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

2023-01-09朱世龙

今天 2022年24期
关键词:劳动音乐老师

朱世龙

(靖远县北湾镇中堡学校 甘肃 靖远 730600)

引言

为了培养更多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坚持以立德树人的培养标准不断适应于社会的高素质,高层次发展的需求。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与研究,劳动教育有利于促进人才全面的发展,也有助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途径和有效的推动力。在劳动教育的普及下,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劳动点以及正确的劳动态度,培养自己所拥有的劳动技能,学会热爱劳动,养成独立的劳动习惯。

1.劳动教育与音乐素质教育的关系

劳动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讲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够让小学生在今后成长的道路上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它能够培养学生对于劳动教育方面的能力,也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方面的发展,音乐教学要充分利用音乐的形式以及情感渲染能力,促进学生对于劳动的积极作用。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劳动当中,去培养自己勤奋向上的优良品质。劳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劳动观念的培养、劳动技能的掌握,是学生成才的必要条件之一。它不仅仅是为了社会发展而且还是人才培养的需要,它是学校发展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劳动教育能够促进立德树人理念的实现,也能够为国家提供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劳动既要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也要塑造学生人格以及品德观念为目标等全方位的成长,它既要做到立德也要做到树人的成就。劳动教育不止是停留在拥有劳动技能的情况之下,更要不断地塑造学生的人格以及品德的修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会议中就表明教育生产非常的重要,不仅能够锻炼劳动者的技能,而且也能让教育在劳动的条件下不断的发展起来,有助于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就提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要不断地结合,要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不断发展,从而培养国家高素质的人才以及接班人。

2.劳动带来的意义

2.1 发挥全面发展的能力

劳动能够通往成功,也能为人们创造更多的价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更容易形成良好的个人能力。要想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形成个人能力及促进国家未来的发展就要提升劳动教育,劳动教育能够对学生的思想观念有着积极向上的影响,我国劳动教育目前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现如今,学生都普遍缺乏实践能力,在没有掌握社会的实际需求之下,会让学生劳动技能的学习产生比较突出的问题。只有在学生学习劳动知识的期间,让学生参与到劳动实践当中,从中获得知识以及自我的认知建构,不断的健康成长。劳动教育之歌中华的传统文化坚持以立德树人理念为根本,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专业实践劳动能力。在国家劳动教育的改革之下,我国的劳动教育在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在整体上看来,我国的劳动教育事业虽然比较薄弱一些,但在一定程度上对劳动教育的认识能力也在不断的完善健全。做好新时代劳动工作,能够实现立德树人的不断发展,也能够聚焦劳动人才不断的发展,让学生获得更佳的发展道路。

2.2 发挥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

学生劳动教育发展要不断加强劳动教育,不仅要重视显性的教育,同时也要重视隐性的教育,在传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应该教授学生一定的劳动知识。同时,也要非常注重隐性教育,通过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深入学习和劳动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心中埋下真正的劳动的种子,同时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科技实力的不断雄厚,学校要善于抓住时代发展的契机,将互联网与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和网络信息平台等不断的弘扬传播劳动知识。对劳动教育网络资源以及平台建设加强管理,让学生能够通过各大平台进行劳动教育,不断地挖掘课程中蕴含的立德树人的价值,从而使劳动教育逐渐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让劳动教育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2.3 发挥特色工作中劳动教育的感染力

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连接之下的劳动教育体系,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这样的劳动实践活动之下,既能够创建新的校际合作关系,也能够让学生得到新的发展,在劳动素质的发展下不断茁壮成长。同时,学校在遵守学生的个性特点之上,将劳动教育与传统的校园文化结合在一起。开辟多个劳动教育的方位,打造了很多的活动品牌,让劳动教育有校园的特征,更加符合学生以及学校发展的特点。借助志愿者活动,三下乡等更多的教育手段中促进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劳动能力以及学习素养的不断提升。

2.4 发挥劳动教育的社会作用

教育现在也与家庭社会学校进行了有效的连接,实现了现代化的劳动发展趋向,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以及个性化的劳动发展需求。学生都可以参与到城市或社区以及福利院等公共场合中,参加各种各样的劳动实践。在实施当中,成立劳动教育机构,在组织和制度上不断实现学以致用的理念。劳动资源的不断互动与互联共建与共享,同时让学生促进劳动教育的均衡发展,成为劳动教育的有力支柱。在各行各业新时代劳动经济的影响之下,以及引领示范之下,可以促进学生向优秀人才般劳动教育的不断进步,由衷的钦佩劳动,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的认知。

2.5 发挥劳动教育的评价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劳动教育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的特征,发挥劳动教育的教育属性,也能够让资源建设重置,提高学生的认知以及知识构建能力,从活动中评判自己评价的思维能力。不断完善自我构建学校,学生,家长,社会等多元的评价体系,让劳动教育能够获得一定的综合实践的能力,发挥劳动教育的积极性作用。以“立德树人”为人才培养标准,适应社会主义的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加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国家的劳动教育能够让学生学习到敬业精神,也能够看出教师的职业素养与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积极性作用。在劳动教育的评价之下,能够不断地探寻劳动教育发展的新路径以及新途径。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下,不断提高人才的素质,以及层次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提高,这就要求劳动教育要在不同的方面进行理论的研究以及实践的探索。

3.小学教育音乐中的劳动探索

3.1 不断增强互动能力,强化学生劳动意识

现如今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老师为了提升学生整体成绩,课堂氛围比较压抑,学生在上课中无法体会到音乐真正的内涵。有的老师在讲台上,只是一味的自我沉醉的讲述音乐知识,没有让学生学会自我思考,也缺乏互动,没有满足学生的真实需求,怎样做到音乐魅力和劳动的相结合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应对于这种情况,老师要发散自己的思维,利用多元化的方式进行互动,通过比较活跃的气氛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在积极,轻松的学习氛围之下,得到身心的放松,开始思维活跃的去感受音乐的情感,抒发出自己想要表达自己的思想,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能感受到不同思路,找到劳动的联系点进行切入,让劳动观念深入与学生之中。老师要明白音乐课自己所承担的任务,让学生在音乐的学习当中,产生劳动的热情,通过自己的表达能力来表达自己的心中所想,为教学提供更多的帮助。同时也要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一些曲调,节奏等方面的东西,应用到音乐器材当中来增加课堂的活跃气氛,助力于学生与老师的情感交流。学生的依赖性比较强,所以老师要通过不断的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的思维进行运转,自己去体会音乐的情感,再加以劳动,思想,品德,内容等多方面的渗透。

3.2 感受生活,活跃创新思维

老师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设计出多样化的授课方式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在熟悉的环境下进行劳动品质的教育,形成全新的体验主动参与其中,做到教学高效性。为了教学的高效性,老师可以依照学生的成长规律,并且将她们与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之下,进行劳动品质的教育也能够形成真切的体验,并且能够愿意主动的参与到其中去。音乐的感染力本身就比较强烈,能够为学生产生比较好的体验。在音乐的感染之下,能够改变学生比较懒惰以及依赖的情绪,朝着学生健康的方向发展。老师可以通过学生在音乐知识学到的东西,让学生回到家中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激发出劳动的热情。又或者老师可以布置一项有关于父母的音乐作业,不限定内容,可以进行自我的发挥想象,可以配以肢体动作或者表演,让家长写下自己的评语。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可以再看到父母的笑容,拥抱掌声等奖励的同时感受到来自于亲情的爱,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会愿意主动参与到劳动当中去,会愿意表达自己的情感以及想法,而形成自己正确的观念。通过这种比较独特的方式来抚育一个幼小的心灵,为小学生带来一定的影响,形成自己愿意劳动的思维。

3.3 构建良好音乐气氛,形成劳动品质

小学的音乐教学当中,劳动热情的前提是需要一个比较轻松活跃的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学生才愿意将自己的真实情感抒发在课堂上,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音乐是一种艺术的表达手段,可以缓解学生在学习中的疲惫以及厌倦,放松大脑,让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获得相应的劳动成果。学生们在经过哼唱等赏析活动之下,紧跟与音乐节奏去探究更加深入的内容,可以方便学生感受到课堂氛围的同时也能够使综合能力得到锻炼提升。学生在一种轻松活跃的氛围之下学习音乐,有助于放松心情,同时能够用自己的思维空间去感受音乐所包含的内涵,老师在将这种理念融入到教学当中去,让它产生新的体验感,通过自己学生所产生的劳动成果,让学生自己满足自己的求知欲。

3.4 合理选择曲目,激发劳动热情

在音乐授课过程中,老师通过将歌曲劳动融合在一起,不断地提升学生的思维,得以其全方位的发展。为了让学生能够对劳动产生一定的兴趣,老师应该选择一些比较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而且又能够调动学生激情的曲目,要保证这个歌曲简单易懂,同时又能产生比较强烈的感染力。实际授课时,教师引导学生掌握音乐。学生的认知能力有一定的限制,但他们的模仿能力比较强,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提供与学生相应的思考能力,尊重学生个性差异,鼓励学生用自己所喜欢的节奏来改变歌曲,从而学会去倾听一下学生内心的世界。学生愿意去做这件事情,同时也能够明白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将劳动结合自己平时的行为进行反思,不断正视自身所存在的缺点,有方向,有目的的进行改进,不断提高学生的教育水平以及教学的质量。随着信息网络的不断完善,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当中都存在着相应的劳动文化,老师可以利用比较强大的网络资源,寻找各地的音乐形式,通过不同的方式给学生普及以及当地的特色,让劳动在各个方面播下种子。音乐不仅可以听,还可以通过视觉的方式让它更加的形象化,让音乐与劳动结合在一起,在学生感到疲惫的时候,通过音乐的劳动来调节心态,让学生产生成就感,重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和劳动的积极性。学生也会在劳动过程中想起所学音乐去体会当中乐趣,获得现实里的真实体验,看到生活中的美好,健康快乐地成长。学生可以在劳动当中想起自己在音乐中的感受,从而获得更加真实的体验感,不断地感受到人间的美好与幸福,让学生更加茁壮,健康地成长。在劳动教育之下学生可以直观的感受让曲目的内涵得到提升,让学生的心灵深处更加真诚与真善,不断地激发劳动带来的感受。学生自己接触到书本以外的音乐,能够产生比较新奇的感觉,学会表达自己的心中所想,让整个课堂变得有趣起来,让学生既能够在音乐当中感受到音乐真正的意义,同时,又能够体会劳动带来的快乐。

3.5 通过多媒体设备来播放劳动歌曲MV

小学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音乐的含义,要做到将良好的教育效果来实现教育目标,就需要老师通过音乐的教学形式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要想让课堂形式丰富多样起来,首先做的就是要让学生对于这个东西产生劳动欲望,通过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来吸引学生的眼球,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来吸引学生的目光,通过在多媒体上播放一些歌曲的MV形式,让学生对于这种歌曲产生比较强烈的画面感,这样的感受能让学生产生非常大的冲击力,加上歌曲内容本身所含有的一些内容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向上的去参与到劳动当中去,同时对于教学方法也有一定的明确指向性作用。歌曲中比较积极向上的劳动方面获得大家的表扬,迎接老师的肯定是不断激发学生对于劳动的激情,这种视听相结合的形式,能够让学生自己产生情感体验,并且发挥自己的想象将自己带入到一定的情境当中,去联合自己在劳动中的所得所想,激发对劳动的兴趣,达到一定的教学成果。

3.6 充分利用音乐欣赏课

要想音乐教学课程能够充分发挥相应的教学目标,就需要为学生设置一定的音乐欣赏课,音乐欣赏课能够在小学音乐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一种比较重要的作用,同样它也是一个重中之重的形式。通过观赏相关内容的少儿音乐剧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将艺术欣赏之外的内容不断的联系到课堂当中去,学生可以在音乐课堂中能够看一些音乐剧比较形象的艺术表达手段,让学生明白劳动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意识到劳动光荣的概念。在结束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自己在这节课中的体会。但对于学生给予的反馈,老师进行一定的积极评价,肯定劳动的正确性,并且肯定学生对于劳动兴趣的正确性。

结束语

音乐是多种多样的,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让学生去放松心情,感受到文化底蕴,同时也能够传承我国传统美德形成劳动意识,从而规范自身行为做到积极向上的课程效果。老师要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让学生在学习当中不断获得情感的提升,不断地参与到劳动当中去热爱以及弘扬爱国热情。音乐教学中,教师改善课堂气氛,将乐曲所表达的情况准确地传递给学生,提升审美去发现劳动过程所散发出的独特韵味,开心地参与劳动,做到全方位的成长。同时,教学过程中也要改变与传统比较紧张的教学氛围,为了升学考试而做的目标。要做到将乐曲真正所表达的情况以及内涵传递给学生,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从而去发现劳动过程中所散发的魅力。真正愿意地参与到劳动当中去,促进学生的全方面成长。

猜你喜欢

劳动音乐老师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音乐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