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食品法规与标准”模块化教学改革探索

2023-01-05瑞,黄

农产品加工 2022年22期
关键词:食品质量工科法规

李 瑞,黄 和

(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广东湛江 524088)

0 引言

“食品法规与标准”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育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是从事食品生产、销售和贮存,以及食品资源开发与利用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也是食品工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都需要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性做出评价和判定,其主要依据就是有关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标准化部门制定的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课程的教学活动可使学生掌握国内外食品质量法规和食品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熟悉国内外食品质量标准的编制和应用,了解国内外食品质量标准与法规文献的检索,为学生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食品法规与标准问题奠定基础。

1 新工科背景下对课程体系的要求

新工科指新型工程教育,其本质是“工科”,取向是“新”。新工科强调培养未来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新工科建设是应对新兴革命、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构筑国际竞争新优势、落实立德树人新要求和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需要[1]。新工科建设的目标是:到2030 年,形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工程教育体系,有力支撑国家创新发展;到2050 年,形成领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建成工程教育强国,成为世界工程创新中心和人才高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为实现此目标,高校需要调整和更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创新工程教育方式与手段,将产业和技术的最新发展、行业对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引入教学过程。在新工科背景下,对工程类的课程内容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应对高校教学质量工程认定的过程中,该系对课程的学时有所减少,从32 个学时调整为24 个学时。在学时减少、学习内容不减的情况下,该课程面临新的挑战。

2 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内容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

课程介绍了很多食品生产中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相关知识,内容语言严谨,平时学习和备考过程中,学生通常只能通过记忆进行复习[2]。虽然平时教学有一定的案例内容,但是大部分教学内容和考核形式单调,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特别是有些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也不知道学习了此课程对将来的就业有何帮助,就更影响其学习积极性。

2.2 记忆性内容偏多,实践内容较少

食品的法规和标准是从农田到消费者口中整个过程中所必须遵守的相关行为准则、法律法规和标准的一门学科。课程涉及多个学科基础知识,内容枯燥,要求学生熟知国内外各类食品法规和食品标准、食品生产许可制度、食品的认证制度和质量管理体系等,了解发达国家的法律法规及食品标准等,这些内容需要学生进行记忆。但是单纯的法律法规内容枯燥,因此,学生对课程学习积极性低。

2.3 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考核方式一般是采用平时成绩30% +期末考试70%来计算的,平时成绩包括课堂签到情况和平时作业完成情况,考核形式相对较单一,与实践和应用联系很少。考前学生通过突击学习就可以取得理想成绩,学生完全没有达到在课堂上学习的目的。因此,需要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丰富考核方式。

3 模块化教学改革

3.1 课程模块体系设置

“食品法规与标准”传统授课体系见表1。

表1 “食品法规与标准”传统授课体系

由表1 可见,教学内容较多,但是各章节侧重点不突出,章节之间没有紧密联系,相对较孤立,不利于学生学习、记忆和应用。

因此,在课程改革背景下,课程设置四大教学模块,分别是食品法规、标准基础知识,食品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及应用,食品标准制定及应用,国际及发达国家法规和标准。该体系把同类知识纳入一个模块,建立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并且在模块二和模块三分别增加了2 个学时的专题讨论,鼓励学生通过分析典型违反“食品安全法”案例,并提出处理办法,学习制定食品标准制定专题讨论。

“食品法规与标准”模块化体系的设置见表2。

表2 “食品法规与标准”模块化体系的设置

3.2 采用“雨课堂”教学软件

在新工科背景下,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育理念,根据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理念:学生中心(studentcentered),成果导向(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质量持续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因此,课堂需要做的3 个转变是: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从学科导向向成果导向转变,从教学监控向持续改进转变。“雨课堂”及时响应这些需求,将课外预习与课堂教学间建立沟通桥梁,让课堂互动一直在线。课堂使用“雨课堂”,教师可将带有MOOC 视频、习题、语音等课前预习课件推送到学生手机,课堂上实施答题、弹幕互动等方式交流,即时了解学生回答问题情况,掌握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情况,实现师生及时“对话”,为传统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提供了完美解决方案;课后可随时查看PPT,雨课堂科学地覆盖了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可提供完整的立体数据支持。从以往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模式,变化为教师教-学生积极参与-教师收到反馈-持续改进模式[3]。“雨课堂”教学软件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并及时调整授课内容、方式方法及进度。

3.3 情景式教学设计

在讲每个章节的时候,要在课堂上为学生设置不同的应用场境,采用情景式教学方法,让学生置身其中,这样学生才会了解学习这些知识的用途,也才能更好的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讲“计量法与计量认证”的时候,要让学生先思考计量在个人实际生活中的用途;在讲“国内食品质量安全标准”章节时,可以让学生置身于海关或质检中心等工作岗位,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

3.4 运用教学案例

采用案例教学法,课堂行可以提高学生积极性、独立思考能力,并主动参与讨论,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需选择与讲解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并重视讲授技巧,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案例进行描述,活跃课堂氛围[4]。例如,在讲解食品添加剂、HACCP认证等标志时将图片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示,在讲解食品安全法与食品安全管理时,可以插入相应的视频内容,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对知识的记忆。

3.5 考核方式

目前,考核方式一般都是平时成绩30% +期末成绩70%,这种考核方式存在很大弊端,侧重以最后考试成绩评定学生成绩,而忽略了教学过程考核[5]。考核方式分为期末考试、线上学习、课内讨论、期中考试、项目汇报、专题讨论6 个考核指标,分别对应教学大纲中的不同目标,并为每个考核指标设置打分标准,全面、公平、公正的考核学生学习效果。

4 结语

“食品法规与标准”课程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学生今后在海关、检查部门、公司质检部门等工作岗位有紧密联系,因此,学好该课程,对于学生今后的就业非常重要。很多学生在专业实习过程中都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因此,加强课程的教学及考核模式,对于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价值。但无论教学模式如何变化,都需要任课教师自身的不断提升及全身心的投入,才能更好地上好该课程。

猜你喜欢

食品质量工科法规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食品质量安全与检测中的应用
提升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探索
标准化在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中的重要性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中职“产学研创”一体化工科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网络谣言的刑法规制
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性现状
政策·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