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教学研究

2023-01-03王青梅

中国设备工程 2022年1期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专业化

王青梅

(青岛市技师学院,山东 青岛 266000)

卓越计划是在2009年开始由教育部提出的全新的人才培养计划,可以提升人才的培育质量,促进工程教育为工程领域提供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化人才。随着经济的发展,电气工程以及其自动化成为工程领域中的热点,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要求。卓越计划为了满足新时期的工程领域发展需求,应构建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培育高素质的专业化工程领域人才。

1 卓越计划的概述

卓越计划的全称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育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培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该计划已经实施了10年,为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对于提高工程领域的教育人才培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卓越计划”中的“卓越”不是汉语意义上的概念而是一种相对概念,就是培育出来的工程师都可以追求卓越,具备基本的工程师能力并且具有相应的职业资质的专业化人才,进而可以满足现代化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

“卓越工程师”不在于其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也不在于具有优秀的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而在于具有比较高的综合素质。在进行“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时候,需要帮助学生打牢综合素质基础,摒弃现行的评价观念,在教学的过程中形成以素质提升为本,适应社会需求的评价观念,进而可以为现代工程的发展提供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化人才。

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教学方案

2.1 教学模式的完善与创新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除了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外,还需要注重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培养卓越工程师时,需要对传统的课堂模式进行优化创新,从而可以为现代化工程领域提供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化人才。从目前来看,中职学校在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时候,可以选择“3+1”培养模式,即3年时间在校学习,1年时间进行社会实践。

在具体进行操作的时候,需要根据相关政策和程序,学校和企业之间构建出电气控制和智能电网领域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创新实践平台。在信息化时代,电气工程以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十分的迅速,学生可以通过实践平台在智能电网、光伏发电、智能变电站、输电线路在线监测、智能用电、电动汽车充换电站、智能电力物联网以及微电网等学科和技术领域深入开展实践活动,从而可以实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

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在企业实习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利用在电力工程以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实践,充分地了解各种电气项目的生产规范和企业项目设计、开发到完工的各个流程,并且可以在企业中参与工程项目的实施、产品研发、技术攻克等科研实践,帮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全方面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领域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

2.2 课程体系的整合和重构

(1)理论知识教学体系的建立。理论知识教育是进行专业化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构建理论知识学习体系时,需要以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支撑技术来设置学科基础平台课,并且可以利用MOOC、微课等模式进行教学活动。电气工程以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的基本人才培养方向是设计和制造智能电网,并且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比较高的要求。因此,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需要全方面地提高卓越人才培养中的程度和广度,实现课程体系的整合与重构,从而可以推进教育效果的切实优化。理论知识教学体系是利用模块化的设计,将课程模块化、小型化、灵活化、扩宽专业任选课以及通识课,使得学生在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的时候具有一定程度的灵活性,可以让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课堂的形式,自主设计课堂的实际情况,从而为培养多样化、专业化、综合素质高的卓越人才创造条件。

(2)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卓越计划中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学生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可以灵活地运用各种知识,从而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水平。

实际上,工程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工程思维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际上,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一种以系统性、综合性为原则,适当地加大加重实践环节比例,进而可以以典型实际应用系统为目标,使学生可以深入企业的一线,以典型实际应用系统为目标,让学生面临一个实际的系统,从而可以认识到学习时间中的各个部分,除了集中实践的环节,需要经过多个专业课程的实验、上机以及课外实践部分占据总课程学时的比例也有不同存在的增加。具体而言,实践课堂模式的培育主要集中在以下多个层次、多个板块,第一个层次是技能的训练,第二层次是综合与设计能力的培养,第三层次是工程设计,调试、系统集成能力的实训,板块和专业方向设置需要一致,通过将近1年的实习时间锻炼以及提升学生的技能和能力,从而实现进行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而达到培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进而推进课程现代化建设。

2.3 理论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卓越教学模式下,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因此,在进行教学构建的时候需要对理论教学方法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进而可以达到进行人才培养的目标,推进整个专业的发展。

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中交叉和结合点不多,一般的课堂教学往往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的模式为主,即教师讲授但是缺乏综合性的案例,理论知识教学活动和实际项目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也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在进行课程体系的整合和重构的基础上,需要遵循工程实践和创新的规律,采取比较合适的教学方法,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以学生为本,着力推行符合工程能力培养规律的学习方法,比较典型的就是根据工程问题为基础进行探索性学习,以工程案例为基础的研讨性学习,以工程项目为基础的参与性学习等研究和学习方法,进而可以全方面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进而可以全方面地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2.4 师资队伍的建设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技术性特点,所以其教学活动必须坚持“知行合一”的原则,以确保学生能够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双重掌握,进而成长为卓越的工程师人才。然而,我国很多院校在组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师资队伍时,大多以理论储备丰富的学术型教师为主,较为缺乏长期深耕于一线工作的岗位型教师,进而很难为学生创造出完善的实践学习条件。所以,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体系优化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在保留原有学术型教师团队的基础上,积极通过校企合作、人才引进等方式,吸纳更多的岗位型、技术型教师,从而为学生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学习提供基础保障。例如,在采用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基础上,可聘请企业中生产、设计、研发、管理等部门的优秀人员进入学校课堂中,对学生的实践学习活动进行教学指导,或结合一线工作的真实经验,为学生讲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岗位特点、工作难点、发展重点,从而为学生搭建校园学习与社会工作的桥梁。

3 结语

总而言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目前取得了全新的发展,对于专业人才具有比较高的要求,因此教育部提出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在此背景下,教育部门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全新的课堂教学体系,实现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的有效融合,全方面地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猜你喜欢

卓越工程师专业化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促进幼儿园保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从优秀到卓越门店需做好12项修炼(上)
青年工程师
以人为本 追求卓越——福州十中简介之一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