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探索*

2023-01-08王晓婷刘佩雯马桂芬

智库时代 2022年8期
关键词:培育院校高职

王晓婷 刘佩雯 马桂芬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

一、高职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内涵分析

(一)高职学生文化自信的涵义

1.文化自信

深刻把握文化自信的内涵是提升文化自信培育效果的重要基础, 文化自信一般是指主体对现有文化形态具有的一种充分肯定、普遍认同和坚 定信心的自信状态。当前学术界对文化自信的界定主要包括三种倾向:一是从政治学角度探讨文化自信的内涵,认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或民族 的国民表现出的对自身文化的尊重和肯定。二是从哲学视角探讨文化自信的内涵,认为文化自信是个体的一种社会文化机能,在文化实践中促进个体发挥主观能动性。三是从心理学角度探讨文化自信的内涵,认为文化自信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是基于理性认识的个人精神 成熟的表现。综合学者们的观点,文化自信内涵应定义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广大人民群众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自内心的肯定、认同和信仰。

2.高职学生的文化自信

高职学生文化自信的内涵界定,要充分考虑主体的特殊性。不同的教育经历 、成长环境和年龄结构特点,使高职学生在情感认同、心理倾向方面表现出独特的群体性特征,对文化自信问题也具有鲜明的特点。此外,高职学生文化自信内涵的界定也应关注主体文化自信的形成逻辑问题。高职学生文化自信是主体从对文化无意识或不自信状态逐步过渡到自信状态的过程。在培育过程中,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帮助学生逐步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刻认同和坚定信仰。

3.高职学生的文化自信培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化自信问题的研究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明确提出没有文化自信就没有民族复兴。高职院校是国家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摇篮,也肩负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使命。高职学生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解、认同、实践等一系列活动而逐步形成的,需要多方面力量的共同作用。在培育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思维习惯、知识基础、心理和生理特点。具体来说,就是教育引导高职学生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理解和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在文化交流交融和碰撞中积极作为。

(二)高职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重大意义

首先,高职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是实现民族复兴的迫切要求。文化自信是高职学生实现个人成长成才的坚实精神基础和强大动力之源。强化高职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燃起学生的爱国情和报国志,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增强高职学生对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有助于强化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明确自身在文化自信培育中的主体地位,更为积极主动地在文化实践中承担使命、有所作为。

其次,高职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是应对外来挑战的迫切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处于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意味着我们必须清醒认识机遇背后的巨大挑战,特别是来自文化领域的外来挑战。只有厚植文化自信,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主动权,让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走出国门,有效应对外来文化的挑战,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思想基础,提供精神动力。

第三,高职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是时代新人成才的精神动力。一方面,高职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对象,具备一定文化素养,对文化交流融合问题具有一定辨别能力,能在科学引导下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坚定自信;另一方面,高职学生由于其年龄和心理特点,具有极强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他们思维活跃,实践能力强,但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辨别能力不强。来自互联网的一些低俗文化和腐朽文化对高职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只有引导学生在文化实践中弘扬真善美、摒弃假恶丑,才能成为有信仰、有情怀、有力量的强国一代。

二、高职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现状研究

(一)高职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取得的成就

首先,高职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内容逐渐丰富。近年来,文化自信培育工作受到了广泛关注和良好发展。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自身的文化自信培育意识都有所增强。尤其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经过不断改革和创新,已经成为文化自信培育的主要阵地。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的文化建设深刻反映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态建设的伟大成就,为文化自信培育工作提供有说服力的现实素材,成为文化自信培育相关课程的典型案例和精彩议题,充实了文化自信培育的内容。同时,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教学的实效性越来越强,尤其在国学经典选读和美育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中,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国粹艺术欣赏和国学经典齐诵读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形式,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体验中,增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其次,高职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载体不断更新。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高职学生在线学习、购物、获取信息已经成为生活常态,因此,互联网也成为文化自信培育的全新载体。这一载体以覆盖面广、更新速度快、呈现方式多元化、话语风格灵活生动等特点受到广大高职学生欢迎,在文化自信培育方面收到良好的效果。互联网科技的高速发展催生了新媒体的诞生,微博、微信、抖音等都是高职学生获取信息的常用软件。近年来,央视、《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均开通了新媒体平台,发布了《主播说联播》《朗读者》《瞰中国》等异彩纷呈的文化作品,极具文化观赏性和感染力,使高职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鲜活生命力,增强了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自信。

第三,高职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环境有效改善。首先,文化自信培育的社会环境不断优化,与近年来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社会环境和谐,文化建设持续推进,为文化自信培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其次,高职院校采取多种积极举措,为文化自信培育工作营造良好校园环境。一些传统文化建设载体如文化宣传栏、标语依然发挥着作用。此外,高职院校通过开展各类文化作品展览,聘请文化领域专家举办讲座等形式,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和收获感,有效提升了文化自信培育工作的实效性。此外,国家加大力度进行网络环境治理,营造绿色、和谐的网络交往环境。各项网络环境治理法律法规的出台,各种弘扬主旋律和正能量的官方媒体发声,各类优秀的网络文化建设成果推出,都为高职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提供了清朗的网络环境,有效推动文化自信培育工作的深入发展。

(二)高职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高职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主动意识不足。在调研和走访过程中,部分高职院校仍然未将文化自信培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来对待,认为文化自信培育工作应由思政课教师完成,未采取有效措施将文化自信工作融入教学工作、宣传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去。文化自信培育意识不足还体现在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文化自信培育实践中出现工作主动性不强,导致培育形式单一、同质化程度高、缺乏创新性等问题。此外,部分高职院校在文化自信培育过程中,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文化自信培育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部分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未能激发出文化自信学习的决心和主动性,导致他们对文化自信意义的认识较为浅薄,缺乏深层次的思考。

其次,高职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内容不系统。当前高职院校文化自信培育的相关课程主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课为主,辅以人文素养、国学经典选读和相关选修课程。这些课程之间缺乏相互联系和互补,连贯性不强,不能完全满足文化自信培育需求。此外,文化自信相关课程的教学方法仍然是理论讲授方式,生动性和感染力不足,部分课程还存在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的情况。学生虽然能够认真对待公共必修课的学习,能完成文化自信的相关知识学习,但体验感不强,参与度不够,未能掌握运用文化自信相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职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未形成环境合力。文化自信的培育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和思想政治工作,因此在培养工作中,既要考虑学生学习习惯和心理、生理特点,更要努力营造以学生为核心的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合力。通过调查和走访,当前高职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侧重依靠学校教育,而家庭影响和社会因素并未与学校教育形成环境合力。同时,学校教育、家庭影响和社会因素在各自发挥作用的同时,缺少互动和联合,造成培育过程不连贯,培育内容简单重合,培育实效性不强的情况。此外,学生作为文化自信培育的主体,在文化自信培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地 位没有得到体现,学生的主动配合度不高,整体表现比较被动,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高职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路径探索

(一)继续强化高职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意识

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因此,高职院校应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文化自信培育工作的指导,实现学校党委对文化自信培育工作的全面领导。通过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优化相关课程教学和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来提升文化自信培育活动的实效性。首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是高职院校办学的纲领性文件,更为文化自信培育工作提供了贯穿始终的指导思想。这一思想从根本上阐明了文化自信培育的重大意义,明确了文化自信培育工作的重点,为文化自信培育面临的困境与挑战提供解决思路,为系统提升文化自信培育工作的实效性提供了思想指南。其次,加强高职院校党委对文化自信培育工作的领导,对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意义重大。高职院校应始终坚守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完善各项工作机制,为文化自信培育工作提供坚实制度保障。第三,在文化自信培育实践中,高职院校应重视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厚底蕴成为滋养学生精神的营养剂。还应重视文化自信培育队伍建设,鼓励引导教师深入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还应组织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学生对文化自信的认同感,提升工作实效性。

(二)进一步完善高职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内容

在高职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工作中,整合完善培育内容,运用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素材引导学生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文化自信培育工作的核心。首先,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批判继承,提升鉴别和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认识,鼓励引导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运用他们熟悉的短视频、动画创作等多种形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转化为有益的文化作品。其次,运用相关课程和实践教学活动,弘扬传承中国革命文化。要将中国革命历史和革命先辈的爱国报国故事讲好、讲生动,丰富学生革命文化知识,加深学生对革命文化的理解,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和认同感。同时还要挖掘中国革命文化的当代意义,讲好新时代英雄的事迹,使学生感受到革命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增强学生对革命文化的信服和认同。第三,重视在文化自信培育工作中,不断实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新发展,使高职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所增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鲜明的人民性,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愿望,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高职学生理应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新的生力军。高职院校应针对学生文化偏好和兴趣,有侧重地丰富学生文化积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文化创新实践,增强文化自信培育的实效性。

(三)努力形成高职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合力

高职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有效联动,形成环境合力,为提升工作实效性提供环境保障。在社会环境层面,政府应为高职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应加强与高职院校的联系,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创造更多优秀文化成果,滋养高职学生的精神世界。还应健全各项体制机制,协助高职院校净化网络环境,防止低俗文化、不良文化对高职学生精神世界的侵蚀。在学校环境层面,高职院校应在政府领导下真正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核心任务,整合各部门、各院系协调运转,逐渐形成校园文化凝聚力,打造和谐育人环境。努力提升文化自信培育相关课程质量,尝试将文化素养纳入学生考核评价体系。加强文化教育队伍建设,丰富文化教育和实践活动内容,形成文化自信培育的良好校园环境。在家庭环境层面,加强家校互动,延伸文化自信培育的场域。以文化自信培育工作为契机,教育引导学生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培育良好家庭美德。使文化自信培育工作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真正做到落细落小落实。

猜你喜欢

培育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