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难点及推进策略

2023-01-03姚玲峰黎书瑞秦俊举张晋瑜

中国设备工程 2022年18期
关键词:证书实训工业

姚玲峰,黎书瑞,秦俊举,张晋瑜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机械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1731)

2019年4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简称《方案》)的通知,部署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领会文件精神,国家希望通过1+X证书制度,在职业院校中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目前针对与工业机器人技术相关的X证书有4种,分别为: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工业机器人装调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分析这些证书的标准,我们不难发现,X证书对提升取证人员的操作与应用机器人及维护机器人能力方面,有很大帮助。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在推动工业机器人相关的1+X证书的试点工作中却存在一些难点,这些难点若不理顺,对开展1+X的培训认证工作,将是巨大阻碍。

1 工业机器人技术相关X证书推进工作中的难点

1.1 院校缺乏推进1+X证书试点工作的热情

我们调研了四川省10所高职高专院校,摸底了各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1+X证书试点工作的推进情况,普遍不是很理想。在调研的10所院校中,只有1所院校开展了关于工业机器人的1+X认证考核。其他未开展考核认证院校,其中最大原因在于学校缺乏考核认证的配套设备。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1+X认证不同于会计、Web前端开发等其它认证,在1+X的实施中,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需要有专门的工业机器人考核平台。通常来说,工业机器人的考核平台造价较高,一台1+X设备动辄在40万元左右。高职高专院校作为X证书的考核点,如果要进行1+X证书考核的顺利实施,设备数量至少在6台以上。从这个角度来说,学校若要开展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1+X认证考核工作,需要投入相应的资金,同时需开辟专门的理论和实操考核场地。这对于学校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学校展开1+X证书试点工作的主动性便打了折扣。

另外,《方案》明确提出,1+X证书制度的目标任务是“促进校企合作;建好用好实训基地”,《方案》的意思在于利用实训基地的实训设备开展1+X培训和认证考核工作。但根据目前工业机器人技术相关的4种X证书的考核标准,各院校与企业共建的实训基地的实训设备不能满足X证书的考核要求,不管是重建,还是对现有实训基地设备的改造升级,都需要投入人力、财力和物力,对学校来说,同样是难题。

1.2 教师缺乏投入1+X证书试点工作的动力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不同于其他的专业,其包括机械结构、电气控制、智能传感、机器人编程等,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在平时工作中,老师们将精力主要投入到了提升自身技术能力、教学能力方面。对于2019年出现的1+X证书,短期来看,X证书对老师们来说是个新事物,若让老师们投入其中,开展培训和考核工作,势必增加其工作量,这对老师来说是有抵触情绪的。其次,通过调查发现,对于多数高职高专类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老师来说,他们对1+X证书考核设备普遍不熟悉,需要投入较大的精力去学习和操作该设备,这对教师自身的学习素养和钻研精神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再次,若要使1+X试点工作取得好的效果,就需要教师修订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现有的课程标准,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达到“课证融合”,但这些工作通常没有额外的补贴。目前多数院校并没有出台与1+X证书工作对应的绩效奖补制度,这就导致了老师们普遍具有“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心态。

1.3 学生考证的积极性参差不齐

在1+X证书实施之前,院校学生所考的证书通常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所制定的证书,这些证书在社会上存在多年,有些证书一直受到社会企业的认可,并且部分证书不仅与城市落户挂钩,而且享有一定的补贴政策。新的1+X证书推出后,学生面临着考哪种证书的抉择。

同时,部分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自己在学校花了很大功夫和精力所考的X证书,社会和企业是否认可,能否比未考证的同学具有更高的待遇等等。而机器人专业的X证书是个新事物,目前并没有得到市场的检验,没有老师能够回答类似问题,这也会造成学生选择何种考证证书的犹豫心态。

还有些院校,学生愿意考X证书,但苦于学校没有考核设备,无法进行考前培训,只能到具有考核设备的其他院校进行考核,导致考核成本升高,考核通过率低的现象,这也会打击学生考证的积极性。

1.4 企业对X证书的认知度不清晰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部分企业参与了X证书标准的制定工作,但大部分中小企业并不清楚X证书,对就业者是否取得X证书并不关心,导致了两种学生同等待遇,并无区别。同时,从我们调研的情况来看,调研对象普遍认为,若是机器人行业龙头企业或代表性企业所制定的X证书标准,多数企业表示认同。但现实情况是,并不是所有的第三方评价组织(标准制定者)都能得到其他企业的认可,这就为考证者对X证书的选择带来风险。

2 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1+X 证书制度的推进策略

2.1 加强顶层设计,把1+X工作作为院校双高建设和质量工程建设的考核依据

2019年10月,教育部公布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拟建设197所单位。教育部表示,“双高计划”每五年一个支持周期,全面实施项目绩效管理。对出现重大问题,经整改仍无改善项目,将终止项目建设。终止建设的项目单位不得再次申请双高计划项目。

从文件中可以看出,“双高计划”建设和考核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进入建设计划的院校在一个建设周期内要防止掉队的风险,未进入计划的院校同样有机会在下一个周期进入“双高计划”。除了“双高计划”,各省根据自身情况,针对本省院校推出了质量工程、优质校建设、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等各种建设项目。针对此种建设项目,各省级教育主管部门也在加强对本省院校的质量工程、优质校建设、提质培优行动的考核。

若把1+X工作纳入相关的考核体系之中,那么各院校至少会在学校层面给予此工作以足够的重视,在自己学校未来的建设规划、政策制定、经费投入等方面都会有相关的考虑和安排。

2.2 建立向1+X工作倾斜的绩效考核制度

在我们调研的10所院校中,还没有发现以规章制度形式将1+X工作纳入当年的绩效考核的单位。1+X工作的开展是相当复杂的事情,各院校应当建立专门的1+X绩效考核平台,将与1+X工作相关的课证融合、考生培训、考前组织准备、考中实施管理、考后总结汇报等工作量纳入此1+X绩效考核平台,充分调动教师参与1+X建设的积极性。同时,打破“学校绩效总量每年固定”的思路,推行弹性的绩效考核制,充分发挥绩效设计的激励作用。

2.3 加强教师团队建设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专业属性决定了本专业的教师必须具备机械、机电、气动、自动化、机器人编程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为了应对1+X培训工作,教师需要有较高的自学和钻研精神。但大部分院校本专业的教师团队以年轻教师为主,虽然钻研精神足够,但知识储备欠缺,这就要求学校能够提供尽量多的机会,使团队中的年轻教师参与师资技能培训、参加国培项目、进企业挂职锻炼等,通过各种渠道,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实操技能,以适应1+X培训和考核工作的需要。

同时,专业教师在日常授课时充当教师的角色,在1+X培训工作中充当培训师角色,在1+X考核实施中充当组织者和考核师的角色,不同的角色转变,给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更需要加强教师团队建设,适当分工,各自承担对应责任,统筹协调把1+X工作做好。

再次,适当引入企业兼职教师,通过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的搭配,实现优势互补,打造一支“专兼并存”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2.4 努力推进课证融合

课证融合中的“课”是指课程,是1+X中“1”的范畴,“证”是指证书,是1+X中“X”的范畴,“1”为基础,“X”为补充,它们共同构成了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的教育目标。分析工业机器人相关的X证书的考核标准,不难发现,考核标准中的大部分技能要点与学历证书相关的课程是紧密联系的。比如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证书中级标准中“对工业机器人系统进行基本参数设定、示教编程和操作(能熟练应用中断程序,正确触发动作指令,能进行多工位码垛程序编写,能完成工业机器人的典型手动示教操作(矩形轨迹、三角形轨迹、曲线轨迹和圆弧轨迹等))”技能点,对应的“1”中《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再比如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证书中级标准中“工业机器人周边设备编程”涉及PLC应用部分,对应的“1”中《机电传动与PLC控制技术》课程。

所以课证融合并不难,具体实施的建议是在每门学历课程的讲授中,引入证书考点相关案例,将证书标准中的每个考点以案例形式融入到课程当中,在大三的专业综合课程《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中,以证书对应的考核设备作为载体,拆分若干课程项目,如涂胶项目、码垛项目、焊接项目等,真正做到理实结合,课证融合,尽量减少1+X考证前的培训等额外工作。

2.5 严把考证质量关,提升证书含金量

X证书是否能够长久推广下去,并被企业认同,关键在于证书是否具有含金量。这里的含金量有两层意思,一是证书标准是否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二是证书在考核实施过程中,是否做到严格管控,是否有监督机制。只有做到这两样,才能维护证书的公信度。目前来看,这4种关于工业机器人技术相关的证书标准都是以企业需求为依托而开发的,在后续的考证实施中,通过严肃考核过程监督,严控通过率,严格证书发放,打造X证书的“金字招牌”,这样的证书才能得到企业的认可,学生也愿意考取这样的证书。

2.6 积极推进院校和产教融合型企业合作

产教融合原则是指“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学校在1+X考证中引入产教融合型企业,一是希望企业能就在考证中发挥监督作用,二是建立取证人员的就业通道,使企业能够选到自己满意的考证员工。

有条件的地区和院校可以探索建立混合所有制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学校可以提供场地、教师、部分设备;产教融合型企业提供部分设备、部分企业师资;政府可以投入部分资金,由三方共同构建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以股份制形式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对学校和社会提供技术技能培训、1+X培训和考核、技术支持和服务等,根据出资比例进行利益分配,学校利用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企业可以解决自身人才需求问题,从而达到共赢的目的。

3 结语

1+X证书制度是新时期国家推出的旨在提升职业院校输出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一项新举措,对于工业机器人这个涉及多种技术相融合的专业更是如此。在实施的过程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难题,但只要我们抱着解决问题的态度,对症下药,相信可以将1+X证书工作做好,可以培养出让国家满意、企业认可、社会欢迎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证书实训工业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收录证书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工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