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的研究
——以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为例

2023-01-03张飞

中国设备工程 2022年18期
关键词:学徒产教电气

张飞

(如皋市技工学校,江苏 如皋 226500)

在《如皋市企业新型学徒制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的印发通知中,明确了“新型学徒制”校企合作。要求学校、企业和社会全面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题的企业新型学徒制。以此来实现提高企业技能性人才的综合素养的目标。本文以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为例,按照“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模式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工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1 企业新型学徒制在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研究以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为例,对企业新型学徒制在如皋市技工学校中的实施过程,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展开了分析。

1.1 实训教学效果不理想,职工技能有待提升

首先,在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中,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实训并没有达到良好的效果。其主要原因是实训教学过程中所使用到的工艺落后、维修技术更新缓慢等因素,导致职工技能的提升并没有明显的效果。其次,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实施过程当中,企业参与实训的积极性参差不齐。大部分的企业只注重企业业绩的经营,缺乏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部分中小型企业,由于缺乏长远规划和人才培养平台,也会使得技能人才的培养效果参差不齐。同时,从学校方面来看,机制体制的问题、绩效分配政策以及基础设备建设不完善和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进一步影响着学徒的学习积极性。此外,部分企业缺乏配套的学习激励政策,导致牺牲个人休息时间的学徒放弃学习。

1.2 教学内容陈旧,质量有待提高

企业新型学徒制是以企业为主,学校参与,两者共同制定的教学模式。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从企业方面来说,企业相对侧重于对学徒岗位能力以及操作技能方面的培养;从学校方面来说,相对侧重于对相应专业的专业知识、相关技能等进行系统性、针对性的教学。但企业新型学徒制在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中实施时,其教学内容与实际生产并不相符,如教学的内容过于陈旧,无法与企业实际生产情况进行衔接。并且由于教学资源的匮乏,还会影响学徒的技能提升。虽然当前校企共同对此问题进行了改善。但是依然存在些许问题。例如:企业的岗位技能培养和学校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两者之间有时会存在各自为主的问题,并没有形成统一。

1.3 企业主体作用未充分发挥

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实施,是在政府的引导下,以企业为主、学校参与的模式进行开展的。但实际过程中,政府依然使用行政指令性的方式开展工作,这就显得政府组织领导职能相对单一,而企业自身的主体作用也没得到充分的发挥,而政策、机构人员设置以及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存在短板,尤其是中小型企业中该现象极为明显。如职工培训备案审批、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以及教学质量考核评价等方面的工作是由学校带头完成,甚至本应当由政府或者企业负责完成的工作,最后都是学校完成。这就形成了以学校为主的局面,不仅使得学校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教学工作量得到增加,还对其教学培训的效果造成了影响。同时,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对象是企业的员工,其目标是培养出来的职业技能人才能够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甚至到人才与岗位的无缝衔接,但这需要一套完善的企业岗位培训制度。

1.4 课程体系未体现岗位需求

首先,从课程体系方面来说,企业并没有真正参与到企业新型学徒制课程的设置当中。也没有对其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进行提升,和对企业岗位的标准进行对接。进而导致企业特色课程无法显现出来,促使企业新型学徒制度失去了点对点的培养优势。其次,从在教学方式方面未能够充分体现出师徒角色,学徒制教学是以师傅的传授为主要教学形式,但实际情况下,由于企业岗位以及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师傅有限,所以无法满足学徒的实践需求,还制约了师徒角色的技能传授形式。此外,企业技能认证工作繁琐,无法充分体现出企业评价的特点。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效果的呈现方式,是技能等级的认定,但由于企业评价机制尚未和技能等级认定形成衔接,企业缺乏对技能等级认定方面的研究和开发以及教学课程设置与技能等级认定之间尚未形成衔接等因素,导致技能等级认定的作用无法体现。

2 产教融合背景下企业新型学徒制度实施的有效对策

2.1 围绕产教融合纽带,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在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建设过程当中应当注重技能的引领和辐射,积极围绕产教融合核心理念,构建学校和企业产教融合纽带“四共”,也就是指共赢、共享以及共育和共建。首先,共赢作为产教融合的核心,不仅是产教融合的一大动力,还是满足企业岗位技能人才的需求与企业发展的根本。所以,在校企合作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中,能够有效提升技能人才培养的效能。其次,产教融合中的共享就是通过学校平台和企业平台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借助产业推动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建设质量的提高,以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助力企业产业的转型升级。而共建和共育,则充分发挥出校企双方的特长,建设了一体育人平台以及技术研发平台,为校企合作发展奠定了基础。而校企培养方案的共定、教学课程体系、技能知识的传授以及学徒教师的培养等满足了企业岗位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2.2 结合校企标准构建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

产教融合背景下企业新型学徒制的专业课程是由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制定,是以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自身的特点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基础,结合理论实践的方式,在满足企业发展和育人的条件下制定的课程。因此,企业新型学徒制在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中实施的质量,受该专业课程结构是否合理学科、课程教学内容是否有效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技工学校和企业共建课程教学体系时,应当对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教学资源进行共同开发,积极构建适合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要求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不过,在专业课程体系创建时,还要根据企业岗位对职工的要求以及岗位群进行分析,以此确定企业岗位以及岗位群对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知识、素质以及能力的需求。同时,在课程体系创建时应当融入技能等级认定标准,还可以引进先进的技术、先进的工艺和标准等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此促进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此外,学校技能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电气专业的知识进行科学考评,并让学生考取维修电工资格证,并培养学生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编程、调试以及维修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而企业专业人员应当对学生自身实践操作能力进行考评,在考核中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引导与改正,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从学校角度出发,政府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以此来推动学校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职业培训,推动学校实训实施的改善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从学徒角度来看,学校和企业在针对学徒的培养方面,应当从学徒的职业生涯发展角度为出发点,将学徒自身利益,学徒学历、职业技能等级提升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制定能够激发学徒主动学习的方法,以此来提升学徒自身技能。

2.3 深化企校合作,创新企业新型学徒制教学模式

企业、学校双方要进一步加强战略合作和长远规划,推动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与企业发展的实现,学校专业课程与企业岗位,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等之间的高校对接。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实施,可以从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教学模式创新升级为切入点,积极构建双主体教学模式。由政府、企业以及学校三方共同构建相应的实训基地,以此来满足学生的理论、实践以及教学生产等要求,摒弃传统纯理论和实训的教学模式,构建一体化课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任务为载体,实现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技能与理论知识的全面提升。

2.4 打造校企实践平台,实现新时代工匠任务培育

以互联网为载体创建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将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教学内容数字化,通过视频、音频、图文以及专栏等形式进行展现出来。利用信息化技术,打造校企实践平台,实现工学结合,推动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教学质量的全方面提升。让任课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开展教学。线下教学主要是实训为主,结合企业实际生产情况以及电气职业资格等级要求,共同制定合理的实训项目。此外,专业技能的传授和理论知识不同,技能的传授只有师傅手把手的教学,师傅带着徒弟才能够培养出专业技能人才。并在潜移默化下,将师傅具有的工匠精神逐渐传递到徒弟身上。因此,学校和企业双方应当帮助学校老师和企业师傅建立起师傅的地位,通过集中拜师、师徒协议签订的形式,让师徒双方在教学培育过程中更加注重和珍惜师徒关系,以此为技能的传授奠定基础。促使新时代工匠任务的培育得以实现。同时,学校应当帮助企业掌握教学的技能,如教学方法、表达技巧、沟通能力以及文本撰写等,让企业师傅角色升级到企业导师,以此来体现企业新型学徒制的特点。

2.5 组建大师团队,为技能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对学习和生产的矛盾进行分析,并在企业新型学徒制项目要求下引入弹性学习制度与学分管理制度后,可以有效提升企业新型学徒制实施的灵活性,以及学徒的就业竞争力。因此,技工学校应当充分发挥出学校教育特色,积极与地方企业进行合作,共同签订技能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由地方政府牵头,加强学校与大型企业的合作。邀请企业技能大师走进技工学校,为学校教师授课,以此提升任课教师和学生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能力。同时,技工学校应当组建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教师团队,让其深入企业进行学习锻炼,积累企业岗位经验和企业生存实践经验。为大师团队的组建和技能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地基础。在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实施过程中,除了技工学校提供培训的专业导师外,企业应当选取骨干技术师傅担任企业导师,共同避免双方在对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且,为了不延误企业生产的需要,可以支持职工利用业余时间,完成培训任务。应当从学校和企业等方面,提升个人奖励、工作晋升以及职称评审的机会,以此激发导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推动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发展。

3 产教融合背景下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实施效果

以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为例,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企业职工的专业理论知识、技能以及综合素养。具体主要表现为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技能的应用和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制定,促使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教学内容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和职业资格等级的要求。基于企业新型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创建,通过灵活、创新的教学方式,既满足了企业职工学习的需求,提高了企业新型学徒制实施的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技工学校的最终目的就是服务地方经济,为企业的发展培养专业技术性人才。因此,为了提高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技工学校在实行企业新型学徒制时,政府、企业以及学校要充分发挥出各自的优势,同时还要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核心理念,顺应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从而展开多方合作。在新型学徒制下,实现技工学校培养与企业用人的有效衔接,并为社会、企业培养出具备电气自动化应用专业技能能力的人才。

猜你喜欢

学徒产教电气
八方电气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电气安装工程预算探讨
建筑工程电气接地安装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魔术师的学徒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冯鑫:一个乐视学徒的生死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