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州市金坛区生物多样性现状及修复对策

2023-01-06

安徽农业科学 2022年23期
关键词:金坛种数鸟类

邵 维

(江苏龙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常州 213001)

近年来,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在国家相关政策指引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各级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1-4]。江苏省生态保护工作历来走在全国前列[5-6],2013年8月,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制定了生态红线保护规划,将全省土地面积的22.23%划入红线区实施重点保护。2017年10月,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发布了《关于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试点工作的通知》,将常州市列入江苏省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试点城市之一。为积极响应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及常州市生态环境局号召,全面推进辖区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优化区域空间开发布局,该研究特对金坛区全域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以期为全区生物资源保护提供数据支撑,确定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提高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性。

1 生态系统调查成果

1.1 陆生维管束植物经过整理与分析野外调查数据,统计得到金坛区陆生维管束植物合计611种,属128科388属。如表1所示,植物科内种组成中,小科占比重最大,小于6种的科96科,占总数的75.00%,其中仅包含一个种的科49科,占总数的38.28%;大于10种的科12科,占总数的9.38%。据统计,含种数最多的10个科依次为菊科61种、禾本科42种、蔷薇科38种、豆科33种、唇形科15种、壳斗科13种、百合科12种、茜草科12种、蓼科11种、伞形科11种。根据《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国家生态环境部),结合区域内陆生维管束植物保护现状,统计得到区域内珍稀保护植物合计20种,以野生居多。

表1 金坛区植物科内种的组成

1.2 陆生脊椎动物

1.2.1鸟类。调查结果表明,区域内鸟类共计90种,属13目38科。如表2所示,在鸟类组成中,雀形目鸟类共21科46种,占金坛区所有鸟类总种数的51.11%;非雀形目鸟类17科44种,占金坛区所有鸟类总种数的48.89%,属12个目。金坛区鸟类组成中,雀形目种类最多,其次为鹈形目、鸻形目、雁形目、鹤形目、鸡形目、目、鸽形目、鹃形目、佛法僧目,隼形目、戴胜目、鲣鸟目种类最少;雀形目鸟类种数与非雀形目鸟类种数相近。区内重点保护鸟类合计9目26种,包括小、中白鹭和白鹭等16种江苏省省级保护鸟类,并记录到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凤头蜂鹰、松雀鹰和小杓鹬共3种。

表2 金坛区鸟类调查统计

1.2.2爬行动物。根据野外调查数据,统计得到区域内爬行类共计3目24种(表3),其中省级爬行保护动物4种,包括赤链蛇(Dinodonrufozonatum)、王锦蛇(Elaphecarinata)、黑眉锦蛇(Elaphetaeniura)和短尾蝮蛇(Gloydiusbrevicaudus),并未记录到国家级重点野生保护爬行动物。

表3 金坛区爬行类调查统计

1.2.3两栖动物。初步梳理金坛区两栖动物物种,统计得到区域内两栖动物共计2目6科9种(表4)。调查中共记录省级爬行保护动物4种(中华大蟾蜍、金线侧褶蛙、黑斑侧褶蛙、虎纹蛙)、国家级二级保护动物1种[中国大鲵(人工养殖)]。根据邹寿昌[7]的文献记载,江苏省两栖动物共计19种,属2目7科。金坛区内两栖类与江苏省其他地区相比,资源并不丰富。较江苏省相比,缺少有尾目蝾螈科的东方蝾螈,无尾目盘舌蟾科的东方铃蟾、树蛙科的斑腿树蛙和大树蛙、姬蛙科的小弧斑姬蛙,以及蛙科的棘胸蛙、日本林蛙、阔褶蛙、花臭蛙、镇海林蛙。

表4 金坛区两栖类调查统计

1.2.4哺乳动物。初步梳理金坛区哺乳动物物种,统计得到区域内哺乳动物共计7目10科15种,如表5所示。包括食虫目2种(刺猬、小麝鼩)、翼手目1种(小伏翼)、兔形目1种(草兔)、啮齿目6种(黑腹绒鼠、大仓鼠、小家鼠、黑线姬鼠、黄胸鼠、褐家鼠)、食肉目3种(黄鼬、狗獾和白狐)、灵长目1种(猕猴)、偶蹄目1种(山猪)。其中,黄鼬和狗獾为江苏省重点保护动物,分布于湿地沿线的绿地和农田中。

表5 金坛区哺乳动物组成

在茅山野外安置了6台红外相机,拍摄到成群的猴子,包括刚出生不久的幼猴,这意味着猴子已经实现野生化,也佐证了茅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红外相机还记录到山猪、刺猬、灰胸竹鸡、山斑鸠、草兔、鼠和黄鼬等。在项目组野外调查期间,还观察到狐狸和赤链蛇等。

1.3 陆生昆虫

1.3.1昆虫。初步梳理金坛区昆虫物种,统计得到区域内昆虫共计104种,属12目57科97属。在金坛区内17个调查区域中,长荡湖重要渔业水域、钱资荡湖重要湿地、向阳水库水源涵养区的昆虫种类较为丰富(表6)。在长荡湖调查到的所有昆虫种类中,蜻科类昆虫种类最多,有6种,其次是蛱蝶科、蟌科和瓢虫科类,均为3种;在钱资荡湖重要湿地的调查中,蜻科类昆虫所占比例最大,有5种,其次是扇蟌科、粉蝶科和瓢虫科类,均有2种;在向阳水库水源涵养区的调查中,蜻科和蛱蝶科种类最多,均为4种,其次为凤蝶科、潜叶蛾科、瓢虫科、蟌科和扇蟌科,均为2种。城市绿地公园的昆虫种类相对较少。湿地、绿地公园以及林地3种生境中数量最多的种分别为水黾(占总种数的8.91%)、黑翅土白蚁(占总种数的11.44%)和斑衣蜡蝉(占总种数的12.64%)。其中,异色瓢虫在3种生境中数量均居前十位。

表6 金坛区各调查区域昆虫分布

1.3.2蝶类。调查区域内共得到鳞翅目昆虫30种,隶属于27属,如表7所示。各目昆虫中鳞翅目类昆虫种类最为丰富,占总种数的31.25%。蛱蝶科类昆虫占优势;其次为粉蝶科和螟蛾科;从各科种类数所占比例来看,这3科昆虫也同样相对占优势。

表7 金坛区各科蝶类种类构成

1.4 淡水水生生物

1.4.1鱼类。初步梳理金坛区鱼类物种,统计得到区域内鱼类资源合计69种,属10目19科51属。其中,鲤形目共计40种,隶属于2科28属;其次为鲈形目10种,隶属于5科7属;十足目为5种,隶属于3科5属;鲇形目为5种,隶属于2科2属;胡瓜鱼目为4种,隶属于2科4属;颌针鱼目、鲱形目、合鳃鱼目、龟鳖目和鳗鲡目最少,只有1种。

1.4.2底栖生物。初步梳理金坛区底栖生物物种,统计得到区域内底栖生物资源合计32种,如表8所示。定量调查采集到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3门15属21种,其中软体动物门种类数最多,为13属16种,占底栖动物总种数的50.00%,其次为环节动物有6属10种,占底栖动物总种数的31.25%;节肢动物有6属6种,占底栖动物总种数的18.75%。

表8 金坛区底栖动物资源

1.4.3浮游植物。初步梳理金坛区浮游植物物种,统计得到区域内浮游植物资源合计7门72属180种,如表9所示。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为36属91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50.55%,其次为硅藻门13属40种,占总种数的22.22%;蓝藻门11属23种,占总种数的12.78%;裸藻门4属16种,占总种数的8.89%;金藻门3属4种,占总种数的2.22%;甲藻门3属3种,占总种数的1.67%;隐藻门2属3种,占总种数的1.67%。

表9 金坛区浮游植物资源

1.4.4浮游动物。初步梳理金坛区浮游动物物种,统计得到区域内浮游动物资源合计4门68属141种,如表10所示。其中轮虫类物种数最多,共22属61种,占浮游动物物种总数的43.26%;其次为原生动物,有25属44种,占总种数的31.21%;桡足类有12属20种,占总种数的14.18%;枝角类有9属16种,占总种数的11.35%。调查中发现金坛区浮游动物共计4类,分别是原生动物、轮虫类、枝角类、桡足类。桡足类的浮游动物在新浮山的密度最大,枝角类的浮游动物在茅东水库的密度最大,轮虫类的密度在方山和新浮山的密度最大,原生动物在天荒湖的密度最大。可见桡足类和轮虫类最适宜在新浮山生存,枝角类最适宜在茅东水库生存,原生动物最适宜在天荒湖生存。

表10 金坛区浮游动物资源

1.4.5水生维管束植物。初步梳理金坛区水生维管束植物物种,统计得到区域内水生维管束植物资源合计87种,属40科56属,其中禾本科和菊科占绝大多数,物种数分别为21和15种,如表11所示。在这些植物中除乌蔹梅为草质藤本外,其他植物皆为草本植物。据调查,金坛区水生维管束植物多为禾本目禾本科植物,以芦苇、芦竹为主,其次是菊目菊科的植物,且在多处发现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种,对其他物种造成危害,减少生物多样性。

表11 金坛区水生维管束植物资源

2 生物多样性存在的问题

根据此次生态本底资源调查结果,在金坛地区重要保护对象偏少;与历史记录[7]相比,生物多样性变化较为明显,尤其是脊椎动物种类与数量减少,个别物种在野外并未发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的可能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区域生境破碎化长期以来,受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综合影响,区域内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和景观格局斑驳,斑块多样化偏高,如茅山一片林地、天荒湖一片湿地斑块中掺杂农田、建设用地等多类用地斑块,破碎化的区域不能为动植物提供稳定的适生生境。同时,相关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及道路等大型工程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了动植物基因沟通,进而影响动植物的生存繁衍。部分山地丘陵、湖泊湿地以及农田等不同生态系统之间连通性不高,缺少生态廊道进行稳定沟通,未能形成山水林田湖一体化的生态格局。

2.2 生态系统异质性偏低近年来,茅山片区开展了大规模的植被恢复工程,区域植被覆盖率逐年提升,但同时也造成了区域人工林占比偏高,森林生态系统内部物种单一、树木年龄相近、层次简单,景观水平上斑块结构简单均一等问题,如四棚洼内大面积的马尾松林、杉木林,方山内大面积的竹林,引起四棚洼、方山内部分区域生态系统异质性偏低,空间格局单一,不利于维持森林的复杂性、整体性和健康状态,不能满足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高效性要求。

2.3 外来物种入侵据调查,区域内外来入侵种13种,常见的如空心莲子草、凤眼莲、加拿大一枝黄花等,在全区均常见,这些外来入侵种在一定程度上挤占本地物种的生态位,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影响区域生态系统活力、组织结构与恢复能力。

3 生物多样性修复与保护对策

3.1 防治外来入侵物种威胁对外来入侵植物进行深入调查,建立其动态数据库[8-9]。针对区内发现的13种外来入侵植物开展定居方面的有关特性进行评估,研究物种生境广度、生态学特性(如遗传、生殖、变异、适应性、传播规律、毒理和所含化学成分),确定其危害程度,以此为基础深化野外监测,建立外来入侵植物的动态变化数据库和预警评估体系。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宠物养殖逐渐成为时尚。需加强对“放生”等活动的监管,开展外来入侵物种危害宣传教育,尽量避免民众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导致“好心办坏事”的情况。

3.2 加强区域生境治理与恢复生态敏感区严格控制新建建设项目,新建项目要严格执行环保等相关手续,根据《常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常政办发〔2016〕144号)的相关要求,逐步清退不符合主要生态功能导向的工业用地,制定红线区居民点撤并改造实施方案[10],通过“撤”“并”农村居民点、湿地植被恢复等措施,逐步解决居民点多而散的问题,减少人为干扰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3.3 加大污染控制与监测力度加强湿地生态系统演变的动态监测,对湿地植被、水文、水质、底质等开展长期定位观测,掌握湿地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11-13]。增加投入,加大对区域内环境变化的监测力度,及时把握区域的环境质量,为加强生态敏感区域建设提供依据。重点加大湖泊湿地农业面源污染的整治,推广生态种植和养殖,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3.4 进一步落实红线区保护责任全面落实属地责任和行政职能,建立层层负责、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体制,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条块结合的保护机制,配套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和奖惩措施。同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法规,提高执法能力,采取有效形式,打击破坏珍稀及濒危野生动物栖息地的违法行为,保护湿地生态环境[14-15]。

3.5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与相关科研院所合作,开展不定期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加强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比如,应用现代红外相机技术,实时监测与分析脊椎动物种群动态变化;通过定位监测研究全球气候显著变化对动植物等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为科学保护与维持生物多样性提供重要支撑。

3.6 优化人工林结构,增加生物多样性针对茅山地区等区域人工林结构相对简单的现状,以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为指导,采取择伐、抚育间伐、补植阔叶树种等方式,优化人工林结构,提高人工林质量,增加生物多样性[16]。

3.7 增强全社会的湿地保护意识采取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加大生态保护的宣传力度,让公众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重要性,增强全社会的生态保护意识,禁止捕猎野生动物以及上山挖取珍贵野生植物。优化产业结构,正确处理好生态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促进环境和经济协调持续发展。

4 结论

围绕金坛区生物物种资源保护、管理以及生态安全保障的需要,系统调查和摸清金坛区的生物多样性本底,掌握和了解金坛区内生物多样性现状、关键问题及其威胁因素,通过调查工作,找出金坛区各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问题,明确各级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重点和方向,提高金坛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监测能力建设,协调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强化生态红线区保护,提升生态保护水平。

综上所述,对金坛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义重大,这不仅需要政府的重视,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应加强调查研究,制定科学规划,严格控制开发方式和强度,优化生态环境,以实现湿地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协调持续发展,为生物栖息留下良好的生存空间,给区域发展留下和谐的生态空间。

猜你喜欢

金坛种数鸟类
善于学习的鸟类
走“乐道金坛” 访“绿野仙踪”
“纸上神话”——金坛刻纸
鸟类
请“球”入“盒”问题八例
请“球”入“盒”问题八例
2017金坛秋季旅游产品
鸟类的叫声
金坛茶叶 香飘海内外
绝句(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