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州市绿色发展研究

2023-01-05谭向欣雷雅淇谢春玲陈筱影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14期
关键词:徐州市徐州绿色

□文/ 谭向欣 雷雅淇 谢春玲 陈筱影 陈 立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江苏·徐州)

[提要] 徐州依煤而兴,但是人们对煤的过度开采导致徐州经济发展速度减缓,同时生态环境尤其是地质方面受到严重损害,这说明对研究徐州经济与环境健康至关重要。本文在分析徐州市绿色发展优势和劣势基础上,发现其在机械农业、历史文化旅游上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结合新时代绿色生态发展的经验,提出修补矿区建湿地、打造文化品牌倡导绿色旅游、打造农业巨头提高影响力等建议。

2020 年,江苏保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策略,生态环境水平稳定而连续的好转。全省的PM2.5 平均浓度为38 微克/立方米,优质天数比例达81%,水情况国考断面优Ⅲ类比例高达87.5%,生态情况质量创本世纪以来最好情况。同时,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加大,生态保护与修复深入推进,使环境管治能力有效提升。这是江苏省总趋势,而这些特点在徐州市的绿色发展上有着明显的体现。

徐州是我国重要的矿业综合城市,矿产开发为徐州甚至江苏省都带来极大的优势,徐州的矿产企业共生产了5,451.48 万吨矿石,占全省矿石的23.1%,采掘业产值101.72 亿元,占据徐州市工业总产值的13.38%。因煤而兴,也受到束缚,高强度的采煤带来极大的生态危害,矿区塌陷、环境恶劣,致使出现多管齐下,推进生态修复,推进文明建设的景象。十八大以来,徐州市森林覆盖率居江苏省第一,“绿色徐州”成为徐州新名片,拥有循环经济示范点企业1 家,省级循环经济示范点13 家,循环经济成效明显。农业借助强大的互联网加强区域联系,实现商品跨区分配,商品利用率的提高极大提高农民收入,徐州市很多产业具有独特优势,但同时分布在各个方面的问题也彰显出来。

一、徐州市绿色发展的优势

(一)扶持政策逐步完善。“十四五”期间倡导“绿水青山即是金山银山,要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口号,同时提出了《江苏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加速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2013 年徐州水利部遵从水生态文明的试点城市建设号令。随着十八大在江苏省“两个率先”的号召,各级财政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增加,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建设美好徐州的愿景深入人心。徐州市各个级别政府高度强调旅游业的进步,把旅游业摆在徐州总体的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突出位置。

(二)农业基础扎实。2017 年,徐州被批为首批国家现代化农业可持续发展实验示范区暨农业绿色优先发展区。优势产业多,是“五大菜篮子之地”,产业基础雄厚,各区域特色明显,各司其职,有力地推进了生态保护。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跨区实现商品交易,极大地带动了农业经济收入,减少了农业产品的浪费,极好地践行了绿色发展。

(三)汉文化历史悠久。“两汉文明看徐州”,徐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是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家乡和12 楚王的封地,也是我国“一带一路”的重要拐点城市。汉文化是徐州这座拥有5,000 年文明史、2,500 多年建筑史的古城的精髓,亦是她独具魅力的优秀品牌,汉文化景点甚多,具有汉文化景区、龟山汉墓、汉兵马俑等著名旅游景点,极大地促进了徐州人文旅游业的发展。

(四)地理位置优越。徐州位处苏、鲁、豫、皖四省的交壤处,是东部沿海与中部地带、上海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圈的连接点。“东襟淮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有“五省亨衢”的称号。京沪、陇海两条铁路在这里相交,京杭大运河依城而过横穿徐州南北,公路七通八达,北达京津,南通沪宁,西抵兰新,东接海滨,是全国关键水陆交通要道和东西、南北经济联系的紧要“十字路口”。

二、徐州市绿色发展的劣势

(一)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滞后。徐州是典型的煤矿资源型城市,产业之间的联系大,相关产业的依赖程度高,因此产生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由于资源型城市是以资源为基础发展的产业为主导产业,直接导致了其他产业的发展缓慢甚至发展水平低,使得产业转型缓慢,新的替代产业不能形成新的消费热点。最终导致产业的产能下降,经济面临衰退的迹象,经济的衰退同时也导致生态环境得不到及时的保护。

徐州市的经济开放度不高,基础设施薄弱。徐州市是在新中国建国早期的“先生产,后生活”“先矿区、后城市”的思想下发展起来的,因此城市的基础设施薄弱,常常落后于生产发展。不仅城市功能滞后,水、电、管网等基础设施尚不完备,而且对人才的培养也欠缺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意识,这对区域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形成了制约。在徐州市的城市区域内,缺乏具有较高综合功能和效益的核心地域与城镇体系建设,尤其是作为生活服务要点和为生产科研服务的中心尚未形成吸引力,并且其辐射范围较小,在徐州市由矿区向城市过渡的进程中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生态旅游宣传不到位。例如,泉山国家森林公园中局部的设施是由外地人承包并经营治理,所得利润几乎没有用于进一步的环保投资;此外,交通工具缺乏管理,也造成泉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其他生态旅游区存在污染严重的交通工具,并且没有健全的管理条例,即将筹建古文化公园的楚王山遭非法采石,破坏山景,危害唐槐、千佛洞。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而且也损坏了历史文化古迹,影响了文学研究者对当地旅游文化和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研究。

在徐州市生态游览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重开采、轻宣传教育的缺陷。徐州市生态旅游业的经营者、管理者与服务人员对生态旅游知识知之甚少,相关人员生态旅游知识的匮乏,导致对生态旅游宣传不到位,最后造成游客由于生态意识不强,乱扔垃圾、踏踩植物等破坏行为普遍存在。同时,徐州对外宣传不够,未能给徐州打开旅游市场。徐州的外知形象仍是“交通枢纽”“煤炭工业基地”等,很难使人与旅游城市联系起来。而且徐州生态旅游产品仍以单一的观光产品为主,参观性不强,意义不大。两汉文明是徐州市最近几年推出的主打品牌,内容以两汉文明的参观为主,但是丰沛的文化内涵没有在旅游者眼前完全展示出来,一些参与性的项目没能和两汉文明这一主题结合起来。

(三)矿山开采后续问题弊端彰显。首先,采石宕口形成惨重视觉污染,不利于良好的城市形象。开采结束的矿山,有的夷为平地,有的形成采坑,在山体中构成不规则凹陷,边坡布局凌乱,直接导致往来游客感到视觉污染,同时造成一种土地资源的浪费,不利于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其次,水质受到污染。一些矿长为了获取更高利益,忽略对污染物的处理,即使进行了初步的处理,对其的投入量也很大,但是由于技术的限制,难以实现彻底的清洁,致使周边居住者不能喝到干净的水源,严重侵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再次,矿山开采排出的大量尾渣的堆放,会严重污染周围的空气,不利于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严重时会引起塌方、滑坡、泥石流。尤其是少数乡镇团体和个人采矿场,在河床、公路、铁路两边开山采矿,乱采滥挖,乱堆乱放,只要遇到暴雨就会水土流失,导致尾矿、矸石等冲入江河湖泊,造成大水排泄不畅、水库河塘堵塞,最终搞垮公路铁路,导致交通间断,给国民经济酿成严峻损失。陕西金西岳煤矿就因地下采空,导致大地表面变形,产生崩塌性滑坡,捣毁了村庄和矿山工业广场。最后,土壤受到严重污染而退化,不利于农业发展。排放的污染物严重影响土壤的肥沃性,致使我国本就稀缺的可耕地资源进一步减少。同时,土地又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肥沃性受挫造成了粮食的减产,一方面滞缓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另一方面对我国生态环境也有很大不利影响。

(四)农业龙头企业匮乏,品牌影响力低。龙头企业带动力较弱,品牌效应弱。一方面企业研究资金匮乏导致缺乏自我创新的能力,尽管徐州市农副产品众多,蔬果品种繁复,但是其附加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开掘,不能形成更高利益的价值链;另一方面农业基础设施落后,专项扶持资本效能低,形成龙头企业与非龙头企业间的不平等竞争,难以形成良好的市场投资环境,商品市场占有比例较低。同时,由于大量人才外流,导致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物质条件水平落后,信息与技术服务不能满足人们需要,农民社会化生活落后。

对于普通企业,农业缺乏集体化管理,松散不堪,出现了大量盲目跟风的低成本扩张与重复建设,若是收成不好,农民要自行承担后果,致使绝大多数农民及早抽身,终止生产经营,谋求他路,严重地阻碍了农业产业化。

三、推进徐州市生态保护发展的路径

徐州在旅游业、农业等方面仍然有很多问题,从徐州市绿色生态建设的长远角度来看,应因地制宜,提出合理的措施。首先,要响应绿色发展号召,及时治理煤矿遗留问题;其次,应充分发挥农业雄厚优势来打造龙头农企;最后,应时刻谨记城市坐标,挖掘文化内涵,拉长旅游产业链,带动经济发展。

(一)合理布局产业结构,凸显绿色发展。首先,建立集中布局和系统规划,实现城市功能多样化,促进一二三产业健康协调发展,逐步建成以基础产业与制造业为支柱、服务业多层面发展的产业布局;其次,提高城市社会服务功能与硬件基础设施,以此加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最后,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促进先进制造业进步,提高服务业比重与水准,时刻将绿色发展的观念深刻其中。

(二)建立良好的开放金融与创新环境,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首先,城市发展越快,资源消耗就越快,需要推动企业发展时,所需要投入的资金也就也多。应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以缓解企业资金需求与投资不足的矛盾;同时,为企业研究提供资金,加强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大胆创新,提高产业产品的附加值;对以资源型产品为经济主体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应减少所得税,增加地方财政的补贴。其次,对于工业落后的设备,要加大科研投入,以生产出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的机器设备,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立人才吸引战略,大力引进外来先进技术;同时提供试点单位,为培养人才提供物质基础。最后,政府要积极改造和升级传统产业,为招商引资做好宣传。

(三)大力挖掘文物内涵,推进绿色旅游进步。对于过度开采的地区,政府要对其进行合理的绿植建设,以此缓解过度开采对周边带来的环境影响;可因地制宜,对早期工业发展所造成的生态破坏进行修复,设置湿地等生态小圈,以此来逐步将生态劣势变为优势,以此来加快树立“文化之都”的旅游形象;同时,应抓住自己的定位,进行科学合理的宣传策划和推广促销,并从规划、创意、建设各个方面营造文化之都的氛围。汉文化旅游景点不仅是文物展览,也要深层次挖掘文物内涵,生产出具有汉文化意义的文化产品来加强文化宣传力度,加长旅游产业链,促进旅游经济发展。将资源的唯一性、修建形式的多样性、环境的独特性三者协调结合起来。徐州可以同周边伯仲都市协作,共绘旅游路线,联合促销,优势互补,互相拉动,实现绿色发展。

(四)强化农业科技投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首先,要对农产品进行多层次的深加工与精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扩大市场容量;其次,要让企业与农户通过契约约束其经营行为,在政府的监督下与农民的自觉下将松散的市场关系变得紧凑,以此加强建设龙头企业,减少低效的重复建设与浪费;最后,要积极推进现代高效农业进步,加快培植区域主导产业的进程。运用科学技术转变传统产业架构,促使产业晋级,使其占据上风位置;加强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政府强化“三农”投入力度,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资本支撑;看重科技研发和信息化建设,为推动现代农业前进提供科技支持,加快造就新式农民步伐,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人才支撑;深化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根基支撑;建设健全中介服务系统,加快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加强网络销售开拓市场,树立现代发展思想观念与管理意识,为增强现代农业科学提供理论支持与市场支持。

猜你喜欢

徐州市徐州绿色
徐州市深入开展“拆牌、破网、清通道”专项行动
绿色低碳
疫散待春回
徐州市超前研判 做好春节安全防范
爆笑三国 第三回 三让徐州
徐州过年纪实
苏翠2号梨在徐州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徐州市工程咨询中心
徐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