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农村居民体育锻炼获得感的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

2022-12-31梁凯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32期
关键词:场地设施农村居民均值

梁凯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句容 212400)

体育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发力点,农村居民的体育锻炼获得感,指的是在乡村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农村居民在体育锻炼活动中的“现实获得”以及由此产生的能够让自身感到满足、幸福和愉悦的主观感受[1]。获得感作为一个本土概念,于2015 年由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2-3],农村居民的体育锻炼获得感就是在这一概念上形成并发展而来的一个下属概念,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乡村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为我国农村地区体育公共服务的配置与优化提供现实依据。因此,该文就以江苏省农村地区为切入点,针对农村居民的体育锻炼获得感现状进行了调研,并基于调研结果探讨了有助于农村居民体育锻炼获得感提升的具体策略[4-6]。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该研究以获得感、农村体育、体育锻炼获得感等作为关键词检索收集了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并系统梳理了农村居民体育锻炼获得感的概念内涵、时代意蕴、维度构成以及发展方向,形成了对农村居民体育锻炼获得感的理性认识,完善了研究的方案与思路。

1.2 问卷调查法

1.2.1 问卷的编制

为了获取江苏省农村居民体育锻炼获得感的客观数据,遵循社会学调查问卷的编制原则,设计《农村居民体育锻炼获得感调查问卷》,问卷以描述性题目为主,各个题目均采用Likert 五级计分法进行计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计1~5 分,问卷经过专家评价法和重测法验证,具备良好的信效度。

1.2.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该问卷的调查对象为18 岁以上的农村地区居民,期间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了江苏省10个行政村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在各村镇公共体育场所针对参加体育锻炼的农村居民进行现场发放、填写、回收,针对年龄比较大或文化水平有限的农村居民,调查人员现场读题并根据居民的回答情况代为填写。每个行政村发放调查问卷50 份,共计发放问卷500 份,回收463份,其中有效问卷419份,有效率为90.50%。

1.3 实地走访法

该文针对江苏省农村地区的部分村镇进行了走访调查,以了解当地居民体育锻炼中的现实获得情况和主观感受情况。

1.4 逻辑分析法

基于江苏省农村居民体育锻炼获得感的调研结果,对影响居民体育锻炼获得感的主要因素和有助于提高居民体育获得的可行性策略进行逻辑分析。

2 江苏省农村居民体育锻炼获得感的现实状况

农村居民的体育锻炼获得感,是基于现实获得产生的主观感受,包括多个维度和层面。研究表明,农村居民的体育锻炼获得感与体育场地设施、健身指导服务、体育组织服务、技能习得、健康状况以及社会适应等密切相关。因此,在针对江苏省农村居民的体育锻炼获得感状况进行调研时,就从上述几个方面切入进行了统计与分析。

2.1 江苏省农村居民的体育场地设施获得感

体育场地设施是农村居民开展体育锻炼活动的基础条件,也是体育公共服务发挥自身作用的重要载体。通常情况下,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和配置情况越完善,越便利,农村居民体育锻炼的主观心理感受就越积极。因此,体育场地设施是农村居民开展体育锻炼活动的现实获得,而这种现实获得又会进一步影响居民的主观心理感受,对体育锻炼获得感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因此,体育场地设施获得感是体育锻炼获得感的重要维度,在针对江苏省农村居民体育锻炼获得感进行研究时,就针对江苏省农村居民的体育场地设施获得感进行了调研。基于调研数据形成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1。

描述性统计结果中的均值代表江苏省农村居民对描述性题目的倾向性,分值越高,表示居民对题目描述的同意度越高;分值越低,表示居民对题目描述的同意度越低。针对题目的5 个答案,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赋为1~5分,3分为其中的临界值。如果统计得到的均值大于临界值,说明江苏省农村居民的体育场地设施获得感比较高。如果统计得到的均值小于临界值,则说明江苏省农村居民的体育场地设施获得感比较低。

由表1中的数据可知,江苏省农村居民在体育场地设施数量、种类2 个题目上的均值均低于3 分,分别为2.92 分、2.75 分,说明江苏省居民对体育场地设施的数量和种类满意度较低;可及性题目的均值为3.07分,说明居民对体育场地设施可及性的满意度不确定。而体育场地设施获得感总体评价的均值为2.84,低于临界值。可知,当前江苏省农村居民的体育场地设施获得感较低。

2.2 江苏省农村居民的健身指导服务获得感

健身指导服务能够帮助农村居民更科学、安全、有效地开展体育锻炼活动,是农村体育得以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的体育健身指导服务主要由社会体育指导员提供,他们能够通过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健身指导服务的提供,在农村体育发展的进程中发挥带头作用。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提供的健身指导服务越好,居民在体育锻炼中产生的主观心理感受往往就越积极。因此,健身指导服务获得感,也是体育锻炼获得感的构成维度之一。该研究针对江苏省农村居民的健身指导服务获得感进行了调查和统计,结果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江苏省农村居民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配备数量,提供的健身指导以及服务态度等3个题目上的均值分别为2.41分、2.84分和2.95分,均低于临界值3分。体育健身指导服务获得感的总体评价均值为2.70分,也低于临界值3分。而其中又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配备数量这一题目的均值为最低,这说明江苏省农村居民对社会体育指导员配备数量的满意度偏低,并且这种情况也在走访调查的过程中得到了证实。在针对江苏省部分农村地区居民进行走访调查时发现,有很多村镇都没有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甚至有很多农村居民没有听说过社会体育指导员,有居民表示不知道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干什么的,没有接触过。由此可知,现阶段江苏省农村地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配备数量明显短缺,居民的健身指导服务获得感整体较低。

表1 江苏省农村居民体育场地设施获得感描述性统计结果(n=419)

表2 江苏省农村居民体育健身指导服务获得感描述性统计结果(n=419)

2.3 江苏省农村居民的体育组织服务获得感

体育组织服务指的是由农村基层体育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如组织的各种体育文化活动、体育赛事活动等。农村地区体育组织服务的质量会对农村体育人口的数量产生直接影响,也会对农村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观感受产生直接影响。因此,体育组织服务获得感,也是居民体育锻炼获得感的构成维度。该研究关于江苏省农村居民体育组织服务获得感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3。

由表3 可知,组织体育文化活动、体育比赛的频率、方式、质量3 个题目的均值分别为3.42 分、3.35 分、3.16分,均大于临界值3分。且体育组织服务获得感的总体评价均值为3.32分,也大于临界值3分。说明现阶段江苏省农村居民的体育组织服务获得感较为理想。这种情况同样也在走访调查中得到了证实,在江苏省部分农村地区进行走访调查时发现,部分村镇在农闲时节会经常组织村民开展体育文化活动或者体育比赛活动,如扭秧歌、广场舞、舞龙舞狮、滚铁环、踢毽子等,这些农村居民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在组织的体育文化活动和体育比赛活动中均有出现。

2.4 江苏省农村居民的体育技能获得感

体育技能获得感指的是个体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习得了体育运动技能,并由此产生的主观积极感受。良好的体育技能获得感是促使个体长期、持续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也是构成体育锻炼获得感的重要维度。因此,在针对江苏省农村居民的体育锻炼获得感进行研究时,也针对居民的体育技能获得感进行了调查与统计。调查与统计的结果见表4,江苏省农村居民在学到新的体育运动技能,运用体育运动技能帮助他人掌握体育运动技能3个题目上的分数均值分别为3.26 分、3.41 分、3.27 分,均大于临界值3 分。同时,体育技能获得感总体评价的分数均值为3.39分,也大于临界值3 分,说明江苏省农村居民的体育技能获得感水平较高。

2.5 江苏省农村居民的健康获得感

健康获得感指的是个体在参与体育锻炼过程中体质得到增强,并由此获得的主观积极感受,是体育锻炼获得感的构成维度。由表5可知,江苏省居民在体力和精力的提升、抵抗力的提高、身体形态的改善3个题目上的分数均值都大于临界值3分,同时健康获得感的总体评价均值也大于临界值3分。这说明江苏省农村居民的健康获得感水平较高,这一调研结果也在走访调查中得到了证实。在针对江苏省农村地区的部分村镇进行走访调查时,有居民表示体育锻炼让自己感觉更有劲了,以前走多了路就气喘的毛病也有了明显好转;还有居民表示精神头比原来好了很多,这些都表明江苏省农村居民在体育锻炼中得到了较好的健康获得感。

表3 江苏省农村居民体育组织服务获得感描述性统计结果(n=419)

表4 江苏省农村居民体育技能获得感描述性统计结果(n=419)

表5 江苏省农村居民健康获得感描述性统计结果(n=419)

3 江苏省农村居民体育锻炼获得感的提升策略

综合调研结果可知,江苏省农村居民的体育组织服务获得感、技能获得感、健康获得感水平较高,较为理想。而体育场地设施获得感和健身指导服务获得感的整体水平较低。因此,要提高江苏省农村居民的体育锻炼获得感,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针对当前江苏省农村居民体育场地设施获得感整体水平偏低的情况,应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增加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让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与配置更契合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具体操作时,可参考如下策略:(1)在开展农村地区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与配置工作之前,应全面调研当地农村居民的体育场地设施需求,并基于调研结果明确应该建设和配置什么、建设和配置多少以及如何进行建设和配置等问题,以实现补齐短板,增加有效供给的目的;(2)注意结合江苏省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资源条件、文化特色等现实情况,建设更能够凸显当地特色,被当地居民所喜欢和熟悉的体育场地设施;(3)加强农村地区体育场地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一旦发现设施安全隐患,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确保体育场地设施的质量,通过体育场地设施质量的改善,提高居民的体育场地设施获得感;(4)可以灵活运用各个村镇的广场、空闲场地,合理建设体育场地,配置体育设施,以增加体育场地设施的数量、种类和可及性;(5)将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引入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与配置工作之中,依托社会力量进一步提高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与配置质量,更好地回应农村居民的体育期待。

其次,针对当前江苏省农村居民健身指导服务获得感整体水平偏低的情况,应在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农村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以双管齐下的方式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好的体育健身指导服务,提高居民的健身指导服务获得感。具体操作时,可参考如下策略:(1)遵循自主、自愿的原则,在各个村镇中选择一部分受教育水平较高且掌握了一定体育锻炼技能的村民作为指导员,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队伍建设,为农村居民体育锻炼活动的开展提供指导;(2)聘请一部分乡镇中小学的体育教师加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让他们利用课外闲暇时间为村民提供健身指导;(3)当地政府和体育部门可以定期组织体育锻炼爱好者参加各种体育健身培训活动,鼓励有时间、有能力的体育锻炼爱好者参与健身指导活动;(4)注意挖掘和组织当地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鼓励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人带头组织和开展对应的民族传统体育锻炼活动,为农村居民的体育锻炼提供指导。

4 结语

综上所述,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的结果表明,江苏省农村居民的体育组织服务获得感、技能获得感、健康获得感水平较高,比较理想。而体育场地设施获得感和健身指导服务获得感的整体水平较低。因此,要进一步提高江苏省农村居民的体育锻炼获得感,就需要从体育场地设施和健身指导服务两方面入手,查漏洞,增供给,补短板,寻求更多可行性策略。

猜你喜欢

场地设施农村居民均值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云南富民县农村居民高血压的变化趋势及与肥胖指标的关系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精准定位,强化服务
——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管理工作的创新实践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投资研究
浅谈均值不等式的应用
均值不等式的小应用
宁夏大学体育场地设施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