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北部地区仁用杏提质增效技术探析

2023-01-06景慎好程洪桥

山西林业 2022年1期
关键词:晚霜经济林杏树

景慎好 程洪桥

(1.山西省林业和草原技术推广总站,山西 太原 030012; 2.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林业局,陕西 汉中 723100)

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林树种和木本粮油资源,仁用杏一直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由于部分果农在发展仁用杏过程中还没有精准掌握栽培管理技术,大多采用粗放栽培和管理模式,导致仁用杏产量低、果实质量差。鉴于此,笔者选择忻州市代县鹿蹄涧村仁用杏园,通过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尤其是采取喷洒避晚霜溶液的方法来避免仁用杏遭受晚霜为害的技术路线,摸索、探讨仁用杏提质增效的技术手段,建设标准高、科技含量高、示范效应强的样板工程,为仁用杏在晋北地区的大面积推广提供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综合管理技术。

1 仁用杏发展现状

仁用杏是以种仁为主要利用方向的杏属植物统称,包括大扁杏、西伯利亚杏、山杏和肉仁兼用的普通杏,是我国主要的乡土生态树种,也是重要的干果经济林树种、新兴木本粮油树种,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林树种和木本粮油资源,仁用杏一直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凭借适应性强、结果早、见效快、经济价值高的优势,已经成为我国北方地区最普遍的果树之一,同时也成为经济林树种发展的重要资源。

杏仁是我国传统的高汇率土特产品,收购价格相比其他经济林树种具有较大优势。杏仁还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原料。杏仁有两种,一种是苦杏仁,一种是甜杏仁。其中,苦杏仁的杏仁苷含量在3.50%~7.60%,富含维生素以及硒、钙、磷、铁、钾等营养元素,具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等功效。

目前,我国仁用杏种植面积超过133.33 万hm2,年产杏仁约30 万t,但国内、国际市场的需求远未满足,且价格也在一路攀升。据市场调查,山西北部地区生产的苦杏仁价格一般为每公斤7.40 元,甜杏仁为每公斤30 元,是一项农民脱贫致富、农村增加收入的可靠经济来源,尤其是加工以后产值还将会成倍增加。由此可见,种植仁用杏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与此同时,仁用杏作为一种绿化树种,广泛栽植还可以起到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等方面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 仁用杏提质增效中存在的问题

大同市天镇、广灵以及忻州市代县、忻府区等县(区),仁用杏无论从种植规模还是栽培品种等方面,发展较为迅猛。但是,近几年由于受晚霜等灾害危害,仁用杏生产中出现了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效益不佳等现象,导致山区林农继续扩大和发展仁用杏的积极性不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仁用杏产业的发展空间。

2.1 粗放的栽培及管理模式

部分林农在仁用杏培育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经济林栽培管理技术标准进行科学栽培与管理,多呈现“散养”的管理经营模式。苗木栽植、树体培育、土壤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跟不上,使仁用杏树体生长、树形、长势、果枝量等均不能达到的理想状态,会严重影响到单株产量及果品品质等。

2.2 品种混杂

山西仁用杏的栽培品种多以一窝蜂、龙王帽、优一等为主,品种相对混杂。部分种植农户将鲜食品种与仁用品种混栽,造成不同品种之间花粉传播,影响杏仁品质,导致果品质量参差不齐,不能满足工业化加工需要;商品价值不高,无法形成品牌优势;缺乏市场竞争力,价格低、效益差。

2.3 野生动物侵害和气候影响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野生动物的数量也在增加。在北方地区的冬季,由于下雪后食物缺乏影响,小型食草动物如中华鼢鼠、野兔等野生动物会啃食仁用杏树木树皮和枝干,严重影响到了来年春天树体的正常发育和生长。同时,近几年春季,尤其是在仁用杏树开花的季节,往往会出现晚霜、寒流等灾害性天气,严重影响到仁用杏树木的正常生长、开花及结果。野生动物及灾害性天气对仁用杏培育的不良影响,严重挫伤了林农发展仁用杏甚至是干果经济林的积极性。

3 避免晚霜的技术路线

3.1 使用良种,提高品种质量

劣质品种是导致仁用杏效益低下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此,山西省在实施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过程中,要求大面积推广高接换优技术,通过高接换优把原有品种逐步更换成生长旺盛、抗逆性强、丰产质优的优质新品种。高接换优的时间要控制在仁用杏春季树体萌动时,基本按照“树龄10a 以上嫁接15 个左右高质量品种芽”的标准进行。高接换优后的仁用杏树,在枝条长至80cm 左右时,要及时摘心控制枝条继续生长,实现嫁接口的快速愈合。接口完全愈合后,及时去掉固定的捆绑物,以提高嫁接枝条的成活率。

3.2 加强仁用杏种植园田间管理

良好的土壤、充足的肥料、适时的浇灌,是保证仁用杏树木健康生长的必要条件。在仁用杏树木发芽、开花、结果、生长期,都要做好田间管理工作。盛果期的树木,单株追肥量可考虑在2.0kg~3.0kg 左右氮肥;杏果采收后,应对杏园追施基肥。对于不具备浇水条件的仁用杏园,应在夏、秋两季及时进行土壤疏松和田间除草作业。浇水时,要按照不同季节分别浇春季解冻水、杏核形成水、冬季封冻水等。

3.3 解决气候影响尤其是晚霜危害

由于仁用杏树开花时间较早,在初春阶段,容易产生“倒春寒”现象,对杏花造成伤害,导致杏花提早凋落,会大大降低杏果产量。为了预防晚霜危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3.3.1 地面浇水

在仁用杏树正常开花前7.0d~10d,对园地浇水1次~2 次,这样有利于降低地温,还可以延迟开花时间3.0d~4.0d。

3.3.2 喷洒石灰水

配置1.0%~1.50%浓度的石灰水,将石灰水全面喷洒在仁用杏树的树冠处。石灰水能在仁用杏树的花朵表面形成一层石灰粉,可以起到保温和避免晚霜附着的效果。

3.3.3 套置透明塑料薄膜

在仁用杏树冠处套透明塑料薄膜,对树冠进行全笼罩,膜套下端开设圆形阵列分布状的通气孔(通气孔直径30cm),用于正常的透气。同时要注意,透明塑料薄膜套应该在早、晚时分拉到树干基部,以保证树干在白天可以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

3.3.4 喷洒避晚霜溶液

向仁用杏树全冠喷洒避晚霜溶液,该溶液成分包括纯净水、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生长调节剂由0.30%~0.50%芸苔素内脂和0.30%~0.50%萘乙酸甲盐组成,叶面肥由0.10%~0.20%液体硼和0.30%~0.50%磷酸二氢钾组成。避晚霜溶液中的芸苔素内酯与萘乙酸甲盐,可在低温环境下降低植物细胞内含物的外渗率,形成保护生物膜,提高植物的抗寒性,具有明显的增强植物抗冻、抗寒、抗盐和抗病害作用。萘乙酸甲盐可抑制果树芽的萌动,推迟开花时间,配合磷酸二氢钾可以快速补充磷钾养分,维持植株养分平衡,提高植物木质化程度。钾可以调节气孔抑制蒸发,增强树木抗寒能力。流体硼在杏树开花前喷洒可以保护花芽,降低冻害对果树开花受精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喷洒避晚霜溶液的办法,可以有效解决晚霜对仁用杏为害的问题。

4 小结

目前,全国经济林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的《仁用杏杏仁质量等级》国家标准即将发布,英文版也已通过专家审查。这意味着今后我国仁用杏产业走向世界多了一门“语言”,也标志着我国经济林产业融入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格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于2020 年印发了《仁用杏产业发展指南》,山西省制定出台了《山西省经济林发展条例》。同时,经过科研单位的多年研究攻关,我国仁用杏产业长期存在的晚霜为害导致产量低而不稳的瓶颈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高产良种和配套栽培技术体系已成功建立。这些政策和标准的制定、实施和科技的发展,必将为仁用杏等干果经济林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撑,为仁用杏等干果经济林产业集聚、集约、高效发展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晚霜经济林杏树
暖春、晚霜与晚霜冻害探析
——以深州蜜桃产区为例
基于主成分-聚类分析的不同水分冬小麦晚霜冻害评价
杏树
经济林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浅谈生态环境建设中经济林发展现状和趋势
山西开全国先河 将立法促经济林发展
童年的杏树
一棵杏树
晚美V脸
浅析经济林中生物灾害的防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