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高校体育教学设计优化研究

2023-01-09鲍伟苏庆富董宇卢再水李超

当代体育 2022年45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教学方法体育

鲍伟 苏庆富 董宇 卢再水 李超

在提倡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设计方案亟待优化。体育教育工作者需要对传统教学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以此明确其中的不足,进而落实体育教学设计优化策略,对传统体育教学缺乏重视、考核制度缺乏合理性等内容应当在教学设计优化过程中逐一改善。本文以高校体育教学实际情况为依据,分析了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背景下优化高校体育教学设计的意义,并传统体育教学中存在不足及优化策略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同行业人员提供帮助。

当今时代科技不断进步,致使高校学生群体的生活方式也出现了潜移默化的改变,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热衷于在课余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参加体育运动的意愿不断降低。与此同时,高校体育教学情况存在一定不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并未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教学方法单一、评价模式缺乏合理性等种种因素无形中使学生对体育运动兴趣更低,长此以往对其体质健康极为不利。为改善此类问题,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整体水平,高校体育教学设计优化已民相应成为每位体育教师需要肩负的重要责任。

1 高校体育教学现存不足

1.1 体育教程形式化

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体育教程大都流于形式,原因在于—体育教程内容版本陈旧,還是套用原来老式本科大众体育教程,并没有专一性的高职体育教程,针对当代高职学生生理、心理、对运动的需求设定体育运动项目。同时体育教程陈旧并未有所创新,普遍仍以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短跑等基础性的教学内容为主,缺乏对学生体育认知度的了解,难免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新型智趣体育运动项目几乎没有编写其中,并且编写的难易程度做不到通俗易懂,这也是传统高校难以进一步发展的原因。与此同时部分高校的体育课实际所讲授的内容几乎做不到教程的全覆盖,且至今停留在大众运动项目的学习上,如游泳、攀岩、保龄球、高尔夫球、台球、棒球、橄榄球、户外运动、山地单车、野外生存等等体育运动项目,高校无法开设,从而导致整体体育教学质量低下。主要在于其狭窄的教学发展思路和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实践。

1.2 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式单一也是现阶段部分高校存在的问题之一,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方式以单一化的课堂固定教学模式为基础,如上课集合、整队、报告人数、安排见习生、宣布本课任务等等。在此情况下教师教学形式化现象较为严重,其教学目标不在于对学生体育理念的培养上,而是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的态度、不出课堂教学事故、考试成绩和体能测试达标。这对于培养学生健康品格和体育意识非常不利。

1.3 体育教学所需硬件建设落后

部分高校用于体育教学的经费相对不足,直接导致体育教学过程中所需器材无法及时配备充足、旧器材更新力不从心,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正常运行,也挫伤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因体育经费短缺,硬件建设落后,有创意的教学方法不能实施,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更无从做起。

1.4 体育教学目标和社会需求不协调。

体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与德育、智育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而部分高校体育教学往往仅注重课程表现,忽视课外的身体锻炼及效果,更忽视了终生运动等重要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此外,部分高校的体育课程目标也缺少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的内容。

2 高校体育教学设计优化的意义

对高校体育教学设计予以优化,最终目的在于使体育教学在高校整体教学中发挥更大作用,而高校体育教育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健康品格,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和工作强度,同时体育教学也肩负着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和运动意识的重任。高校体育教学不同于初高中体育课程教学,纯粹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调节学生紧张的学习状态,更在于以理论与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运动意识,让学生能够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最终提升体质健康水平。

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背景下,高校开展体育教学意义尤其重大,首先体育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并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体能,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后续工作与生活;其次体育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高校体育课程不仅开展体育活动,更有相关体育理论教学,从体育保健学的角度出发为学生讲解体育运动的益处,使学生学会制定详细的锻炼计划,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同时高校体育教学能够让学生树立正义感,通过体育运动提升团队合作精神,树立积极的竞争意识,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擅长体育的学生而言,还能够培养其为国争光、为国奋斗的爱国思想,让学生正确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消极负面情绪,促使学生敢于面对困难,敢于迎接挑战,从而培养学生坚强的人生品格。此外体育教学也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包括对体育的学习与认知能力、进行科学锻炼的运动能力、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运动项目的能力、创新能力及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调控能力等。体育锻炼习惯是在长期的体育活动中逐渐形成且不容易改变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贵在坚持。只有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坚持不懈,才能克服困难,在锻炼中长期保持充沛的精力与坚强的毅力,克服常人无法克服的困难,才能在自己的一生中将体育锻炼当成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形成一种良好的态度和习惯。

3 高校体育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3.1 丰富教学方法

对体育教学的漫长历程进行分析可知,在长期以来存在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占据主导地位,体育课也仅由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自由练习等单调步骤组成,师生间缺乏充分交流的机会,即使学生存在疑问也难以及时与教师交流。此类教学模式在时代不断发展进步的背景下逐渐显示出了弊端,对成长于新时代的学生而言,大部分学生都已长期使用互联网与各类电子产品,在此情况下,学生能接收的各类信息相对庞杂,也相应更具个性化思想。因此新时代的学生面对学习的需求也相对较高,继续在教学过程中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其学习需求,反而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为有效解决此类问题,教师亟待全面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丰富教学方法,以此培养学生面对体育的积极性。

在具体落实过程中,教师可适度为教学方法注入新的活力,如采取协同合作等新型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彼此交流的情况下不断提升自身学习兴趣。如练习啦啦操时,教师可为学生分配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利用短视频平台搜索自身感兴趣的啦啦操内容,并与组内同学充分交流,最终由组长对组内同学的观点进行汇总,以此方式充分了解学生对啦啦操的学习需求。在收集学生学习需求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都热衷于学习刘畊宏的《本草纲目》。为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也决定丰富自身教学方法,依照刘畊宏的跳操方法将《本草纲目》融入教学。在带领学生练习《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每位学生都表现出了极大热情,即使已到了下课时间仍旧持续练习。由此次教学活动效果可知,丰富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2 提升学习兴趣

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最重要基础之一,因此教师也需要充分挖掘学生面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点,并充分尊重学生兴趣,以此出发引导其具备更高的学习兴趣,从而由学习兴趣的引领达到培养体育兴趣的目标。提升学习兴趣也需要以调研为前提,教师需要先在学生集体中展开调研,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再将相关内容与教学有机结合。

例如在素质拓展教学中,教师事先调查了学生感兴趣的日常活动,大部分学生表示平时乐于收看综艺节目。针对学生此项爱好,教师决定在素质拓展课程中融入綜艺节目中的游戏,以此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在对综艺节目的各项游戏进行综合考量后,教师决定将“抢椅子”的游戏融入素质拓展教学。此项游戏在室内体育管理中举行,教师将学生分为五人一组,为每组分配了四把椅子。在游戏开始时,每组学生都需要按照教师的指令绕圈行走,当教师发出“坐”的指令后,各组学生都需要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一把椅子并坐下,每组中未抢到椅子的学生则需要带着一把椅子退场。如此循环游戏流程,最终剩下的学生即为胜出者。在此游戏环节中,全体学生的兴趣都极为浓厚,不仅在游戏中锻炼了反应能力与肢体协调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集体荣誉感。更为重要的是学生面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也全面提升,大部分学生都颠覆了自身对体育课的陈旧印象,真正开始热爱体育课,并开始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

3.3 更新教学设备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教师的教学设备也相应更具多样性,体育教学也在各类新型教学设备的辅助下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体育教学在一般情况下仅能在室外举行,一旦存在阴雨等恶劣天气,体育课往往难以开展。但在各类教学新设备的支持下,几乎各个学校都已建立了日渐完善的体育场馆,即使下雨也能在室内顺利完成体育教学。且各类新型教学设备也发挥了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利用新型教学设备,使用发挥更大作用也相应成为教师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构建智慧体育教学系统的理念已相应完善,部分学校也初步投入探索,教师也需要充分了解智慧体育教学体系并对其进行充分利用,以此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对其进行更为完善的体育教学监测。智慧体育教学系统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其一为教师教学部分,其二为学生练习部分,其三为考核与评定部分。在第一部分中,教师需要在系统中上传各个教学任务的相关教学视频,在视频中为学生做好相关示范,并提供扫码观看视频的功能。教师也可在自身教学中将此部分内容与线下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学习后进一步在课余时间对照视频完成练习。第二部分则需要学生自主练习,学校可在练习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相应设施,如练习打网球时,学生可使用学校提供的装有感应芯片的球拍,系统能在此情况下捕捉学生练习成绩,并自动进行成绩登记。第三部分需要教师与系统共同完成,使学生课堂表现与课余练习共同构成最终成绩,将学生考勤情况、课内测试成绩、课外使用系统情况等都纳入最终成绩评定环节,以此使学生充分重视体育运动,在运动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整体素质。在智慧体育教学系统的帮助下,学生的体育兴趣也相应出现了大幅度提升,即使在课余时间也有大部分学生乐于去体育馆“打卡”,完成更具难度的体育挑战。

3.4 优化教学语言

语言不仅是沟通的桥梁,也是教师提升教学效果的有力策略。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过程中,正确使用教学语言尤为重要。由学生个体差异来看,不同学生面对体育的整体素质也各不相同,其中有先天性因素影响,如胆小、先天性疾病等对学生练习体育的过程造成了一定阻碍,也有后天性因素,如教师教学语言使用不当,对学生进一步探究体育的积极性造成了一定打击等。种种原因都可能最终导致学生难以提升体育兴趣的局面,为改善此局面,教师仍需由教学语言入手,积极分析学生面对体育时的心理状态,并对自身语言进行全面优化,以此利用教学语言激发学生体育兴趣。

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尚未树立正确的体育认知,此类学生仅将体育课作为一门“放松”的课程,在体育课上表现相对散漫,甚至出现了在上课过程中使用手机等不良行为。面对学生此类行为,部分教师仅认为学生单方面存在问题而迁怒于学生,进而使用负面教学语言批评学生,如“对待体育课的态度都不端正,还能学好什么呢?”一类的语言。在此类教学语言的影响下,学生并不能有效改善自身行为,甚至适得其反而出现厌学及逆反心理,面对体育课的兴趣每况愈下,体育教学效果也日渐下降。为避免此类情况,教师不仅需要考虑到学生的问题,也需要从自身教学方法中寻找问题,如教学方法可能过于枯燥,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从而导致学生在上课过程中表现过于散漫等。在考虑双方的问题后,教师也需要相应调整自身教学语言,使其尽量得到有效优化,从而能起到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重要作用。如教师可对学生提出“大家对学习体育好像都不太有兴趣,这是什么原因呢?谁愿意跟老师说说,让咱们一起寻找新的学习方法吧。”在此类语言的引导下,学生也能相应意识到教师在试图进行平等交流,从而也愿意放下戒备心理,向教师表明自身的学习需求。而教师在后续教学过程中则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积极挖掘自身教学内容中与学生学习需求相契合的部分,以此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逐步在后续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体育运动理念,形成正确的体育运动习惯。

综上所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已成为教师在新时期需要落实的重要教学理念之一,在此理念指导下,体育教学相应日渐为人所重视。就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整体情况来看,近年来普遍呈下降趋势,高校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意愿也相对不强。为改善此局面,优化体育教学设计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教师需要全面分析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意义与作用,并进一步探索各类优化策略,由丰富教学方法、提升学习兴趣、更新教学设备、优化教学语言四方面入手,使体育教学日臻完善,从而有效提升学生面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为其后续步入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础。

基金项目:哈尔滨工程大学2022年本科教改项目。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体育部)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教学方法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体育运动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呆呆和朵朵(13)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