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电力企业技能培训实效性的探索

2023-01-05罗高旺

广西电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教员阀门竞赛

●罗高旺

(作者单位:广西防城港核电有限公司)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技能人才培养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明确要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国家层面相继推出了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等一系列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促进国家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对于提升生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一般对于生产型企业来说,人员涉及的专业广泛,岗位众多,而且考虑队伍的梯队化建设,同一岗位人员的经验和技能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再加上不同的人员对企业培训的理解与态度也不尽相同,企业开展培训很难得到应有的长期效益。但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政策,技能培训必须开展,那么如何使培训切实发挥实效,而不仅仅停在表面?笔者结合在电力企业多年的技能培训经验,从技能培训需求分析、课程内容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索出了一种有效的技能培训运行模式。

二、提高技能培训实效性的分析及措施

(一)精细化培训需求,技能课程“量体裁衣”

企业最常见的是以“开大班”形式的集中培训,专业不同、层次不齐、水平不一的广大员工,都被按照知识架构一样的课程统一安排培训,这样势必会导致教学设计无法与所有学员实际水平和需求相匹配,基础薄弱的学员跟不上,水平较高的学员又不想听,实际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这种培训模式反映出培训需求分析不够精细,没有充分地考虑学员的基础和需求,培训针对性不强, 实用性不高。

技能培训课程应根据岗位、任务和需求进行差异化设置,遵循“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围绕其岗位实际工作中要用到的技能知识来开展培训。例如对于电厂的阀门,运行人员的主要工作是在执行或者解除隔离时改变阀门的开关状态,在巡检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异常并且准确反馈异常;而维修人员主要负责阀门的预防性及纠正性维修,能够分析并且处理阀门故障。如果二者一起来学习阀门相关的技能培训课程,必然会出现实际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因此,在企业技能培训中,应该根据不同培训对象,精细化培训需求分析,根据其工作任务“量体裁衣”,设置不同内容、层次的课程,进行小班授课。同是关于阀门的技能培训,针对运行人员,开发《阀门基础》课程,主要分析阀门工作原理及结构,训练阀门开关操作及常见故障描述,提高其阀门操作能力的同时确保通知单填写的准确性;针对阀门维修人员,开发《常见阀门拆装》课程,主要侧重于训练阀门的拆装、检修工艺以及故障分析处理能力。而且随着维修人员能力的持续提升,结合具体班组的任务,设置中高阶的专项训练课程。这样一来,学员们课堂所学即工作所用,针对性强,学习热情高,也符合成人认为“有用才学”的学习特点,培训效果得以提升。

除了摸准单门课程的精细化需求分析外,对于企业来说,针对某些特定的群体或重要任务,定制数门课程并打包成套餐,以培训项目形式实施,能够系统化地提升员工综合技能水平,使培训得到“1+1>2”的效果。核电厂针对新员工1个月的基本安全授权培训套餐就是典型的例子,这种形式同样适用于技能培训,甚至更合适。开发的运行、机械、电气、仪控等专业新员工技能套餐,能够帮助新员工更系统、更全面地了解所在专业的基础技能,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到现场的学习与工作当中。同样,以课程套餐形式开展的大修前机械技能强化培训直接针对大修常用技能开设,针对性强,实用性高,满意度达94.24%,获得了学员及用人单位的认可。

(二)理论讲解与实操训练一体化融合

在企业技能培训的教学过程中,理论讲解与实操训练是相辅相成的。只有理论讲解的“纸上谈兵”无法提高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如果仅有实操而没有理论,学员机械地学会怎么做,却不知道其所以然,在专业问题解读及分析能力上得不到有效提升。只有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更有效地提升员工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理论讲解与实操训练的一体化教学融合,是打破学校中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的传统界限,将某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操训练融于一体,教学环节相对集中,没有固定的先实操后理论或先理论后实操,而是理论中有实操、实操中有理论,实现专业理论服务于实操训练,实操训练拔高专业理论的新型教学理念。企业的绝大多数技能课程教学直接安排在专业技能实操训练室,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教员边演边讲,学员边学边做,抽象的理论理解与直观的实践感受相辅相成,一方面能够提升学员实际动手能力,同时让其“知其所以然”,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员参与度,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专业技能与行为规范训练有机结合

除了知识与专业技能,员工的专业素养还与他的职业行为紧密相关。在企业的技能培训中,应将专业技能训练与行为规范训练有机结合,因为在实际生产活动中两者是不可分割的,要以现场实际工作对学员的技能和行为规范要求为标准,尽量保证教学场景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真正起到培训可以直接转化为应用的效果。

在技能培训实操训练的场景设计上,要求按照现场的工作流程准备作业程序,按照现场作业环境重现工作现场,严格按照现场作业标准要求布置作业区,必须考虑对人为原因造成失误的预防、执行现场作业规范、提升员工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安全、规范的工作意识和态度。只有在每一次的“实景式”专业技能训练中,同时严格要求行为规范的落实,才能潜移默化的培养员工良好的作业习惯,最终转化为企业生产业绩的提升。

(四)建立专兼职技能教员有效结合的队伍

生产企业专业门类众多,技能培训仅仅靠几名专职教员来实施,其广度、深度都是不够的,要以兼职培训教员为主,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专职教员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研究,在培训业务及教学能力上有一定优势,但是现场经验与动手能力有所欠缺,而兼职教员刚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他们工作在现场一线,经过长期的技术沉淀与经验积累,拥有更大的技术技能优势,更易于把培训与实际工作关联到一起。兼职教员是企业技能传承的宝贵财富,可以考虑在职业发展、授课津贴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以激发兼职教员的主观能动性。除了在组织形式上要求专兼职教员并存,他们在具体培训业务的有效结合也会带来意外的收获。

1.在课程开发方面的有效结合

将兼职教员的专业知识与专职教员的课程开发理念和方法有效的结合起来,会使课程开发事半功倍。笔者所在企业负者培训的兼职教员和专职教员原来分开独立开发课程,兼职教员编写的教学文件要么结构形式不对,要么内容不完整或者排版杂乱,而专职教员在这方面有着较深的“套路”。后来对机械、电气、仪控新员工技能套餐课程开发进行了变革,专职教员由“裁判者”变成“参与者”,每一门兼职教员负责的课程必须有对应专业的专职教员参与联合开发,自实施以来课程一次性审核通过率100%。

2.在教学实施方面的有效结合

兼职教员现场经验丰富,讲授专业课程可以结合现场实际,解决问题,课堂生动而富有实效。但是也不乏兼职教员比较偏重实操,“会做不会讲”,理论知识没办法有效地传授给学员;而专职教员可从理论高度帮助学员归纳总结,认识事情的本质,从而提高学员实际的工作能力。专兼职教员“同堂授课”的尝试,对于专职教员来说,是一次提升专业技能的实践机会,对于兼职教员来说,是一个学习教学技巧的过程,教员队伍得到了提升,一举多得。

(五)“错中学”的教学策略

企业技能培训要针对成人的学习特点,注重员工的自学能力、主动参与、相互交流以及经验共享。教学策略以学员为中心,多让学员参与,多引导学员,让学员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总结得出知识点,让学员在“错中学”是一种很有效的培训理念。

“错中学”的一种实施方式是在学员的训练文件或设施中,针对关键的知识及技能点人为设计一些“陷阱”或“故障”,然后观察学员在训练过程中,是否能够及时有效地发现并处理这些“陷阱”或“故障”。对于学员处理妥当的地方,给予正面肯定,鼓励其继续保持;对于未发现或处理不当的地方,结合实际状况,帮助学员分析问题的原因及如何有效改进。对于当事学员,是一次查找短板、补强短板的过程,针对性强;对于观察的学员,是一次最直接的经验反馈,强化学习要点。

“错中学”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是将学员练习过程通过视频录下来,然后进行回放,针对录像进行点评总结。人们对自己的行为过程通常无法做到客观地认识,通过录像回放的形式,可以客观的看到自己的优缺点,并进行反复分析、学习、改进,效果直接而且印象深刻。

在 “错中学”的教学策略中,对学员的练习情况,要特别注重及时总结反馈,让学员及时了解自身的优缺点,明确练习方向。观察指导、总结不仅可以“师对生”,在实际教学中,更多地强调“生对生”的总结点评,教员再做补充。这种总结形式,可以检验并巩固学生对练习标准要求的理解,同时加深学员对不规范动作的印象及认识,有利于后续的学习改进。

(六)课内培训与课外修行的有效结合

根据“721”学习法则(学习成效70%来自于实践,20%来自于交流反馈,10%来自于正式培训),通常企业开设的课堂培训侧重于赋能培训,属于“师傅领进门”;而企业生产对人员技能的要求远不止入门级,所以企业的技能培训需要向课堂之外的90%进行延伸,通过多种形式的“后续修行”才能真正实现把课内所学转化为企业生产力。其中在岗培训和技能竞赛是非常有效的 “修行利器”。

1.在岗培训的有效延伸

在岗培训的实施方式灵活多样,可以是岗位实践、交叉轮岗,也可以是课题研究等,既可以满足群体共性需求,也可以根据同一群体内部不同技能水平的个人设置个性化培训项目,是提升企业技能培训实效不可或缺的一环。在个人培训设置方面,在岗培训作为面授培训的延伸,可结合课内培训内容与其实际工作中设置合理的岗位实践,作为必要的岗位授权前置条件,加强课堂模拟场景“所学即所用”的技能在实际工作场景的迁移,巩固课堂培训实效。在群体培训设置方面,结合大数据思维方法,分专业定期统计分析过去一段时间技能偏差事件,识别本专业人员技能短板,然后对症下药,制定专项技能提升计划,作为在岗培训计划的有效输入,通过不断的“找短板、补短板”,持续促进人员技能水平的螺旋式上升。

2.职业技能竞赛的“推波助澜”

自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9月在对我国技能选手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取得佳绩作出重要指示,并指出要筹备举办好上海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以来,国家设立了346个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举办了首届中国职业技能大赛、各省市首届职业技能大赛,全国上下掀起了“以赛促学强技能”的职业技能竞赛热潮。人员技能需要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不断强化提升,以赛促练正是实现员工反复练习的有效举措,企业可以借鉴国家参赛、备赛、办赛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延伸企业技能培训。笔者所在企业, 2020年至2021年,参加省部级以上规模技能竞赛的参赛选手业余平均自主训练时长超过100小时,参赛员工主动训练意愿极强。有效的职业技能竞赛可以激发员工提升技能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员工从“要我练”到“我要练”的态度转变,提升企业技能培训实效。

职业技能竞赛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要让企业正确认识到竞赛的重要意义,并给予高度重视。对企业而言,可以通过对外同台竞技检验和促进员工技能提升,扩大企业影响力,找到差距自我提升,同时对于脱颖而出的技能高手,通过精神与物质双重激励,树立典型技能人才标杆,强化高技能人才辐射引领作用,营造重技能、学技能、比技能、钻技能的良好氛围。对员工个人而言,在国家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的大背景下,争获技术能手、技能大奖等重量级技能荣誉称号,不仅为单位争光,同时开启个人职业生涯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意义非凡。

职业技能竞赛参赛方面,生产企业要选择与自身实际业务紧密结合的赛事为主;备赛方面,加强竞赛相关培训支持力度,在参赛员工主观能动性的加持下,延伸技能培训效果事半功倍;办赛方面,一是积极承办企业外部大型技能竞赛,二是搭建企业内部职工技能竞赛体系与外部赛事相衔接。以笔者所在企业为例,核能行业协会及集团主办的竞赛项目以核电业务技能为主,与实际工作结合紧密;而省市级的竞赛项目以国家职业大典工种基础技能为主,如钳工、电工、车工等,与实际业务关联性相对较弱,在日常工作中实践较少,对企业实际益处有限,且在经验技能上不占优势,容易导致参赛员工信心不足、意愿不足而形成“把参赛当任务、比赛结果不理想”的恶性循环。所以企业选择核能行业协会及集团主办竞赛为主,省市级竞赛项目为辅;针对常态化竞赛项目建立常态化备赛队伍及训练机制,组织赛前集训;对于外部重大赛事必须组织赛前选拔赛。通过积极参赛、努力备赛、合理办赛“组合拳”,印证企业高度重视技能竞赛的同时,优化企业技能竞技氛围及员工备赛效果,提升选手参赛信心,构建员工技能不断提升、竞赛成绩不断进步的良性循环,持续提升企业技能培训实效。

三、结语

电力企业技能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又有挑战性的战略任务,只要重视成人学习特点,搭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发挥广大兼职教员的作用,运用合适的培训策略与延伸机制,就能够做好技能培训工作,切实为企业生产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后续可探索学员行为层的培训效果跟踪调查,为进一步提升技能培训实效夯实基础。

猜你喜欢

教员阀门竞赛
美嘉诺阀门(大连)有限公司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装配式玻璃钢阀门井的研发及应用
校长问题
创新思维竞赛(3)
晚安,教员先生
创新思维竞赛(6)
任职教育教员队伍建设分析
省力阀门瓶盖
晚安,教员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