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颜真卿的《乞米帖》

2023-01-05陈良

清风 2022年8期
关键词:京官颜真卿

文_陈良

颜真卿行书信札《乞米帖》拓本

唐永泰元年(765 年)冬天,西京长安天寒地冻、霜风刺骨,安史之乱平息后刚刚两年,到处还是一派民生凋敝惨象,百姓啼饥号寒。就连书法大家、当朝重臣颜真卿的家里也是一片萧索:几个月来,颜真卿举家以粥充饥,一家老小面黄肌瘦,在饥寒交迫中煎熬。更揪心的是禄米即将告罄,近日来粥越煮越稀,眼看就要断炊。

作为一家之主,颜真卿面对如此窘境,心中五味杂陈,既为自家清贫悲悯,更为大唐衰败悲哀。开元时期的盛景记忆犹新,那时候到处一派兴旺景象,天下富饶,仓廪充实,物价低廉;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而比自己小三岁的杜甫有同样经历,去年所写的《忆昔》诗广为传颂:“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可惜,玄宗后期沉湎享乐,听任李林甫、杨国忠等佞臣弄权,以致酿成安史之乱。历时八年的动乱虽然平息,但天下元气大伤,难以再现昔日辉煌。默诵杜诗,今昔对比,真是恍如隔世。眼下食不果腹,一家老小濒临绝境;想要活命,就得找米下锅。

颜真卿左思右想,除了向友人求救,别无他法。于是,他平心静气,端坐案头,挥笔写道:

“拙于生事,举家食粥,来已数月,今又罄竭,只益忧煎,辄恃深情,故令投告,惠及少米,实济艰勤,仍恕干烦也。真卿状。”

这便是著名的《乞米帖》,投送求助的对象为李光进。李光进系名将李光弼之弟,兄弟二人俱是英勇善战、屡建奇功,颇得皇上看重。李光弼镇守徐州,皇上“迎其母至长安,厚加供给,使其弟光进掌禁兵,遇之加厚”。此时李光进官拜左骁卫将军、太子太保,与颜真卿素有交往,情谊深厚。

这不是颜真卿第一次向李光进求助。前些日子,颜真卿夫人韦氏患病,郎中开的药方有一味鹿脯,比较昂贵,也难买得。颜真卿夫妇成婚三十余载,风雨同舟,相濡以沫。安史之乱期间,颜真卿在前线征战,夫人在后方持家,含辛茹苦又担惊受怕;如今颜真卿在朝为官,生活却并没有改善,时常捉襟见肘。想到无力为夫人买药治病,颜真卿备感愧疚,心焦意乱。万般无奈,他只好给李光进发帖求助:“病妻服药,要少鹿肉干脯,有新好者,望惠少许,幸甚幸甚!”李光进收到帖子,很快派人送来鹿脯。夫人食用,病情好转,颜真卿感激不已。

现在又向好友乞米,颜真卿感到很不好意思。“仍恕干烦”——又添麻烦了,还望谅解。简短四字,蕴含多少歉意与无奈,又体现多么高贵的人格品性。写好帖子,颜真卿打发家人送往李府,心中忐忑,焦急等待。

李光进读罢《乞米帖》,禁不住摇头叹息,怜惜与敬佩之情油然生起:颜兄性情刚烈,不到山穷水尽境地,绝不会发帖乞米。去年兄长李光弼病逝,请他撰写神道碑,他二话不说,欣然应诺。成碑字体雄健,厚重朴实,大气磅礴。送给润笔酬谢,却被他婉拒。颜兄官拜刑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别说位高权重易于生财,仅凭独步天下的“颜体字”,也能获取丰厚的润笔。所谓拙于理财,乃是品性使然,像他这样严守法度的君子,是耻于以权谋私的。颜兄字清臣,果然为官至清,假若百官皆如颜清臣,天下何愁不兴盛!

李光进不愧为知己,当即叫家人张罗粮食,迅速送往颜家;此外,他还将《乞米帖》作为墨宝珍藏,使之得以传世。李光进雪中送炭,既缓解颜家的燃眉之急,又确保颜家明春果腹无忧,令颜真卿如释重负,对家人的愧疚感骤然减轻。

发帖子乞米,或许会招当朝权贵嘲笑。但颜真卿并不觉得丢脸,因为他并不以贫为耻。魏征、岑文本、温彦博、戴冑等贞观时期大臣都很清贫,他们身居陋室,布衣疏食;姚崇在开元时期官居宰相,以不贪为宝,买不起京城大宅,只好借住寺庙。正是因为这些大臣拥有“我瘦天下肥”的情怀,才能成就“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上述前贤,既是颜真卿清正为官的典范,也是他清廉自守的慰藉。

其实,颜家之所以陷于饥馑,除了颜真卿“拙于生事”(不善创收、谋利),还有诸多客观原因:兄长颜杲卿、侄子颜季明在平乱中壮烈牺牲之后,整个家族生计就靠颜真卿一人维持,家大口阔,举步维艰;安史之乱刚平定不久,吐蕃、党项又相继侵扰,干旱、蝗灾频发,庄稼歉收,民生凋敝;此外,当朝宰相元载推行“厚外官而薄京官”的俸禄制,极大降低了京官福利待遇,致使“京官不能自给,常从外官乞货”。当然,不能自给的京官只有两种:要么没有权势,要么清廉正直,颜真卿无疑属于后者。

当时京官大都羡慕地方官,不仅明面俸禄高,而且暗面收入也多,日子过得滋润。可是,对于颜真卿来说,即使补上“肥缺”,他也不会自肥。颜真卿多次担任地方官,每到一处,就简除徭役、罢黜贪官、劝课农桑,颇有政声。他曾任升州(今南京)刺史,离任回到长安时,却没有足够的盘缠,困于金陵。幸好过去任饶州刺史时的僚属蔡明远、夏镇闻知,“不远数千里,冒涉江湖”,馈赠钱粮,才得以解忧。在回归船上,颜真卿感慨盛赞,手书《与蔡明远帖》,向友人致谢。

向往美好生活乃人之常情,颜真卿当然也想过好日子。但在国家多难、民生艰辛之际,他心甘情愿拿“薄禄”过苦日子,陷入困境之时,宁愿向友人乞米,也决不突破底线以权谋私。患难见操守,颜真卿不愧为大教育家颜之推的后人,自幼熟读《颜氏家训》,更在官宦生涯中,将家训内化于心、外显于行,真正做到“笃学修行,不坠门风”。

当时宰相元载推行“京官薄禄制”,说是为了节用,其实是欺世盗名,为自己网络党羽、招权纳贿开方便之门。元载擅长弄权,为相期间独揽朝政,凡是想求官仕进的,都必须向他的儿子、亲信赠送厚礼。他让京官拿“薄禄”,自己却骄奢淫逸,在长安城南、北修建两座豪华府邸,奴仆众多,歌姬成群。后来元载倒台时,从他家查抄出大量财宝,其中“钟乳五百两,胡椒八百石”。

颜真卿时任刑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地位虽不及元载,但也是握有实权的朝廷重臣。他若仿效元载搞权力寻租,想必也能财源广进,富得流油。但颜真卿毕竟是颜真卿,不可能像元载那样巧取豪夺。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刚正不阿。

元载、鱼朝恩、郭英乂之流把持权柄,败坏纲纪,朋党为奸,排斥异己,为所欲为,以致朝政昏暗,士风败坏。大历元年(766 年),元载为了专权,防止他人“攻讦其私”,推出“百官凡论事,皆先白长官,长官白宰相,然后奏闻”的举措。颜真卿当即挺身而出,向代宗皇帝上疏,指斥元载堵塞言路,认为“郎官、御史,陛下之耳目,今使论事者先白宰相,是自掩其耳目”。元载因此嫉恨颜真卿,在代宗面前进谗言,将颜真卿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及周边地区)别驾。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世间沧桑,人生况味,究竟天壤之别。身为高官重臣,颜真卿本可以进入“朱门”行列;可他却把日子过得清苦,为了免于饥寒,不得不向友人发乞米帖子。

《乞米帖》是在困境中不考虑工拙而写成,随性直书,诚朴脱俗,虽有求于人,却不乏刚正之气。米芾称赞此帖:“最为杰思,意不在字,天真罄露,在于此书。”的确,从书法艺术看,此帖实为别具一格的无价之宝;从人文历史看,更堪称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因为它是颜真卿一身正气、一尘不染、清廉自守、矢志不渝的真实写照。

《乞米帖》是不朽的,我们用心观赏,既能领略到颜真卿书法艺术的美妙,也能感受到颜真卿清正高洁的情操;它像一面镜子,能照见我们心灵是否洁净,能激励我们“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猜你喜欢

京官颜真卿
大买办“碰瓷”拉业务
颜真卿拜师
大家都是告身帖,為啥你就這么獨特——聊聊颜真卿《自书告身帖》
颜真卿拜师
邢朝虹:“京官”带来社会扶贫新风尚
劝学诗
“京官”空降6年后66名厅官选派地方20人升副部
清代京官俸禄知多少
唐.颜真卿《勤礼碑》集联
唐.颜真卿《勤礼碑》集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