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植物牛膝栽培管理技术

2022-12-31王喆金虎

中国林副特产 2022年2期
关键词:主根牛膝菟丝子

王喆,金虎

(1.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2.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牡丹江分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0)

牛膝(AchyranthesbidentataBlume)是苋科、牛膝属植物,多年生草本。根圆柱形,茎有棱角,叶对生,椭圆形至披针形。夏秋开小型绿色花。穗状花序。牛膝含皂苷[1]、蜕皮甾酮[2]、钾盐与粘液质等。中医以根入药,性平、味苦酸,生用活血散瘀,主治经闭、痛经;制用补肝肾、强筋骨,主治腰膝痹痛、关节不利等症[3]。牛膝是久享盛名的四大怀药之一,栽培历史悠久,生产于河南古怀庆府,包括沁阳、武陟、孟县、辉县、博爱县一带,故称怀牛膝[4]。现河南主要栽培于新乡地区[5]。河北、山东、山西、四川、辽宁等地均有种植。牛膝适应性较强,引种极易成功[6]。

作为中药经济植物牛膝一直有较好的市场需求量,也导致引种和栽培的不合理和不科学性。根据多年的牛膝栽培经验和生产实际,对其栽培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概述。

1 生物学特性

1.1 生长发育规律

牛膝为深根系植物,主根最长达1 m左右。种子发芽率与生长年限有关。1年生植株结的种子称“蔓苔籽”,生育期短,质量差,发芽率仅为10%~20%;2年生植株所结的种子称“打籽”,生育期长,质量好,发芽率可达70%~80%。生产上一般都用“打籽”供繁殖用,“蔓苔籽”发芽率低,早花,一般不用。

牛膝生长周期为200~300 d。但人工栽培中只控制其生长期为130~140 d,植株生长虽不繁茂,但当年开花少,主根粗壮,品质优良。生长期太长,植株的花和果增多,根部纤维多容易木质化而品质差。一般花期在8~10月,8月以后为根部生长旺盛期。10月下旬植株开始枯黄进入休眠期。

1.2 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2.1 温度。牛膝适应性较强,适宜于温暖而干燥的气候环境,不耐严寒,在气温-17 ℃时植株被冻死,只做1年生药材栽培,不能越冬。生长期间若遇到较低温度,则生长缓慢。种子在21~23 ℃条件下,湿度适宜,播种后4~5 d出苗;温度降低,则延缓发芽。

1.2.2 水分。牛膝喜较干燥的环境,在向阳、排水良好、土壤较干燥的地方栽培,有利于主根向地下深处生长。多雨潮湿,土壤水分多,地下水位高,对其生长不利,主根短小,多分叉。雨季应注意排水。不同生长期对水分要求不同,播种到出苗期及秋季根部膨大期应适当浇水,生长中期水分过多,长引起徒长,不利于根部发育。8月以后,根部生长较快,此时应注意浇水,否则影响根部的产量。

1.2.3 光照。牛膝作为喜光植物,应尽可能满足生长所需的充足光照条件。实践经验显示在荫蔽条件下,根部生长受阻,产品质量严重降低。

1.2.4 土壤。牛膝喜土层深厚的沙质土壤。生产实践中发现,在粘土及碱性土上生长,主根短而细,支根、侧根多且成须根状,影响品质。

2 栽培技术

2.1 品种选择

河南武陟县产的怀牛膝即为牛膝。由于栽培上的变异,根据其叶脉的不同,有不同的名称。叶脉较粗而突起明显,形似核桃树叶者称为核桃纹;根茎部肥大者称“大疙瘩”,较小者称“小疙瘩”。一般认为怀牛膝中以核桃纹品种最佳,但数量不多,其次为“小疙瘩”,再次为“大疙瘩”。

2.2 选地整地

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在粘土地上种植,主根短,侧根多,影响品质。牛膝对前茬要求不太严格,大田和蔬菜地均可种植。怀牛膝是深根系植物,故要求深耕。耕翻前每亩施堆肥或厩肥3000~4000 kg,加过磷酸钙25~40 kg。耕后耙平,作1.4~2.4 m宽畦,长短不限。

2.3 繁殖方法

牛膝的繁殖方法在实践生产中常用种子繁殖。

2.3.1 选种处理。在收获时根据品种特性,选择植株高矮适中,小枝密,叶片肥大,健壮,根条长,上下粗细均匀,根茎部分分枝不超过3个,颜色较白的作种。在北方冬季放在窖内贮藏过冬。翌年春季取出,种在未种过牛膝的地块,施足基肥,按照行株距0.5 m×0.3 m栽下,加强田间管理,在种子成熟时割下果枝,晒干,脱粒备用。播种前将种子浸泡于20 ℃温水中24 h,捞出沥干,播种。也可以浸种催芽后播种。

2.3.2 播种期。牛膝种子发芽率达80%左右,温度为21~23 ℃,有足够的湿度时,播后4~5 d出苗。播种期因种植的地区和收获产品的目的不同而异,不宜过早或过晚。无霜期较长的地区播种可晚,无霜期较短的地区播种易早。过早,地上部生长快,结籽多,根极易分叉,呈现木质化,影响根产品的质量;过晚,产量低。在北京地区5月下旬或6月初播种,四川多在7月上中旬,河南以7月初播种为宜。收种子的,在北京以4月中旬为好。播种过晚,籽粒不饱满,质量差。播种期是关系到产品质量和产量的大问题。

2.3.3 播种方法。南方多采用撒播,将处理好的种子拌入细土,均匀撒在畦上,轻轻耧耙一遍,使种子落入土中,然后镇压1次,保持湿润。北方常用条播,按行距12~30 cm开1~2 cm深的浅沟覆土以盖没种子为宜,盖土过厚影响出苗。播种宜在下午进行,夏天高温影响出苗。一般播后4~7 d出苗。每亩播种量为0.5~1 kg。

2.4 田间管理

苗高17~20 cm时,按照株距、行距(13~20 cm)×(12~30 cm)。间苗应注意拔除徒长苗、茎基部颜色不正苗、病苗、弱苗。密度因天气因素、土壤肥力、栽培习惯而定。定苗前后进行2~3次浅锄松土,既可除草,又有助于主根生长。

一般在定苗后,叶片呈黄色,应追施稀薄人粪尿。基肥充足的,可不追肥。河南主产区的经验为“7月苗,8月茎”。就是说,追肥必须在7~8月内进行,促进根部发育。株高40 cm以上,长势过旺时即行打顶,以免徒长。将顶部割除,控制株高在45 cm左右。幼苗期需少量多次浇水。多雨季节需注意排水,切忌地内积水,以免烂根。

3 病虫害防治

3.1 病害

主要病害为牛膝白锈病和菟丝子。

3.3.1 牛膝白锈病。牛膝白锈病病原物为牛膝白锈菌,属鞭毛菌亚门,霜霉目。植株地上部分均可受害,收获后清园,将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处理,减少越冬菌源,发病初期喷洒1∶1∶120波尔多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0~14天1次,连续喷洒2~3次;

3.3.2 菟丝子。菟丝子以其线形黄绿色茎蔓缠绕寄主植物上,生出吸盘,吸收寄主营养和水分,播种前汰除混杂在种子中的菟丝子种子,菟丝子危害初期,用鲁保1号粉剂直接喷施,每亩用菌粉1.5~2.5 kg,喷施菌剂应在16:00以后进行,最好在雨后或冒小雨进行,如用喷雾法,则应在田间菟丝子基本出土后,将菌粉加水100 kg于傍晚喷雾,发生少量时,及早在菟丝子开花前,人工拔除并带出田外暴晒后烧掉。

3.2 虫害

主要虫害为银纹夜蛾和朱砂叶螨。

3.2.1 银纹夜蛾。银纹夜蛾俗称弓背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幼虫食害叶片,危害率最高达73.5%,平均为33.7%。,行走时体背拱曲成弓背形,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多发生在平坝附子产区,幼虫3龄以前抗药力低,药剂防治效果好,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洒,或用50%杀螟粉超低量喷雾。

3.2.2 朱砂叶螨。朱砂叶螨又名红蜘蛛、红叶螨、棉花红蜘蛛,成、若螨均在叶背吸食汁液,受害叶最初出现黄白色斑,后变红,高温干旱易引起猖獗发生,施肥水平高,植株生长健旺,叶片浓绿质厚,其发生数量明显受到抑制,反之,则有利其发生,前茬为豆类的田块发生早而重,化学防治掌握在点片发生阶段,及时喷洒三氯杀螨醇、三氯杀螨砜、双甲脒、尼索朗、克螨特以及有机磷等药液。

4 开发与应用

牛膝含有大量生物碱,其功能可以补肝益肾、强壮筋骨、通经络、散恶血。临床常用于治疗寒湿,腰膝骨疼酸软,四肢拘挛、经血不调、产后瘀血腹疼、血淋、跌打损伤及屈膝碍等症,是中药方剂常用通络活血药物之一。牛膝根入药,主治经闭、痛经、腰膝酸痛、筋骨无力、淋症、水肿、头痛、眩晕、牙痛、日疮、吐血、衄血等。牛膝茎叶中含有蜕皮激素,以8~9月含量最高,可以开发利用,牛膝提取液可制成沐浴液、按摩霜等,因其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故对腰扭伤、关节痛等有治疗作用[6]。牛膝经济价值较高,用量大,耐旱,适宜黄河流域沙壤土地区栽培。雨水多的地区不宜发展生产。过去由于许多地方盲目引种,造成牛膝药材积压,使农民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但近年来价格有所回升,市场需求大,价格稳定,适宜种植地区可以栽培发展生产。

猜你喜欢

主根牛膝菟丝子
外来入侵植物粗毛牛膝菊研究现状及防治对策
三七主根皂苷组分含量与生态因子的关系
入侵植物牛膝菊研究进展
菟丝子
黄芪幼苗根系生长发育与GR24和IAA的关系
基于机器视觉的三七主根形状分类方法研究
植物的“嘴巴”
“偷”基因的菟丝子
基于ITS 序列鉴别特色民族药材土牛膝及其混伪品的研究
男人的护腰好物——菟丝子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