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灵活就业视域下医学院校研究生职业素养培育体系建设研究*

2023-01-08王婧张磊庞健

智库时代 2022年8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导师研究生

王婧 张磊 庞健

(1.承德医学院;2.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

近年来,毕业生数量持续走高,就业压力逐年增大,毕业生竞争压力越发加大,多变的就业环境改变了大多数人的就业渠道,灵活就业为就业市场打开了一扇窗,为更多的人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医学院校研究生的就业同样面临困境,考试延迟、考试取消等成为研究生就业路上的绊脚石。常规就业已经无法满足众多毕业研究生的就业需求。

灵活就业是不同于传统就业的各种就业类型的总称,在劳动时间上、工作场所上、劳动关系上等多方面相对自由的就业形式。李克强总理指出灵活就业是稳就业的引擎,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开启之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新挑战下,要实现灵活就业群体更加充分的更加高质量的就业[1]。

在灵活就业的大背景下,医学院校研究生职业素养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执业素养培育体系的建设显得尤为迫切,本文将从课程体系的建设、党团教育的建设、体系队伍的建设以及体系制度的建设四个方面浅议灵活就业视域下医学院校研究生职业素养培育体系建设研究。

一、灵活就业视域下医学院校研究生职业素养的概述

(一)灵活就业视域下医学院校研究生职业素养的现状

关于什么是职业素养这个问题,国内外的学者观点较统一。职业素养是指在该职业领域所表现出来的或所具有的综合素质,体现出该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规范和所应该具有的责任等品质。可以从显性和隐形两个方面对职业素养进行分析总结。显性层面,即人们肉眼可见的,可用标尺进行丈量的,比如你所具有的职业技能、职业证书等等;隐形层面是指只能意会和通过长时间的解除得知的,比如整个人的素质、品德、态度和价值观等等。职业素养也是个人基本素养的构成部分,先天决定了开端,后天努力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

目前国内外针对职业素养教育现状和缺失方面的研究大多数都是针对高职院校的研究,针对高等院校的研究普遍较少,而针对高等医学院校的研究就少之又少了。已有的研究也大多数是针对本专科生而言。然而医学本专科生和研究生在整个培养教育的过程中区别是非常大的,适用于本科生的方法不一定也同样适用于研究生。

本科生与研究生在课程学习、在校时间、学习内容、培养方式及管理方式等多方面都是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本科生从高中毕业,经历高考,成为一名大学生,在高中时期更多的是获取知识,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发挥个人的隐形特质。本科生的培养更多依赖于学校、学院大的、宏观方面的培养,更多的是学校、学院制订培养计划,从各个角度对本科生进行培养,缺乏具有个性化的培养方式,也不能完全释放个人的天性,培养上更具有同质化的倾向。

研究生的培养则与本科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经历了本科阶段,首先对自己的显性特质,比如专业技能,有了自己更加深入的了解和喜好,更为专一和专业化。针对隐形特质,本科期间已经在本科学校有过培养,或多或少已经形成了自己较成熟的为人处世的理论体系,不再是一张白纸,只能慢慢引导和改变,不能再次塑造。其次,对于研究生而言,导师是第一责任人,导师的言传身教就显得更为重要,在研究生培养体系中,学校和学院的影响比重较少,更多的是导师、同学的影响。

目前研究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还有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比如研究生职业素养课程的设置比较单一、有些形式化。针对医学研究生,通常有着重临床科研、轻人文素养的倾向。教学方法不够灵活。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激起研究生对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学习的热情,整个教学过程更多的是老师单方面的灌输,缺乏互动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不能够直面研究生内心深处的所思所想,使得教学成果不能够完全发挥。职业素养的体验不太不够充足。针对医学院校而言,没有更多的机会可以让研究生身临其境去感受人文、职业素养,停留在课本上的内容鲜活性还是有所欠缺,不能更好地进行体验式学习。教师资源不够充足,兼顾人文和医学教育的教师资源数量有限,在当前,医学院校既有医学背景,又有人文、心理、教育等方面背景的教师较少,在课程的讲授中,不能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出现讲授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师注重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与专业课程中蕴含的医学职业素养内涵联系起来。而讲授医学人文课程的教师,其虽能系统讲授医学人文知识,但缺乏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忽视医学研究生的专业需求,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

基于以上这些现状,为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出色的医疗工作者,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医术,探索出较完善的、可执行的适用于普通医学高等院校研究生职业素养培育体系显得极为迫切。

(二)灵活就业视域下医学研究生职业素养的主要模块构成

职业素养是由职业信念、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行为习惯三大核心要素组成,由职业道德、职业思想、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四大部分构成。

职业道德和职业思想都是隐形层面的特质,是在日积月累的学习、生活和实践中慢慢积累的,受先天因素的影响,后天的努力可以塑造出更好的自己。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都是显性层面的特质,是可以进行客观评价和量化的,也是高校最容易培养出来的,更是大多数研究生所重视的。隐形层面和显性层面共同构成了职业素养,使职业素养更加饱满,所以说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每个人出生都是一棵小树苗,要想成为参天大树,根系要足够结实。职业素养就是参天大树的根系,要想枝繁叶茂,根系必须发达。

(三)灵活就业视域下医学研究生职业素养平台的搭建

职业素养平台是由政府职能部门、用人单位、学校和个人共同搭建的、缺一不可的。政府职能部门制定整个职业素养的行为准则和标准,把控整个行业职业素养的水平。用人单位通过多种形式提高毕业生的职业素养,通过与学校联合培养研究生,从一开始就打好职业素养的基础;企业家、专业人士走进高校,直接提供单位文化和知识;完善社会培训机制等途径多时段多方面提高研究生的职业素养。学校通过多种教育对策提高职业素养,比如将职业素养的培养纳入培养的系统工程;成立相关的职能部门协助职业素养的培养;深入了解研究生需求,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对专业学习的兴趣等。职业素养提升的最重要一环就是个人,其余均是外在影响。个人要注重自身的培养,要培养自身的职业意识;配合学校的培养任务,完成知识、技能等显性职业素养的培养;更要有意识地加强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作风等方面的隐性素养的培养。

二、医学院校研究生职业素养培育体系模式

(一)课程体系的建设

培育医学研究生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职业思想是核心要义。要使医学研究生有正面积极的职业心态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就要确定医学人文教育的核心课程,在开设科学社会主义、人文素养、循证医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医学心理学和医患沟通等课程。多角度多方面全程性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提供课程教学,及时提供职业教育和指导。

在医学基础类课程和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融入医学职业素养的教学内容,引发医学研究生对医学职业素养问题的思考,加强医学研究生职业素养教育与临床医学教学间的联系、交叉和融合,推动职业素养教育和医学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增强医学研究生职业素养课程内容的渗透性、关联性和实用性[3]。

在医学人文课程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学实践活动的能动性,逐步找到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切入点,细化、深化、趣味化和具体化职业素养的教育内容,真正做到入脑和入心。利用翻转课堂等多种形式,让研究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开展名师讲坛、网络授课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丰富职业素养课程体系建设的多样性。

(二)党团教育的建设

医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职业素养培育的重要环节,其中党团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的渠道。做好研究生党团教育间接做好了研究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1.积极发挥党组织的作用

医学研究生是所有研究生中较为特殊的群体。根据医学研究生教育的特点,研究生的管理在行政层面上实行二级学院管理制度,在这种机制体制下,以二级学院为依托成立各学生党支部,同时为各研究生党支部聘任指导教师,推选研究生中优秀的中共党员作为党支部书记。这样就形成了学校-党支部-党支部指导教师/支部书记-党员环环相扣的管理模式。由学校、指导教师和支部书记共同指导研究生的党支部活动。可以让支部活动真正落地开花。

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三会一课”制度在研究生党员教育中的作用。利用各种时间节点对党员开展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和培训。拓宽党组织活动内容,在思想建设的同时,增加医学专业性的活动。例如进行义诊、慰问等活动。在可以施展医学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多地帮助身边的人,用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改善活动的实用性,更好地激发研究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建立这种长效机制,可以让党组织活动深入生活,积极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可以帮助研究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提高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2.积极发挥团组织的作用

做好党建带团建,充分发挥团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团建活动的形式和内涵,利用时间节点、热点和案例开展针对性教育活动。可以通过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模式,举办定点定期活动,加强医学研究生职业道德培养实践的长期性、连续性和稳定性。

重视培养党团干部,让研究生管理研究生,让研究生影响研究生,让研究生引领研究生,可以使影响力和带动力大幅度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体系队伍建设

任何一个体系模式的建立都离不开管理团队的建立。管理团队即是整个职业素养的体系队伍。体系队伍的建设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日常管理队伍的建设,一方面是教师队伍的建设。

日常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道德品质、工作作风直接影响研究生职业素养培育的效果。我们应不断强化对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培训,充分发挥管理服务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要围绕职业道德、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对日常管理队伍进行专科培训,提升管理队伍的专业性。只有队伍专业了,才能在服务和管理研究生的时候起到模范作用,才能为整个学校营造出良好的职业素养的氛围。置身于这种环境下,感染研究生,让研究生更好地树立正确的观念,自愿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教师队伍的建设主要有任课教师和导师队伍的建设。选派优秀的任课教师参加多层次培训,提高政治站位,深刻理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做好课程创新,提升亲和力,更好地做好医学研究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医学研究生实行导师责任制,在研究生的整个培养过程中,导师从始至终对研究生进行指导,导师起到的是标杆作用,那么导师对研究生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学校层面,要与导师签订立德树人责任书,对导师的师德师风、指导方法等多方面进行定期考核。同时要对导师进行专业培训和指导,让导师在重视研究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加重视研究生职业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让每位导师都以自己刻苦钻研、攻坚克难的精神感染身边的每一位研究生,以自己诚实守信的科研精神指导每一位研究生,提高研究生的艰苦奋斗、担当有为的职业素养[4]。

(四)体系制度建设

建立一系列可以保障职业素养培育的措施,在制度上使职业素养的培育更具有加持力。制度建设主要有相关文件的制定以及奖惩政策的建设。作为医学院校,应该根据国家、省级相关文件要求,结合自身建立一套完善的、适用的培育体制机制。让职业素养的培育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可以发挥职业素养的最大效益。同时所辖医院应全方位配合学校所建立的培育制度,实现健康医疗。

在实现健康中国、全民健康的精神指导下,在后疫情时代灵活就业的背景下,结合医疗卫生改革,建立普通医学院校研究生职业素养培育体系。

研究生在当今社会依然是各行各业的储备人才,医学研究生则是医药行业人才的有生储备力量。医学研究生是否能有坚定地为社会国家做贡献的职业理想、医疗技术过硬的职业技能、医德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过硬的职业行为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也决定了我国医患关系的好坏。高校一直致力于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一问题,那么从根本上提高医学研究生的职业素养显得迫切和合理。

提高医学院校研究生的职业素养就能更好地为整个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出色的医疗人才。本文主要从课程体系的建设、党团教育的建设、体系队伍的建设以及体系制度的建设四个方面浅议灵活就业视域下医学院校研究生职业素养培育体系建设研究。整个职业素养培育体系是开放的、具有活力的,在整个实施过程中是需要不断完善的。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导师研究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云南省某医学院校学生健康素养调查与分析
医学院校大学生网络成瘾调查及干预对策研究
V eraW an g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爱情导师
36位导师的创业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