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临沧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探讨

2023-01-03李绍美金加琴朱朝银赵振宇张红磊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8期
关键词:临沧澜沧江红豆杉

李绍美 金加琴 朱朝银 赵振宇 张红磊

(1.云南省临沧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云南 临沧 677000;2.云南省临沧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临翔管护分局,云南 临沧 677000;3.云南农垦临沧农林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云南 临沧 677000)

随着当前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当前大部分自然保护区存在大量的生物处于濒危状态,据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的估计,全球已知的25万种高等植物中已有2.0-2.5万种,即约有10%的种类处于严重受到威胁状态;而我国高等植物处于濒危和临近濒危的种类约为4000-5000种,占我国高等植物种数的15%-20%,这一比例超过世界水平。澜沧江自然保护区由于受第四纪更新世初期喜马拉雅抬升运动影响,成为众多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聚集地,珍稀植物的保护问题一直以来都是自然保护区内的重要工作。地处于澜沧江流域中部地区的澜沧江自然保护区为云南省省级自然保护区,该地区属于澜沧江的直接汇水地区,自然保护区面积共计89504公顷,涉及地域包括云南临沧、双江、云县、凤庆、耿马,其中,国有林地82886.8公顷(占92.6%),集体林地6617.2公顷(占7.4%)。总面积涉及临翔区24615公顷、凤庆县20683公顷、云县12349公顷、双江自治县24589公顷、耿马自治县7268公顷。由凤庆五道河(8537公顷)、凤庆万明山-云县大宗山(1659公顷)、凤庆小湾-云县黄竹林(12640公顷)、云县漫湾(3970公顷)、临翔大雪山-云县大朝山(19078公顷)、临翔马台-平村(2291公顷)、临翔-双江-耿马邦骂雪山(34005公顷)、双江马鞍山(7324公顷)8个片区组成。其周边涉及5个县(区)36个乡(镇)182个行政村,为多民族聚居区,除汉族外,还居住着佤族、傣族、拉祜族、布朗族、彝族、哈尼族、白族、回族、布依族、纳西族、壮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社区总人口15.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5.97万人(占39%)。境内最高海拔3429.6米(邦东乡大雪山),最低海拔1430米(勐库镇江西山脚),气候垂直变化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有8个植被型、14个植被亚型、25个群系和36个群丛;野生动物有哺乳动物111种、鸟类396种、两栖类41种、爬行类51种、鱼类143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77种;有种子植物136科428属1051种(裸子植物2科3属4种、被子植物134科425属1047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12种;有蕨类植物35科80属191种。临沧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为临沧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属临沧市林业和草原局下属副处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下设5个管护分局15个管护站,现有管理人员84人、护林员300多人。主要职责是依法保护临沧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调查自然资源并建立档案,组织环境监测,制定各项管理制度,组织实施各项规划,宣传保护地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开展自然保护知识教育,设置和管理界桩、界标,监管各项生态旅游活动,协调处理好辖区与周边的关系,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

临沧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域广阔,资源生态多样化程度较高,整体保护区海拔1500-3429.6m。临沧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具有“夏无酷热,冬无严寒,四季如春”,气温年较差小、日照较大,干湿季分明,气候垂直变化显著等特点,生态特点突出秋季节时间较长,平均气温维持在10℃左右,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上,自然保护区内共计有濒危植物种类4000-5000种,在我国所有高等植物总数中占比15%-20%。如何加强对澜沧江濒危植物的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临沧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调查现状

1.1 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根据调查研究表明,澜沧江自然保护区当前包含有6种及以上的国家级保护植物,其中特级保护植物为云南红豆杉其余包括水青树、峨眉含笑、普洱茶、滇红茶、红花木莲、合果木、滇楠以及红椿等为代表的珍稀濒危植物。临沧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当前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种类最为丰富、数量最多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1.2 珍稀濒危植物

调查结果表明,临沧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种子植物资源中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计24种,包括国家级12种和省级保护植物11种(其中二级重点保护2种,三级重点保护9种),隶属于14科、21属。其中保护区内共计有6中珍稀濒危植物,隶属于5属、4科,按照我国物种红色名录划分,6种植物中包含易危植物以及濒危植物3种,包括滇山茶、普洱茶、红花木莲、瑞丽山龙眼、姜状三七、假山龙眼。

1.3 云南省级重点保护植物

在保护区内有11种保护植物,所有保护植物均为双子叶植物,隶属于10属、7科,占整个云南省重点保护植物共计218种中的5.05%,其中省级保护植物有2种,分别为冬樱花以及沧江新樟,其余9种为毛叶樟、荷苞地不容、大花八角、细毛润楠、毛尖树、长梗润楠、蒙自桂花、川八角莲、石丁香。

1.4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收录物种

按照CITES公约中的濒危植物收录标准,在澜沧江自然保护区内录入CITES的植物为兰科植物,其中还包括附生草本种类16种,陆生草本种类17种。当前澜沧江自然保护区内在3180m海拔的生物为日本全舌兰,实际数量较少,并且陆生兰的数量相比附生兰较多,草地上数量较少,一般仅仅包括粗脉石仙桃以及石斛为主的4中濒危植物。

2.临沧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内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生存现状与建议

2.1 生存现状

根据《中国云南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综合考评研究》,保护区的植被类型主要有季风常绿阔叶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山顶苔藓矮林、高山草甸。其中以常绿阔叶林为主,保存有完整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因此,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澜沧江流域中部的以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为主及其栖息于其中的珍稀濒危动植物及狭域特有分布的物种、群落。

目前澜沧江濒危植物保护工作有序开展,大部分珍稀濒危植物并没有受到当地村民的大量采伐而导致减少,一般是受到生态环境恶化而出现的数量减少。对于中低段海拔的珍稀濒危植物而言,由于环境的破坏,实际环境已经无法维持其适合的生长环境,导致物种无法生存。中高段海拔受到外部因素影响较少,下述几种物种的生存现状并不乐观。

2.1.1 云南红豆杉

云南红豆杉主要生长区为大朝山、万明山、临沧大雪山,生长海拔一般在2700-2900m,生长环境在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中,数量较少,在网络营销中,其药用价值被过分夸大,导致市场对红豆杉的需求增加。根据调查表明,一般胸径在10cm以上的红豆杉植株共计有20株,所有调查寻找到的红豆杉均遭到剥皮,严重的红豆杉已经死亡,部分红豆杉生长较为困难。红豆杉母树周边有少量幼苗的存在,每平方米可达3-5珠,但是分布局限于母树周围10余米范围内。分布较为狭窄,澜沧江自然保护区内红豆杉数量急剧下降,保护现状不容乐观,处于严重的珍稀濒危状态。

2.1.2 兰科石斛属植物

兰科石斛属植物民间俗称黄草,一般生长在乔木林的岩石或者树干位置上,适宜生长环境为2000m以下的森林环境中。在调查期间,保护区内可以观察到海拔2000m以上仅仅只有2种,数量极其稀少。近10几年来,由于兰科石斛属植物可以作为中药材,并且有较好的入药效果,导致其市场价格不断提升,目前较为典型的在药用市场中齿瓣石斛收购价最高,已经达到200元/kg以上。在调查过程中,齿瓣石斛并未发现。此外,一些价格较低,市场行情不佳的石斛也遭到了严重的采集与破坏,调查发现,当宿主过于高大,胸径超过50cm,难以上树时,老百姓就常常砍到大树采集附生在树上的石斛,一株大树上的石斛也仅仅是1至几丛。鲜种仅1-2kg,其价值远远不及被砍倒的宿主乔木植株高。

2.1.3 水青树

水青树分布在海拔2200-2700m的位置,一般生长在溪流边或者湿润的沟谷中,叶型与桑树较为接近,民间统称为“水桑”,水青树科属落叶乔木树种,木质可利用度中等,一般实际应用场景较少。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水青树在保护区内生长情况虽然有所下降,但是依然有着一定的数量分布,由于水青树长得粗壮,主要的受影响因素是当地区居民砍伐作为碳柴。尤其在五道河片区,作为薪柴遭到砍伐。

2.1.4 合果木

合果木属于常绿乔木树种,主要在亚洲的热带地区有着广泛分布,该品种的合果木属于树种材料优良的树木,主要在1600m左右的海拔生长,生长环境集中在山地与雨林中。在交通便利的自然保护区中,大型合果木被砍伐情况严重,调查整个过程仅在海拔1850m位置发现残存幼苗。

2.2 保护建议

临沧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当前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分布较为广泛,但是大部分珍稀濒危植物生长在低海拔地区较为集中,然而由于受到长期在附近居民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珍稀濒危保护生物的数量出现大量减少,适宜生长环境出现恶化与减少,在中低段海拔(1500-2200m)中保留下来的种类并不多,并且受到环境条件、自然气候的影响,中低端地区可以通过有效人工恢复措施进行调整与修复,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生态环境保护的方式对植被环境进行调整。中海拔段的地区是重要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重点集中的区域,但是由于居民农业活动的影响,过量砍伐是导致珍稀濒危植物减少的重要原因,在该海拔地区需要加强日常的巡护与宣传管理,通过警示与提升民众珍稀濒危植物保护观念的方式实现生态保护。在2500m以上的高海拔地区,考虑到气温、海拔等自然条件因素对物种分布造成的影响,珍稀濒危植物的生存环境下降更多的是由于人为放牧所导致的,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减少放火烧山的行为,加强植被与环境的控制,减少该海拔段的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压力,对居民放牧进行管控与约束,维持该海拔段珍稀濒危物种的生物多样性,为珍稀濒危物种建立良好的生存环境。此外,需要充分对保护区内珍稀濒危物种的植物种类开展多样性的种群调查与监测,通过对原生态种源进行生态采集与监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人工育种、人工育苗等方式,最大化提升珍稀濒危物种在自然保护区中的种群数量与物种多样性,维持其遗传多样性特点。

3.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临沧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内珍稀濒危植物的现状并不乐观,其作为重要的资源植物保护地区,当前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群与分布都出现较大的衰减,并且按照海拔高度来看,不同珍稀濒危种群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性,红豆杉、合果木、石斛与水青树的生存现状并不乐观,相关部门需要充分结合自然环境与珍稀濒危植物种群数量下降的根本原因,另外,优先对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的重要种类,如云南红豆杉、多种石斛、水青树等开展种群调查、监测。采集不同的原生种群的种源进行人工育种、育苗、扩繁等措施,保持和扩大它们在保护区内的居群数量和种群数量,使其遗传多样性得以维持和丰富。加强生态采集与检测,最大化保障澜沧江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生存与保护。

通过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为人们直接或间接地提供丰富的生物资源。同时,广泛开展森林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吸引更多的游人、科考者到保护区旅游、考察,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临沧澜沧江红豆杉
依傍着澜沧江的秘境 临沧
6月25日全国铁路调图 云南临沧与丽江间首次开行动车
百年铁路,今朝梦圆 大理至临沧铁路建成通车
澜沧江源头
情满澜沧江
红豆杉
临沧市:建设红茶之都
阮明舒的红豆杉王国
澜沧江流域小湾、糯扎渡水库地震台网震级完备性初探
响应面分析南方红豆杉黄酮微波提取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