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岩土工程勘察及施工处理技术分析

2023-01-02王飞

中国设备工程 2022年16期
关键词:岩土工程施工基础

王飞

(甘肃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70)

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新时期的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对建筑基础结构的承载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建筑地基条件存在明显差异。为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必须高度重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工作内容是通过各种勘察技术的应用开展地质勘察,以了解岩土性质特征,并明确划分岩土界线,为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技术参数。此外,建筑工程项目还应以岩土工程勘察数据为基础进行施工处理技术的选择,以确保施工处理技术的应用科学合理,从而提高施工处理的效果,为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1 工程建设中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分析

1.1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主要内容分析

(1)开展地质勘察工作。在建筑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地质勘察是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岩土工程勘察人员需要对施工现场以及周边区域的地质条件以及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全面的勘察了解。特别是对于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工程区域应制定科学的勘察计划,以便准确掌握地层结构特点,查明地下水水文、埋藏以及走向等数据信息。在岩土勘察工程的地质勘探过程中,勘察人员应积极应用先进勘察技术设备,详细完整记录勘察数据。同时,岩土工程勘察人员还应在科学分析地质勘察数据的基础上准确判断软基对建筑工程整体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建议,为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2)准确掌握岩土体性质特征。在建筑工程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应准确掌握工程区域岩土成分、分布位置、空间结构、形成时间、风化状态等性质特征,并对影响岩土体结构的各种相关要素进行科学的分析,且应确保所获取的各项技术参数客观全面,从而为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科学的参考数据。

(3)对不同岩土类型进行界限划分。准确划分岩土界限是建筑工程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的主要内容之一。由于岩土体在结构类型、软硬程度以及风化状态上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可以将岩土体分为松软性、普通型以及坚硬型等类别,不同类型的岩土体在建筑工程施工处理时应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法,而岩土界限划分则是确定施工处理技术方案的重要依据。

1.2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在建筑工程中的任务分析

建筑工程岩土工程勘察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获取各项工程技术参数。勘察人员在完成对工程地质数据的勘测后,应对数据进行计算分析,为确定基础结构承载性能以及确定基础范围、开挖深度等提供参考。同时,岩土工程勘测工作还承担着对建筑工程抗震等级进行科学评估的任务。特别是当建筑工程位于地震多发区域时,在岩土工程勘测工作中应对工程场地岩土体液化指数以及地震效应等相关因素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准确确定抗震等级,以保证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此外,岩土工程勘测工作的另一重要任务是进行建筑工程平面地形图的绘制,并根据工程区域地质分型对不良地质提出科学的施工处理建议,以达到消除建筑工程基础安全隐患,提高工程地基承载性能的目的。

1.3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在建筑工程中的实施流程分析

(1)勘察准备阶段。在开展建筑工程岩土工程勘察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工作人员应全面收集工程区域地质水文资料以及历史地震、气象数据,科学制定勘察计划,合理确定勘察分区,并根据岩土工程勘察需要配制相应的勘察设备,做好勘测仪器设备的维护和校准,以确保勘测数据客观准确。

(2)岩土工程初步勘察阶段。在岩土工程勘察的初步勘察工作中,勘察人员应首先全面了解施工现场以及周边区域的岩石分布特点,完成各项基础参数的采集测量工作。然后要分析研究勘察数据,对工程区域岩土类型以及结构特点作出初步判断,并要进行初步勘察报告的编写。

(3)岩土工程详细勘察阶段。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初步勘察完成后,还应开展具体勘察工作,以进一步提高勘察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在具体勘察工作中,勘察重点是对工程区域的岩土部分以及地质类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勘测,特别是要准确掌握工程区域内的软基分布情况,并要对软土分布区域进行明确的标示,为后续施工处理技术的选择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4)分析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在完成全部岩土工程现场勘查工作后,工作人员还应综合分析初勘以及复勘数据,对各项地质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并要出具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为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

1.4 建筑工程岩土工程勘察主要技术分析

(1)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取样检测技术分析。取样检测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广泛应用。在取样时,应根据岩土层结构特点,在不同岩土层内分别选择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取样点,合理应用相应的取样技术方法,确保样品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岩土体特征。

(2)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地质测绘技术分析。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勘察人员需要通过物化探技术、钻探技术、地质剖面测量技术、地质雷达技术以及3S等各项地质测绘技术的应用获取工程区域的岩土性质特征,并要积极应用数字测图技术完成建筑工程区域的地图绘制工作。

(3)岩土工程勘察中的现场以及室内试验技术分析。为准确掌握工程区域岩土体的压缩指数、塑性特征、含水量以及硬度等物理力学性质特征,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还应开展现场原位试验以及室内试验,以完成对各项指标参数的检测分析。所谓原位试验技术就是在具备现场试验条件的情况,在施工现场开展试验检测工作。这种试验检测技术较为灵活机动,能够快速准确的获得检测数据,但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室内试验则是在实验室环境下开展的试验检测工作,由于实验室环境具有较高的可控性,且能够使用大型的高精度检测仪器设备,因此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

2 建筑工程施工处理技术分析

2.1 建筑工程施工处理技术特点分析

由于不同的地区在岩土层结果、抗剪强度以及压缩性等性质特点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不同建筑工程施工处理技术的适用条件以及技术特点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实践,必须根据岩土工程勘察结果进行施工处理技术的选择的应用。同时,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以及环境因素均有可能对施工现场的岩土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岩土性质发生改变,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时必须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应用不同的施工处理技术,并对施工处理技术参数进行动态调整,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安全。此外,建筑工程的施工处理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综合应用多种施工技术方法和施工材料设备,以确保建筑工程基础施工处理效果能够达到设计要求。

2.2 常见施工处理技术分析

(1)建筑工程换填处理施工技术分析。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换填是技术成熟度较高的基础处理技术。在应用换填基础进行建筑工程基础处理时主要是用密度以及承载性能更好的土体作为垫层,对原施工现场的土体进行换填,从而使建筑工程基础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得以改善。在应用换土垫层技术对工程基础进行处理时,应充分了解软弱土层厚度,并因地制宜的选择换填材料,在保证施工处理效果的同时降低施工成本。同时,对于挖除的土体应及时进行清运,并集中堆放于指定地点,做好相关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建筑工程桩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分析。在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中,桩基础是比较常见的施工处理技术之一。采用桩基础技术对建筑工程基础进行处理可以有效分散建筑工程上部结构对基础部分的压力,并向深处土层传导压力,从而改善建筑工程基础承载能力,对于控制建筑基础沉降,避免建筑基础结构产生位移沉降等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建筑工程施工处理实践中,比较常见的桩基础类型主要包括摩擦桩以及端承桩这两大类,这两类桩基础施工处理技术在建筑基础荷载结构类型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应用桩基础技术处理建筑工程基础时,应准确把握施工技术要点,提高施工操作的规范性。以施工实践中应用较为广泛的钻孔灌注桩技术为例,施工人员应准确测定钻孔位置,并将钻机安装就位。在钻进过程中应合理选择钻头钻杆等施工设备,并要合理控制钻进速度,以适应不同岩土层的钻进成孔施工要求。在钻进过程中要避免碰触孔壁,以防止出现塌孔等情况。在完成钻孔以及清孔作业后,应将钢筋笼沉放到位,并灌注混凝土等形成桩体。在桩基础施工处理时应加强对桩体质量的检测,以确保其强度以及承载能力符合施工要求。

(3)建筑工程添加剂处理施工技术分析。在对建筑工程进行施工处理时,还可以采用添加剂技术改善施工场地岩土体承载能力。施工时应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数据选择相应的添加剂类型,并将适量添加剂掺入土体,以促使建筑基础土壤发生性质改变,从而达到提高其承载性能、可塑性等性能的目的。添加剂技术主要用于对建筑工程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通过添加剂处理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增强建筑基础结构的整体强度以及承载性能,不仅能够防止建筑基础出现沉降、塌陷等问题,而且也为大型机械设备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使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对于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保证施工安全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在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中,生熟石灰以及水泥等是比较常用的添加剂类型,这些添加剂均能够通过与土壤之间的化学反向改变原土壤结构,从而实现硬化加固建筑基础结构的处理效果。在应用添加剂技术处理建筑工程基础的施工实践中,应由专业技术对施工操作进行指导监督,合理选择添加剂类型,准确控制添加剂的掺入量,既要保证建筑基础结构的质量安全,也要防止添加剂对土壤造成污染,破坏土壤生态,导致土壤功能退化。

(4)建筑工程施工静载处理技术分析。在建筑工程基础施工处理中也可以应用静载技术提高基础结构的强度以及承载能力。在施工实践中主要通过加压方式对岩土体结构进行压缩,促使岩土体中所含水份被排出,从而达到缩小岩土体结构空隙、加固强化土体结构的目的。由于该项施工处理技术能够适应不同含水量软土基础的处理要求,而且施工简单,其施工成本也相对较低,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应用该处理技术施工时应充分了解工程区域图纸结构类型以及强度等指标参数,以便准确控制静载加压值,从而提高施工处理效果。

3 根据建筑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合理应用施工处理技术

岩土工程勘察是选择建筑工程施工处理技术工艺,制定施工处理方案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为进一步提高施工处理技术应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应不断提高建筑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岩土工程勘察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勘察人员应加强对相关领域学科知识的学习,并将各项先进勘察技术引入到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并要在传统的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量化分析,以准确描述土层颜色、结构,精确判断岩体风化程度以及土层塑性状态等,从而为施工处理技术的应用提供更为客观精确的参考依据。同时,在完成了施工处理后还应根据岩土工程勘察结果检验建筑工程施工处理效果,以保证施工质量。

4 结语

建筑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是获取工程区域地基岩土体性质特征、掌握各项技术参数的基础性工作。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应积极应用先进的勘察技术设备,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通过初步勘察以及具体勘察确保勘察结果客观准确。同时,岩土工程勘察人员还应对勘察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为建筑工程施工处理技术的选择应用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而在应用施工处理技术时则应以岩土工程勘察数据为基础,提高技术应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确保建筑工程基础结构的施工质量安全。

猜你喜欢

岩土工程施工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基于BIM的岩土工程设计优化及应用策略
采暖工程施工常见问题探究
探讨自来水管道工程施工的通病与防治
BIM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论高层建筑电气防雷接地工程施工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岩土力学》2014年第9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
《岩土力学》2014年第7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