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体制机制 建强城市大脑以数字赋能助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2023-01-08张锋

中国机构编制 2022年7期
关键词:镇街市域现代化

●张锋

淮安市以数字赋能助推基层治理转型升级,通过重建数据应用架构、重构综合指挥体系、重整市域治理方式,实现“孤岛化”向“体系化”转换、“条块化”向“一体化”转变、“传统化”向“数字化”转型,标准化构建全市数据应用平台,重塑市县镇三级指挥体系。

江苏省淮安市以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契机,聚焦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体制机制创新,标准化构建全市数据应用平台,重塑市县镇三级指挥体系,以数字赋能助推基层治理转型升级。

一、重建数据应用架构,实现“孤岛化”向“体系化”转换

围绕“一网同用打基础、一网统管优治理、一网通办惠民生”目标,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各类平台资源,统筹构建数字政府“四梁八柱”。

一是构建“一基两翼”应用体系。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数据淮安信息基座,重点加快城管、应急、社会治理等数据标准体系“一基”建设,分类打造面向政府部门的智慧城市运行综合监管、面向企业及个人的智慧城市一站式服务等“两翼”平台,横向打通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三大领域建设,充分发挥集成效应,提升治理协同能力。

二是优化“1+3+N”平台架构。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建设为基础,市应急指挥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公安指挥中心3家整体进驻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深化各类专业平台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的联动对接,建立“1+3+N”平台架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统一负责进驻单位日常管理和绩效考核,分类接入投诉举报、应急处置、综合执法、公共服务等专业平台,形成数据采集、传输、储存、处理和反馈的闭环流程,实现全局一屏掌控、政令一键智达、执行一贯到底、监督一览无余。

三是打造“云上互联”数据动脉。推进智慧城市数据中枢平台建设,组建高速率的电子政务与互联网网络链路,建成电子政务云、专有云和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畅通各类数据交互通道。完善基础数据共享交换目录体系,以共享为原则、不共享为例外,通过采集、清洗、挖掘、分类等方式整合归并部门政务数据资源,接入政法、应急、城管、交通、行政审批、水利等25个部门约3000万条数据信息,实现与政务服务一张网、12345热线、数字城管、网格化管理等系统的实时联通。

二、重构综合指挥体系,实现“条块化”向“一体化”转变

高位谋划构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体系,统筹各级指挥平台建设,区分不同层级功能定位,打造上下贯通、衔接有序的市县镇三级指挥体系。

一是强化统筹推进,完善领导体制。建立“领导小组+指挥中心+集团公司”领导架构,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市域治理体系建设工作,研究决策重大事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承担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负责机制建设、综合协调、指挥调度等工作,重新明确市级指挥中心机构职能和编制配置,细化与政法、网信、工信、应急、公安等部门的职责边界。集团公司负责提供数据信息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撑。

二是注重上下贯通,整合指挥平台。统筹市县镇三级指挥平台建设,市级层面组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整合归并政务数据系统建设、管理职能,统筹负责各类系统集成、数据归集、共享应用等工作。7个县区和3个开发园区建立县级集成指挥中心,综治、信访、矛盾调解、12345处置等条线人员进驻指挥中心,实行集中管理、统一指挥、联合执法。95个镇街全面建成社会治理指挥中心,建立信息归集研判、网格化管理、审批服务监测、监管执法调度等一体化运行机制。推动各级指挥平台数据、系统互联互通,统筹调动各类资源,构建上下贯通、横向联动、反应迅速的市县镇综合指挥体系。

三是明晰职能定位,落细主责主业。市域指挥中心围绕城市运行管理感知中枢和智慧大脑的功能定位,主要负责“管大事”,强化平台建设、数据汇聚、综合监管、监测预警、分析研判、联动指挥、督查考核等职能。县级指挥中心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负责“管难事”,坚持问题导向,协调会办疑难问题,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推动任务落实。镇街指挥中心直面基层繁杂的日常管理事务,负责“管繁事”,着力打造基层治理“一张网”,推动整合基层业务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实时监控、综合监测、联动指挥。

三、重整市域治理方式,实现“传统化”向“数字化”转型

加快“一网统管”体系建设,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工作流程再造、管理模式创新、执法体制变革,有效提升市域治理现代化水平。

一是建立“闭环+诉接速办”流程。以12345便民热线、“无线淮安”App、“i淮安”App等平台为载体,打造从“耳畔”到“指尖”全方位接诉体系。推行工单直派镇街模式,直派工单同步派发县区,由县区进行催办督办,实现一单到底、直达基层。开发“大数据分析平台”,通过数据自动采集分析,有针对性地研判热点难点问题,实行接诉交办、督查反馈、数据分析等闭环管理,进一步提升办理效率。截至目前,直派镇街工单13.7万余件,工单响应率100%,按时办结率99.92%。

二是探索“场景+监管服务”机制。加快建设市“一网统管”事件通平台,将各类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等事件纳入平台管理,根据事件类型和涉及部门,建立事件场景,通过可视化分析系统实现集成展示、研判分析、指挥调度、业务协同等功能。同时,强化应急事件场景管理,制定公共事件处置标准,建立事件分级分类处置规范,依托统一的联动指挥平台,在市域社会治理指挥中心大厅设置消防、水利(汛期)、气象、地震、自然资源等联勤指挥专席,负责突发事件的先期预警、快速反应和专业处置。加强物流保障场景管理,协调商务、交通、工信等部门成立工作专班,24小时全天候值守,对每件物流保障诉求实行“首接负责”“分钟制”办理,畅通企业生产、群众生活“绿色通道”。截至目前,共受理物流保障诉求882件,诉求响应率100%、办结率100%。

三是推行“大数据+指挥中心+综合执法队伍”模式。推进行政执法权和执法力量向镇街延伸下沉,依法赋予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权限,每个镇街平均下移执法事项65项,由镇街统一管理县级派驻机构。各级指挥中心全面接入网格化管理、数字城管、视频监控等信息资源,建立监管执法大数据库,通过数据挖掘、智能分析等手段,提升执法事项感知预警能力。整合交通运输、农业农村、文化旅游、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基层执法力量,通过指挥平台实现巡查线索、执法处置双向推送,建立预警、处理、跟踪、回访等全流程执法机制。充分借助网格员延伸监管触角,将常见多发、简单易处理的综合执法事项纳入网格,提高快速介入处置能力。

猜你喜欢

镇街市域现代化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抉择
深化镇街“一支队伍管执法”助推基层治理能力大提升
以地方立法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市域没有局外人 治理没有旁观者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市域(郊)铁路功能定位与系统制式选择分析
蓬莱市人大:“三抓”实现镇街人大工作全面提升
网络背景下加强镇街档案管理探析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