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

2023-01-09周龙辉卜国栋

当代体育 2022年45期
关键词:传统体育文化

周龙辉 卜国栋

1 研究目的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积累产生的璀璨结晶,最具“中国特色”的体育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基因和血脉,没有一个民族可以抛弃其文化传统而重新开始”,可见传统文化在文化中的角色和地位,可以得出传统体育文化的延续与发展离不开体育文化的传承。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传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的同时,面临着社会历史的巨大变迁,纵观历史长河,中国古代体育文化如此璀璨夺目,它引领着世界体育文化甚至世界文化发展的方向,而到了近代,中国体育文化受到外来体育文化的冲击和强势入侵,变得如此飘摇,它与中国近代史是密不可分的。到了现代社会,随着世界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西方体育文化的排挤下被严重边缘化,同样面临着生存的危机,如此以来,我国体育学者、文化学者、社会学者、体育工作者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他们试图去开展一场关于传统体育文化的“救亡图存”运动,特别是对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其目的就是为了传统体育文化的薪火相传。所以,如何对传统体育文化进行整合创新,实现现代化转型,是传承与发展新时代体育文化的重要内容,如何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进行传承、如何与现代体育文化实现共融,如何加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是本研究的题中之义。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检索、收集、查阅与“传统体育文化”相关的体育学、社会学、文化学等著作10余部,以“民族传统体育”“传统体育文化”“体育文化传承”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网下载整理核心论文30余篇,硕博论文10余篇,认真研究前人在传统体育文化上的重要观点和论述,为此次撰写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2 比较研究法

通过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体育文化、西方体育文化存在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总结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体育文化、西方体育文化的共融策略。

2.3 逻辑分析法

在通过研读大量关于传统体育文化文献的基础上,对文献主要观点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合“新时代”背景,探索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共融之路。

3 结果与分析

3.1 传统体育文化在传承中的困境

3.1.1 传统体育文化生存环境遭到破环

从内部环境来说,传统体育文化自身不足是导致传承困难的内因。传统体育文化自身不足主要表现在对现代社会的适应上,这种不适应主要是由于“文化滞后”所导致。一般来说,物质文化的变迁速度要快于非物质文化,传统体育文化在我国现代化、城镇化的剧烈变迁中表现出众多“不适应症状”,传统体育文化由于自身不足而导致文化功能的弱化。

传统体育文化生存环境在外部环境上的破坏主要包括传统体育文化植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社会环境的急剧改变。在自然环境上,近年来,我国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破环从而导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失去了衍生的土壤,所需要的装备、器械失去了依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受到限制。在社会环境上,无论是从国家还是个人层面,在对经济和个人利益的追求与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之间存在失衡的状况,特别是城镇一体化所带来的原著居民的流动而导致传统体育文化出现传承链断裂的情况更为显著。

3.1.2 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链断裂

梁启超曾言:“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至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父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可知,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然而,传统文化的维系需要有效地传承,传统体育文化亦如此。

研究发现,在传统体育文化的薪火相传上出现传承链断裂情况,这首先体现在传承人的缺失。传承人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活态载体,保护传承人是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工程的核心环节,我国优秀体育传统文化之所以得到保留正是由于无数先哲们呕心沥血将传统体育文化中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修身养性”等精神内涵进行不断的延续与发展,但是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剧烈推进,传承人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思想意识上都直接影响着传承模式的变更。其次,学校是传承传统体育文化传承链上的重要环节,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仅仅依靠传承人是不够的,还需要青年一代的接力。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较少,特别是中小学,除了民族传统体育特色学校外,其他学校未将其纳入日常的体育教学内容体系,这就导致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没能发挥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3.1.3 外来体育文化对传统体育文化的冲击

在现代体育全球一体化趋势明显加速的今天, 现代体育对各民族传统体育的冲击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两种体育文化在理论基础、性质、外在表现、价值内涵等方面都具有较大差异(见表1)。两种文化因不同价值取向、不同表现形式、不同文化根源发生冲突与碰撞而表现愈演愈烈。大众体育的活动内容的娱乐性和活动时间的业余性等特色受到普通民众的热捧,篮球、足球场地和跆拳道馆随处可见,各种大众体育项目、商业化培训、娱乐表演成为民众新的消费热点和生活时尚。而本土民族体育则十分冷清,民族体育项目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与传承,甚至受到严重的威胁与排挤。

3.1.4 傳统体育文化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

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需要法律法规的保护与支持,但目前我国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存在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在法规政策上存在概念模糊,没有针对性的状况,这些状况主要集中在知识产权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缺失、社团法律地位模糊、体育纠纷尚无适当的解决机制,在全面依法治国战略背景下,这需要从国家层面制定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针对性法律法规,需要正确运用法律手段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保护问题。

3.2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薪火相传的对策

3.2.1 加强自我创新、革新力度,突破环境障碍

创新是传统体育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传承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允许创新的过程。传统体育文化的创新即包括实践的创新,同时也包括理论的创新。例如我国的传统武术项目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如对套路动作及裁判规则进行改进以适应体育发展的国际化格局,让这些传统项目走向国际、走向奥运会,只有这样才能让传统体育文化得到有效传播。在传统体育文化的革新上,要下大力气、大力度,要勇于摒弃自身缺陷。通过建立健全相关文化机制把传统体育文化建设纳入到城市发展之中,争取为体育传统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开创新局面。

3.2.2 加强对外体育文化交流合作、学习互鉴

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在合作交流、学习互鉴下进行的,任何优秀的文化都离不开在自身的基础上对外来文化加以选择性的吸收。“坚持什么样的立场、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是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的首要问题”,在对待外来文化上,我们也要坚定自身立场,采取科学、客观的态度的同时要秉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去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中华传统体育文化曾在世界上以其特有的“东方特色”占据着重要角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角色逐渐淡化。在以西方体育文化为主导的今天,如何复兴中华传统體育文化是我们当代人需要认真思考与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对外交流传统体育文化的路径上,要借助“一带一路”“孔子学院”等平台,以优秀体育赛事、体育活动、体育名人等为手段把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附加于此,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展示好中国形象。”

以广东省为例,把握“一带一路”发展与大湾区建设的契机,充分结合粤港澳三地优势,形成以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为中心,地方政府(文化、教育、体育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体育协会、民间传承机构、社会团体、机构,街道、社区和学校,多方合力支撑和共建的生态整合模式(见图1)。

3.2.3 以学校为抓手,大力宣传和推广传统体育文化

学校是孕育知识和培养人才的摇篮,是传统体育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重要平台,在大中小学大力宣传传统体育文化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意识,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为此需要从课程教学设置与模式创建为核心元素入手对传统体育文化进行重新构建。

3.3 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设想

“积极提倡、加强领导、改革提高、稳步发展”是我国传统体育发展的指导方针,在十六字方针的指引下我们要积极进行改革提高。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要想取得突破,就要在结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认真理清发展思路,借助法律、政策、平台、特色项目挖掘等途径(见图2),寻求传统体育文化和谐、可持续发展之路。

“法律保护”是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护身符,是取得合法地位的有力保障。离开法律保护,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就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因此加强法律保护是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首要保障。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传统体育文化的形成是由各民族特色体育文化组合而来,在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上,我们要重视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突出区域特色,通过发挥特色项目优势,在普及的同时重视项目本身的健身性、娱乐性和趣味性,积极打造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平台,通过互联网、品牌赛事、龙头项目等共同助推传统体育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加快项目普及,将传统体育文化融入大众生活、融入现代体育文化也是传承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关键性的一环。让人们在生活中体验、感受传统体育文化所赋予的价值内涵是其发展的实际意义。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体育文化的融合是传统体育文化“永葆生机”的基本保证,“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符合当代人健身需求,也是弘扬与发展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手段。再次,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各类学校, 将极大地丰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也是传承与发展的有力支撑。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新时代,中国传统体育文化面临着许多严峻考验,随着互联网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文化的传播速度较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要迅速,无论是文化内容的生产、消费还是传播模式都发生深刻的变革,就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而言,无论是内外部生存环境的破坏还是外来体育文化的冲击以及传承链的破裂都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提出巨大挑战,为此,我们只有转变发展方式,不断进行自我革新,不断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不断加强法律保护,才能让传统体育文化焕发出新时代应有的光芒,才能在世界文化建设中贡献更多中国智慧、提供更多中国方案。

4.2 建议

传统体育文化发展要积极拓展发展新思路、新途径,要加快与学校体育、农业休闲、互联网、体育赛事互相融合。“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不断将传统体育文化的外在表现与内在价值与社会各种资源进行积极整合,只有将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充分发展,才能取得更多的话语权,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交流与共存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西方体育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讯作者:卜国栋

(作者单位:1.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2.江门市新会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传统体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