产业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023-01-09杨柳青

当代体育 2022年45期
关键词:产业布局体育产业区域

杨柳青

随着体育需求的快速增长以及体育供给动力的强劲增加,中国的体育产业在近几年保持了高速增长,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柱产业。为了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应该积极优化体育产业布局,实现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良性互动。

体育是社会资源的一种,该产业所表现出的价值不容小觑,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体育产业的价值对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效用。现今时期,国内体育资源已经实现了面向市场化的转型,社会资源相继向该产业倾斜。从社会公众的视角来看,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让其可支配收入水平呈现出增长态势,促使其更为关注对自身精神生活以及健康的投入,由此让社会整体层面的体育产品诉求随之增长,具体表现为健身服务业实现了持续增长、各类体育赛事的影响力持续提升。从这个层面可以看出,依托对体育产业的持续发展与推进,将让国民经济获得全新的发展契机,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充足,让社会公众的生活水平以及国民综合素质获得显著提升。不过需要看到的是,国内区域体育产业结构布局亦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特别是对区域经济结构表现出高度的依赖性。可以说,体育产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之中,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受制于外部环境(诸如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等)的制约。对于体育产业结构形成影响的主因便是主导产业的遴选问题,原因在于,主导产业代表着区域的产业天花板,因此,科学遴选主导产业,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将最大限度的发挥区域经济协同优势,进而确保对区域之中各类资源的效度化利用,最终推动体育产业实现良性发展。

1 体育产业概述

体育产业是能够为社会提供同体育相关物质与精神产品的经济部门的集合体,其从广义来说,指的是与体育运动相关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比如体育广告业、体育建筑业、体育博彩业、体育旅游业、体育用品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休闲健身业和体育服务业等。从狭义来说,体育产业指的是体育服务业,或者是体育事业中既可以进入市场,又能够产生盈利的部分。产业的经济性质表现为商品经济为主导,依托市场机制实现持续运转。

从宏观层面来看,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均将体育产业纳入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由此能够看出,依托对体育产业的持续推动,将确保国家顶层设计战略的最终实现。

2 体育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逻辑关系

随着20世纪末改革开放大幕的开启以及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诸如浙江、上海以及北京等地逐渐形成了体育产业集群。唯有外部环境的保障以及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方才能够确保我国体育产业呈现出专业化发展态势。这些要素包括体育基础设施的设计、施工与投产,扶持政策的出台,信息服务等一系列内容。可以预见的是,伴随着体育产业的高速发展,必然吸引大批相关企业汇聚于体育产业发达地区,由此形成集群效用,如此将实现对区域经济的有效带动。

在体育产业集群形成过程之中,该产业将在复合动态耦合系统的作用之下,同区域经济形成良性促动。部分研究者指出,区域经济自身的基础将为体育产业集群的形成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条件,这些物质基础条件包括体育设施、体育产业从业人员等,前述因素将直接影响到体育产业集群的规模。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对体育产业的规模化投资。当下这个时期,优质体育资源相继被开发出来,其所产生与带来的效益将对区域经济结构带来优化效用,同时亦将成为区域经济的全新增长点。有鉴于此,应当在充分把握体育产业同区域经济发展二者之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之上,摸索出有助于体育产业同区域经济实现协同发展的全新路径。

3 区域经济发展视角下体育产业布局的策略

当前,我国的体育产业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主要由于起步时间比较短,产业布局结构经验匮乏等导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优化体育产业布局,我国的体育经济产业任重道远。笔者认为,在当下的形势下,为了更好地优化体育产业布局,在区域经济发展视角下,我们应该加强政策的引导与扶持,实施产业集群同区域经济的统筹发展与协同推进,通过市场调研选择合适的产业布局,加大体育经济产业人才培养力度,不断优化体育产业结构,优先发展热点区域,以热点区域带动其他区域,创造良好的体育产业“硬环境”与“软环境”,借助信息疏导手段实现科学引导。下面,笔者将分别对这八个方面的策略展开论述。

3.1 加强政策的引导与扶持

从当下一个阶段国内体育产业的总体发展态势来看,其表现出“规模小、数量多、增长迅猛”等一系列特质,由此便需要国家从政策层面对体育产业实现良性发展给予必要且科学的政策引导。自2019年国家面向中小企业推出税负减免政策至今,诸多中小体育企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这一政策的影响之下,国内中小企业迎来重大利好。同时,体育产业配套扶持政策的出台,进一步激发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活力,这些配套政策包括:体育产业从业人员培训补贴机制、体育产业投资基金、体育企业上市辅导等。依托前述政策的出台,将借助政策红利的形式推动体育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3.2 实施产业集群同区域经济的统筹发展与协同推进

审视域外发达国家体育产业集聚群的成功范例能够发现,诸如欧美等国都打造了立体化的体育产业政策,并以此来实现对体育产业集群同区域经济的协同推进。有鉴于此,在推动体育产业发展这个问题上,我国亦应当效仿域外发达国家的做法,参考成功范例,创设有助于体育产业集群同区域经济实现协同发展的效度化机制,依托顶层设计、全局引领的方式,打造立体化的体育产业政策帮扶体系,以此来实现对体育产业的科学布局,并且能够为区域经济与体育产业的并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3 通过市场调研选择合适的产业布局

从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情况来看,这一产业表现为新兴产业的特质,这种特质是由体育产业在我国发展起步相对域外发达国家较晚所决定的。同时,在体育产业集群建设的问题上,较为突出的不足便是该产业在发展过程之中未能同市场实际诉求做到精准结合,同时,在该产业周边设施得以实现高速发展的过程之中,本应与之形成同频发展的体育消费领域却表现得相对滞后,由此呈现出体育产业高速發展过程之中,消费低迷不振的奇特现象。特别是最近几年当中,体育产业休闲产业以及体育服务产业相继出现发展后劲不足、发展遭遇瓶颈期的局面,具体表现为:体育用品的销量呈现出显著的下滑趋势、国内各地的体育场馆的使用率无法得到保障。基于彰显体育产业对区域经济推动效用的考虑,各地应当结合自身的经济发展实情,从本地区的体育资源角度着手实现科学的统筹,并在充分吸收和学习其他区域成功经验的过程之中,摸索出一条契合自身经济发展实情的体育产业发展方式。

在推动体育产业实现集群化发展的过程之中,应当依托详实、细致的调研工作,对市场情况加以精准的摸查,以便实现对体育产品受众群体的精准挖潜,同时,不能将目光局限于本地或者本区域,应当秉承全局思维,积极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范围之内进行体育产业布局,这样将确保体育产业内部实现深度资源挖潜以及效度化的资源配置。

依托物流业以及科学管理理念实现对体育产业链的持续优化升级,注重彰显龙头体育企业的带头效用,积极进行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对陈旧的生产工艺加以裁汰,推动体育产业集群内部不同企业之间实现资源的互补,如此方才能够实现对体育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容。

3.4 加大体育经济产业人才培养力度

产业要发展就需要不断地自主创新,人才作为经济利益的第一资源,又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保证。体育产业的发展要实现各区域创新科技目标,就必须加大人才培养战略,将体育产业创新团队作为深入实施“百千万科技创新人才工程”的重点来抓,并引进发达国家高层体育经济产业管理人才和经营人才,从而实现企业家技术创新战略能力的提高目标。要将引进、培养、运用人才与体育经济产业发展作为我国实现体育经济产业化的重要手段。

3.5 不断优化体育产业结构

当前,我国的体育产业虽然发展迅猛,但是还存在着休闲体育产业总供给量小于总需求量,供给结构滞后于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供给质量与居民消费期望不匹配等问题。为此,需要我们不断优化体育产业结构,依托对体育主导产业的确立,实现对体育产业整体结构的深度优化。从国民经济增长以及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打造以健身业以及休闲业为主导的体育产业发展模式是科学可行的。原因在于,此前一个阶段带动国内体育产业实现高速发展的行业板块主要便是健身业与休闲业。两个产业带动了整个国内体育产业创新水平的提高,进而直接带动了周边行业的发展,这些周边行业包括了体育场馆业以及培训业。

在实现了持续盈利的过程之中,体育产业需求弹性随之变大,这一情况为体育产业实现结构优化提供了全新的契机。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创下新高,由此让社会公众的物质生活水平获得同步提高,在这一过程之中,社会公众产生了物质生活以外的诸多诉求,特别是健康理念的兴起,让社会公众在益发关注自身健康的同时,为体育健身业与休闲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在当前这一历史时期,体育健身业与休闲业的从业人员不应当满足现状,而是应当积极致力于对全新发展模式的积极开发,并在这一过程之中推动体育健身业以及休闲业能够实现惠民化以及便捷化。

有鉴于此,政府相关主管部门以及体育产业从业人员应当善于依托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产业升级。其中,“互联网+”技术是值得关注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之一,依托对这一技术在体育产业领域当中的引入与应用,将推动体育产业实现向智能化的发展,进而有助于推动体育产业结构的深度优化。

在新的历史时期,在供给侧改革政策的指引之下,国民经济已经由以往的粗放型增长转变为质量型增长,对于体育产业而言,其需要积极转变增长模式,在深度分析市场发展趋势以及把握市场诉求的基础之上,推出更多高品质、高质量的体育文化用品以及体育服务类目。

考虑到在体育产业当中体育文化用品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同时国内体育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等问题影响到体育产业实现良性发展等问题的存在,这就意味着体育文化用品必须注重产品的创新研发,打造自身的品牌,突出自身的影响力,唯有这样,方才能够带给体育文化用品消费者更多的产品附加值。在体育服务升级的过程之中,应当密切关注市场,借助细致的市场调研活动,找准消费者痛点,唯有如此,方才可以确保体育服务能够更好的得到消费者的认同与接受。

3.6 优先发展热点区域,以热点区域带动其他区域

在推动国内体育产业发展的过程之中,应当依托国民经济战略发展整体布局的脉络,紧跟“一带一路”与“自由贸易区”发展路径,立足于国内体育经济发展区域(诸如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将其打造为热点区域,并借助热点区域体育产业的发展,带动国内其他区域实现体育产业发展的联动。同时,要结合不同区域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台对应的扶持与引导政策,如此方才能够实现不同区域体育产业获得足够的发展机遇。

3.7 创造良好的体育产业“硬环境”与“软环境”

在推动国内体育产业发展的过程之中,应当实现对体育产业的科学布局,特别是对区域之中体育产业的现有布局情况加以分析和调研,找出短板与不足,进而能够在此基础之上加以科学的调适与重构。各级政府相关主管机构应当以国家体育产业发展政策为指引和导向,对区域之中体育产业布局加以科学的部署,对从事不同经营内容的体育企业(如以提供服务为主的体育企业以及以制造体育文化产品为主的体育企业)实现科学的安排,同时在此基础之上为体育企业构造宜于其生存和发展的政商环境。具体而言,各级政府主管机构应当致力于对有助于体育产业实现良性发展的“硬环境”与“软环境”进行同步建设与优化,如划拨财政经费用于体育基础设施的兴建、出台有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激励性措施等。

3.8 借助信息疏导手段实现科学引导

信息的不对称是导致我国体育产业布局结构滞后的重要原因。为此,各级政府相关主管机构应当借助信息疏导手段实现对区域之中体育产业布局的科学引导。具体而言,政府相关主管机构应当借助门户网站、公众号以及短视频等形式,在第一时间发布同体育产业布局相关的信息资源(诸如经济信息资源、政策信息资源、文化信息资源、社会信息资源等),如此将为区域之中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信息资源帮助。

4 结语

以上,本文对体育产业进行了简要概述,对体育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逻辑关系进行了简要分析,着重就区域经济发展视角下体育产业布局的策略展开了论述。体育产业作为未来经济增长点,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前景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著重要意义。如今,中国的体育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风头正劲的态势,我们应该抓住机遇,优化体育产业布局,更好地以体育产业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实现体育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赢。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广东省河源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产业化布局视域下的粤北地区“一带一路”体育产业战略布局探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YSK21P33)。

(作者单位:河源职业技术学院老隆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产业布局体育产业区域
我国天然花岗石临矿产业布局初见端倪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产业布局特征研究
广西北海市银海区多产业布局就业扶贫车间
隆力奇 加速“一带一路”产业布局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我国体育产业劳动生产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06-2008年体育产业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