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本科书院制办学:为何与何为、难为与可为

2023-01-01范竹君

教育与职业(上) 2022年12期
关键词:书院制通识教育

[摘要]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战略选择。书院制是职业本科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抓手,是工匠精神和职业意识培育的重要载体,在推动职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生管理模式改革创新中具有独特优势。然而,职业本科书院建设在凝聚共识、顶层设计和机制构建等方面存在困境。为推进书院制在职业本科院校的探索、发展和推广,要通过加强价值引领、注重彰显特色、构建制度体系、完善队伍建设等举措深化书院制改革。

[关键词]职业本科;书院制;通识教育;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作者简介]范竹君(1989- ),女,安徽凤阳人,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在读博士。(上海  200062)

[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2020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现代大学书院制育人优势的形成及优化机制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DEA200314)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2)23-0013-08

2014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首次提出“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2019年1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通过合并、升格等方式先后成立了32所职业本科院校;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示“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2022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由专科、本科及以上教育层次的高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实施”。2022年6月,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903名毕业生成功获得学士学位,成为我国职业本科首批毕业生。至此,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经历了探索、试点、稳步推进的发展历程,最终确立了法律地位,并从人才培养层次与类型的构想转变成为学制层面的创新实践。在这一背景下,积极探寻适合、可行且可复制推广的职业本科院校办学模式,成为推进职业本科教育稳步发展的现实需求和必由之路。

一、职业本科书院制办学为何可行

现代书院制作为普通高校探索已久的办学模式和改革举措,对创新型人才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那么,现代书院制在职业本科院校是否可行、能否推广,需要对书院制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办学历史和现实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1.已有探索:高職院校现代书院制办学溯源。随着书院制在普通高校的运行和发展,探索书院制高校的类型也日趋多样化,高职院校也尝试借鉴并启动书院制办学。自2012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首先实行书院制试点以来,十年间已有不少高水平高职院校选择成立了书院。这些高职院校充分结合自身发展目标和办学理念,依托优势特色专业建设书院,将面向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思维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融于一体,把提高办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以及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书院办学模式,积累了具有推广价值的职业院校书院人才培养经验。而职业本科院校大多是由长期从事高质量职业教育的高职院校升格而来,因此,高水平高职院校积累的书院办学模式经验为职业本科院校开展书院制办学提供了有益借鉴。

2.时代诉求: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智能化技术取代了大量的传统操作技能,职业普遍出现相互交叉融合的趋势,这就对当代劳动力的技术理解、应用与管理能力以及观察分析辨别与问题解决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技术技能复合型、叠加型人才产生了更多需求。传统意义上单一重复的技能训练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已经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使命。而书院正是能够在职业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具备生涯规划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3.政策导向:国家支持高校探索书院制建设。“职业本科教育是职业教育延伸到本科层次的结果。”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高校“探索适应不同类型教育和人才成长的学校管理体制与办学模式”。2019年10月,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部署推动高校建立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启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工作。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进一步要求高校“依托书院等学生生活园区,探索学生组织形式、管理模式、服务机制改革”。2021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21年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将“人才培养改革成效显著”“深入探索书院制、导师制等创新育人模式”作为高校申报基地的必要条件。这些政策为职业本科院校实施书院制改革提供了政策框架和依据。

4.实践平台:职业本科稳步发展的历史机遇。职业本科教育是一种新型本科教育,“进入实践后首先需要解决如何真正获得本科教育身份”②,这就客观上要求职业本科院校“建立与新型办学体制相匹配的治理模式,形成有助于知识生产和跨界融合的治理体系”③。书院制是普通本科高校一种相对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生管理模式,而作为具有同等类型地位的职业本科院校,如何通过办学改革促进职业本科高质量稳步发展,既是职业本科建设过程中不断探索的核心主题,也为职业本科院校选择开展书院制办学提供了时代机遇。此外,如何在吸收普通高校书院制办学精华的同时,摸索出一条具有职业教育特色、契合职业本科院校类型定位、助力职业本科学生发展的书院制办学模式,也成为职业本科院校开展书院制办学的努力方向。

二、职业本科书院制办学有何作为

现代书院制是对我国古代教育传统的创造性继承,是我国现代大学教育制度创新的组成部分。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新形势下,为发挥书院在职业本科院校中的育人育才功能,需要挖掘书院制对于职业本科院校的独特价值。

1.书院制是职业本科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抓手。书院制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在培养学生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职业本科院校通过整合资源建设书院,能够打造新的育人平台,优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第一,依托书院推动思政课程守正创新。以书院为载体对职业本科学生开展思政课程教育教学,可以为职业本科院校优化思政课程建设提供新契机。书院能够改变传统思政课程教学单纯依赖理论授课的教学模式,推动形成思政理论与生动案例相结合、课堂讲授与实践探索相结合、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书院思政课程新格局,促进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树立远大理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自觉把实现个人价值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统一起来。第二,依托书院凝聚力量落实三全育人。以书院为纽带凝聚多方育人主体,构建书院党团组织、思政辅导员、管理人员在内的思政管理格局,基于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等路径,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举办形式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挖掘第二课堂的思想政治資源,拓宽学生的人文视野,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书院真正成为职业本科院校落实三全育人的新阵地。

2.书院制是工匠精神职业意识培育的重要载体。工匠精神是大国工匠培养的重要内容,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应具备的优秀品质。当前,在就业导向和实用主义的驱动下,工匠精神培养被忽视,学生的工匠精神和职业意识日益淡漠。如何扭转这一现象,真正培养具有“匠知、匠德、匠心和匠术”的大国工匠,是新时代职业本科院校面临的严峻挑战。而书院制因其浸润式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破解工匠精神和职业意识教育缺位的问题。

第一,依托书院文化育人熏陶工匠精神。书院制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完善学生社区环境建设,通过营造契合职业教育特色理念的社区空间,完善社区相关设施配套,将工匠文化氛围营造融入书院建设,通过长时期、深层次文化浸润,发挥书院文化育人的功能。第二,依托书院品牌活动提升职业意识。书院通过开展大国工匠事迹宣传、优秀企业文化宣讲、孵化创新创业项目、举办创新创业竞赛,促进职业本科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感悟和践行工匠精神。第三,依托书院社会实践厚植职业情怀。实践性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本质属性,开展基于职业的社会实践是职业本科书院的天然优势。书院通过开展蕴含丰富职业体验的社会实践,组织职业本科学生进企业、进社区、进项目,促进实践教育和专业学习有机结合,能够增强学生对于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与获得感。

3.书院制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智能化时代职业边界的消融促使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需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也专门要求“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然而,职业院校目前依然普遍采用以具体岗位为逻辑起点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时代发展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知识广度和深度的要求。书院制改革正是职业本科院校对高层次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制度变革和模式改革的探索和回应,能够有效弥补职业院校基于岗位的人才培养短板。

第一,依托书院开展通识教育课程教学。以书院为平台为职业本科学生开设通识教育课程,探索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路径,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为学生后续进行系统性专业学习夯实通识教育基础。第二,依托书院开设跨学科专业类课程。具备跨学科的知识体系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是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也是职业本科院校学生培养的核心目标。打破职业院校传统的学科壁垒,依托书院统筹跨学科资源,建设多个相近学科融合的跨学科课程体系,提炼和选择各个学科的基础性内容作为必修课程,重视课程内容的实践性,同时设置相关系列选修课程,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促进学生形成跨学科知识基础和技术技能。第三,依托书院构建综合能力评价体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是能够迅速适应产业变革、紧跟行业发展、掌握新兴技术、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处理和解决复杂技术问题的专门化人才。职业本科院校需要制定一套符合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综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将道德品质、职业精神、综合素质、专业水平、实践能力等纳入其中。而书院以“全人培养”为特色,与综合能力评价体系的开发理念相一致,并具备实施这一综合能力评价体系的管理优势。

4.书院制是职业本科学生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学生教育管理是职业院校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书院制在本质上是具有鲜明学生教育管理特征的本科教育组织模式”④。在职业本科院校实行书院制,通过改变以专业院系、班级为组织结构的职业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建立以书院为组织单元的学习和生活社区是职业本科院校对职业教育学生管理模式进行的创新探索。

第一,依托书院创新学生管理理念。长期以来,职业院校学生一直处于“被管理”的位置,而书院制倡导的“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对职业院校传统学生管理理念的重要变革。职业本科是目前职业教育的最高办学层次,职业本科学生相较于中高职学生,具有更强的自主意识和发展诉求,具备更高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实现的动力。书院制能够为职业本科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探索和自主发展的空间,为学生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提供保障。第二,依托书院探索生活社区管理。生活社区是书院制管理的基本组织单元。书院制推动职业本科院校把学生管理工作的重心转向生活社区,从而促进职业院校长期存在的垂直化学生管理随之转向扁平化学生管理服务。通过书院制改革助力职业本科院校加快创设支持性的社区学习环境,充分发挥社区空间的育人功能,探索符合职业本科实际的生活社区管理机制,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丰富职业本科学生社区生活体验,增强职业本科书院的凝聚力和学生对书院的归属感。

三、职业本科书院制办学有何难为

职业本科教育是职业教育学制层次的升格,职业本科院校虽然已经具备了本科办学资质,但仍处于建设规划和办学运行的摸索期。同时,由于书院属于“嵌入式组织”⑤,长期以来有关书院制改革的争议一直不断。在职业本科院校开办书院,在实践过程中面临多个层面的难点与困境。

1.凝聚共识之难为。现代书院制是将我国古代书院优秀传统和西方大学住宿学院合理元素创造性融合的办学模式,是高等教育领域破解创新人才培养顽疾的探索举措。自2005年复旦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开始探索书院制改革至今,高等教育领域书院制改革实践迅速推进,书院育人优势和推广价值不断显现。由此,书院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普通高校办学模式的“专属”,这一方面与现代书院制根植和发展于普通高校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实施通识教育是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改革的普遍选择有关。

有关书院制改革的争议主要体现在:第一,通识教育的适用性争议。承担通识教育是现代大学书院的重要任务。然而,“通识教育”是否适用于职业院校仍然存在争议。通识教育又称“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是一种“非专业性、非功利性、非职业性的教育”,而职业教育长期被认为是“给予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⑥。因此,不少观点认为职业院校开展通识教育会偏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初衷,会使职业教育变成普通教育的翻版而失去独特的存在價值。第二,建设书院的必要性争议。职业院校教学管理依托专业开展,学生管理以专业和班级为单位。实践表明,这种运行成熟的教学和学生管理模式契合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院校办学模式,对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因此,当书院制改革要改变这一惯性管理模式时,对于职业本科书院制这一相对新生事物的不适应、不理解以及认为书院会增加管理成本等观念引发了对职业本科书院建设的必要性的质疑。

2.顶层设计之难为。是否选择书院制、如何建设书院、能否可持续投入书院建设等职业本科院校校级层面的顶层设计,将会直接影响书院的建设理念、模式选择和资源保障,进而影响书院的实际建设成效和未来建设水平。职业本科院校在规划自身办学模式与发展路径时,只有把书院建设融入学校发展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才是真正办好书院的关键,也是规划建设书院的难点。

第一,如何厘清书院定位。书院定位是职业本科院校对于书院的角色认知,直接影响书院的组织模式和功能发挥。目前已实施书院制的职业院校基本将书院定位为学生管理和育人平台,书院一般承担除专业教学之外的学生管理任务。因此,职业本科院校面临是延续这一传统定位,还是将书院定位为克服单一专业教育弊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组织的选择。如何避免因定位不清晰导致书院建设和发展不充分,是职业本科院校实施书院制的难点之一。第二,如何选择书院模式。书院组织和管理模式是书院定位和理念的体现,不同的划分维度体现不同的管理模式。依据进入书院的学生人数,可以分成全员制模式和非全员制模式;依据书院培养年限,可以分成全程制模式和非全程制模式;依据书院培养目标和选拔要求,可以分成大众模式和精英模式;依据书院是否开展专业课教学,可以分成独立建制模式和双院协同模式;依据书院学生自我管理程度,可以分成科层制管理模式和学生社区管理模式。可见,书院制建设既要改变职业院校传统组织架构,又没有固定的、现成的可参照模式,因此如何探寻适合本校的书院建设模式是职业本科院校顶层设计的又一难点。第三,如何优化保障体系。书院建设离不开政策制度、人员队伍、经费支撑、空间支持等各类保障条件,涉及学校多个职能部门。如何从校级层面统筹规划、凝聚合力、系统推进各项保障举措,促进书院可持续建设和发展,也是职业本科院校规划书院建设中的难点。

3.机制构建之难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是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持续性建设书院的内在需求和必然要求。然而,职业本科院校在建设书院时仍然面临内外部管理机制不衔接和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的问题。

第一,产教融合机制不健全。职业本科书院相较于普通高校书院,虽然具有推动校企合作的优势,但难以避免职业院校长期存在的校企合作育人不充分的现实问题。职业本科书院作为新生组织,如何落实书院在校企合作中的权利义务,建立有效的多元主体协作培养机制,使书院真正成为产教联合育人的桥梁和平台,是书院机制构建的挑战。第二,课程协调机制不健全。职业本科院校书院制实施后,学生不仅要完成原先专业课程和实习实践课程的学习,还要完成通识课程和部分跨学科课程的学习。目前,职业院校通识课程和跨学科课程独立于其他课程之外单独设置,既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割裂了各类课程体系和课程知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各类课程的结构比例设置不够科学均衡,如在通识课程课时量上,有的院校课时量太少,流于形式;有的院校课时量太多,挤压了其他课程的教学时间。第三,学生管理机制不健全。不论是何种组织模式,职业本科书院建设都面临学生管理上的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书院育人功能发挥和育人目标实现。例如,独立建制模式书院学生管理相对封闭;双院协同模式中书院的“书院—楼层—宿舍”和专业学院的“学院—专业—班级”两套管理体系将学生管理和学业管理分离,增加沟通协调难度;学生社区管理模式书院对于提高学生自我管理与服务能力的效果仍不理想。

四、职业本科书院制办学有何可为

书院制改革是顺应智能化时代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积极回应,也是职业本科院校优化人才培养和学生管理的主动选择,更是职业本科办学制度的有益探索。要推进书院制在职业本科院校的探索、发展和推广,突破书院建设运行中的难点,需围绕价值理念、制度设计、运行过程等维度深化书院制改革,为职业本科院校办学提供一种新的可为选择,推动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

1.价值引领:凝聚书院制价值理念共识。书院制改革路径选择不仅是一种基于实践成本或难度的工具性考量,更体现出其背后可能存在的改革理念分歧。尤其是当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处于起步阶段,正确认识书院制办学,理解其对于职业本科教育的价值,才能有效破解职业本科书院制办学的认同难题,从而达成改革共识。

第一,通识教育适用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智能化促使各类职业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工作的综合性、复杂性明显提升,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方向。在这种背景下,若再把职业教育“限定在培养某种特定职业所需的教育,把教育内容与职业的关联度作为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⑦,显然不符合时代发展对于职业教育,尤其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要求和期待。此外,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不是对立的,二者能够统一于本科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并共同发挥优势效应。通识教育能够为专业教育夯实基础,帮助学生形成跨学科的知识体系,弥补单一专业教育的局限性,提高解决综合复杂问题的能力和专业发展的潜力,从而实现职业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第二,书院为职业本科办学提供多元路径。选择在职业本科院校开办书院,是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模式探索和路径尝试,并不是否定和取代传统的专业学院,也不是要求所有的职业本科院校都开办书院。是否启动书院制改革以及选择何种书院模式,要纳入职业本科院校发展规划考量,根据院校的实际情况和师生诉求进行充分论证和集体决策。书院育人的核心价值是促进职业本科学生达到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均衡发展,为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职业本科院校要基于这一核心价值引领开展书院制宣传动员,从而凝聚共识,增强教职员工对于书院的理解和认同。

2.彰显特色:坚守类型特色与校本特色。职业本科教育在类型上属于职业教育,在层次上属于本科,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点和本科层次的高等教育特征。因此,在职业本科院校办书院,要充分基于职业本科的特殊性来规划书院建设发展,避免将职业本科书院建成普通高校书院和高职院校书院的复制或效仿。

第一,坚守职教特色办书院。与普通高校书院不同,职业本科书院的办学根基是职业本科院校,这就要求职业本科书院办学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职业教育存在的基础是工作体系,这是职业教育之所以成为职业教育的根本原因。职业本科书院建设要立足职业教育的实践特征,将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天然优势与书院制通识教育的固有优势融合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工匠精神培养和职业情怀培育,注重综合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发展,为培养高层次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有力支撑。第二,坚守本科特色办书院。职业本科教育致力于培养在更为宽广的职业领域解决复杂实践问题的本科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与高职教育相比具有质的突破。因此,职业本科书院建设要立足本科层次这一新起点,突出本科教育的通识性,设计契合本科层次学生发展需求和实际学力的通识课程和相关跨学科课程,重视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优化学生的能力结构,使学生胜任复合化岗位要求,解决高难度实践问题。第三,坚守校本特色办书院。职业本科院校校级层面要结合本校发展规划和实际情况探索书院制办学,统筹规划书院的办学目标定位、运行模式选择、组织架构确立、课程教学设置、环境布局设计以及资源持续投入,动态完善特色化校本书院建设,推动书院人才培养对接学校发展优势和区域发展需求。

3.制度支撑:构建多维度制度保障体系。完善的制度是优化职业本科院校资源配置、支撑职业本科书院建设和运行的有力保障。通过营造优良的制度环境,既有利于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拓展学生的求学空间,也能够促进学生潜心学习、顺利成长。

第一,优化制度体系统筹设计。一般而言,章程作为大学的最高纲领,既是高校办学的基本准则,又是高校深化内部治理的“宪法”,统领着高校的制度建设。因此,职业本科院校在建设初期,要立足实际制定院校章程,以章程为基础统筹构建职业本科院校制度体系框架,并将书院制明确纳入章程之中,明晰书院建设和运行的原则性事项,使书院建设有章可循,保障职业本科书院持续稳定发展。第二,促进校内制度协同衔接。书院是职业本科院校的重要部门之一,要将书院建设置于学校发展的宏观背景中,促进书院的各项制度与学校其他管理制度配套,构建书院与相关部门协同育人的常态机制,保障书院各项工作顺畅运行。例如,在产教融合机制方面,在符合学校产教融合制度的基础上,探寻书院参与产教协同育人的契机与增长点,制定具体可行的制度规范;在课程协调机制方面,统筹考虑书院课程和学校其他课程的衔接互补,对接学校专业课程和实习实践课程规定,制定书院通识课程和跨学科课程建设制度,优化各类课程结构比例,完善通识课程内容,推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形成动态平衡;在学生管理机制方面,书院制改革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根据不同书院组织模式的固有特点扬长避短,吸引学生深度融入书院,协同校内制度资源为书院学生搭建长远发展平台。第三,健全书院内部制度体系。书院要制订包括书院建设运行方案、组织机构职责规定、人才培养与教育实施方案、学生管理制度、社区管理制度、教职工考核方案在内的系列制度,通过细化与优化书院制度供给,理顺书院内部治理机制,提升书院的治理能力和育人水平。

4.队伍建设:激励多主体落实育人实践。汇聚包括专业教师、行业企业专家、思政教师、管理队伍在内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学生成长成才的育人实践,有助于职业本科书院推进全员育人、发挥育人优势。

第一,加强双导师队伍建设。重视校内专业导师和校外企业导师的队伍建设和合作指导,组建书院导师库,以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和产教协同育人。一是吸引优秀教师加入专业导师队伍。学校制定评价激励政策,鼓励具有较高教学科研水平、丰富学生指导经验的专业教师担任书院专业导师,深度参与和支持书院工作,发挥推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纽带作用,为书院学生提供专业学习个性化指导,指导学生完成在校期间的各项学习要求。二是遴选企业专家组建企业导师队伍。从与职业本科院校开展实质合作的行业企业选聘专家担任书院企业导师,并向与专业导师有合作项目的校外专家倾斜。企业导师结合行业发展前沿,为学生扩充学习资源、提供实習情境、进行实践指导、促进成果转化。第二,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职业本科书院辅导员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在服务书院学生发展中承担重要的育人价值和角色功能。书院要配备充足的辅导员,明确书院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边界,并对其开展契合书院特色的系统化、定制化培训,提高其在思想引领、党团建设、通识教育、管理服务、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业务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与导师队伍分工合作,发挥育人合力,为书院学生发展提供平台。第三,加强管理队伍建设。职业本科书院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一流的书院管理,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擅长管理、具有教育情怀和创新意识的书院管理队伍是推进书院建设运行、落实书院管理育人的重要支撑。书院管理工作涉及综合管理、教务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各个方面,职业本科院校要基于定编定岗,为书院分类配备不同岗位的书院管理人员,并制定以工作实绩和能力水平为导向的岗位考核制度,建立动态激励机制,激发书院管理队伍活力,提高书院管理服务水平。

[注释]

① 徐国庆,陆素菊,匡瑛,等.职业本科教育的内涵、国际状况与发展策略[J].机械职业教育,2020(3):1.

②徐国庆,王笙年.职业本科教育的性质及课程教学模式[J].教育研究,2022(7):106.

③李政.职业本科教育办学的困境与突破[J].中国高教研究,2021(7):106.

④何毅,刘海峰.现代大学书院兴起的意义与挑战——基于本科教育组织模式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9(6):83.

⑤刘海燕.我国现代大学书院制改革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7(11):46.

⑥董纯才.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20.

⑦徐国庆.什么是职业教育——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内涵的新探索[J].教育发展研究,2022(1):23.

[参考文献]

[1]庄西真.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制度需求、制度设计和制度实施[J].中国高教研究,2021(7):98-102.

[2]王弥笑.书院制视角下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模式的优化[J].教育与职业,2018(23):60-63.

[3]匡瑛,邓卓,朱正茹.“升格冲动”抑或“应时之需”:职业本科发展之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3):5-11.

[4]徐国庆,伏梦瑶.“1+X”是智能化時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创新[J].教育发展研究,2019(7):21-26.

[5]顾建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现代意蕴与职业教育调适[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5):20-25.

[6]王传伟,李庭燎,刘海燕.书院制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24):81-83.

[7]何毅.现代大学书院的性质定位及其教育理念[J].大学教育科学,2018(2):61-67.

[8]杨顺光.坚持职业教育类型地位,防止职业教育普通化[J].教育家,2021(33):14-15.

[9]李会春.书院建设在中国:制度与张力[J].教育学术月刊,2017(4):50-58.

[10]庄西真.“职教本科”就要有职教本科的样子——谈优质高职院校举办职业本科教育的必然性[J].职业技术教育,2022(12):8-13.

[11]徐国庆.职业教育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12]胡剑波.古代书院传统与现代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基于岳麓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践[J].大学教育科学,2019(4):74-79.

[13]王军.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中国高等教育,2019(6):25-27.

[14]郭丽君,廖思敏.通专融合: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径选择[J].职业技术教育,2022(16):59-64.

猜你喜欢

书院制通识教育
试论书院制背景下的高校辅导员角色重构
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初探
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初探
“书院制”模式下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若干思考
通识教育背景下行政文秘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在高校通识教育中的作用探析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的教务管理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