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能源发电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浅谈

2023-01-03任斌

中国设备工程 2022年18期
关键词:电站储能风机

任斌

(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1340)

当前,社会能源资源长期处于紧缺态势,再叠加环境污染问题,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迫在眉睫。“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提出,为清洁新型能源发展指明道路,在以电为中心的现代能源体系中,将有愈来愈多的新能源接入其中,但要解决风光发电等技术弊端,推动可再生资源高效开发,还需依靠政策与市场驱动,持续加大新能源发电技术研发力度,促进新能源发电效益不断提升,进而建立更加稳定、更加智能并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下面将对新能源发电技术具体应用、技术难点以及发展建议加以详述。

1 新能源发电技术应用

为实现低碳环保型社会建设目标,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逐步改变着发电侧格局,新能源发电技术也愈加成熟,尤其是储能技术在发电侧的应用,弥补了新能源发电的诸多不足,下面便对风电、光伏以及储能技术加以探讨。

1.1 风力发电技术

作为资源储量最高的新能源之一,风力一直都是重点发展领域,其储量超出水资源10倍之多,而且获取难度也小。风力发电技术原理简单,借助风机中的机械装置,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再经由发电机最终转换为电能。

(1)风力发电机类型。风机在结构体型上,通常会随其装机容量增大,而有更大的体型的风机设备、更大长度的风机桨叶,按其容量从小到大有:小型、中型、大型、特大型等4类风机。根据其轴向不同,又有水平轴、垂直轴风机之分。根据其功率调节方式的不同,又有定桨、变桨以及失速型等多种风机类型。根据风机所处陆海环境差异,有陆上风电、海上风电两类。以风机发电机设计转速区分,又包含有变速、恒速、多态定速等不同类型。

(2)设备组成和功能。通过对风机结构进行拆解,具体涉及基础、塔筒、机舱、风轮等几大构造。风轮是风能获取装置,包含有轮毂、叶片、变桨系统等,其中关系风能吸收能力的关键在于风机叶片。若风机实际风速超出限值,则需要借助叶尖所产生的制动效应,对其转速加以控制。但也因叶片裸露在环境中,风机叶片会受腐蚀、覆冰等影响,其自身也可能产生裂纹,严重威胁风机运行安全,为此叶片的防护很是关键。

(3)风机控制技术。通常来讲,并入电网的风机主要存在3种发电机:变速、双馈、双速异步等。为精准控制风机转速及输出功率,需采取相应控制技术,一般会采取最大功率追踪策略,可有效达成风电功率的输出控制。伴随新的风机控制技术改进,衍生出多种更高效的并网技术,较为典型的如模糊控制技术,也就是借助智能算法,对叶片桨距进行高精准控制,并且还能用于风轮气动性能预估,对于提升风机性能很有帮助。

(4)无功电压控制技术。要想维持风机正常运行,在风机控制同时,需重点关注电压稳定及无功补偿。一般来讲,在电力系统中,风机运行会吸收无功,为确保电网稳定,维持正常电压水平及输出功率稳定,应当采取科学的SVG补偿策略,在风电场运行中进行动态补偿。

1.2 光伏发电技术

在地球上,太阳辐射产生能量巨大,如何合理开发太阳能,对于调整能源结构、提升经济环境效益作用显著。而受制于光电转化率、光电成本及补贴政策等影响,光伏发电面临不少挑战。为更好地理解光伏发电技术,现对其原理构造加以分析。

(1)光电效应。对于部分特殊的物质,当有特定电磁波照射时,其内分子会激发游离电子,然后朝特定方向移动便产生电流。通常产生光电效应的半导体内部存在PN结,分别对应空穴及不稳定电子,在光照条件下,P、N两侧将产生电势,进而驱动电子不断朝着新产生的空穴移动,这也是光伏发电基本原理。一般而言,光伏发电系统具体包含有光伏板阵列、太阳能电池、逆变器、控制器等。

(2)电池组。作为光伏发电重要组成,太阳能电池也有多种类别:晶硅电池,在实际应用中有多晶与单晶两类;化合物薄膜电池,其缺点在于有毒、污染性大;硅基薄膜电池,主要面临着光电转化效率低问题;有机半导体光膜电池,该类电池仍在进行技术开发,仍未实用化;聚光光伏电池,其在光伏发电中的优势在高效,但也面临成本高问题,聚光系统、散热器等需要额外配置,会带来更长的成本回收周期,聚光电池商用还需较长时间。

(3)光伏阵列。作为光能直接接受装置,光伏阵列在结构设计上存在三种模式:固定式、单轴以及跟双轴踪,其发电效率逐步提升。相较于基础的固定式光伏阵列,单轴跟踪可提升20%发电效率,而双轴跟踪可将其提升至30%,合理选择光伏阵列支撑方式很是关键。此外,光伏板安装倾角也需合理设置。

(4)逆变器。要想提升光伏系统交直流转化效率,需综合考虑逆变器的性能,在满足保护、监控等基本要求下,还可靠承受交直流电压。现阶段,光伏逆变器有多种结构类型:集中式、组串式以及集散式。

1.3 储能技术

在新能源发电技术发展中,储能技术扮演关键性角色,可用于解决风光发电所面临的波动性、间歇性、难调度等问题。储能技术的作用主要体现如下。

(1)可平滑新能源出力波动,受新能源自身特点影响,很难保证持续稳定供电,而且为保证风光利用率,对其电站出力不应随意调整,所以,在风光电站设计之初,要配合打造储能系统,这样电站出力在高峰期可输向储能系统,而在无光或无风时期,可经储能系统反向输出电能,进而维持出力稳定。

(2)可提高跟踪计划发电能力,要知道电网稳定依靠计划性发电,但因风光出力影响因素多,风光电站发电曲线难以预估,所以,需依靠储能系统来加以补偿,有效平衡电站实际与预测出力,使风光发电更加可控可调。

(3)可减少弃光弃风现象,尽管说新能源发电快速扩张,但因为电网调峰调频需要,往往会出现大面积弃光弃风现象,而储能技术的发展,可有效应对调峰调压需要,通过对其充放电加以控制,能有效避免弃光弃风情况,甚至在电压瞬时跌落时,也能够即刻进行无功支撑,减少脱网解列问题发生,进行提升新能源场站经济性。现阶段,该技术已发展多种储能手段,如抽水蓄能、超级电容、电化学储能,在风光电站中以电化学储能为主,并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2 新能源发电技术难点与发展建议

2.1 技术难点

(1)风机低电压穿越技术。在电网运行过程中,电压跌落时有发生,会降低风机并网侧电压水平,在不解列的情况下,会在交直流转换中,导致风机转子侧涌流的发生,不仅会对风机设备造成损坏,更严重的将导致风电场雪崩式脱网,这对于风力发电与电网稳定极为致命。但若简单通过解列加以应对,将更加加剧风力发电不可靠性。为此,低电压穿越问题成为研究重点,但也面临许多难点,例如,冲击电流是否在风机设备可承受范围,低电压穿越策略是否适用多种故障,如何控制低电压穿越技术成本等。现阶段,风机在初始设计上便重视低电压穿越能力提升,确保风机可穿越低压区域,通常采取AVC、SVG等策略,可帮助风机在低电压下维持运行,实现风机最大发电效益。

(2)光伏电站SVG调压技术。光伏并网点多在线路侧,而且电站发电容量通常较小,对过电压问题比较敏感,会影响光伏电站正常运行。为此,需对光伏电站电压进行调整,但因其电压调整可选手段有限,通常主要依赖于SVG设备,在实际应用中,SVG设计有多种模式可供选择,根据控制变量不同可分为恒压、恒无功、恒功率因素三类,一般需控制功率因素不小于0.98。光伏电站在实际运维中,应按电网运行要求,将SVG设为恒功率因数控制,这样当光伏出力变化时,无功也将按特定比例动态调整。但若并网点电压异常,出现110%以上过电压,便应当放弃恒功率控制,而改用恒压模式,这是因为恒功率很难调节电压,会对光伏设备构成威胁。以35kV光伏电站为例,当实际采用SVG调压技术时,若其发电出力达较高水平,并网点电压超出38.5kV,则需要选用恒压模式,通常会以38kV为阈值。而若发电出力较低,则应当采取恒功率模式,以满足光伏并网要求。若不能自主选择SVG模式,可能出现母线过压情况,这样可导致光伏电站保护动作,以至于出现脱网解列情况。

(3)光伏组件PID效应治理。在长期运行中,光伏组件性能会降低,其中很大原因在于PID效应。由于光伏组件往往承受较高电压,经过较长时间运行周期,其内部会出现电荷集聚、电流泄漏等问题,进而诱发电位衰减,严重影响其性能,光电转换率甚至可降低一半。PID效应的出现,也与光伏组件所处环境有关,尤其是在湿热高盐地区。为有效治理PID效应,需采取如下措施:首先对于光伏系统,当光伏组件不发电时,可为其增施反向电压,使组件与大地形成一定电势,还要可通过增设微波逆变器,来有效限制组件电压,进而抑制PID 效应;其次对于光伏组件,考虑到环境因素影响,组件PID效应可通过改善其密封性,来有效提升组件抗PID性能,主要技术措施包括:改进EVA 生产工艺、优选组件生产材料、优化组件密封工艺等;最后对于光伏电池,在PID效应治理中,可通过改进电池工艺,尤其是对于减反层、发射极等部分,可产生较好的抵抗PID效应,但也需要综合考虑造价问题。

2.2 发展建议

(1)重视政策与市场驱动。为推动新能源发电技术发展,需依靠政策与市场双驱动,可通过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的新能源补贴及市场化上网电价,促进能源结构优化升级。对于不同新能源场站,要根据其能效水平,实行差别化电价,推动新能源发电技术持续改进。开放碳排放权交易,强制能源企业按固定配额建设新能源场站,还要引入市场价格机制,创新新能源发电商业模式,进而激活产业活力。

(2)加大科研创新与扶持力度。要想突破新能源发电技术壁垒,还需重视自主创新,不仅要加大新能源项目扶持力度,更为关键的是要推动新能源发电装备及科技进步。依托国家转拨科研基金,利用国家研发创新平台,多元化发展新能源技术,全力发展新型储能、海上风电等技术领域,为新能源技术发展铺平道路。

(3)科学规划新能源发电。无序式的扩张并不利于新能源发展,而是要落实科学规划,由国家新能源主管部门,结合能源市场特点及碳中和发展规划,确立科学、经济、可持续的新能源发展战略,明确新能源发电技术发展路线,规划好不同时期新能源发展目标。

(4)克服新能源分布不均难题。以风光发电为主的新能源,尽管国内相应资源丰富,但风光能源分布极不平衡,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对于风光电力承受能力不足,需要依靠国家特高压线路实现跨域传输,解决新能源区域分布不均问题。同时,从时间维度上,风光发电效率也有不确定性,这需要借助储能等技术手段,最大限度提升电网对新能源接收能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新能源替代已成为趋势,风力、光伏等新能源,不论是从装机容量还是上网电量,均实现了跨越式的提升,然而因其资源本身特点,新能源发电并网仍有许多难题,需要加大新能源发电技术科研创新与项目扶持,并寻求与其他技术的协调融合,如储能技术,消除新能源发电技术短板,建立起新能源在技术、政策及经济性上的优势,进而推动新能源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电站储能风机
三峡电站再创新高
相变储能材料的应用
相变储能材料研究进展
高炉风机用电动机制造技术研究
汽轮机轴封风机疏水管线改造
低影响开发(LID)在光伏电站中的应用
某热电厂风机电机节能技术改造
TS3000系统防喘振控制在 AV80-14风机中的应用
家庭分布式储能的发展前景
储能国际峰会2014成功落幕——全球储能产业稳步发展,中国储能市场机遇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