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心磷酯抗体综合征合并弥漫性肺泡出血患者的救治及护理体会

2022-12-31徐小燕吕张红

护理与康复 2022年5期
关键词:肝素抗凝血栓

徐小燕,吕张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杭州 310003

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指持续性抗磷脂抗体阳性患者出现以血管内血栓形成和(或)病态妊娠为特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1]。抗磷脂抗体触发自身免疫反应,直接损伤肺泡毛细血管,坏死细胞释放炎症因子引起弥漫性肺泡出血(diffuse alveolar hemorrhage,DAH)的发生[1]。APS合并DAH一旦发生,病情发展较快且复杂严重,在及时救治的情况下病死率仍高达37%[2]。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在2020年8月收住1例APS合并DAH患者,经治疗与护理,患者病情好转,住院29 d后好转出院。现将救治经过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病例简介

患者,女,75岁,因“发热1周余,加重1 d”于2020年8月16日拟“肺炎、呼吸衰竭”收住入院。患者1周内病情进展迅速,出现意识模糊,当地医院肺部CT检查显示两肺弥漫性感染性病变;予紧急气管插管,对症治疗,患者指氧饱和度仍进行性下降,专家会诊后予体外膜肺氧合(exre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呼吸支持后转运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进一步治疗。入院时患者处于药物镇静状态,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压力控制模式;ECMO转速2 610 转/min,流量3.56 L/min维持。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啰音。查白细胞计数9.1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4.8%,血红蛋白81 g/L,血小板计数38×109/L。入住重症监护室,改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加环素抗感染,甲泼尼龙琥珀酸钠120 mg冲击疗法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间歇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平均动脉压>65 mmHg。行床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以维持容量平衡及肾脏替代治疗。支气管镜检查见主气道大量血性痰液,清理呼吸道后见气道壁仍有间断少许渗血,考虑弥漫性肺出血可能,予激素加量治疗。多次输注新鲜血浆、悬浮红细胞、血小板等,改善凝血功能,纠正重度贫血,改善携氧能力。入院第7天患者氧合指数改善,复查支气管镜显示气道壁出血水肿好转,ECMO脱机评估通过,撤除ECMO,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停用CRRT,停用血管活性药物,平均动脉压>90 mmHg。第8天血气分析显示全血乳酸为1.7 mmol/L,血液酸碱度pH 7.48,PO284.7 mmHg,经过呼吸锻炼8 h,患者顺利拔除气管插管,撤去呼吸机。入院第11天后激素减量维持,患者循环呼吸及凝血功能稳定,转入普通病房治疗。查APS相关抗体:抗心磷脂抗体-免疫球蛋白M 129.57 mplU/mL,查抗核抗体阴性,血管炎二项(髓过氧化物酶、蛋白酶3)阴性,D-二聚体7 925 μg/L FEU。狼疮抗凝物标准化比值0.72。双下肢B超显示右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形成。多学科疑难病例讨论考虑无风湿免疫性疾病因素,血管炎证据不足,首先考虑APS合并DAH。患者住院期间出现应激性精神障碍,对症处理后好转,期间遵医嘱以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输液补充营养。复查白细胞5.6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0.8%,血红蛋白96 g/L,C-反应蛋白6.77 mg/L,降钙素原0.10 ng/mL,D-二聚体2 592 μg/L FEU。入院第29天,患者呼吸湿化治疗仪氧浓度21%的情况下血氧饱和度维持100%,停氧2 h患者无气促,无心率增快,予带药出院。出院后每2周跟踪随访一次,随访60 d,患者病情稳定,生活基本自理。

2 护理

2.1 院前急救及ECMO快速转运

有机械通气指征的患者6 h内行机械通气能有效改善患者呼吸症状[3]。研究指出ECMO的呼吸辅助功能能为机体提供良好的内环境,使用ECOM转运极危重症患者虽可能有并发症,但降低了转运死亡风险[4]。该患者安全从基层医院转运至上级医院是整个救治过程的重要环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到转诊需求,立即开展远程会诊,明确患者符合ECMO转诊治疗指征,建立绿色通道,派出应急救援队伍,携带 ECMO设备及ECMO外出急救包迅速出发。应急团队到达现场后与主管医生、护士交接并再次评估患者的ECOM使用指征,与家属沟通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行置管上机,做好断电(手摇柄)、设备故障、心搏骤停等预案,准备途中2~3 h所需氧气量(>80 L)。途中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ECMO的流速和流量、导管固定通畅等情况,实时做好病情记录。该患者历经2 h 17 min转运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治疗师、ECMO特制转运治疗车、转运呼吸机、转运电梯全速预备齐全,迅速将患者转入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妥善安置患者后,急诊护士与重症监护室当班主管护士做好病情、物品、护理重难点的交接。

2.2 呼吸功能支持

该患者处于药物镇静状态,RASS评分-4分,每日晨交班后暂停丙泊酚及布托啡诺注射液泵注,执行唤醒计划,唤醒前检查管道固定情况,确保上肢保护性约束妥当,防止意外拔管。患者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联合ECMO辅助呼吸支持,采用肺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5]。实时监测心率、血氧饱和度、潮气量等判断是否低氧及氧疗效果,每4 h监测血气分析,根据氧合指数调整氧浓度。协助床旁行支气管镜检查及吸痰,气囊压维持在25~30 cmH2O。检查中关注气道痉挛和气道内出血情况。检查后肺灌洗液送检细菌、真菌、结核等检验。入院第8天查血气分析、凝血功能、感染指标等,检查结果提示氧合指数改善、感染好转予撤机。患者撤机后情况稳定,改用压力支持通气模式行呼吸功能锻炼,期间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全血乳酸1.7 mmol/L,血液酸碱度pH 7.48,PO284.7 mmHg,8 h后予拔除气管插管,给予文丘里面罩30%氧浓度给氧。拔管后患者呼吸平稳,SpO299%,转入专科病房,予呼吸湿化治疗仪,30%氧浓度给氧。出院前1 d调节至21%氧浓度给氧,停氧2 h后患者无气促,无心率增快,予带药出院。

2.3 抗凝监测管理

抗心磷脂抗体会加速血小板聚集,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加速血栓的形成。ECMO也会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栓生成率提高20%[6]。有效抗凝治疗是预防血栓形成的关键。予患者ECMO及CRRT治疗,为避免血栓形成及管路凝血,持续使用肝素抗凝,但支气管镜检查提示肺泡弥漫性出血,继续使用抗凝剂可能发生致命性大出血,护理难点是平衡体外循环治疗和抗凝后增加的出血风险。患者接受ECMO治疗后采用最低剂量抗凝疗法,每2 h监测患者活化凝血时间(activated clotting time,AC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ACT控制在120~140 s,APTT控制在45~60 s,予肝素钠1~4 mL/h泵注维持抗凝(12 500 U肝素钠加入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根据ACT及APTT结果调节肝素泵的速度。CRRT采用无肝素治疗,每8 h监测患者血常规、凝血功能、D-二聚体。做好血栓及出凝血监测,每班观察离心泵的底座、模拟肺、管路接头、三通等血栓容易形成的部位。每4 h测量氧合器前后膜压差,膜压差过大、离心泵声音异常时用强光手电筒协助观察模拟肺,查看有无血凝块。每班评估患者意识、瞳孔变化,皮肤黏膜有无新增出血点,腹股沟、颈部置管处的敷料有无渗血、渗液情况。采用B超、CT等监测血管、脏器有无血栓。该患者B超显示置管周围附壁血栓形成,双下肢动脉粥样斑块,右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形成。吸痰时关注有无气道出血,吸引负压≤150 mmHg。该患者每次吸痰均能吸出中等量的淡红色痰液,在支气管镜检查吸引、激素加量治疗后痰液减少,拔管后无明显血痰咳出。患者血小板异常减少,重度贫血,最低时血小板为29×109/L,血红蛋白62 g/L,遵医嘱多次交替输注新鲜血浆、悬浮红细胞、血小板等,不同成分血制品间隔1 h以上输注,共计输血16次,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凝血功能。考虑该患者为APS合并DAH,但患者未出现重要脏器内血栓,可能与早期应用ECMO全身肝素化有关,在DAH控制后改低分子肝素抗凝,出院后予利伐沙班口服抗凝,并未出现DAH加重。

3 小结

ECMO作为危重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手段之一,为机械通气难以治愈的呼吸衰竭患者提供了临时体外呼吸支持, 为下一步治疗创造条件。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学的联合救治机制,快速反应的应急救援团队,为构建院内外危重患者抢救与转运奠定基础。APS并发DAH,将APTT及ACT维持在低水平,严密监测血栓形成及凝血情况,维持有效的抗凝和出血平衡是患者的护理重点。

猜你喜欢

肝素抗凝血栓
低分子肝素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中的效果探究
缺血性脑卒中伴房颤患者抗凝现状研究*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Mutually Benefi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