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下求索 融汇中西
——中国美术馆藏吴冠中水墨作品

2023-01-06陈冠楠

书画世界 2022年10期
关键词:吴冠中中国美术馆水墨画

文_陈冠楠

中国美术馆

2002年,吴冠中当选为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2018年,第二位荣获此殊荣的中国艺术家吴为山创作的《真的猛士·吴冠中》塑像永立于香港艺术馆的展厅内(图1)。吴为山在《吴冠中的艺术生命之线》一文中写道:“这尊铜像选取他凝神专注写生、以刮刀涂抹油彩的瞬间……他是一位真的猛士、雅士,是一位不断向世界寻求美的敏锐者。他在东西方文化融汇激荡中,创造了独具风格的艺术。”[1]

图1 香港艺术馆内《真的猛士·吴冠中》雕像

中国美术馆共藏有吴冠中作品62件,其中水墨画28件,创作年代从1974年至2008年,时间跨度逾30年,涵盖了吴冠中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由油画转向水墨画创作的早期作品,一直到汪洋恣肆、随意洒脱的晚期作品。我们可以从这些作品中一览艺术家在中西艺术的十字路口上下求索、奋力奔逐的数十年历程。

吴冠中虽以油画进入画坛,但自杭州艺专时期开始,便对国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吴冠中曾自述:“同时喜爱国画而又认真学的学生是少数,我属少数派。白天画西画,夜晚画国画”[2]347。从巴黎归国后数十年,虽历经坎坷,他始终不放弃个人的艺术探索,并在油画和水墨画间反复游走,开创了全新的绘画格局。他认为油画民族化和水墨画现代化是一体两面,油画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尝试从中国水墨画的角度来解决,反之亦然。在短文《水陆兼程》中,他说“感到油画山穷时换用水墨,然而水墨又面临水尽时,便回头再爬油彩之坡”[3]。苏联专家认为江南不适宜以油画呈现,但吴冠中剑走偏锋,弱化光影,在简洁凝练的白墙黛瓦、小桥流水、湖泊池塘的水乡意境中,在黑、白、灰的银灰色主调里,创造了具有东方审美情趣的艺术风格。20世纪70年代以前,他的水墨作品较少,主要是油画创作的补充,但他对色彩和结构的敏感,以及通过形式美追求意象美的观念为其随后的水墨转向奠定了基础。1974年创作的《树桩雏鸡》(图2)是中国美术馆藏吴冠中水墨作品中创作年代最早的一幅,画面中树桩和雏鸡虽仍是具象,但围绕着画面主体的灰色点、树枝交错的线、雏鸡和树桩形成的面有机交织,生趣盎然。

图2 吴冠中 树桩雏鸡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顺应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艺术界也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水墨画现代化的倡导者,吴冠中力求中国画的革新,水墨画创作也迅速发展。吴冠中曾自述:“到八十年代水墨成了我的主要创作手段,数量和质量颇有压倒油画之趋势……四十年的油画功力倒做了水墨画的垫脚石。”[3]他所创作的水墨画将国画与西方现代艺术观念相结合,把油画的色彩、抽象的形式语言与国画的韵味和精神情景相结合,形成了具有鲜明个人特性的东方水墨画。这一时期,吴冠中“用西方现代的绘画形式法则这把解剖刀,解剖着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美”[4]。他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自然意象抽丝剥茧,与西方现代艺术的形式语言相结合,在繁复杂乱的细节之中抽象其形态,升华其精神,虽远离传统国画章法,但营造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灵犀相通的自然景观。他以大块山石构成的面来描绘普陀山景《普陀山》(1980,中国美术馆藏),以黑白灰的色调突出了云海之上的孤峰《忆黄山》(1989,中国美术馆藏)。这一时期吴冠中在对自然对象进行抽象的同时,仍可见具象的表达,这也是他“风筝不断线”的具体体现。《春雪》(1983,图3)是中国美术馆藏吴冠中作品的代表作之一。这件作品及同时期的《双燕》(1981)等作品标志着吴冠中水墨创作成熟时期的到来。《春雪》描绘了四川大巴山春雪初融的景象,白雪皑皑的山脉被抽离为高低错落的大面积墨块、淡墨勾勒的山脊线以及山间跳跃的墨点,仅有山顶一点浓墨突出了巴山的山崖嶙峋,黑、白、灰的色调加上浅红、淡黄、淡青色点的点缀,气势豪迈中不乏暖意、柔情,诗与画邂逅于此。

图3 吴冠中 春雪

在世纪之交之前的10年间,吴冠中的水墨的抽象化、平面化进一步成熟,进入了书写物象的自由境界。点、线、色块的疏密、排列、律动、重叠,形成更为抽象的整体画面,一些纯抽象的作品开始显现。这种抽象既非刻意为之,亦有异于西方的抽象艺术。它是从中国文化传统精神出发,将抽象的各类表现形式作为创作的十八般武艺,虽千变万化但不离其宗。这个“宗”便是始终牵着风筝的那根线,是艺术家对群众、对生活的牵念,是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力量。评论家时常将吴冠中的《逍遥游》(1997,中国美术馆藏,图4)与波洛克的画面效果进行比较,但从吴冠中的作品画面我们更能体会到的是庄子名篇中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吴冠中《围城》(1996)中更加纯粹的黑灰色块,《都市之夜》(1997,中国美术馆藏,图5)中鳞次栉比的房屋和跳跃的色点,《扎根南国》(1998,中国美术馆藏)中灵动的墨线,既描摹出了自然物象,也呈现出了画家的心象。

图4 吴冠中 逍遥游

图5 吴冠中 都市之夜

“我爱黑,强劲的黑,黑的强劲……正因为这是视觉刺激之顶点。”[2]367黑色是吴冠中钟爱的颜色,黑色的点、线、色块在他进入古稀之年后越发突出,深沉的黑色更具视觉冲击力,黑白交错形成了悲怆、凝重之感。如《书画缘》(2001,中国美术馆藏)中洋洋洒洒的墨点,《天外来客》(2006,中国美术馆藏,图6)、《金缕玉衣》(2007,中国美术馆藏)、《拉马丁湖》(2008,中国美术馆藏)中神秘的黑色背景。艺术家在中西方艺术之境往来游走,至暮年,吴冠中坦言:“九十年代之后……意境步入悲凉,长歌当哭,回复了青年时代对悲剧的偏爱……”[5]

图6 吴冠中 天外来客

吴冠中一生崇拜鲁迅,他以纯真之心进入画境,东寻西找,上下求索,取古代与当代艺术之高妙,撷具象与抽象的艺术语言,进行探索、融合、创新,既提出了“风筝不断线”“绘画的形式美”“笔墨等于零”等振聋发聩的艺术理念,又立足实践,亲身开创了蕴含传统文化精髓的现代水墨,成为“中西融合”的典范,为中国水墨画甚至中国绘画的发展带来盎然春意。他是艺术的探索者,坚守纯真之心的中国文人。正如他自己所愿,他是架设在东方和西方、具象和抽象之间的一座不朽的桥梁。

猜你喜欢

吴冠中中国美术馆水墨画
如镜取影 妙得神形
——中国美术馆、南京博物院藏明清肖像画展
同心协力写丹青
——中国美术馆藏书画界全国政协委员美术作品广西展
春江水暖
牡 丹 (水墨画)
“中国画”与“水墨画”——小议“水墨画”称谓在20世纪90年代的盛行
安静的水墨画
吴冠中 山一程,水一程
水墨画与社会变革
自闭症孩子画作中国美术馆展出
吴冠中最负盛名者最遭物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