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 述·EMDR在精神病性障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2022-12-31

精神医学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样本量心理治疗精神病

眼动脱敏与再加工(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cessing,EMDR)治疗,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由Shapiro F[1]创立的一种心理疗法,用于治疗创伤相关的记忆及应激症状。它也是英国国立临床评价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Clinical Evaluations,NICE)推荐的关于儿童和成人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的治疗方法之一[2]。许多研究证实EMDR治疗对缓解PTSD患者症状、主观痛苦及焦虑、抑郁症状有效[3,4],但在大多数关于EMDR治疗的研究和临床应用中,都未纳入精神病性障碍患者[5,6]。

精神病性障碍是指精神病性症状,主要是认知或感知功能障碍等,符合某种精神疾病的特定诊断标准的疾病情况[7],如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谱系及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情感障碍等[8],其发病率高[9],具有病程长、复发率高[10]、认知功能受损[11]及回归社会困难等特征,导致其预后差,社会负担大。目前对于精神病性障碍主要使用药物治疗[12],但由于药物不良反应或其他原因,部分患者服药依从性差,常自行停药,因此增加其住院率、复发率及加重症状[13]。EMDR治疗是心理治疗的一种,是PTSD的一线治疗方法,许多研究发现EMDR治疗对PTSD以外的其他精神疾病也具有疗效[3,14]。目前尚无EMDR治疗在精神病性障碍中应用的综述报道,经过文献检索,目前该领域共有2篇探索性研究,2篇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2篇RCT的随访分析,1篇RCT的再次分析和1篇研究计划。故本文对EMDR治疗在精神病性障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EMDR治疗在精神病性障碍患者中应用提供依据。

1 EMDR治疗及其机制

EMDR治疗起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由Shapiro F[1]创立的一种心理疗法,主要用于缓解创伤症状及相关记忆。EMDR治疗分为8个阶段[15],首先患者识别对创伤事件的最不安记忆,以及任何相关的负面信念、令人不安的情绪及它在身体的位置[16],然后,患者被要求专注于这些创伤事件,同时跟踪治疗师进行的双侧手指运动约30 s,在每组水平运动后,患者会立即分享他们在视觉刺激中注意到的任何情感、回忆、感知,当不良情绪消失后,再对患者进行评估,当患者想起创伤经历没有任何不良情绪及躯体反应时,EMDR治疗就完成了。目前大量研究证明EMDR治疗对于PTSD患者症状的缓解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大有裨益[17,18],对多种应激源,如躯体疾病[19]、战争[20]及心理创伤[3]所导致的PTSD的症状、创伤应激症状的缓解及社会功能的恢复有效,已被包括美国心理学会在内的许多国际机构临床指南推荐在PTSD患者中使用[2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也发现EMDR治疗对创伤之外的其他疾病和症状也有很好的疗效[3]。Raboni MR等[14]研究发现经过EMDR治疗后,创伤患者的睡眠变得更稳定,入睡后醒来的时间减少,并对患者抑郁、焦虑症状及生活质量改善明显。Acarturk C等[3]发现EMDR治疗有效改善了创伤患者的抑郁症状。Slotema CW等[22]发现EMDR治疗可缓解PTSD合并人格障碍患者的解离症状、失眠及幻听症状。

目前关于EMDR治疗的机制并不明确,但有研究发现目标导向的眼球运动,可以抑制杏仁核的活动水平,同时增强杏仁核和背侧额叶-顶叶网络结构,如左右背外侧前额叶皮质,腹内侧前额叶皮质,后顶叶皮质及中央前回之间的功能连接[23]。同时有多模态磁共振技术的研究表明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内侧前额叶的活动会增加且杏仁核的活动减少[24]。Boukezzi S等[25]发现,EMDR治疗有效的患者其前额叶的皮质密度增加。

2 EMDR在精神病性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精神病性障碍与PTSD共病率约12.4%(95%CI: 4.0%~20.8%)[26],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严重[27],且常存在严重的焦虑、抑郁及失眠等症状。药物治疗是其常用的治疗方式,但由于存在抗胆碱能作用、代谢异常等不良反应,导致患者对服药依从性差,从而导致疗效差。EMDR治疗作为心理治疗的一种,对精神病性障碍共病PTSD患者的治疗,在治疗依从性上存在显著的优势。

2010年,Kim D等[28]对45例在院的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EMDR组(n=15)、肌肉放松治疗(PMR)组(n=15)和常规治疗(TAU)组(n=15),以探究EMDR治疗对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影响。EMDR组共进行3节,每节60~90 min;PMR组也共进行3节治疗,其中第1节90 min,第2、3节60 min。分别在治疗结束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时进行随访,并在随访结束2年统计再次住院的情况。结果发现,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这三组患者在精神分裂症症状以及抑郁焦虑症状上,都有所改善,但是三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EMDR组的阴性症状改善最明显(效应量:EMDR组0.6,PMR组0.39,TAU组0.21),但三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该研究首次证明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EMDR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但由于三组间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故未显示出EMDR治疗的优势。且该研究样本量小,仅入组了住院患者,EMDR治疗次数过少,这些局限性可能对研究结果存在影响。

2012年,van den Berg DP等[29]对27例共病PTSD的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患者,进行每周1节,每节90 min,连续6周的EMDR治疗,以探索EMDR治疗对精神病性障碍的疗效。其中22例完成了治疗,只有5例(22.7%)在治疗后仍符合PTSD诊断。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PTSD症状、言语性幻听、妄想、焦虑、抑郁及自尊程度都有显著改善,但偏执想法和绝望感改善不明显。但该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如未设置对照组,也未进行随访,对评分者信度也未进行测量,故其研究结果也受这些因素制约。

2013年,de Bont PA等[30]发表了一项样本量仅为10例的RCT研究,这些被试均为共病PTSD的精神病性障碍患者。患者被随机分为延长暴露(PE)组和EMDR组,每组5例,接受每周1次,每次90 min,最多12周的治疗。该研究的首要结局指标是PTSD的症状,主要采用临床用PTSD量表(CAPS)和创伤后应激症状自评量表(PSS-SR)进行测量。次要结局指标是安全性,主要是指临床上精神病性症状以及其他精神病理学症状是否恶化等。10例患者中有8例完成了全程干预,7例在随访时不再符合PTSD的诊断标准。两组的PTSD症状在治疗期间都有显著改善,并且在治疗结束后和3个月随访时,治疗效果持续存在。除了创伤症状外,类精神病性想法和一般的精神病理学症状也有了显著的减少,但幻听和妄想症状没有显著改变。该研究结果显示,除了创伤症状外,别的临床症状也有所改善,但其幻听及妄想改善不明显,由于该RCT样本量小,其研究结果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2015年,van den Berg DP等[31]发表了一项大型RCT研究,该研究的被试来自于13家医院的门诊患者,年龄范围为18~65岁,均符合精神病性障碍或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心境障碍的诊断,并且符合PTSD诊断(通过CAPS量表进行诊断),目前存在PTSD症状,且症状出现频率至少1周/次。研究共纳入155例,随机分为三组:PE组(n=53)、EMDR组(n=55)、等待(WL)组(n=47)。PE组和EMDR组除接受常规治疗外,还接受每周1次,每次90 min,连续8周的心理治疗。WL组只接受精神科常规治疗。在WL组,患者与治疗师会面一次,告知PTSD的诊断及未来的研究过程。6个月后再次会面,WL组可以自行选择是否进行心理治疗。研究结果显示,PE和EMDR治疗都可显著改善PTSD症状(PE组效应尺度为0.78,EMDR组效应尺度为0.65)。PE组和EMDR组之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E组与EMDR组在脱落率、提前完成治疗的人数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该研究是第一次用大样本量证明了在精神病性障碍群体中进行创伤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且证实了EMDR治疗与PE治疗在疗效方面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2016年,上一研究团队报道了对上述RCT中偏执、幻听等精神病性症状的随访研究。结果发现,与WL组相比,PE组和EMDR组在治疗结束后和6个月随访时,偏执的严重程度都显著降低。在治疗结束时,与WL组相比,PE组和EMDR组的精神病性障碍缓解率更高,但在随访时,PE组的缓解率高于其他两组。在治疗结束时和随访时,PE组的抑郁症状均明显缓解。三组的言语幻听和社会功能在治疗前后未发现显著性改变[32]。

同年,该团队还针对2015年的大型RCT进行了再次分析。选取其中108例被试,旨在探索伴分离型的PTSD与不伴分离型的PTSD患者对以创伤为焦点的心理治疗的疗效。最终有82例完成了治疗,其中分离型PTSD患者18例,非分离型PTSD患者64例。研究用CAPS量表的条目29(现实解体)或/和30(人格解体)(频率≥1且强度≥2)来判定是否伴有分离型。尽管在治疗前伴分离型PTSD患者的PTSD症状更严重,但是在治疗后,其CAPS评分与不伴分离型的PTSD患者比较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得出结论:分离型PTSD患者也可以受益于以创伤为焦点的治疗,其不应被排除在这些治疗之外[33]。

2018年,van den Berg D等[34]发表了针对2015年RCT的12个月随访研究。研究发现,在12个月随访时,PE组和EMDR组在自评和他评的PTSD症状、抑郁、偏执等的改善在12个月时仍然保留。这说明两种疗法对创伤症状、抑郁、偏执等的积极疗效都得到了维持。在PE组,创伤后负性认知的严重程度较6个月随访时有显著改善,而在EMDR组该指标维持了稳定。

2020年,Valiente-Gómez A等[35]发表了一篇RCT研究计划,希望对首发精神病性障碍并伴有创伤史的患者给予EMDR治疗,以期EMDR治疗可以减少复发,改善创伤症状、精神病性症状和情感症状,并改善社会功能。该研究不同于上述其他研究的重要一点是,入组的被试并不是诊断为PTSD的患者,而是当下有创伤史和创伤症状的患者,并采用事件影响量表(IES-R>0)和主观痛苦量表(SUD>5)进行筛查。计划纳入患者80例,随机分为EMDR组和TAU组各40例。EMDR组给予每节60 min,共20节的EMDR治疗,并在研究结束后的6个月和12个月进行随访。

3 小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EMDR作为心理治疗的一种,现有研究证明其在精神病性障碍患者中应用是安全有效的,且治疗依从性较好。EMDR治疗不但改善PTSD症状,对焦虑、抑郁、偏执及幻听等症状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且在现有研究中未出现人们所担忧的精神病性症状加重的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出现[36,37]。研究显示EMDR治疗精神病性障碍伴发的PTSD症状确切,但对于偏执等精神病性症状的疗效仍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进行验证。此外,目前的大部分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对照组大多为WL组或者TAU组,使用其他心理治疗方法做对照组的研究较少,且大多数研究的样本量较小,对其研究结果还需进一步的验证。对于精神病性障碍前驱期伴发PTSD症状的疗效也缺少相应的研究。国内尚无EMDR治疗精神病性障碍伴PTSD的研究报道。未来,国内外学者可多进行EMDR治疗在重性精神病治疗领域的探索,以填补该领域的空白,为重性精神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加丰富的方案。

猜你喜欢

样本量心理治疗精神病
一种基于进化算法的概化理论最佳样本量估计新方法:兼与三种传统方法比较*
样本量与东方蜜蜂微卫星DNA遗传多样性参数稳定性的关系
团体心理治疗对酒依赖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网络Meta分析研究进展系列(二十):网络Meta分析的样本量计算及精确性评估
医学研究中样本量的选择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完形填空专练(五)
心理治疗的常见误区
精神病
能治疗心理疾病的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