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梯事故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

2023-01-02高文俊

中国设备工程 2022年4期
关键词:业主电梯故障

高文俊

(甘肃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甘肃 兰州 730000)

电梯作为人们日常生活重要的运载工具,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人口较为密集、资源较为集中的大城市,电梯的存在对于高层建筑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但是,电梯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如曳引驱动乘客电梯、自动扶梯等,很容易出现事故风险,需要相关人员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维护保养,及时发现电梯中潜藏的风险,探讨事故发生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方案,有序保障人们的日常的生活安全。

1 电梯设备潜在的事故风险

1.1 电梯设备本体缺陷

一般来说,电梯通常包括曳引系统、导向系统、门系统、安全保护系统以及重量平衡系统等8个子系统,不同的系统彼此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使得电梯充分发挥着性能。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水平逐渐提高,电梯总体呈现出自动化发展的趋势,从而发展成为一种智能化一体的设备,有机结合各种不同的设备,进一步提升电梯本身的性能。电气、机械两个部分能够有效保障电梯的安全,如果这两部分始终处于稳定的状态,就能够保证电梯处于安全运转的动态,如果这两部分出现故障,就会导致电梯出现故障问题。不同的子系统作为电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导着电梯稳定运转,一般需要安排专业的修理人员对电梯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和检测,确保各大系统的安全性,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在日常检查过程中,如果安全部件出现隐患问题,需要对其定期维修或者即使更换零部件,避免给电梯的稳定运转带来不良影响。比如,电梯移动、门系统导向失效等;电梯出现意外移动、冲顶或者蹲底的情况,主要是由于曳引机制动器不可靠;而导轨垂直度不足,很容易导致电梯无法运行。如果电梯设备出现子系统方面的问题,没有安排相关人员对其展开相应的维护工作,就会导致电梯设备出现因本身缺陷引起的安全责任事故。

1.2 违章作业或者操作不当缺陷

此外,导致电梯出现安全事故还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这主要是由于相关人员的违章操作或者操作不当,给国家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伤害。在安装电梯或者开展维修工作时,自以为自身的控制能力强,再加上本身的侥幸心理,自认为熟练掌握作业环境和职业技能,认为偶尔违章一次不会出事;甚至在作业过程中,部分人员带着取巧的心理,也追赶着工期进度,随意减少作业环节,没有做相应的防护措施,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电梯在发生故障时,没有按照相应的技术规范进行操作,自认为了解电梯设备,带着蛮干的想法,随意施展安装或者维修程序。如在进行短接层门门锁作业时,电梯出现不可预计的意外移动,就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出现。部分企业为了减少成本的支出,没有对员工开展相应的技能培训工作,无法规范员工的行为,或者聘用职业技能不过关的人员到现场开展作业,导致作业人员的施工作业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引发后续的一系列事故。

1.3 电梯的加速老化

电梯作为小区的主要配套设施,一般作为业主的共有财产,属于业主共同享有的所有权,业主和业主委员会对电梯的更换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在未成立业主委员会的情况下,无法征询业主的意见,就会导致物管方错位,全体业主选出物业方对小区进行专业的物业管理,包括对电梯的日常管理和维修,但是,某些老旧电梯的大修、改造和更换并不包括在其中,因此,很容易出现彼此权责不清的情况,物业方很容易承受原本由业主委员会需要承担的责任,从而造成物业公司入不敷出,电梯管理的难度逐渐加大,形成了一种放养模式,逐步降低小区物业管理员的品质,造成了业主和物业公司之间的矛盾。部分小区物业管理服务公司大多是三五年更换一次维保公司,对于维保费用、维保质量和维保人员无法有效沟通,导致新的维保公司无法摸清电梯质量情况、工作原理、运行情况等,无法有效做好电梯的维修保养,不能及时发现电梯的安全隐患。电梯一般长期处于较为恶劣的环境作业,就会导致电梯不断加快老化状态,如果无法及时更新更换易损部件甚至老旧电梯,就会导致电梯带“病”作业,积累较多的安全风险。

2 解决电梯安全风险问题的防范措施

2.1 加强乘客和维修人员的安全教育

在电梯的操作和检修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即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具备相关从业资格证。但是,由于企业过于忽视作业人员的资质,导致现场作业的人员缺乏相关知识,致使电梯维护保养没有做到位。对于乘客而言,必须落实相关的安全教育工作,学习相关电梯被困时的处理办法,乘用自动扶梯时的注意事项。对于电梯的使用单位而言,普遍存在管理缺失的问题,大多数企业单位对电梯安全使用存在性能管理认知不足的问题。单位过于疏忽管理制度,没有聘用专业的管理人员,导致电梯出现故障时,维保人员无法有效解决相关的故障问题,甚至无法获取有效信息,最终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加强对电梯的检查工作,全面落实相关的安全职责,及时整改电梯的风险隐患问题,有效保障电梯安全运行。

2.2 建立电梯安全监控预警系统

通过对系统进行相应的分析可得,系统的可靠性与单元有关,单元的可靠性越高,系统的可靠性也随之越高,必须针对零部件的可靠性提出有效对策,利用网络覆盖面广、连续传输性能好、抗干扰性强的GPRS无线传输,结合其他装置实时监控电梯的使用情况,基于保障系统可靠性得以提高的前提下,及时发现电梯故障并做出预警信号,并制定严格的监管制度,确保一旦电梯出现安全事故时,有人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故障,准确记录解决的过程,尽量减少此类事故发生,将危险降到最低。

2.3 制定科学管理的管理方案

基于管理者的角度而言,必须加强日常检查和维护保养工作,定期检查和修理电梯的门锁机械、电器保护装置,观察它们是否出现磨损零部件,确保电梯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加强对电梯管理人员的培训,并做好乘客电梯防护方面知识的宣传工作。对电梯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主要包括电梯困人救助、电梯开停梯、紧急报修等处理方案;做出相应的宣传工作。如小孩必须在大人的陪同下方可使用电梯,禁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电梯;不许在电梯内抽烟、泼水等,对于乘客而言,需要按照乘坐电梯准则使用电梯,保障电梯内部的整洁,不得随意破坏电梯,确保电梯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

2.4 开展安全风险评估

故障率较高的电梯就会影响人们正常的日常生活,需要对电梯进行相应的安全风险评估,从而根据电梯出现的安全事故分析其原因,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解决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解决将来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尽量避免出现整机报废造成资源浪费等不必要情况。安全风险评估主要是辨识、检测和分析电梯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对电梯系统中潜在的危险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预测系统中潜在危险存在的位置、故障发生概率;评判电梯系统的综合安全状况,制定降低电梯风险的有效对策,尽量减少人员伤亡和降低人民的经济损失。此外,进行安全风险评估获得的结果为开展特种设备监察机构提供有力的依据。

2.5 有关部门积极加强主体责任意识

充分调动不同部门的责任意识和主体性,制定全面化、详细化的电梯运行管理制度,落实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的责任,对电梯管理人员的职责进行强化。电梯更换往往涉及市场监督、安全生产监督、市政建设、街道办事处等相关部门,科学处理各大部门之间的职能关系,做好彼此的牵头工作,对更换流程进行简化工作。业主委员会和物管公司更需要切实履行彼此的职责,为电梯维护、改造和更换做出相应的贡献,为电梯维修更新提供契机,加强业主委员会在小区管理中的地位,提高其工作主动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确保电梯的正常运行,需要保障各大子系统运行的正常性,采用技术消除和降低电梯中潜在的风险,做好相关的防护措施,加强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尽量避免出现电梯风险事故,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猜你喜欢

业主电梯故障
探讨业主方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
一条鱼滑入下水道
故障一点通
被困电梯以后
物业出租小区广场牟利,业主能否要求折抵物管费
奔驰R320车ABS、ESP故障灯异常点亮
电梯不吃人
被困电梯,我不怕
Evaluation of chitosan-anionic polymers based tablets for extended-release of highly watersoluble drugs
乘电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