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正创新:全媒体时代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的思考*

2023-01-08张继艳梁振杰

智库时代 2022年8期
关键词:自律道德时代

张继艳 梁振杰

(1.广西民族师范学院;2.广西中粮集团)

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一文中强调,目前我们正在面临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的紧迫课题。这表明全媒体时代已经到来,我们正在经历一个前所未有的互联互通时代,互联网始终是这个时代的主角。互联网使我们进入了一个“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的时代。我们已不再局限于电脑终端使用互联网,手机移动终端的出现,拓展了人们使用互联网的渠道,计算机网络和手机移动网络的深度融合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值得关注的是,作为思维活跃的大学生,面对这样的全媒体时代,他们会比其他群体更易接受这样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自律教育,防止其在网络上太过于放飞自我而出现道德失范问题,是全媒体时代我国高校网络安全工作面对的重大课题。

一、网络道德自律

在伦理学中,道德有其广义的概念,“道德规范有着特殊的方面,它通过约定俗成且依赖人的本质与社会环境造成社会舆论和保证。[1]”道德是社会生活中的思想意识之一,也是人们社会行为的底线。道德对我们日常行为活动起着认识自我、调节矛盾以及规范各种生活行为的作用。

“道德自律就是道德主体对社会和自然的规律的认识,以及对现实生活环境的认识,自愿对社会道德规范进行认同,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遵守道德规范,变被动为主动,把外部的道德规范变成对自我约束的行为。[2]”在康德看来,自由即道德自律,是人们出于对道德法则的敬重而自觉行动,这是真正的道德自律。道德自律是道德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道德他律在转变为人们内心道德的情况下发挥出来的最大的功能,道德自律不仅可以有效约束人们自身的行为,而且可以影响外界其他成员的行为,最终逐渐形成全员自觉主动的行为控制和约束状态。就如马克思所指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这说明自律也是道德的一种范畴,其本质是人类整体的内在制约和人类道德的表现形式。

在全媒体时代,网络道德自律指的是用户合理使用互联网、全息媒体,并自觉遵守网络行为规范,自觉养成正确应用手机技术、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和手段上网的习惯,能够在全方位、融合式的媒介传播态势下发挥道德他律的作用,维护网络虚拟社会稳定。全媒体时代研究网络道德自律一方面包含网络主体对自身道德品质、传统美德、社会公德等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则包含其对法律、规章制度的遵守。

二、全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

在人类发展史上,一次次的技术突破,都会带来社会结构的重组和社会意识的革命,随着人类进入全媒体时代,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互联网匿名性、开放性、去中心性的特点为其学习、交友、娱乐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也致使一些大学生的行为发生了与现实社会行为完全不同的实质性改变。

(一)道德认知不清

社会学视角审视目前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可以从工具性和规范性两个方面来考查。从工具性角度来说,看他们在网络活动中是否服从规则,取决于由此带来的收益和付出的代价。而从规范性角度看,他们之所以服从规则是因为内在的价值取向,或者说是个人的道德意识。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考查全媒体时代大学生的网络行为,都表现出道德认识上的薄弱,道德认知不足都可以解释大学生网络上的不道德行为。

网络游戏、网络直播平台等网络产品在大学生群体中被广泛应用,这些网络产品一方面给大学生互联网学习与生活提供便利,丰富了其网络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因一些低俗、恶趣味的网络产品,让一些大学生的自我道德认知不清晰,导致他们参与网络活动时频繁出现道德失范行为。加之网络的虚拟性和开放性使得大学生在互联网中放松了对自我的严格要求,导致其道德失范的事件经常发生。浙江杭州西湖区大学生李开辉传播淫秽物品案、浙江绍兴大学生王某某等人利用“泛果”直播平台组织淫秽表演案、河南郑州大学生陈长阳传播淫秽物品案等等,这些案例都有青年大学生参与其中,令人触目惊心。从侧面反映出由于青年大学生缺乏对网络道德的认知,导致其在互联网中自我放纵、恣意妄为,最后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道德意志不坚定

自由而舒畅的网络环境催化了部分大学生自我放纵心理,也显现出部分大学生道德意志力的薄弱。由于身体的不在场和互联网场域的特殊性,部分大学生表现出与现实社会截然不同的行为模式和行为逻辑,甚至表现出了强大的网络破坏力。

如山西地震事件,网传山西地震台预测,山西将会有地震,并通过短信和电话的形式呼吁当地人民尽快寻找安全场所进行避难,数百万山西人民在网络上看到这则虚假消息后,纷纷携家带口于凌晨走上街头进行避难,一时间影响了半个山西,史无前例。然而经过调查核实,地震信息为谣言,此谣言给当地人民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值得注意的是,经过警方调查其中一个犯罪嫌疑人傅某某竟然是在校大学生,傅某将网络上散播的虚假信息进行夸张处理,并在百度贴吧上散播。从该案例中可以看出,部分大学生道德意志不够坚定,他们会出于好玩和好奇的心理,轻易听信谣言,传播不经核实的信息,并对事件进行无限夸大,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大学生道德意志不坚定会严重影响其健康成长,使其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无法做到自我约束,会逐渐在网络世界中迷失自我,人云亦云,最终演变成为破坏社会和谐稳定的违法犯罪力量。

(三)道德情感脆弱

“道德情感是指把社会取向与个体取向有机结合,并使主体能够主动地去接受社会道德的约束,让自身的归属欲望和向善的要求得以满足,从而引起的人心理上的情绪反应和内心感受。[3]”可分为公正感、责任感、义务感、自尊感、羞耻感、友谊感、荣誉感、集体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情感等。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有着深深的时代烙印,他们思想够独立,够个性,生活在新时代,有着天然的时代优势,然而由于他们从小生活优渥,人生之路一直一帆风顺,几乎无挫折相伴,当他们要面对校园的生存竞争和生活压力时,会极度自我否定,继而会情绪崩溃。

通过观察发现,沉迷于网络的孩子的最大问题就是道德情感极其脆弱,他们受到过打击、有过创伤,尤其是不能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自我效能感差,缺乏担当和责任意识,尤其不能融入集体。当他们在生活中遇到不顺的事情,需要找发泄情绪的出口的时候,就会通过网络来实现,这些人已经成为网络语言暴力的主力军,也是网络舆情的主要爆发点。

三、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特点

互联网场域跟现实场域相比,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对全媒体时代的大学生而言,网络行为失范出现了复杂、多样、影响深的特点。

(一)网络行为失范场域复杂

全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场域类型较多,既包括网络社区,如微博、论坛、贴吧、公告栏、群组讨论、在线聊天、交友、个人空间、无线增值服务等形式在内的网上交流空间,也包括主流和非主流新闻媒介,像由新闻宣传主管部门主管的党报、党刊、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及以自媒体为主的非主流媒体。不管是网络社区还是自媒体,都是以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媒介,因此在这些领域网络行为失范情况也最为复杂突出。由于互联网具备开放性、共享性、去中心化的特点,使得每个人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信息的真实性难以得到保证,大量不良信息充斥在网络上,最终由互联网发送到电脑、电视、手机等网络终端,影响大学生受众身心,增加了网络的复杂性。

(二)网络行为失范多样化

在网络世界里大学生行为失范呈多样化发展态势。以往的网络行为失范包括网络道德伦理认知不足、语言暴力、虚假信息传播等。现如今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实现了各业态的高度融合,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失范也呈现出新的多样化的特点。如网络借贷,一些大学生在校期间不懂得自我约束,追求高消费,在家庭经济不能满足其高消费的情况下,就从网络平台上借取高额贷款,最终欠款超出自身承受范围,一步一步陷入贷款平台所设置的陷阱无法自拔。其次是网络赌博行为,一些大学生受西方价值观影响,渴望一夜暴富,想着轻松赚钱,坐享其成,网络赌博就给了他们做发财梦的机会,在接触网络赌博后一发不可收拾。除此之外,还有当前十分流行的网络直播,一些大学生主播为了上热门,蹭热度,什么行为都做得出,为博取看客的眼球做出了大量有违道德的行为。

(三)网络行为失范影响深

全媒体时代,富于个性、及时、便捷、海量信息特点的互联网对大学生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影响是深层次的。

一是道德判断力下降。新兴媒体崛起的时代,大学生会把大量时间和精力花在网上,“人机对话”的伦理相处模式,使得他们间的交往从“点对点”“点对面”的强联系人群,扩大到陌生而遥远的弱关系人群,这也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沟通强度、感情表达方式和学习生活模式,容易让人产生并失去现实感和有效的道德判断能力。

二是网络道德标准紊乱。网络虚拟社会中多元价值标准的存在,容易消解政府、教育部门好不容易形成的价值教育体系,“普世价值”等西方价值观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道德标准和取向,造成青年大学生道德标准紊乱。

三是网络道德人格缺失。全媒体时代催生的是一种全新的道德人格。为了与网络环境相适应,年轻人之间会形成一定的圈层文化,形成适应本群体的道德交往模式和行为标准,加之网络社会虚拟、不在场的特点,使得部分年轻人游离在传统道德约束之外,网络造谣、网络侵权、剽窃抄袭、诚信缺失等反映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缺失的现象比比皆是。

四、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的守正与创新

(一)牢牢把握思想意识的领导权

一是强化制度建设。对于全媒体新时代的高校管理工作来说,思想意识领导权显得尤为重要。各高校一定要强化思想认识,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理论武装头脑的体制机制、常态化学习机制。建议建立高校舆情舆论常委会“第一议题”机制、深化网络舆情研究阐释机制,从而让制度先行,来推进主流思想意识的走心走实,落小落细落实。针对网络环境复杂的情况,高校应逐步完善现行思想意识管理机制,成立专门的思想意识工作小组,出台相应的工作职责文件,用比较全面的制度构建完善的思想意识工作体系。

二是强化分析研判。要想把高校网络德育工作做实做细,把全媒体时代的网络话语权掌控在自己手中,需要建立规范的思想意识联动网络。这就需要各高校对师生思想动态进行调研,要能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了,将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中分析和研判,请专家坐镇舆情舆论现场,现场解决问题。宣传、党政、学工、保卫等部门联合开展工作,做到舆情及时监测、舆情及时发现、舆情及时处置,绝不给舆情发酵的机会。

(二)积极创新正能量网络德育形式

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和自身发展的特点,把网络德育引入社会公德教育课程体系中,在所有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增加网络伦理和网络法律系统的特殊教育,或者通过专家讲座的形式进行网络伦理和法律常识教育。另外,可以开设相关网络知识的选修课程,通过开设趣味性和实用性比较强的课程,让网络德育与学生自身实际紧密结合,增强与其的共鸣感,以此加强网络德育。其次,还可建设正能量意义的红色专题网站,让学生在上网的时候可以进行自我价值观的塑造,加强其网络道德修养。最后,在学校网站开辟专门的模块,作为宣传积极向上正能量的互联网平台,该平台每日内容可是富含中国正能量红色歌曲、红色故事、红色典故,在校园网络环境中营造良好的氛围,并扩展交友功能,使用此平台的学生可以与其他同学交流学习心得,教师还可使用该平台资源进行教学。

(三)强化学生网络道德素养培养

1.增强大学生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

在自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中充斥着许多真假难辨的信息,大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增强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是有效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的途径之一。

首先,政府作为网络信息的监管者,应发挥其作用,在清网活动中加大不良信息的筛选、剔除,在外围环境上帮助大学生甄别不良信息。同时利用自己天然的优势,推送权威、正能量的信息,尤其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网络舆论的引导作用,发挥政府对构建网络道德的积极作用,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其次,把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相结合,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自觉能力。如“慎独”精神要求人们自觉遵守道德标准,当道德主体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的时候,让大学生自觉培养远离有害信息,趋向有利信息的习惯,从而培养大学生网络道德自觉自律能力。

2.提升大学生网络媒介的素养

全媒体时代,高素质的媒介公众对环境起到监督的作用,面对低俗化、娱乐化的媒体信息内容,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网络活跃用户的大学生公众,提高其媒介素养水平,让虚假、片面的新闻无地自容、不攻自破,是高校的重要工作之一。可将新闻媒介素养培养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中,搭建培养平台。对于活跃度高、粉丝圈影响广的“校园舆论领袖”,应加强引导和培养,由学校纳入管控体制中,使其能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此外,也要通过选修课、第二课堂等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规范其行为,让大学生理性看待问题,明晰价值判断。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庄严使命。通过分析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发现当前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主要是由于缺乏明确的道德认知,缺乏坚定的道德意志,以及道德情感脆弱。应通过守正和创新,牢牢掌控思想意识的领导权,强化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促进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水平建设,培养大学生网络道德自觉能力。身为教育者我们不仅应该在现实社会做好大学生的德育工作,还应在互联网虚拟的世界中建立起道德自律屏障。

猜你喜欢

自律道德时代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只有自律,才能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能自律者为俊杰
自律成就美好
知耻自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