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纪念性景观中的叙事性语言表达

2023-01-03郭霖琳

大观 2022年11期
关键词:纪念性叙事学设计师

◇郭霖琳

风景的产生和消失源于人们对其的需求,即“景以境出”。自然资源和人工造景共同组成了环境,而这种由人们依据环境条件所构成的景观,也正体现了人文意识,形成了所谓的风景园林艺术,其中的一项就是纪念性景观。纪念性景观是人类最早的景观类型之一,经历了对自然神明崇拜的时期、对君主及王权的敬仰时期以及工业文明时期,与其他形式的景观相比更具有文化和精神内涵。

叙事学是20世纪60年代诞生于法国的一种文学理论,现已被应用于各个领域,比如文学领域、电影领域、建筑领域等等。基于叙事学在其他领域的发展,设计师们开始探讨景观与叙事学之间是否能相互作用、彼此联系,因此将叙事理论延伸至景观设计,形成了景观叙事。而纪念性景观因为具有独特精神因素,能更好地与叙事理论相结合,通过叙事手法实现人与场所的交流,回归文化本质,给设计师提供了一条新的设计思路。

一、叙事学与纪念性景观的关联性

叙事学是受结构主义的影响而产生的,所以早期的经典叙事学以文学方面为主,旨在利用语言学模式总结出叙事语法。到了20世纪下半叶,后经典叙事学兴起。随着科技的发展,叙事学呈现出海纳百川的新气象。后经典叙事学不再只以文学为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由单数变为复数,形成了一个横跨多种学科领域的理论。而跨学科趋势不仅表现为人人都来讲故事,还反映为将其他学科对象与叙事相类比,比如将乐谱与叙事相比较,试图寻找音乐情节与文学情节的共通之处。后经典叙事学还认识到了接受者的重要性,发现了读者与文本之间有着一种相互关系,即读者阅读的过程也是对文本的一种认知和交流。叙事是一种讲故事的方式,构成了叙事文本,是由叙述行动者即讲故事的人运用一种特定的媒介,例如语言、文字、影像、建筑等向叙述接受者传递故事。

纪念性景观的核心功能为体现场所文化的特殊性与精神层面的纪念意义与教育意义,这两点的体现都离不开从文字性文本叙事到视觉性叙事的转变。如何在景观中体现叙事,将其他学科叙事语言转译为景观空间成为关键。而这种转译主要从体现在三个方面:排列、节奏与修辞。

二、叙事的排列

故事是由一个个事件连接组成的,事件也许是独立存在的,但一旦事件依次排列,其对故事结局和情节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也就是说事件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事件要以何种理由连接起来呢?这就需要一条线索。电影和戏剧中所谓的戏剧性的表现就是源于对事件的巧妙连接,以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那么,在纪念性景观中,应如何通过节点安排、场景过渡、起承转合等提高观赏者的体验感呢?这也需要精确地安排线索。从系统结构上进行划分,线索一般可分为线性与非线性两种。

(一)线性线索

线性线索一般是以时间发展顺序或者因果关系排列的。事实上,故事的发展一般是无序的,但为了能让观众更清晰地了解故事,一般会采用线性结构排列,使故事更加流畅。后期在电影与戏剧艺术的叙事学发展中,故事叙述方式有了更丰富的变化,比如倒叙、插叙等,利用观众的思维模式,使叙事不只是讲述内容,同时也更具有生动性,强调观众对文本内涵的理解与感悟。

1.空间插叙

将一个与其他事件不相关的事件插入故事,可使整个故事内容更丰富。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师会经常使用此方法,在一个连续的长廊上设置漏窗,使人在不经意间透过其看到对面的景致。在纪念性景观中,设计师通常会利用雕塑重新展现当时的情景,唤起人们的回忆。例如,在青海原子城纪念馆中(图1),下沉的步道旁设置有雕像,用来重现当时人们的生活。

图1 青海原子城纪念馆

2.空间断叙

空间断叙是把完整的一个叙事空间故意从中切断,以形成某种张力,是叙述上的留白,引发人们的自由思考。空间断叙可以出现在高潮部分或者结尾处,使人在惊奇之余引发联想和思考。以色列犹太大屠杀纪念馆的出口处是一个被炸开的形式(图2),能使人感受到设计师的愤怒之情。同时,这个出口被建在了山坡的半中腰,连接着一片自然景色,让人在回忆过去的痛苦的同时也能看到未来的希望。

图2 以色列犹太大屠杀纪念馆出口

3.空间顺叙

顺叙一般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叙事方式,即以时间为线索,按照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来讲述,使事件按照较为自然的方式相连接,观众一般也比较容易理解。比如,在罗斯福纪念公园中,设计师选取了四个罗斯福在总统任期中的事件,四年任期也代表着罗斯福所提倡的四大自由。设计师将场地划分成四个“房间”且以时间顺叙相连接,简单易懂,起到了很好的纪念作用。

4.空间并叙

空间并叙指的是原本应分别存在于两个时空的事件却同时被放置在同一个时空。并叙在电影中对应交叉剪辑,两个不相干的事件被放置在一起引起了戏剧性冲突,形成了鲜明对比。玛莎·施瓦茨设计的拼接花园完美地应用了并叙这一手法(图3)。她将场地斜着分为两个部分,一边为法式田园,另一边为日式枯山水。枯山水的样式与几何形植物相结合,产生了一种极简风格的协调感。

图3 拼接花园

(二)非线性线索

非线性线索在电影中经常被使用,比如电影《通天塔》同时穿插讲述了三个故事。同样,在景观叙事中,设计师也会采用多线索的情节安排。在多线索的景观中,观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对景观作出不同的解释,体悟设计师的情感。这一点在古典园林中尤为凸显。比如,在拙政园中,游客有两条大的游览路线可以选择,而这些大的游览路线又可分成很多条错综复杂的小路线,让每个游客都能以自己的视角解读设计师的心境。

开放性线索也可以称为无线索,很多是由相互独立的故事片段组成的,没有开头也没有结局,但能表现出一个组织严密的主题。比如,在巴黎拉·维莱特公园中,设计师屈米将点、线、面层层叠加,有效地处理了整个错综复杂的地段,使设计方案具有很强的伸缩性和可塑性,虽然没有设计明确的路线,但能给观赏者带来较强的体验感。

1.圆

圆是一种典型的以非线性为线索的路径安排。它表示过去与现在相连接,没有开端也没有结尾,并且它代表着一种无等级概念,在圆圈内的人们都处于平等的位置。比如,在戴安娜王妃纪念水环中(图4),设计师利用一个圆形的水渠,在水渠上安排起伏变化来体现王妃外达内通的个人品质。再比如,在凯利·英格拉姆公园的改造方案中,设计师扩建了一条环形路径,意为自由步道。该公园是为了纪念发生在阿拉巴马州伯明翰的民权示威游行,时刻警醒人们消除种族隔阂。

图4 戴安娜王妃纪念水环

2.螺旋式

不管是逆时针还是顺时针转动,螺旋都是对成长和演变的隐喻。平面上的螺旋从外向内发展,而放到空间上就可以引导观赏者在运动中感受全部景观。

三、叙事的时间节奏

叙事时间也叫文本时间,指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叙事学里还有故事时间,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即故事内容的发展过程。文本时间和故事时间是密不可分的。故事时间里的一星期、一年在实际的文本时间中可能只需要五分钟。在拍摄电影的过程中,为了不使故事显得过于冗长、缓慢,导演会尽可能采用简短的描述。但是为了体现电影的精彩部分,有时候需要选择性地拉长文本时间,以使观众更能感同身受,使故事内容更加丰富。同时,电影中有很多与节奏相关的编排手法,而在纪念性景观设计中,设计师也可以借鉴电影手法。比如,安藤忠雄设计的水之教堂(图5),入口处L形的长廊延长了人们进入教堂所用的时间,是一种时间减缓的效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冥想空间。他设计的水御堂也采用了一个弧线形的长廊,人们进入小门的一瞬间可看到平静的荷花池,仿佛时间已经静止,达到一种思想放空的状态。

图5 水之教堂

四、修辞的应用

叙事学是由文学延伸过来的,所以叙事语言上有很多文学的方法。文学上的修辞是为了使语言更加生动,从而增强表达效果。设计师为了使景观叙事更加生动,引用了文学上的修辞,从而使景观的体验性更强。修辞的应用还可以使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联系起来,使观赏者可以用更加熟悉的语言对原本无意义或者理解起来较为复杂的景观进行解释。

(一)隐喻

隐喻就是将一个事物的某种特征用于另一种事物,使人在描述它的时候就像是在描述第一种事物。其实,这也是人们平时所说的托物言志,可以将一种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隐喻可以是两个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可以派生出两类事物相互联系产生新的意义。比如林璎设计的越战纪念碑由狭长的黑色花岗岩组成的“V”字形的景观建筑镶嵌在草地中,隐喻了战争对家庭、人民群众造成的创伤,再加上刻在石面上的名字,时时刻刻提醒着人们战争的危害。

(二)转喻

转喻指使用或者回忆一个事物的同时可以联想到另一个事物。在叙事性景观中,事件经过精心的安排和组合可表达出一定的意义。比如,发生某些事件时,事件发生地的地名就会变为事件名。

(三)提喻

提喻指以某种事物的一部分来代表全部,或者用全部来代表一部分。这种手法在景观叙事中比较常用,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叙述一个庞大的主题。在“加州剧本”中,野口勇将一小块地用沙子隆起,上面放有仙人掌和石块,这块地就代表了加州的沙漠。这种仅用一小片地方描述整个地区的修辞手法在古典园林中也经常使用,比如将太湖石、池塘、植物等大体量景观搬入小尺度的院子。

(四)反讽

将两种不相关的事物放置在一起产生的一种不连续性和模糊感也可以描述为不协调的和谐感,即反讽。这种手法受到了后现代主义设计师的青睐。反讽具有的冷漠感能使人更客观地看待事件的意义。玛莎·施瓦茨的拼接花园就是一个代表,法国和日本的传统相互碰撞,提升了视觉的和谐感。

五、结语

博物馆空间多数为室内空间,而景观设计中的室外空间也可以让文化公众化,吸引更多的人前来欣赏和体验。在纪念性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可以利用“纪念性”这一独特性质与叙事相结合,通过叙事语言增强景观的空间感,让普通人也能欣赏和理解景观,用叙事语言让纪念性景观讲述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历史,讲述人们共同拥有的记忆。

猜你喜欢

纪念性叙事学设计师
一部女性成长与救赎的见证录——《证言》的女性主义叙事学阐释
小小设计师
设计师访谈
叙事学与文体学双重视域下的小说“三要素”教学模式重构
叙事学与文体学双重视域下的小说“三要素”教学模式重构
后经典叙事学在国内的传播研究
创意设计师
西蜀名人纪念园林纪念性研究及当代启示
纪念性景观的隐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