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道周杨氏门人考

2023-01-06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文史资料抄本复印件

刘 涛

(1.肇庆学院 肇庆经济社会与历史文化研究院,广东 肇庆 526061;2.龙岩学院 闽台客家研究院,福建 龙岩 364012)

福建都指挥使司漳州卫官籍杨氏宗族为闽南名门望族,不忘其“南直隶庐州府合肥县”(1)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一册上:卷首,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祖地,铭记其祖先追随明太祖屡立战功、奉命戍边,其小宗“额曰勋裔杨氏家庙”(2)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二册上:卷六,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史称“漳州卫勋裔”[1]225。杨乔岳(1615—1653)、杨秉鈇(1598—1652)、杨太玄(1625—1652)、杨祺(1602—?)、杨雋(1629—1652)师从黄道周,闻名海内,影响深远。目前,学术界对黄道周门人已有论述,但存在史料搜集不够、文本分析不足的问题。郑榕所述漳州卫军户杨氏局限于族谱记载,未提及杨氏一族师从黄道周[2]。笔者认为福建镇海卫军籍进士黄道周与卫所军户多有交游,未述及漳州卫军户杨氏师从黄道周[3]。翟勇未关注乾隆《龙溪县志》对黄道周杨氏门生诗文评价,未述及黄道周杨氏门人所修族谱收录相关诗文[4]。

学术界对漳州卫军户杨氏多人师从黄道周的现象及其原因未有研究,且旧志与旧谱记载存在抵牾。本文将搜集科举、地方志、族谱等史料,通过考证黄道周杨氏门人,还原杨氏门人应有的地位,分析杨氏师从黄道周之事见载或阙载地方志的成因。

一、杨乔岳

杨乔岳生平见载其族谱:

乔岳,字季平,号太室,郡庠生,光宾三子,生于乙卯年五月十二日寅时。黄文明先生之高弟也。公美容止,娴威仪,长于诗赋,尝寄居魏元方朴园,作《魏园赋》以见志。尤善楷书,世争传宝之。丙戌国变,掷弃青衿,为方外装束游越中。因筑室于西湖南山之上,与高僧逸士唱和往还,一时宗之。所著诗文甚富,于顺治□□年某月日卒。兄无声为殡于西湖之上,其遗集闻寄在嘉兴友人李□□及其僧白汉处。配孺人徐氏,生子潜,随父游,至父卒,回乡,亦寻卒。(3)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一册上:卷二,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

杨乔岳生年,据其与长兄杨乔申为一母同胞,均是“宜人许春元应聘之妹”之子(4)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一册上:卷二,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杨乔申“于万历戊申年十一月初五日巳时生”(5)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一册上:卷二,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即生于万历三十六年戊申(1608),杨乔岳则生于万历四十三年乙卯(1615)。杨乔岳卒年,据其挚友白汉《补画杨季平居士影图》落款“时癸巳秋中,西湖僧白汉澂识于南山草堂”(6)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一册下:卷十,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即撰于顺治十年癸巳(1653),杨乔岳卒于其时。“丙戌国变”指统治漳州的南明隆武政权在隆武二年丙戌(1646)灭亡。“越中”指浙江,“西湖”指杭州西湖。杨乔岳在隆武政权灭亡后,隐居杭州西湖南山,与白汉等人诗文唱和。“黄文明先生”指黄道周,被隆武帝追赠为文明伯。“郡庠生”指杨乔岳是漳州府儒学生员。

杨乔岳是黄道周高足的说法未见旧志记载,乾隆《龙溪县志》仅云:

杨乔岳,字季平,举人光宾子。能诗赋,善楷法。明社既屋,弃诸生,放浪山水间。筑室于越之西子湖,与僧白汉为方外友。著有《太室集》。[1]225

但《临漳杨氏族谱》所云杨乔岳为黄道周高足的说法是可信的,理由有三:

其一,白汉《补画杨季平居士影图》云:“闽南杨子,讳岳,字季平。石斋黄公之高弟也。”(7)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一册下:卷十,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石斋黄公”指黄道周,号石斋。“岳,字季平”即“乔岳”。白汉认为杨乔岳是黄道周的高足。

其二,杨履圜《季平太室集序》云:“黄石斋先生亦称其才品俱清益”(8)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一册下:卷十二,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黄石斋先生”指黄道周。杨履圜“生于天启甲子年十一月廿九日子时”(9)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二册上:卷四,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即生于天启四年甲子(1624),虽比杨乔岳小九岁,却是杨乔岳的族叔。杨履圜与杨乔岳的共同祖先杨隆,其长子杨珽为杨乔岳所在房头的始祖,四子杨瑜为杨履圜所在的房头始祖,即:珽—堂—士俊—联爵—光宾—乔岳(10)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一册上:卷二,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瑜—泮—桂—联芳—履圜(11)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二册上:卷四,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

其三,该谱为杨祺、杨名殊父子重修,合肥杨氏开基漳州“十一世孙:祺,吉生”(12)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一册上:卷首,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即杨祺,“字吉生”(13)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二册上:卷四,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乾隆《龙溪县志》称其“常与黄道周游”[1]225,“十二世孙:名殊,浩子”(14)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一册上:卷首,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即杨名殊“字浩子,祺长子”(15)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二册上:卷四,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是杨祺的长子,卢若腾曾作《寄答杨浩子》(16)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一册下:卷十,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

乾隆《龙溪县志》未载杨乔岳是黄道周的高足,与杨乔岳的长兄杨无声有关。此“无声”,即“乔申,更名树声,字无声”“以功拔贡,入清历任杨(扬)州、嘉兴通判,松江同知”(17)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一册上:卷二,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又作“杨树声,字无声”(18)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二册下:卷十三,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杨乔岳去世后,由其兄杨无声安葬。康熙《扬州府志》载:“清军同知:杨树声,福建莆田人,贡士,顺治二年任”(19)金镇:康熙《扬州府志》:第五册:卷十四,康熙十四年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江防同知”“杨树声,福建莆田人,贡士,三年任”(20)金镇:康熙《扬州府志》:第五册:卷十四,康熙十四年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康熙《嘉兴府志》载:通判“顺治”“杨树声,侯官人,贡生,己丑任”(21)吴永芳:康熙《嘉兴府志》卷十一,康熙六十年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顺治六年己丑(1649)任嘉兴通判。嘉庆《松江府志》载:通判:(顺治)九年“杨树声,海防,漳浦人,恩贡”(22)宋如林:嘉庆《松江府志》卷三十七,嘉庆二十四年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此“杨树声”即杨无声,漳州府龙溪县人,其在顺治二年(1645)任扬州清军同知,顺治三年(1646)任扬州江防同知,顺治六年己丑(1649)任嘉兴通判,顺治九年(1652)任松江海防同知。由于杨无声出仕清政权,导致乾隆《龙溪县志》阙载杨乔岳师从黄道周,又阙载杨乔岳的明朝功名。

杨乔岳与白汉交游十载,白汉在顺治十年癸巳(1653)自述“与余交有十季”(23)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一册下:卷十,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两人交游始于崇祯十七年(1644)。杨履圜称杨乔岳由于“黄石斋先生亦称其才品俱清益,为时辈所嫉”(24)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一册下:卷十二,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但杨乔岳迎难而上,“而季平日发愤其所不及”(25)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一册下:卷十二,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

杨乔岳携其子杨潜隐居杭州西湖,杨乔岳在清初遗民中声名远扬,白汉尊称其为“闽南杨子”,述及“常往来山中问道读书,悠然有衲子高风。或临崖而长啸,孙登接其音响。或凭虚而独唱,杜甫感其悲思。文章气节,海内知名。道谊素心,山林所重”(26)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一册下,卷十,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

杨乔岳诗文丰富,但其去世后,其子杨潜却未将其遗稿带回漳州故里,究其原因应与清初漳州发生动乱有关。其谱载存诗十三首:《题西湖南山草堂》《游天地洞》《吊建宁义冢》《无题》《楚人徐十夫途遇无声兄弃官南还》《南山寻桂》《出处》《初日》《旅怀》《舟泊富阳》《过李西雪新居》《赠别僧休耳往京扶榇四章》《述古》(27)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二册下:卷十三,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西湖南山草堂”为其隐居处。“无声兄”指杨乔岳的长兄杨无声。杨乔岳去世后,有“名失传”者连作挽诗《哭杨季平》四首哀悼他(28)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一册下:卷十一,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

杨乔岳诗文收录《太室集》,获杨履圜作序。杨履圜是杨氏宗族唯一进士杨联芳的第四子,《明万历二十九年进士题名碑录(辛丑科)》载:“杨联芳,福建漳州卫官籍,漳州府南靖县人”[5],杨履圜“字玄玉,号莱民”(29)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二册上:卷四,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乾隆《龙溪县志》误作其“字莱民”[1]219,其“卒于丁亥年九月廿二日酉时”(30)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二册上:卷四,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即卒于顺治四年丁亥(1647),“时年二十有四”[1]219,该志阙载熊汝霖曾奉监国鲁王之命抵达厦门,授予杨履圜为兵部郎中,“时阁部熊汝霖奉监国鲁藩至鹭岛,箚授公兵部郎,共图兴复”(31)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二册上:卷四,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及其“所著有《莱民集》,行于世”(32)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二册下:卷十三,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杨履圜《铜山歌》有诗句“铜山黄公是其师,后死吴中称不辱”“黄公六经存人间,君子行之同侍侧”(33)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二册下:卷十三,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铜山黄公”“黄公”均指出身福建镇海卫铜山守御千户所军户的黄道周。

二、杨秉鈇、杨太玄父子

杨秉鈇的高祖杨泮“以嘉靖乙亥年,祖衙灾于回禄,依外家于十二三都鹳林社,因居鹳林”(34)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二册上:卷四,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具体为“上鹳林”(35)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二册上:卷六,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此“乙亥”应作“己亥”,即嘉靖十八年己亥(1539)。“祖衙”指其漳州卫祖居。“回禄”指火灾。“外家”,指杨泮之母欧氏的娘家欧氏宗族,杨泮之父杨瑜“贰室柔顺欧氏”“生二子:长泮”(36)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二册上:卷四,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杨泮因漳州卫祖居发生火灾,遂依靠其外祖父欧氏宗族,从而定居龙溪县十二三都鹳林社。杨泮的长子杨魁是杨秉鈇的曾祖,其谱系为:魁—联材—光寅—秉鈇;而杨泮的次子杨桂,即杨履圜的祖父(37)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二册上:卷四,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

杨秉鈇、杨太玄父子事迹未载新旧地方志,仅有族谱述及其生平:

秉鈇,字大生,自号顽铁,光寅长子,相国黄文明之高弟也。公冠军进泮,食饩郡庠。赋性刚烈,俨衣冠岸然。自异不屑和同于众,常不得诸昆弟乡里儿童欢心勿恤也。其弟祺屡以柔克之道泣谏,竟莫能移。然其文章雄肆,魄力挥霍,实有以过人者。最为王带如、吴复斋两文宗所知,礼部尚书曹能始先生甚器重之。应丙戌乡贡进士。经题叙司李,未赴任,而国变,遂遁迹于蛟山之下。壬辰之变,为群小所构,备诸惨毒。九月初二日,亾出城围,偶与弟祺、侄殊同会浯海故社,盟温台巡抚、加兵部尚书卢海韵先生于石马镇之北岸。先生不胜惊喜,亲视汤饺,解衣拂拭之耳三,俱出至诚。久之,先生卜日,为子娶妇,区处馆餐,舞櫂回浯。二十四日,既解围矣,不肯入城,叹曰:“吾宁效申屠蟠、鲁仲连蹈海而死,不忍为之民矣!”遂与弟侄诀哭别,复依海沧旧友李正青。正青,素心之士,讳茂春,曾馆吾家,又与堂弟饬同领丙戌乡荐者也。公体瘠肠瘦,食饮弗冝,竟以十月十二日□世而逝。正青,气谊男子,不后卢留庵,皆当于古人中求之,为备棺衾,以礼殡之海沧山麓,以比田横岛焉,尚未能迁返附葬于先人之兆。公生于万历丁酉年十二月二十日寅时。配孺人宽慈吴氏,无出,卒于壬辰年五月十二日。侧室王氏,生子太玄,邑庠生。又侧室,生子使。又侧室,生子中,俱毙围城中,痛哉!至康熙丙辰年,孺人吴氏与侧室王氏始卜葬于祖山之麓。(38)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二册上:卷四,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

“相国黄文明”指黄道周。杨秉鈇是黄道周的高足。杨秉鈇生于万历二十五年丁酉十二月二十日(1598),卒于“壬辰”,即顺治九年壬辰(1652)十月十二日。杨秉鈇“冠军进泮”“郡庠”,即其在天启七年丁卯(1627)以第一名成绩入泮漳州府儒学生员,“丁卯科试,长子秉鈇,即蒙王学宪首拔式士,食饩于庠”(39)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二册上:卷四,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杨秉鈇生性耿介,其弟杨祺常帮助他,但杨秉鈇文名远扬,备受其宗师赏识。“曹能始”指曹学佺,字能始,时任南明隆武政权礼部尚书,杨秉鈇深得曹学佺器重。“丙戌乡贡进士”指杨秉鈇在南明隆武二年丙戌(1646)开科取士时中式,获任“司李”,即推官,但因“国变”,即隆武政权覆灭,未及赴任,从而隐居蛟山。

“壬辰之变”指顺治九年壬辰(1652),郑成功围困漳州府城,“被围日久,斗米直五十金,食人炊骨,死者七十余万人”(40)魏荔彤:康熙《漳州府志》卷三十三,康熙五十四年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祺”指杨祺,杨秉鈇之弟。“殊”指杨名殊,是杨祺的长子,即杨秉鈇之侄。“海沧”指漳州府海澄县三都海沧社(今厦门市海沧区)。“李正青”即李茂春,字正青,龙溪县人,曾获郑成功聘请为其长子郑经的老师[6]。“饬”指杨饬,杨秉鈇的堂弟,“弱冠登隆武丙戌科贤书”(41)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二册上:卷四,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即南明隆武二年丙戌科(1646)福建乡试中举,与李茂春是同科举人。杨秉鈇根据李茂春早年曾是其聘请的私塾先生,与其堂弟杨饬又是李茂春的同科举人,遂带领其弟杨祺、杨名殊父子前往海澄县三都海沧社投靠李茂春家中,得以幸免于难。

杨秉鈇曾与卢若腾交游。“卢海韵”指卢若腾,号海韵。“石马镇”指龙溪县石码镇。杨秉鈇有一妻三妾,元配吴氏,私谥“宽慈”;侧室王氏,生子杨太玄,“邑庠生”指龙溪县儒学生员;另有侧室,生子杨使;又有侧室,生子杨中。杨秉鈇妻妾及其三子皆死于顺治九年壬辰(1652)漳州围城。

杨秉鈇的长子杨太玄,曾随其父师从黄道周:

太玄,字文沙,秉鈇长子,同安邑庠生。儒雅翩翩,好藏书。从父游文明石斋先生之门。生于天启乙丑年十二月初一日,卒于壬辰年八月二十九日。配蔡氏,生子汉,俱殁围城中。至康熙十六年十月初八日,堂弟名殊为卜葬于圆山庵后之麓。(42)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二册上:卷四,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

杨太玄生于天启五年乙丑(1625),卒于顺治九年壬辰(1652)。其是“同安邑庠生”,即泉州府同安县儒学生员。“文明石斋先生”指黄道周。杨太玄好藏书。杨太玄及其妻蔡氏、其子杨汉皆死于漳州围城,直到康熙十六年(1677),由杨太玄的堂弟杨名殊为之安葬在圆山。

杨太玄《过蓬莱峡二章》(43)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二册下:卷十三,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黄道周《蓬莱峡端阳水嬉赋得山光摇芙蓉溪鳞磐鱼龙并用为韵》述及“甲申端午前两日,至蓬莱峡”[1]314,黄道周在崇祯十七年甲申(1644)端午节前夕游览龙溪县蓬莱峡。杨太玄诗句“空悲死后哭先生”,“先生”指黄道周;“八载胡尘消未尽”,指明朝灭亡后八年,即顺治九年壬辰(1652),杨太玄此诗作于其时。黄道周所云“季容二三君子”[1]314,实则包括杨秉鈇、杨太玄父子在内。杨太玄此诗作于黄道周之后,其时距离崇祯甲申此行已过八年,杨太玄仍思念其恩师黄道周。

杨太玄《怨歌》直抒胸臆,思念故国:

我生之前日月光,我生之后日月荒。

出入相逢魑与魅,更无昏晓问彼苍。

苍天何使日月荒,我心犹思日月光。

谁道此时无日月,日月还丽旧君王。(44)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二册下:卷十三,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

此“日月”隐喻“明”字,即明朝。“旧君王”指明朝皇帝。

三、杨祺、杨雋父子

乾隆《龙溪县志》载杨祺是黄道周门生:

杨祺,字吉生,漳州卫勋裔也。少补弟子员,能文工诗,故常与黄道周游。丙戌后,弃所业,结茅于北山语云峰。肆情书画,尺幅寸纸,人争贵之。食贫以卒。[1]225

“丙戌”指南明隆武政权在隆武二年丙戌(1646)灭亡。“北山语云峰”即龙溪县“语云山”。杨祺书画虽然洛阳纸贵,却贫困而死。

杨祺所修族谱却只字未提其曾师从黄道周之事:

祺,字吉生,号行素,光寅次子,万历壬寅年二月初十日戌时生。郡庠生。丙戌国变,即掷弃青衫,隐于语云山,足迹不到城市,布帽方袍,作世外装束。时来往于烟波芦苇中。曾与从叔莱民,授监国鲁藩兵部职方司札。卢牧洲、李正青、陈江园诸先生皆慕其风,时招晤于江波山色间,兴到辄吟咏归。尤工书画,世争珍之。所著诗文甚多。自壬辰以前,有《语云山集》《何当集》,共三十余卷,皆誊写成书,屡遭兵火散佚。壬辰以后,复著有诗文及《适秦草》《秦风》诸集,共二十余卷,尚藏之吴山,未即递传其人。娶孺人鹭门豪士里黄氏,万历甲辰年九月初十日辰时生。子三:长名殊,次雋,次迈。(45)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二册上:卷四,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

应以乾隆《龙溪县志》所载为是,即杨祺确曾师从黄道周,该谱实则选择性失忆处理,理由有二:其一,该谱记载宗族“坟墓”(46)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二册上:卷五,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涉及坟山;又云“第宅田产”,提及“龙溪县杨喜立户”“南靖县杨进喜立户”(47)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二册上:卷六,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杨祺若秉笔直书其师从黄道周,其所修族谱将被时人指为黄道周门生所修,势必引发不必要的麻烦。但杨祺师从黄道周之事已为世人所知,由此见载乾隆《龙溪县志》。其二,与杨祺的挚友陈常夏有关。杨祺“余友长宾”(48)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一册下:卷十二,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长宾”即陈常夏,“字长宾”(49)魏荔彤:康熙《漳州府志》卷二十四,康熙五十四年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龙溪县人,以南靖县儒学生员考取顺治八年辛卯(1651)举人、顺治十八年辛丑(1661)考取会试第一名,即会员。(顺治)八年辛卯举人“陈常夏,龙溪人,南靖学,辛丑会元”(50)魏荔彤:康熙《漳州府志》卷十六,康熙五十四年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杨祺顾及陈常夏,避而不谈其曾师从黄道周。

杨祺生于万历三十年壬寅(1602),是“郡庠生”,即漳州府儒学生员。“丙戌国变”指南明隆武政权在隆武二年丙戌(1646)灭亡。“壬辰”指清顺治九年壬辰(1652)郑成功围困漳州城之事。“卢牧洲”指卢若腾,号牧洲;“李正青”指李茂春,字正青;“陈江园”指陈常夏,号江园,均是杨祺的挚友。

谱载杨祺文四篇:《素草时文自序》《圆山祖茔种松疏》《题陈长宾所索画卷后》《卢燕克幽居记》(51)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一册下:卷十二,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又采《过秦草》《何当集》《语云山集》(52)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二册下:卷十三,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诗十七首:《乙未归自吴垞高磜田舍病中有述》《鄱阳湖》《咸阳》《朝谒文武成康诸陵》《望华山》《借马游终南》《汝宁道中怀寄漳中诸友》《寿昌寺》《赤壁》《掷青》《同庄侪鹤郭巩侯过黄衣燕岸舫》《题江园沧桑亭》《送独往上人入黄檗山次卢牧洲韵》《柳吉千王美厥见过园头看菊》《陈江园春日见怀依韵奉和》《再入吴山李时行赠我以言次韵奉答》《癸丑圆山种松》(53)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二册下:卷十三,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乙未”指顺治十二年乙未(1655),“癸丑”指康熙十二年癸丑(1673)。“漳中”指漳州故里。“江园”“陈江园”指“江园道人陈常夏”(54)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一册下:卷十,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圆山”又作“员山”[7],“在郡城之西”“其本山内虎鬼林、庵后仑等处,皆系本族亲属附葬”(55)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二册上:卷五,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杨祺在“壬子冬月”,即康熙十一年壬子(1672)又作《圆山祖茔种松疏》。杨祺所获赠诗有陈常夏(长宾)《赠杨行素道翁》《送行素道翁游咸阳》,李襄猷(揆庵)、江胤昺(鉴甫)、柳日星(吉千)、王之邻(美厥)、刘勃(幼安)、王袍(衮子)、释真暎(借山)、李基益(时行)等八人《前题》(56)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一册下:卷十一,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李基益有诗《素道人别三年矣今秋侨寓东郊复得相见出诸草见示,因缀三十韵用志欣感》(57)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一册下:卷十一,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又作《读语云山集序》(58)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一册下:卷十,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卢若腾《素道人求志堂小筑疏》(59)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一册下:卷十,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陈常夏《行素道人拟游吴越征刻诗文序》(60)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一册下:卷十,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杨履圜有诗《游家吉生语云山》(61)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二册下:卷十三,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

杨祺隐居期间有茶学著作,其挚友李襄猷《送行素道翁游咸阳》述及:“道翁结茅于语云山,善制茶,著有《茶经翼》。”(62)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一册下:卷十一,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

杨祺的次子杨雋有诗《和黄文明先生秋怀十章》:

其一:

长江极目俱黄尘,有客行行到水滨。

舟过芦中徒叹息,门关雪里独吟呻。

风雷自可明忠义,天地犹知怜子臣。

世道于今如落叶,古来不变能几人。(63)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二册下:卷十三,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

其二:

芙蓉憔悴秋江滨,寂寞秋江垂钓伦。

燕筑一声寒侠骨,胡笳吹断起边尘。

千年碧血明于雪,独抱斯文道不贫。

宁忍灌园辞五斗,两间从此重要君亲。(64)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二册下:卷十三,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

其三:

夜半狂歌频看剑,何人谷口学耕耘。

岁寒独倚青松下,世浊长居绿水滨。

畏说故宫余黍稷,谁知大道属风云。

相思望断秋江草,兰蕙当年叹就焚。(65)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二册下:卷十三,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

其四:

一江流水为谁流,芦絮飞来下钓舟。

每送争夫魂欲断,复生戍妇起离愁。

渊明尚讬避秦记,庾亮犹存望月楼。

忽听霜风悲落雁,中原荒草更悠悠。(66)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二册下:卷十三,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

其五:

长怀壮志日难伸,愈觉秋天愁杀人。

雪冻青山寒不尽,风悲易水恨犹新。

帐中鹤唳华亭客,灶上柳直锻炼身。

昔日西台谁痛哭,今朝兰芷吊湘滨。(67)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二册下:卷十三,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

其六:

岁后长松讵委随,丈夫安可坠须眉。

天悬汉月山为洁,地偏胡霜马亦悲。

陶径烟寒菊已老,秦关雞断客何之。

前途游子劳相问,更道秋风生别离。(68)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二册下:卷十三,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

其七:

寸心长在酬天地,七尺无惭对鬼神。

何忍衣冠改旧制,只怜琴瑟徒虚陈。

月移山色方归汉,风送江声未帝秦。

一夜秋光惊土室,空闻车马复辚辚。(69)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二册下:卷十三,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

其八:

年来豺虎遍方州,不禁心伤忆去秋。

香草时通渔父梦,幽兰未解大夫愁。

风吹正气长无尽,竹发清音共好修。

雪后羌笳惊皓月,满怀孤愤自横流。(70)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二册下:卷十三,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

其九:

野竹依依一径凉,花开花落黯无光。

游魂直起松涛外,回首方思道路长。

啮雪既知酬汉节,居山自可纪春王。

今朝惟有峰头月,万古犹能照沅湘。(71)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二册下:卷十三,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

其十:

江北江南几断肠,故宫月色夜深凉。

马嘶荻畔秋天暗,风入松关细草香。

绿水长流行畔意,空山已改旧时苍。

相思一曲猿啼处,说到南冠泪满裳。(72)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二册下:卷十三,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

“黄文明”指黄道周。杨雋此诗出自其所著《唤梦集》:

雋,字中文,号颖士,祺次子。生而颖悟,质性清高,不妄交当世。好学能文,尤精篆刻。故友杜牵牛兄弟甚见推服,与祖叔莱民为同学知己。沧桑之变,随父兄闭影语云山,谈到读书,不求闻达。所著有《唤梦集》四卷,藏于家。多悲天悯人之语,一时亲友多传诵之。壬辰不忍舍母出城……生于崇祯己巳年七月二十五日寅时,卒于壬辰年九月二十日寅时。(73)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二册上:卷四,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

杨雋生于崇祯二年己巳(1629),因不忍舍其母出漳州城,导致卒于顺治九年壬辰(1652)漳州围城。“莱民”即杨履圜,是杨雋的堂叔祖。“沧桑之变”指南明隆武政权灭亡。其“父兄”指杨雋之父杨祺、长兄杨名殊,杨名殊与卢若腾交往密切,卢若腾有《寄答杨浩子书》(74)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一册下:卷十,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杨雋深受杨祺的影响,与杨履圜过从甚密,在南明隆武政权灭亡后,随其父兄隐居语云山。杨雋有诗《入语云山慨然有作》(75)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二册下:卷十三,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

四、结语

漳州卫军户杨氏宗族多位成员确曾师从黄道周,为何出现多人师从黄道周的现象?究其原因有三:其一,源于杨氏宗族出身明代卫所军户。杨氏“其先庐州府合肥县人,始祖谷俊”[8],其具体乡贯是合肥县店北人,“原籍直隶庐州府合肥县店北人也”(76)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一册上:卷二,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乃合肥巨族杨荣八之子,“时合肥巨族荣八公之子”(77)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一册下:卷十,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出身田亩之中,“起自合肥田间”(78)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一册上:卷一,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率其弟、子追随朱元璋,“率弟谷兴、男春”追随“太祖”(79)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二册上:卷八,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以军功升任濠梁卫百户,最终壮烈殉国,“以军功升壕梁卫百户,战亡”[8]。杨谷俊之子杨春在洪武三十一年(1398)调任漳州卫,世袭指挥同知,“钦升怀远将军、锦衣卫指挥同知,至洪武三十一年,春公钦调福建漳州卫,世袭指挥同知”(80)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一册上:卷一,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黄道周杨氏门人共同的祖先谱系为:谷俊—春—震—忠—隆,杨震“世系漳州卫指挥同知,钦升本卫世袭指挥使”,杨忠“袭漳州卫指挥使”,杨隆“袭挥使”(81)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一册上:卷二,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黄道周“镇海人”(82)佚名:《天启二年壬戌科会试三代进士履历便览》,明末善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23a。,即福建镇海卫人。黄道周与杨氏共同出身于明代漳州卫所军户,拉近了双方之间的距离,促使其加深彼此的了解。

其二,与杨氏宗族诗学传承有关。卢振明《出门吟序》云:“杨氏莱民、吉生、无声、季平、文沙、浩子、颖士、伟人,无不能诗”(83)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一册下:卷十一,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述及杨履圜(莱民)、杨祺(吉生)、杨树声(无声)、杨乔岳(季平)、杨太玄(文沙)、杨名殊(浩子)、杨雋(颖士)、杨迈(伟人)等杨氏名诗人。黄道周早有文名,对杨氏诗名应有所闻,引起黄道周的关注。

其三,与杨氏宗族极具家国情怀传统有关。杨乔岳的五世祖杨珽“袭本卫指挥使”(84)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一册上:卷二,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其祖父杨联爵“万历壬午年登贤书,授卢溪令”“升麻哈州守”“我漳推仕宦清白者以为首”(85)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一册上:卷二,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其父杨光宾“登万历癸卯科贤书”“万历辛未年谒选,授罗源县教谕,升四川茂州知州,改调南直海州知州,居官廉直慈仁”“时有活菩萨之称”(86)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一册上:卷二,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曾作《族谱序》(87)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一册上:卷首,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杨秉鈇、杨祺的曾祖杨魁“张连(琏)之乱,鸠集乡勇为守御计”(88)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二册上:卷四,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其父杨光寅“两广制台戴凤岐备兵选将,表授南澳广营守备”(89)杨祺,杨名殊:《临漳杨氏族谱》:第二册上:卷四,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复印件,政协漳州市委员会海峡文史资料馆藏。,深得万历两广总督戴燿的器重[9],戴燿的儿女亲家张燮、堂弟戴燝与黄道周关系密切[10]。黄道周为杨氏漳州同乡,对杨氏祖先忠君爱国应有所知,促使黄道周肃然起敬,与之倾心交往。

由此可见,文本分析仍是历史名人研究的关键[11],应以此作为研究重点深入考察,方能更好地还原历史真相。

猜你喜欢

文史资料抄本复印件
简论安大简《诗经》抄本中的讹误等问题
浙江图书馆藏《三朝北盟会编》明清抄本考论
关于更好发挥文史资料效用的几点思考
融媒体时代如何使政协文史资料“活起来”
身份证复印件加注可防信息被盗用
穿插文史资料优化初中历史教学 
如何补发生育津贴
异地患病员工医疗费如何报销
地方文史资料保护新探
《荷馬頌詩》中世紀抄本T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