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优化布局结构促进公益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3-01-08郑州市委编办

中国机构编制 2022年7期
关键词:郑州公立医院高质量

●郑州市委编办

近年来,郑州市委编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河南省委各项改革政策,聚焦事业单位改革重点,围绕依法行政和事业单位公益属性谋思路、定举措,统筹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不断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持续提高治理效能,促进公益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科学合理,高标准完成重点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一)理顺执法层级,解决多层执法、重复执法问题。按照设区的市和市辖区原则上只设一个执法层级的要求,郑州市的中心城区在生态环境、文化市场、农业、交通运输4个领域,实行以市级为主的执法体制,由市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向市辖各区派驻执法大队,区级不再设立执法队伍和承担相关执法职责;在市场监管领域,针对其主要承担直接面向市场主体、面向消费者的执法事项为主的特点,实行以市辖区、开发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为主的体制,强化市级市场监管部门对各县(市、区)行政执法的监督指导和统筹协调职能,组建了市级执法稽查机构,主要负责法律法规规定只能由市级承担的执法事项以及跨区域案件的执法协调等工作。

(二)整合执法职能,归并执法队伍,探索实行更大范围的综合行政执法。将分散在各行政机关内设机构和相关事业单位的行政执法职责和队伍整合,组建了各领域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统一执法。通过改革,全市重点领域执法队伍大幅减少。按照探索实行更大范围跨领域跨部门综合行政执法的改革精神,结合郑州实际,将商务执法纳入市场监管综合执法范围;在文化市场领域,县级将体育行政执法职责纳入综合执法。按照锁定执法队伍编制底数的要求,严格控制执法队伍人员编制规模,进一步优化内部执法流程,压缩综合机构设置,将人员编制力量向执法一线岗位倾斜,优先满足执法一线工作需要。

(三)建立协同机制,加强执法协同,推动执法下移。为加强中心城区执法层级设在市级后市区两级执法配合,建立市区两级执法协同机制。由市级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向市内各区、开发区派驻综合执法大队的,明确派驻地要对执法工作予以必要的执法协助保障,并赋予区级党委政府一定的调度权、指挥权,派驻执法大队的主要负责人任命要征得派驻地党委政府的同意。规范各县级执法机构“局队合一”,采取主要负责人兼任方式,即“局”“队”机构相对独立,局长兼任执法大队大队长,实现以局的名义执法。在市场监管领域,按照“一乡(镇)街道一市场监管所”的原则,整合各乡(镇)街道原有站所力量和资源,组建乡(镇)街道市场监管所,作为各区县(市)、开发区市场监管局的派出机构,重新核定各市场监管所人员编制,确保执法人员力量主要用于基层执法一线。

二、克难攻坚,按期完成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

(一)加强领导,提高站位,全力推进改革工作。经过多年改革,郑州市剩余的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多是资产规模大、遗留问题多、人员结构复杂的“硬骨头”。郑州市委常委会、市委编委会进行了专题研究,市事改领导小组先后6次召开推进会议,分析改革难题,研究改革配套政策,确保转企改制工作稳步推进。

(二)注重顶层设计,协调联动,凝聚改革合力。制定《郑州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各涉改单位的改革路径和改革方式,加快推进改革。协调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医保局等部门研究出台《郑州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人员安置和社会保障问题的有关意见》《郑州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中关于国有资产管理和财税支持的意见》《郑州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中资产管理和业务保障工作方案》等配套政策文件。

(三)加强指导,市县同步,确保改革落实到位。及时召开区县(市)改革工作推进会,对各区县(市)改革工作进行统一安排、统一部署,确保市县两级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同步完成。经过近一年改革攻坚,按期完成了转企改制工作,全市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共撤并整合49家,转企21家,收回事业编制4500余名,安置分流人员3400余人。

三、聚焦民生,努力提高公益服务水平

(一)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开启了郑州发展的“黄河时代”。郑州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战略机遇,加快打造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积极做好相应机构编制保障工作。一是将郑州市黄河生态旅游风景区管委会更名为郑州黄河文化公园管委会,全面推进黄河生态保护示范区建设。二是将郑州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委会更名为郑州黄河滩地公园管委会,突出黄河湿地风景资源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打造郑州最美的“后花园”。三是构建全市大博物馆体系,整合设立大河村考古遗址公园、嵩山文明研究院,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为建设具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鲜明特征的国家中心城市提供文化支撑。

(二)保障疾控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规范市县两级疾控机构设置,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各开发区疾控机构补充事业编制100余名。深化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市属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行政级别,机构编制部门不再核定公立医院的领导班子、科室设置和中层干部职数,由公立医院根据业务发展需要自主设置,院领导班子由市卫健委管理。通过改革,进一步激发了公立医院发展活力,提升了管理水平,提高了公益服务质效。

(三)有效破解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矛盾,促进基础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随着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经济和社会事业迅速发展,全市公办中小学在校生数连年递增,教师编制缺口逐渐扩大。为破解这一焦点问题,市委编办多措并举,全力推进。一是自身挖潜、创新管理。在确保事业编制总量不突破的前提下,通过统筹资源、深度挖潜,将各类专项改革中收回的4729名事业编制优先用于补充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二是澄清底数、积极争取。对全市中小学机构编制情况进行深入摸底调研,掌握中小学教职工缺编底数。近年来,省委编办先后为郑州增加中小学教职工编制2000余名。三是统筹调剂,补齐缺口。2021年8月,河南省委编办在全省范围内为郑州统筹调剂中小学教师周转编制2万余名,解决了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缺口问题,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编制保障。

猜你喜欢

郑州公立医院高质量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北京某公立医院合同管理与控制的实践探索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哥哥从郑州来
哥哥从郑州来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