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人祖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栗山天牛为害研究初探

2023-01-06刘致远

山西林业 2022年1期
关键词:山西人吉县天牛

刘致远

(山西省吕梁山国有林管理局,山西 临汾 041000)

2019 年8 月初,山西人祖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护林人员报告,巡护过程中在辖区内发现1 株辽东栎树干上有害虫蛀屑。接到报告后,笔者于8 月5 日深入现场进行了调查,并伐除1 段样木进行解剖,在树干内发现两种幼虫,初步判断为天牛和木蠹蛾的幼虫。为了确定是何种天牛为害,笔者又进行了持续观测,最终于2020 年7 月29 日采集到了天牛的成虫标本,经过有关专家鉴定,认为该害虫为栗山天牛。经查阅有关资料,得知山西省在20 世纪80 年代,曾经在位于中条山区的沁水县一个储木厂采集到过标本,但未有在林分内为害的报道。现将笔者近3 年来的研究情况总结报告如下,仅供预测预报与防治参考。

1 发生地自然概况

山西人祖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吕梁山区、黄河中游东岸的吉县境内西北部。该保护区行政区划属于临汾市吉县。该保护区经营面积约1.535 万hm2。区内属温带季风气侯,年平均气温9.0℃,极端高温39.80℃,极端低温-23.80℃,年均降水量500mm;年日照2 850h;年无霜期180d。春天多干旱。

保护区境内林分以天然次生林为主,兼有部分人工林。天然次生林乔木树种主要有辽东栎、白桦、山杨、槭树、山楂等。

2 为害症状、特点

栗山天牛主要为害中龄以上的大树,早期可在树上发现产卵坑,次年才出现虫孔、蛀屑。为害严重时,可以在树干根部看到落下的成堆蛀屑,蛀屑腐烂后呈现出锈色。树木整体从主梢、侧枝开始干枯,多年受害后造成树木死亡。栗山天牛可侵入木质部,直达树木心材,受害后木材价值大大降低。

经过调查,栗山天牛主要发生于人祖庙到高庙的道路沿线和山脊两侧。阳坡较重,山下部较少。

3 寄主植物与分布

栗山天牛所在区域不同,为害的寄主也有所不同。在山西人祖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该虫主要寄主植物为辽东栎、槲栎等。在山西省,该虫目前主要分布在人祖山保护区内人祖庙到高庙道路两侧沿线。

4 形态特征

成虫:体黑色。雌虫体长40mm~54mm、宽10.50mm~15mm;雄虫体长38~52mm、宽10~14mm。头比前胸略小,触角与复眼之间有一条深沟延长到头顶,在头顶深凹。触角鞭状黑色10 节,第1 节粗大,圆筒状,第2 节最小,第3 节最长,约等于第4节、5 节之和,第6 节至第10 节呈棒状,每节端部粗大。雌虫触角短于或等于体长,雄虫触角约为体长的1.50 倍。前胸背面具不规则横皱纹,两侧较圆有皱纹,无侧刺突。鞘翅两侧缘近于平行,端缘呈圆弧形,内缘角生尖刺。

卵:长椭圆形,长4.0mm~5.0mm,宽2.0mm~2.50mm。初产时乳白色,后逐渐变为桔黄色。

幼虫:乳白色,老熟幼虫体长65mm~70mm,前胸宽12mm~15mm,背板浅黄色。头红褐色,上唇扁圆形棕褐色被红褐色短毛,前胸背板前缘具2 个并列的淡黄色“凹”字形纹。第1 节至第7 节背腹两面各具步泡突一个,背面步泡突中央具1 条短纵沟,腹面具1 条横沟。

蛹:乳白色,体长60mm~65mm。头部略倾于前胸下,触角呈发条状,由两侧卷起于腹面。翅超过腹部第2 节,腹部可见7 节。

5 生活史

据有关资料介绍,栗山天牛在我国每3 年发生1代,但是需要跨越4 个年头。栗山天牛以幼虫在树干蛀道内越冬。7 月上旬开始羽化,下旬为盛期。成虫羽化后,在蛹室内静伏5.0d~7.0d,再钻出蛹室。有群集习性,上午7:00 多聚集在树干干基50cm 处;晴天10:00 后上树活动,16:00~18:00 为活动高峰期。

2021 年7 月16 日在人祖山调查发现仍有大量成虫出现,其中2019 年用铁丝网封闭树干的一棵树上有成虫20 多只。结合2020 年的发生情况,说明栗山天牛在人祖山保护区每年有成虫出现,与山东省的情况比较相近。2021 年7 月19 日-8 月9 日,开展了灯诱成虫试验,共计诱集成虫780 头,其中7 月26日诱集到的最多,单日诱集量为180 头,说明成虫的羽化高峰期在7 月26 日左右。

6 天敌与防治试验

国内研究表明,栗山天牛的天敌种类主要有16种,其中寄生性天敌8 种,如白蜡吉丁肿腿蜂、花绒寄甲、栗山天牛跳小蜂等;主要捕食性天敌8 种,如郭公虫、叩甲、啄木鸟。

在防治方法上,国内主要有营林技术措施,即采用卫生伐清除虫源木,更新造林树种;利用栗山天牛的趋光性和在树干上停留的习性,采用灯光诱杀和人工捕捉,对控制栗山天牛为害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利用化学药剂防治成虫,主要是绿色威雷等残效期长的农药,但对环境不友好。目前,生产上用于栗山天牛生物防治的主要有哈氏肿腿蜂和花绒寄甲。

栗山天牛发生后,为减轻为害达到长期控制的目的,在原山西省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的大支持下,从山西涑水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调拨天敌昆虫肿腿蜂、赤眼蜂、花绒寄甲20 万头于2020 年8 月29 日开展了生物防治;2021 年7 月16日又放飞管氏肿腿蜂10 万头。天敌的引入有利于栗山天牛的长期控制。

2021 年7 月19 日至8 月9 日,山西人祖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开展了灯光诱杀,初期使用250W、400W 两种自镇流高压汞灯进行试验,第一晚250W 灯诱捕到3 只,400W 灯诱捕到13 只,说明400W 灯效果比较好。诱杀期间,共计诱集到780 头成虫。栗山天牛补充营养期较长,利用物理措施——灯光诱杀结合人工捕捉有利于降低虫口密度,减少产卵量,但每年要坚持进行。

7 结论与讨论

由于笔者研究该害虫的时间短,且不够深入,对于栗山天牛在山西的生活史还不是很清楚,还有待于今后继续观测。天敌的寄生率如何,何种天敌效果更好,则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2021 年防治栗山天牛时在人祖山景区窑洞宾馆住宿,早上在窑洞宾馆广场上采集到了活虫3 只,由于每晚举行演出,灯光较强,栗山天牛成虫是从广场附近引诱而来,还是随景区车辆从主峰传播来的未能确认。经走访群众了解,在吉县县城亦曾发现过栗山天牛的成虫。因此,栗山天牛的分布可能不仅在人祖山的祖峰,可能与之交界的管头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亦有分布。为此,山西省吕梁山国有林管理局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发布了栗山天牛危害警报信息,并向吉县林业局进行了通报,计划于2022 年开展联合调查,以摸清该虫在吉县的分布。目前在人祖山栗山天牛的寄主主要是辽东栎、槲栎,是否还有别的寄主也是今后调查的重点。防治的主要措施是尽快压低虫口密度,确保以栎类为主的森林生态群落的稳定。栗山天牛补充营养时间较长,灯光诱集是比较好的办法,但成本较高,但在危害初期有利于控制成虫扩散,应每年坚持做下去。对栗山天牛利用天敌防治有利于长期控制虫口密度,但是受环境因素影响比较大,何种天敌防治效果更好、寄生率如何?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猜你喜欢

山西人吉县天牛
山西人为什么爱吃醋
吉县
天牛到底有多牛
药茶产业 蓄势起航——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培育药茶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新支撑
山西人为什么爱吃醋
山西:吉县苹果形象体验店正式启动运营
转型综改看干部担当
黑黄花天牛
巨型昆虫——天牛
带个“西”字就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