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体观特点 灵活解方程

2023-01-03王亚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2022年12期
关键词:移项同类项解方程

王亚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既是小学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延伸,也是初中阶段将要学习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组)、分式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能够熟练地解一元一次方程是一个基本的运算能力。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有: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類项,系数化为1。解答时,我们需要整体观察所给方程的特点,应用恰当的方法,灵活求得方程的解。

例1 解方程:[14]x-2=[12]。

【解析】不难发现,方程的左右两边只有一项含有未知数,我们可以直接通过移项,再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求得该方程的解。我们还发现,含有分数的项有两项,因此,我们也可以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先将分数转化为整数,再求解。

解法一:移项,得[14]x=[12]+2。

合并同类项,得[14]x=[52]。

系数化为1,得x=10。

解法二:去分母,得x-8=2。

移项,得x=2+8。

合并同类项,得x=10。

例2 解方程:4-3(x+1)=2(x-3)。

【解析】该方程中含有括号,应先去括号,然后求解。根据乘法分配律,去括号时,注意括号前面如果是负号,括号里各项都变号,另外,去括号时不要漏乘。

解:去括号,得4-3x-3=2x-6。

移项,得-3x-2x=-6-4+3。

合并同类项,得-5x=-7。

系数化为1,得x=[75]。

例3 解方程:[x-32][-2x+13]=1。

【解析】我们可以先去分母,再去括号。去分母时,方程的两边都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去分母的依据是等式的基本性质,因此,去分母时,不能漏乘常数项。有些同学常常会漏乘其中的常数项而导致错误。

解:去分母,得3(x-3)-2(2x+1)=6。

去括号,得3x-9-4x-2=6。

移项,得3x-4x=6+9+2。

合并同类项,得-x=17。

系数化为1,得x=-17。

例4 解方程:[x0.2]-1=[2x-0.80.3]。

【解析】观察所给方程的整体特点,发现分母含有小数,因此,可以先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将小数转化为整数,再通过去分母进行求解;还可以直接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在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一个恰当的数,如0.6、6,等等。

解法一:整理,得[10x2]-1=[20x-83]。

去分母,得30x-6=40x-16。

移项,得30x-40x=-16+6。

合并同类项,得-10x=-10。

系数化为1,得x=1。

解法二:去分母,得[x0.2]×6-1×6=[2x-0.80.3]

×6,即30x-6=40x-16。

移项,得30x-40x=-16+6。

合并同类项,得-10x=-10。

系数化为1,得x=1。

上面两种解法的第一步的依据分别是分数的基本性质、等式的基本性质,同学们在解方程时可以灵活运用。如果分数中含有小数,将小数化为整数,这一方法不同于去分母,是含有小数的项的分子、分母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乘一个适当的数,而不是方程所有的项都乘这个数。

例5 解方程:[19]{[17][[15]([x+23]+4)+6]+8}=1。

【解析】方程中有多层括号,可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但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较大,按常规方法去分母或去括号比较复杂,可另辟蹊径,采用从大到小逐层去括号的方法。每去一层括号后,能合并同类项的一定要合并,这样可使运算过程简便。

解:方程两边同乘9,得[17][[15]([x+23]+4)+6]+8=9。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17][[15]([x+23]+4)+6]=1。

方程两边同乘7,得[15]([x+23]+4)+6=7。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15]([x+23]+4)=1。

方程两边同乘5,得[x+23]+4=5。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x+23]=1。

方程两边同乘3,得x+2=3。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x=1。

例6 解方程:3[2x-1]=6。

【解析】这是一个含有绝对值的方程,解答时,需要将方程先化为[x]=a的形式,然后再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去掉绝对值。

解:两边同时除以3,得[2x-1]=2。

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得2x-1=±2。

当2x-1=2时,x=[32];

当2x-1=-2时,x=[-12]。

所以,方程有两个解:x1=[32],x2=[-12]。

解形如[ax+b]=c的方程时,可将绝对值里面的式子看作一个整体,去掉绝对值后,再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进行求解。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汇文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移项同类项解方程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要点过关
解方程(组)的雷区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初试锋芒
学习同类项 口诀来帮忙
解方程“三步曲”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检测题
把握两点解方程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检测题
认识和应用合并同类项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