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升级导向下应用型本科金融学专业特色发展研究

2023-01-04杨茜云

华东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金融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

文/杨茜云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6)

在我国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高校的人才培养需要对应置业需求和行业需求,高校金融学人才的培养也面临着变革。鉴于此种情形,如何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专业化、高层次、复合型应用人才,如何对准时代发展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已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专业建设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产业升级背景下新金融人才的需求分析

1.1 “大资管”下金融人才需求变化

在“大资管”的背景下,监管不断放松,投资的范围扩大,投资者的门槛放低,金融机构之间的壁垒被打开,混业经营时代来临。国内的财富迅速增加,不管是个人还是机构,都需要更丰富、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和投资产品。根据对毕业生就业的调查,笔者发现,从事金融行业的人员在理财投资类岗位占比接近一半;从就业职位来看,客户经理类岗位数量排名第一。因此,市场对专业人员的投资理财能力、理财规划能力、市场营销能力要求较高。

1.2 新科技革命下金融人才需求变化

移动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的产生,对整个金融体系架构而言意味着构成金融技术的“底层物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造成金融行业产生了“进化”。这种“进化”形成了传统金融业变更加剧。传统金融业务与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形成互联网金融,使得金融要素更加多元化、金融服务模式立体化与金融产品迭代迅速化。金融市场需要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拥有金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这种复合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要培养“互联网+”跨学科、复合型金融应用人才。

1.3 创新创业对金融人才的要求

为市场提供有效的资源配置是金融业的重要职能,也是实现效益最大化的核心。所以在人才培养方面,抱着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就是在大学期间开个小公司的想法,是极其片面的。金融学专业需要将创新创业和本专业特质相结合,要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这样的结合不是一蹴而就的,对本专业的创新创业素养需要在研究过程中循序渐进。

2.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自2006年开始本科招生,2018年开始到现在着力于专业重点建设。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围绕“出金课,去水课”这一指导思想,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基于“厚基础、宽口径”的指导思想,本着从“从市场出发、从职业出发”的人才培养理念,更新人才培养的定位和目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在专业特色方面仍然不突出,主要原因如下。

2.1 专业定位不明确

地方院校应该进行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一方面,地方金融人才培养的研究力度本身就不够;另一方面,由于前期定下的依托学校发展的国际化人才目标,造成后续专业建设没有更好地立足于本土,培养方向不够清晰。同时在能力培养方面,地方院校过于根据职业能力构成要素来研究培养复合型、跨界人才,不能够为学生后续发展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2.2 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首先是缺乏课程群设计。目前的课程设计偏向传统金融体系课程,缺乏应对产业升级背景下的课程群设计,造成学生学习的知识落后,教师发展无动力的现状。其次是课程内容的重合。课程体系主要分为公共必修、公共任选、专业必修和专业任选四大模块。同时,课程性质又分为理论和实践,实践课程有可能出现在课中实践和集中实践环节,这就有可能造成教学内容的重复和实践内容的重复。比如:财务管理和公司金融在教学内容上就有重合,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和商业银行业务综合实训就在实践环节有所重合,证券投资学和证券投资分析模拟实训有重合,并且这几个课程学分都比较高,在教学内容上没有实现更好的分配。

2.3 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最近两年,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加大了对人才的引进,目前教师数量大幅提升,师生比进一步合理化,大大降低了课程教授的压力。但是不论是实训课程的建设还是产业升级课程群的建设,高校都需要教师进行知识更新,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新设置课程的授课能力。

3.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发展构建

3.1 人才培养特色发展总体思路

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需要从市场发展入手,分析金融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范畴和职业发展,为人才发展提供基础和动力。总体思路是:要培养能掌握经济金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国内外金融法规,了解国内外金融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掌握互联网、超计算、大数据等当代金融科技工具的应用能力,具备金融、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创业精神,适应金融产业升级发展需求的应用型本科层次人才。

3.2 金融学专业特色发展能力分析

笔者通过走访银行、证券公司、互联网金融企业和普惠金融企业,进行充分访谈调研,发现用人单位对金融专业人才需求基本集中在销售类(包括金融产品销售、营销策划品牌推广等),技术类要求有数据算法、用户体验设计等能力,服务类要求做好客服服务、催收贷款等。

3.3 金融学专业特色课程群建设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金融系专业课程体系分为理论课、实验实训课和集中实践环节三个部分,其中理论课程又分为公共课程、专业课程。集中实践环节主要是针对专业特征开设的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包括认知实习、市场调查、金融产品营销策划和创新创业能力训练。课程群设计如表1所示。

4.产业升级导向下应用型本科金融学专业特色发展建议

4.1 提炼专业特色优化课程体系

高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提炼专业特色,与产业升级和金融发展相结合,优化课程体系,特別是要将专业特色、职业素养要求与市场需求导向相结合,建立动态调整的课程体系。这就需要高校充分发展和利用校企合作、实践创新平台、实习基地,依托合作发展,加快实验室建设,保证形成有自我特色的课程体系。

4.2 建设动态教学内容体系

金融环境的多变性和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性是一对矛盾。为应对新环境的变化和市场对金融人才需求的变化,高校对新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知识和技能的融合,注重对学生就业、创业思维的培养,在教学内容方面多加入方法论,提高学生对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和后期持续的学习能力。在教学内容上,对于知识重合的部分,高校要在教学大纲中做好合理的规划,区分不同课程的知识层次教学要求,对实践教学要进行不断的调整优化,逐渐建立动态的教学内容体系;充分考虑金融机构对一线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建设适合自己学校的专业特色和地域特征的系列课程群,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在教学资源方面,更新商业银行综合业务实训和互联网金融实训教学内容,跟上金融业发展变化的步伐。

4.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适应产能升级的专业课程需顺利开展,就要加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基地,将校内校外教师资源充分利用起来。首先,高校要对相关专业的教师进行培训,培养相关课程教师,科学引进相关专业教师,合理配置教师团队专业结构。其次,高校应通过教师交流、挂岗、研讨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和交流,拓展教师们的专业素养和视野,提高教师的兼容和包容能力;通过培训、进修、观摩教学、研讨、经验交流等多种方式,让专任教师更加了解市场和行业动态,更加熟悉专业的兼容性和包容性。

5.结语

总之,在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金融学专业的发展离不开特色课程群的建设、教学内容的更新充实和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猜你喜欢

金融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金融学的“宏微观裂痕”与制度金融学研究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行为金融学在价值投资中的应用分析
浅析数学方法在金融学中的应用
中国金融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