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实施效果评估

2023-01-02于彦伟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22年7期
关键词:干渠濮阳市节水

于彦伟

(濮阳市引黄工程管理处,河南 濮阳 457000)

1 南小堤灌区基本情况

南小堤灌区是河南省38处国家级大型灌区之一,位于濮阳市东部,地跨黄河和海河两大流域,是以渠灌为主的井渠结合灌区,主要水源为黄河水,其次为金堤河水、地下水等。灌区总土地面积10.60 hm2,设计灌溉面积7.35万hm2。灌区以金堤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金堤南部分兴建于1957年,设计灌溉面积3.21万hm2,金堤以北部分兴建于1987年,设计灌溉面积4.14万hm2。

灌区经过多年建设,现已基本形成输水总干渠、干渠、支渠、斗渠、农渠、毛渠六级渠系的灌溉体系。灌区内现有渠首引水闸3处,分别为南小堤引黄闸、梨园引黄闸、引金闸;总干渠1条,长83.82 km;干渠14条,长171.48 km;支渠81条,长320.30 km;各类建筑物共约2 378座等。

2 评估过程

根据《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实施效果调研工作的通知》要求,由濮阳市引黄工程管理处负责南小堤灌区评估工作。濮阳市引黄工程管理处成立了专班,积极开展评估工作,首先收集灌区续改建实施以来的建设资料,包括设计文件、施工资料、验收报告等,然后选重要站点、渠段进行现场调研、座谈,了解工程运行及效益发挥情况,最后对南小堤灌区续改建实施情况和现场调研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形成评估报告。

3 工程建设过程评估

3.1 前期工作

南小堤灌区自2006年至2019年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先后批复了5期可行性研究报告、14期实施方案。经过评估分析,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实施方案编制单位资质满足要求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批复可研及实施方案均符合《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及其相关规定,前期各阶段设计成果深度、质量均能满足工程建设需求。

3.2 建设管理

南小堤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自2006 年实施以来,按照《河南省大型灌区建设管理年度工作综合考核办法》和《河南省水利厅关于加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年度项目验收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所有项目均实行了“四制”管理,严格按照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的要求,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和监督,强化工程质量体系和安全生产体系建设,严密组织,精心施工,积极采取措施,保证了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3.3 工程建设任务完成情况

南小堤灌区自2006 年以来共下达投资计划31 969 万元,累计完成投资31 599万元,灌区规划骨干工程投资为22 262万元,完成投资占灌区规划骨干工程投资比例为141.94%。累计完成渠道整修及衬砌223.53 km,其中渠道衬砌74.42 km,桥、闸、斗门等各类建筑物480 座,已完渠道建设任务占规划渠道长度的53.09%,建筑物数量占规划建筑物的59.78%。未完成规划建设任务的主要原因:一是个别年度配套资金未到位,导致当年度工程建设任务未全部完成;二是随着物价上涨等因素,相同投资额度可实施的建设任务数量减少。

3.4 信息化建设

南小堤灌区在2019年利用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资金实施了一期信息化建设项目,投资583.9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第二濮清南输水总干渠县区分界点建设自动轨道测流站点4处,建设信息中心1处,信息分中心(濮阳县南小堤灌区管理所)1处;建设视频监控站点4处;配套量测水业务应用软件,包括灌区信息采集处理系统、灌区量测水管理系统、灌区工情及巡检管理系统、灌区管理一张图系统、灌区智能移动终端应用系统等。南小堤灌区信息化的建设提高了工作效率,规范了管理,减少了人工成本,降低了劳动强度。但总体来说南小堤灌区信息化建设水平仍严重滞后,由于缺乏资金,信息自动采集传输设施较少,没有建立完善的灌区信息化体系和统一的信息传输系统,给灌区精细化管理造成很大困难。

4 管理与改革评估

4.1 管理现状

南小堤灌区工程管理由两大部分组成,濮阳市引黄工程管理处在市水利局的领导下负责灌区的全面业务指导工作。一是金堤以南部分总干渠及分干渠、支渠、斗农渠由濮阳县南小堤灌区管理所管理;二是金堤以北总干渠由濮阳市引黄工程管理处管理,干支渠与斗农沟渠工程由所辖县区水利部门负责管理。

4.2 队伍建设

南小堤灌区持续加强灌区管理队伍人才建设,加大高学历人才及专业人才引进力度,积极开展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培训,不断提高灌区管理队伍专业素质及服务能力。

4.3 “两定”“两费”落实

濮阳市引黄工程管理处作为灌区业务管理牵头单位,于2007 年5 月底全面完成了基层水管单位的定性、定编、定岗和“两项经费”的测算工作。2009 年,濮阳市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完成,濮阳市引黄工程管理处确定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经费实行全额预算管理,管理人员经费和维修养护经费由市级财政完全承担,“两费”落实率100%。

4.4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南小堤灌区积极开展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严格灌溉用水管理,通过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科学合理制定灌区供用水计划,推行节约用水、计划用水和协调供水,努力提高灌区内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灌区已经开展了水价测算工作,由于濮阳市不向农民计收水费,且灌区计量设施配套不完善,对各级用水户无法实现准确计量收费,目前南小堤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尚无有效成果,下一步要大力推进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完善计量设施,建立健全农业水权、水价制度体系。

5 效益评估

5.1 节水效益

南小堤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自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以来,渠系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46 提高到现在的0.55,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39提高到0.50,亩均用水量由458 m3减低到286 m3,灌溉周期由25 d 缩短为21 d。年新增节水能力约14 276 万m3,大于规划目标10 100 万m3,新增节水量用于改善农业灌溉条件3 876万m3,其他节水量主要减少地下水开采量。

5.2 增产增收效益

南小堤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自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以来,累计改善灌溉面积3.28 万hm2,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6 529万kg,亩均粮食产量由390 kg提高至452 kg。

5.3 其他效益

5.3.1 提高标准,增强抗御极端水旱灾害能力

南小堤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实施后,灌区工程的整体标准得到大幅提高,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得到加强。与项目实施前相比,灌区险工、险段工程事故率明显降低,水旱灾害损失率明显下降。如南小堤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2013年度、2014 年度工程项目实施后,有效增加总干渠输水流量,使第二濮清南总干渠引水流量得到了有效恢复,不仅全面完成了灌区供水任务,更取得了抗旱增收的可喜成绩,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为濮阳市打造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做出了重要贡献。

5.3.2 减少运行维护成本方面的效益

南小堤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实施后,水利基础条件显著改善,有效减少了灌区运行维护成本。例如,第二濮清南总干渠上段,地势低,是地上渠道,续改建前每次放水都会造成渠道堤防坍塌,需要专人24 h值守,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对该段渠道衬砌后,减少渗漏损失的同时有效保护了堤防安全,减少了运行维护成本。

6 综合评估结论

多年来,南小堤灌区通过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南小堤灌区引黄水量由过去年平均引水不足1亿m3,提高到年引水约2 亿m3,使灌溉周期由原来的25 d,提高到21 d 可使效益区普浇一遍地。该项目的实施,有效改善了水利基础条件,扩大了灌溉面积和补源面积,增强了农业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确保了农业连年丰产高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效果显著;金堤北补源区由于供水充足,有效遏制了地下水位下降,较好地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猜你喜欢

干渠濮阳市节水
浅谈景电干渠梯形土渠改造措施及质量控制
有趣的小河豚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城市绿道景观设计策略研究——以昆明市盘龙区东干渠为例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南干渠儿童活动空间
濮阳市石油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研究
濮阳市乡镇人大作用发挥情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