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合作背景下的初中课堂构建探析

2023-01-09任亮

当代体育 2022年45期
关键词:动作体育教师

任亮

进入初中阶段之后,体育学科的学习难度会有所增加,需要学生具备更好的身体素质和更多的运动技巧,才能够完成比较复杂的个人与集体运动项目。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学生仅依靠自身的能力,无法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这势必会打击并伤害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为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初中阶段有必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而且这样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让他们在集体项目中能有更好的表现。此外,合作学习由于具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团队意识等重要作用,正成为一种被推崇的学习方式。作为初中教育的一部分,中学生的体育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高效且健康地完成一堂体育课成为重要的话题。本文主要探讨小组合作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优势,以下从科学设置小组、明确学习目标和建立综合评价机制等几个方面展开讨论,供大家参考。

体育课程承担着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教育责任,因此,提升体育课程的教育质量备受关注,初中體育课的教育对象是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们,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提升初中体育课程的教学效率,教师应该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开展,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真正地让他们在小组合作中互相帮助,互相督促,以构建高效体育课堂。在传统的初中体育课堂上,教师主要采用集体授课方式,开展小组合作的情况并不多见,对学生集体合作的指导较少,需要学生依靠自己的“悟性”,这种情况必须尽快改变,故要通过有效的方法构建起高效的初中体育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1 小组合作在初中体育课堂构建中的重要性

体育课程是增强体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课程。立足于初中体育教学,教师应该重视小组合作教学策略的开展,通过小组合作缓解学生们的学习压力、心理压力,也能够真正增强学生的运动兴趣。让他们在合作中交流互动,在互相监督中加强身体锻炼,提升学习效率,以实现身心健康发展。初中体育教学的重点和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质,养成学生的身体素质,并且真正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体育精神,让他们获得终身体育的观念。

通过小组合作教学策略的运用,能够真正满足学生们的学习意愿,并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发展需要,这对提升学生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学生的身体素质参差不齐,有些学生运动能力很强,而有些学生运动能力较弱,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够真正实现以强带弱,让他们在体育训练中突破自我,在体育训练中重塑自信心。另外,通过小组合作也能够实现学生之间的互相监督、互相鼓励,让他们减少体育学习中的松懈感,这对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 小组合作背景下的初中课堂构建的原则

2.1 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全面落实小组学习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日常教学的具体实践中,教师应该合理组建学习小组,真正落实“兵教兵”。教师应从学生的健康情况、体能状况、日常成绩、学习兴趣、性别特点等等因素出发,进行科学的分组,并且确立组长负责制,让有责任心、有威信的同学担任体育合作学习的组长,并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持续强化组长对各个小组起到的监督和指导作用。

2.2 发挥合作学习优势,科学组织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不能只重视合作学习的形式,还要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教学价值。通过竞赛、帮助、一对一练习、小组讨论等教学过程的设计,引导学生积极融入,发挥小组合作模式的教学优势,进行监督和指导,并做好教学反馈,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增强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以体操的教学为例,为了更好地让全班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掌握最标准的体操动作,教师先对体操动作进行示范讲解,接着让学生们在小组合作中,通过交流、探讨、示范、引导小组合作学习,这时教师就可以看到原本接受能力较差学生们在同组学生的帮助之下,慢慢融入到体操的锻炼中,在小组合作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互帮互助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达到更理想的体育教学效果。[1]

2.3 实施多元评价,提升学习动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恰当且具有激励意义的评价,既能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情感,帮他们增强体育训练的自信,又能让学生的信心受到鼓舞,提升学习动力。比如,在每一次的学习结束之后,教师都要引导学生们实现小组内的互评,同时教师也要对每个小组的学习状况和展示成果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又能够激发他们的团体荣誉感,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表现,主动参与。

3 小组合作背景下的初中体育课堂构建的有效策略

3.1 科学设置小组

在初中体育的小组合作学习领域,首先要完成科学的小组设置,这是保证学习效果的重要基础。简单来说就是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小组中的异质化与小组间的同质化。小组中的异质化是为了保证学生之间有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的机会与空间;二是小组间的同质化则是为了考查小组合作学习成果或组织小组对抗时的公平合理。其本质都是以学生为主体,为满足学生在能力成长和心理发展上的需要。随着学生的成长,小组的设置也要进行及时的调整,以适应现实的需要。[2]

例如,在学习“篮球”时,部分教师习惯于让学生以独立的形式进行技能训练,在展开比较复杂的组队教学或比赛时才组织分组合作。但学生临时组建的小组,彼此之间不够熟悉,教师并不能确定分组是否合适,最终的教学效果就很难保证。所以教师应该在篮球学习初期就开展小组合作,并随着教学的深入去发现学生在篮球项目上的优劣势,如体能较好、有一定的篮球基础、合作意识较强或有一定的运动智慧等优势,或畏惧篮球、不了解篮球规则、爆发力差等劣势,根据这些优劣势去分组,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明确学习目标

相对于独立学习来说,合作学习的目标要更加复杂一些,因为每个学生不仅要实现个人的发展与成长,更要在小组中发挥作用,帮助其他同学,从其他同学那里吸取经验教训,最终通力合作推动小组的共同进步。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项目和内容来设置学习目标,由于每个小组内部是有异质性的,学生的能力水平和特征各不相同,所以教师除了要设置小组学习目标,还要进一步细化并提出每个学生的学习目标。有了科学的小组设置和合理的目标指引,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

以“足球”的学习为例,学生因为能力上的差异,适应的场上位置也各有不同。再加上足球运动的巨大影响力,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将小组能够完成比较简单的战术配合,记住各自的位置作为集体学习目标,同时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设置细化的个人学习目标。如速度较快且有基础的同学,适合作为前锋,个人目标应该与射门相关;而意识敏捷且观察力强的同学,适合作为中场球员,个人目标要与传接球相联系。

3.3 热身中合作,提高身体舒缓程度

热身是体育活动中非常重要却又极易被忽视的环节。热身运动有利于提高肌肉温度,增强关节灵活度,降低运动损伤的风险。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两方面因素阻碍热身活动的有效进行。第一,尽管教师对热身活动的重要性反复强调,但部分学生对热身的重视度仍然很低。第二,班级人数较多,教师无法兼顾每个学生,故部分学生以错误的动作进行热身运动。在热身活动中进行小组合作,不但可以在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监督,又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活动身体,减少之后运动可能造成的損伤。[3]

开展小组合作热身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小推车”游戏,看哪一组学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仅凭借上肢传递收获更多的“货物”;或训练下肢力量的接力跳远比赛,三人一小组,看哪组能跳得更远,并可收获奖励一份。教师还可以开发特色资源,如民间游戏或民族游戏,让学生既能参与体育活动、训练基本技能,同时起到充分热身的目的。

3.4 练习中合作,改善学生动作效果

练习是体育教学的主要阶段,在练习环节进行分组合作,能够有效改善学生的动作效果,同时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首先,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使组内成员互相纠正对方的错误动作,而且小组内掌握较好的成员也可以帮助其他成员提高。其次,小组之间存在潜在竞争,为维护小组的荣誉,组内成员会更加努力地练习,进而大幅改善学生的动作效果。最后,因为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纠正动作,所以会提高学生对单个动作的掌握速度。此外,集体教学的方式可能导致部分后排学生看不清教师的示范动作,而教师也无法看清是否每个学生都在认真练习,而小组合作的方式就解决了这一问题,不仅提高了动作效果,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凝聚力。[4]

在篮球项目的学习中,教师要根据这节课的主教材内容设计相关的游戏从而培养学生在团体活动中的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例如:在教授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时,可安排分成八组进行游戏,每组保持适宜的传球距离,从排头依次传球至排尾,要求在传球过程中前后学生要相互提醒并纠正传球动作,对小组进行打分,传球动作最标准最快的小组获胜。在游戏中若有部分学生出现错误动作,先发动组内成员进行纠正,对错误动作仍未得到改善的学生,教师可以单独纠正,并告诉学生之后的练习要加强组内合作与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改正错误并获得团队荣誉。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进步得更快,彼此之间互相鼓励并帮助,能够更快地掌握技巧,从而有更好的表现。学生在分组合作练习的同时克服畏惧心理,加强相互的沟通与交流,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还提高了教学效果。

3.5 比赛中合作,增强学生学习效率

新课标注重贯彻“学、练、赛”一体化的教学要求,在练习之后,学生就要进入比赛环节。比赛环节更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动作要领的关键步骤。而由于集体教学的特殊性,教师在一堂课的时间内不能兼顾每个学生,这样就会造成部分学生对错误动作不断地实践且加深错误的动作记忆,而通过小组合作的比赛形式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小组成员在参与比赛时会互相纠正,这样就会减少错误动作的出现,即使小组内有动作错误,也会具有一致性,便于教师发现并集体纠正。此外,小组成员互帮互助,不会发生较多学生忘记动作的现象,而团队荣誉感也会让每个学生更加努力地参与比赛,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足球比赛为例,教师也可参与比赛的分组并与学生共同完成一场足球比赛,教师不再只是裁判员,而可以是前锋、后卫、守门员,通过加入分组队伍,在比赛中可以做出正确的动作示范,并及时纠正部分学生的错误动作,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体育活动能够缓解学习疲劳的同时,还能够使其在不同体育项目的课程学习中保持较高的思维活跃性。因此,在体育教学的活动设计中,需要注重学生的组织管理、内容优化以及趣味性引导等。在比赛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学习、纠正、结伴练习等行为大幅提高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6 建立综合评价机制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建立起合理的评价机制非常重要,不仅要对学生的运动能力进行评价,还要对他们健康行为的形成以及体育品德的养成做综合性评价,而团队合作能力,正是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如在足球教学中,对运动基础较差的学生要设计适宜的学习目标,加强此类学生对足球规则的理解、对足球比赛的分析和欣赏以及团队意识的养成。评价也是如此,只要学生能够完成切合自身实际的目标,就应该给予良好的评价;即使学生无法完成,但是态度良好,经过了认真的努力,而且确有进步,那么就要给予正面评价。其中,合作能力是重要的考查准则。[5]

以“足球”教学为例,某位同学意识比较强,跑动速度快,相对其他同学还有一定的基础。单看个人表现,这名同学在前锋位置上表现出的阅读比赛能力和技战术能力比其他学生都更加优秀,但他却不能与其他同学积极配合,不愿意参与回防,且要求其他队员都要为他的个人进攻服务。对于这样的学生,个人表现得再好,教师也不能一味地表扬,而要适时批评,要让他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反而,某位守门员没有什么表现的机会,但是积极协调大家,鼓舞大家的士气,对于这样的学生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体育运动是学生健康生活的一个重要保障。高效的体育教学既可以帮助学生强身健体,也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而小组合作的形式在大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也帮助学生形成合作意识。立足于初中体育课堂,教师应该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价值,不断探索,不断研究,改善日常教育实践,真正让学生在学习方式不断转变的过程中,积极探索与实践,促进学生形成团队协作意识,有效提升身体素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并感受到体育课的快乐,从而构建更为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季明伟.试论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体育足球教学中的应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19):70-73.

[2]羅大龙.开展合作学习 构建初中体育创新教学[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01):69-70.

[3]王国江.核心素养下初中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研究[J].科幻画报.2020(10):48.

[4]袁睿.合作学习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0(22):153.

[5]缪小波.众人拾柴火焰高——小组合作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08):90.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城西中学)

猜你喜欢

动作体育教师
最美教师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动作描写要具体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圆我教师梦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