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医文化融入“预防医学”课程的实践初探

2022-12-30孙维权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51期
关键词:预防医学医学思政

王 可,孙维权,王 璐

(湖北文理学院 基础医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

“预防医学”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医学专业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修课程,课程内容在整个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作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学科基础课,通过“预防医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预防医学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同时获得研究设计、数据分析及疾病预防所必需的理论技能和实践技能。全面推进“预防医学”课程思政教育,对推进“五术”医学教育和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1]。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应引导学生理解红医文化的基本内涵,培养家国情怀,坚定政治理想;帮助学生树立技术优良、务实创新、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弘扬无私奉献、埋头苦干的优良工作作风;明确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意识。教育学生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2]。

一、红医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在“预防医学”课程中的必要性

红医文化以传统中国文化为基础,产生于红军时期的军队,其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红医文化主要包括:政治坚定、技术优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将红医文化融入“预防医学”课程,通过对革命历史的回顾,对战争年代相关英雄人物和事迹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红医文化的理解,可以帮助医学生做到“又红又专”,将学生培养成为对中国共产党绝对忠诚、对患者极端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全心全意为患者健康服务的“新时代红医大学生”[3]。基于此,“预防医学”课程思政以“五术”医学人才培养为建设目标,探索形式多样、内容全面、逻辑清晰、环环相扣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让红医文化深度融入学生思想。

二、红医文化思政元素衔接点

(一)政治坚定

“预防医学”课程《绪论》章节介绍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始终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卫生事业成就:全球范围内最早消灭天花;人均平均预期寿命从35岁显著升高至77岁;开展了以“全社会动员和多部门参与”为特色的爱国卫生运动并获得世界表彰[4]……所有这些中国特色的成功实践,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密不可分,成为学生树立“四个自信”在健康领域的实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爱国主义情怀,坚定理想政治信念,在全球化大格局中勇敢肩负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的光荣使命。

(二)技术优良

始终秉承尊重科学、尊重事实的治学态度并贯穿于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对于年度体检必要性展开辩论,在社区预防服务教学中通过案例讨论,培养学生的循证能力和批判思维;将临床个体的微观与公共卫生的宏观相结合,启发学生立足于我国国情分析决策,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同时开展混合式教学,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通过发现青蒿素的屠呦呦、“抗疫英雄”钟南山等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向业界前辈学习,大力宣扬不畏艰险、不忘初心、务实创新、精益求精的医学精神[5],加强“知识扎实的学术”和“本领过硬的技术”教育。

(三)无私奉献

为人民服务精神已载入医学生誓词,胸怀百姓疾苦、心系人群健康是医者的仁心与大爱。课程建构以健康生态学模型为主线,帮助学生建立大健康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健康决定因素》章节强调健康是最基本的人权,所有生命健康的因素都应该获得全程呵护、建设与管理;应通过改善社会结构性因素来扶助弱势群体,实现健康公平;健康本源学强调促进人群健康和幸福感,这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一致。开展专题教育,使学生明确医生的重要使命,培养学生“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意识,不畏艰险、敢于牺牲,苦干实干、无私奉献[6]。

(四)救死扶伤

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以尊重的方式共同制定临床决策。无论是社会和政策层面中的健康决定因素还是诊室内针对患者开展的临床预防服务,都致力于培养对于患者和服务人群的尊重、理解和共情。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为传染病的控制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弘扬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意识。拓展第二课堂,让学生真正走近患者,走进社区,通过体察和反思培养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倡导医者仁心仁术,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时刻警示学生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三、红医文化思政育人点与课程知识点切入思路

红医文化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产生于红军时期的军队,其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

(一)从党史中学预防经验

历史不能割断,传统不容忽视。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发展壮大经历了风风雨雨、峥嵘坎坷,在专业知识点学习的同时融入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故事,对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养爱国情操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在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列举我国在公共卫生方面的巨大贡献,渗透党史教育和爱国教育。如讲述2003年“非典”肆虐、2008年汶川地震等内容,激发学生的红色精神传承和爱国主义情怀。由远及近、深入浅出地将党的疾病防控案例、党员的先进事迹融入课程知识点中[7]。这些内容对于加强学生党史教育、提高道德品质具有很大的作用。

(二)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学预防智慧

预防医学的思想最早起源于中国,疾病的三级预防策略贯穿预防医学的各章内容。如公元303年关于狂犬病预防措施的相关记载“仍杀所咬犬,取脑敷之,后不复发”;16世纪有关传染病天花的预防措施“人痘接种术”;病因预防的思想“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等[8]。在传授管理知识之余,既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让学生领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与魅力,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见表1)。

表1 传统中华优秀文化学习和课程知识点融合举例列表

(三)从自我实践中学预防理念

如何让学生将课堂理论知识理解深入并融会贯通,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基于“预防医学”的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非常重要。例如要求学生结合时事政治,讨论“预防医学”课堂中“环境污染与健康”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间的关系,通过在课堂中引入相关的时事政治内容,使学生深入理解我国环境治理方针[9]。在学习《控制烟草使用》章节理论后,深入社区开展禁烟宣传活动,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烟草控制相关科普,告诫学生在工作岗位要从自我做起,以身示范,倡导并帮助病人戒烟。通过课下自我实践,加强学生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贯彻立德树人教育理念。

四、红医文化融入“预防医学”课程思政的四条途径

(一)红医思政融合

紧紧围绕红医文化实质,结合临床医学专业特点,凝练符合时代特点和时代需求的红医文化精神:政治坚定、技术优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开展以红医文化为主要思政元素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实现红医文化“进课堂、进校园、进教材”。“预防医学”课程知识体系中红医文化主要集中在:医学人文价值取向、对患者健康的尊重、对人群健康的维护、对技术精益求精及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课程思政将围绕以上内容实施。

(二)课堂内外融合

结合课程内容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拓展课程思政平台。在卫生服务模块,学生应用理论课堂知识,以患者身份走访医院体察诊疗过程,体会到医生的人文关怀与医患沟通对于患者的重要性。在社区预防模块,学生深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门诊调查和家庭走访,深入了解影响患者健康的因素,运用文学叙事的理念,通过撰写“人文病历”书写真实的故事来深入思考医学本质。

(三)多样化教学模式融合

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共同促进思政融合。如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构建“传染病暴发”场景,实施躬行体验式实践教学。学生可以以第一视角参与整个事件处理过程,将抗疫精神融入课程教学,将抽象的红医文化可视化、具象化,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完全沉浸代入式教学并在潜移默化中赓续红医精神,进而提升医德修养。此外,还可以采取PBL教学、案例讨论、翻转课堂、情景再现、头脑风暴、课后走访等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与红医精神相关的生动场景,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更好地体会红医文化力量。

(四)打造红医文化育人的四类课堂

一是优化第一课堂。在“预防医学”课程中融入红医文化,将体现红医文化的图片、视频、文字等贯穿其中,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二是激活第二课堂。将红医文化与“立德立行、求是求新”校园文化内涵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动觉学习”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使其更好地感受红医文化,借助实践基地,组建学生社团、兴趣小组,分批组织学生定期到社区、敬老院、福利院、康复中心等地开展医疗卫生知识宣传,从学校小课堂延伸到基层大课堂。三是注重社会课堂。组织学生开展红色卫生资源探索、红医文化宣讲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和学以致用能力。四是拓展网络课堂。结合身边的“最美医务人员”开展网络座谈会,通过分享使学生主动学习他们高尚的医德,明白具备医德素质的人就在身边。结合课堂特色和专业特点构建集教育、理论、实践、服务于一体的红医文化育人课堂。

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始终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临床学生专业特点开展“预防医学”课程思政教育,对临床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可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在“预防医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医学人文要素,尤其是红医文化精神,注重从思想教育出发,明确疾病三级预防策略,树立预防为主的现代医疗观念,在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过程中提升社会责任感,贯彻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树立环保意识,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预防医学医学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医学的进步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改革及创新
医学
医学、生命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