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蔗区农业推广服务系统运行现状和发展的研究

2022-12-29李如丹

甘蔗糖业 2022年5期
关键词:蔗农甘蔗云南省

冯 璐,邓 军,李如丹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云南开远 661699)

0 引言

云南省位于我国的西南面,滇南和滇西一带光照充足,冬季无霜或少霜,昼夜温差大,十分有利于甘蔗糖分积累,因此,甘蔗种植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1]。但由于云南省甘蔗产业生产力水平低下,管理成本高,2018年云南省甘蔗平均单产为 63.3 t/hm2[2],相比之下巴西甘蔗种植单产可达到 75 t/hm2[3]。再从甘蔗收购价来看,自2010年后甘蔗收购价稳定在 420元左右。巴西的甘蔗收购价仅 200元/t左右[3],按8 t甘蔗生产成品糖1 t计算,云南省每生产1 t成品糖的原料成本就要高出1760元。可见云南省甘蔗产业缺乏与进口糖竞争的能力[4],因此,云南甘蔗产业迫切需要采用新技术,以提高产能,并降低成本。

信息技术是市场竞争的重要保障,它可以带来新的生产、供应和销售方式,增强农业产品竞争力[5]。云南省甘蔗产业信息化系统发展多年,取得了一定成果,包括“云南甘蔗电脑专家栽培系统”“甘蔗原料高效管理系统”“甘蔗地理信息系统”“甘蔗种质资源数据库系统”“甘蔗砍收辅助决策系统”“甘蔗品质自动分析系统”“甘蔗糖厂短信服务系统”“制糖企业甘蔗种植补助奖励微机管理系统”“制糖企业物资库存管理系统”和各类科普信息网站等一整套甘蔗产业信息化系统[6-10]。按照用户,这些甘蔗产业信息化系统可分为针对广大蔗农的农业推广服务系统和针对企业的生产管理服务系统,本文主要研究蔗区农业推广系统的运行情况。蔗区农业推广系统的功能主要如下:①对蔗农提供农艺指导,包括栽培技术、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等;②对蔗农及时传播包括惠农政策、种子苗木、农业机械化等农业信息。农业信息服务系统的高效运行可以保证制糖企业获得优质、稳定、廉价的原材料供应,同时提高蔗农种植积极性和收入,促进甘蔗产业发展。本文旨在通过调查研究现有信息化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方案,从而为云南省甘蔗产业信息化的发展指明方向。

1 调研方法

云南省蔗区主要位于西部和南部,其中多数地区都属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关于农业信息服务现状分析主要来源于在 2018/19年榨季对云南省红河县和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下文简称孟连县)的农业信息化问卷调查。红河县位于云南省南部,地理位置上距离云南省发达地区昆明、玉溪较近,毗邻多条高速公路,交通和通信较为便利;相对而言,孟连县地处云南省西南边境,距离云南省发达地区较远,与缅甸接壤,交通与通信条件较差。本次调查以这2个县作为对比,通过两方面信息的比较来评价甘蔗产业信息化系统目前的运行情况,以及现有蔗区农业推广系统的优点和不足。调查总共随机发出问卷200份,调查对象样本充足,符合统计要求,调查样本结果能支持本研究结论。

2 调研分析与结果

问卷调查包括蔗农的文化水平、现实生产状况、对信息化系统的了解和使用情况、对信息化系统的期望及建议等。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影响蔗农信息系统运行的问题主要有以下3点:①蔗区发展水平不均衡;②蔗区信息化网络建设落后;③农业信息服务质量较差。

2.1 蔗区文化水平落后且不均衡

孟连县和红河县在云南省都属于经济较落后的地区,但由于地理位置等原因,导致其蔗区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差异,主要体现在蔗农文化水平、生产力水平上。因此,对农业信息化的接受程度也有很大差异。

我国已基本普及9年制义务教育,但在边疆民族地区这一情况不容乐观。图1所示为本次调研中红河县与孟连县受访蔗农的文化程度,从中可以看出:孟连县教育普及程度较差,受访蔗农中有30.9%未完成小学教育,而在红河县只有6.3%。另外,红河县受访蔗农中有 44.2%接受过初中以上教育,而孟连县仅 14.9%。再对比 2县蔗农接受成人再教育的情况,红河县蔗农接受过包括自学、农技学校、新技术培训等成人再教育的比例接近3/4,而孟连县的蔗农中仅有近1/3接受过成人再教育。

图1 蔗农文化程度

蔗农受教育的水平将直接影响蔗农在生产过程中新技术的使用,因此,红河县甘蔗生产机械化的程度要高于孟连县。如图2所示,孟连县52%的蔗农生产未使用任何机械化设备,而机械化设备主要用于整地,种植机械、中耕机械、收割机械仅少量使用。反观红河县,仅30%不到的农户未使用机械化设备,除了整地机械,中耕机械和收割机械都有较大规模使用。

图2 甘蔗生产机械化程度

由于生产力水平的差异,使得孟连县与红河县的蔗农收入有较大的差异。本次调查范围中,孟连县蔗农约60%人均年收入在3000元以下;而红河县蔗农人均年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仅占30%左右。由于蔗农文化水平和生产机械化水平的差异较大,造成了蔗农对农业信息化的接受程度不同。孟连县蔗农有48%从不关心农业信息,仅依据自己的经验来生产,而在红河县这一比例仅为27%。相反红河县有53%蔗农认为接收农业信息很有必要,而在孟连县这一比例仅34%。

从蔗农文化水平、生产力水平上来看红河县发展要优于孟连县,但从蔗农年龄结构来看,红河县相比孟连县有一定的劣势。图3所示为2县本次调研受访蔗农的年龄结构,孟连县蔗农年龄结构较为均衡,而红河县蔗农年龄主要集中在36~40岁年龄段,从中可以看出在经济较发达地区,青年人口对于甘蔗种植的积极性不高,这一现象将影响整个甘蔗产业未来的发展。

图3 蔗农年龄结构

2.2 蔗区信息化网络建设的落后

目前制约云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蔗区农村信息化网络建设落后。云南省主要的甘蔗产地都在偏远边疆地区,基础设施落后。如红河县和孟连县刚实现村村通卫星电视,何时能实现村村通宽带网络还是未知数。因此,网络环境差、规模小、覆盖面狭窄,成为制约农民宽带上网的瓶颈,也是目前云南省甘蔗产业信息化发展的重大阻力之一。如图 4所示,本次调查中,红河县的蔗农大多数人表示不会用电脑获取农业信息,而孟连县有近 10%蔗农表示会使用计算机网络获取农业信息,这一现象可能是由于孟连县蔗农中年轻人占的比重较大。对于不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原因,红河县蔗农多数表示家里没装电脑;而孟连县蔗农有一半表示家里没装电脑,另外一半则表示没有宽带连接,仅有少数蔗农表示可以在村公所上网。由此可以看出,计算机网络在蔗区还远未做到普及。

图4 蔗农获取农业信息的途径

最近几年随着云南省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逐渐在蔗区普及,特别是经济水平较好的红河县有 57%的蔗农会使用手机上网查询农业信息,而孟连县有 27%蔗农会使用手机上网查询农业信息。由于智能手机价格低于电脑,且智能手机的操作远比电脑简单。因此,在蔗区经济发展落后、蔗农文化水平较低的前提下,智能手机的推广相比电脑有更大的优势。但现有的农业信息服务系统都是针对电脑平台开发的,而针对智能手机的APP还未见应用,蔗农普遍认为用手机上网查询农业信息不方便。

2.3 农业信息服务质量差

在云南省蔗区,传统技术培训通常以农业专家下乡培训和糖厂技术员指导的方式完成。由于云南省蔗区地处偏远,农业专家下乡次数有限,因此,造成培训覆盖面较小。图 4所示红河县仅11%蔗农接受过农业专家培训,而这一比例在孟连县仅为3%。实际上在云南省蔗区,农业专家培训经常是针对糖厂技术员开展,再由技术员推广至蔗农。在实际推广过程中由于技术员专业素质和蔗农文化水平的影响,推广工作效果参差不齐。红河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较好,有约 48%蔗农经过技术员培训,但在孟连县这一比例仅 12%。另一方面,由于甘蔗产业是孟连县的支柱产业,村公所一级的政府组织也积极参与农业信息的推广工作, 62%的孟连县蔗农会从政府部门获取农业信息;而在红河县,这一比例仅占 28%。通常在农业技术培训中会遇到以下问题:农业科技推广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服务难以到位;农业科技推广培训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农业科技供给不足且供需脱节;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应用科技难以普及;经费投入不足,难以适应农业科技推广培训实际[11],这些问题在云南省蔗区中普遍存在。

由于云南蔗区地处偏远,农业专家难以提供普遍的信息服务,采用农业专家系统是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于1999年完成了云南甘蔗栽培专家系统 1.0版的开发工作,该专家系统供云南15个县进行试点推广,该系统通过应用检验后,发现一些功能和技术存在问题,特别是仅限单机使用情况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十五”期间,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对原系统进行了改进,推出云南甘蔗电脑专家系统2.0版,该版本专家系统由云南省民委统一委托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所进行网络集成,形成云南甘蔗农业专家系统网络,提供云南蔗区进行推广使用。此时所进行网络集成的农业专家系统可见http://www.yndnny.com/(云南电脑农业网)。该网站内容陈旧,而甘蔗电脑专家系统并未上线运行。由此可见,云南省甘蔗电脑专家系统目前仅由少量技术员掌握,而广大蔗农并未接触此系统。

图5所示为蔗农对农业信息的关注度,其中农业政策、致富信息、种子苗木、病虫害方面是蔗农比较关心的农业信息。由于红河县甘蔗生产机械化程度较高,红河县蔗农对农业机械化的关注程度要远高于孟连县。云南省建有为甘蔗产业服务的门户网站“云南糖网”“甘蔗科技网”“中国昆商糖网”“云南省12316三农公益热线”“云南农业信息网”等多家涉及甘蔗产业信息的网站,但从中可以看出,蔗农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的农业信息微乎其微。其原因除了蔗区通信及计算机普及问题外,农业信息网站缺乏蔗农关心的问题也是原因之一。对比现有的农业信息网站可以看出,“云南糖网”侧重于市场行情,虽然有农业政策板块,但对惠农政策报道不够及时。种植技术类的信息服务虽然开辟了“甘蔗种植制糖技术专题”,但在该专题内仅对种植技术新闻进行转载,未做整理归纳,蔗农很难通过这一专题解决现实种植问题。“甘蔗科技网”涉及中国甘蔗产业行业新闻、相关政策、甘蔗新品种、种植技术、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原料高效管理、甘蔗机械化等内容,但该网站对农业政策、甘蔗新品种和病虫害动态等信息更新较慢,且甘蔗生产机械化模块信息内容较少。

图5 蔗农对农业信息的关注度

总的来说,云南省蔗区农业推广服务系统中各软件开发时间跨度大,这些甘蔗产业信息网站都存在信息老旧,与蔗农的信息需求脱节的情况。根本原因在于蔗区计算机网络不普及、蔗农文化水平低等问题,造成网站访问量小,难以独立商业运作,只能依靠政府及相关事业单位的少量经费运作,因此,信息服务的热情和质量较低。如“云南甘蔗栽培专家系统”开发于1999年,而“甘蔗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开发于2014年。这期间由于信息技术的巨大变化,加上开发者、开发工具和用户不同,造成各软件信息碎片化严重,难以做到“实时”“共享”,从而使得各种系统数据无法被深度利用,难以创造更大的价值。因此,甘蔗产业也迫切需要一个新的大数据平台整合过往开发的各种系统,真正做到数据大量、快速、多样化、有价值。

3 建议与对策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云南省蔗区由于文化发展落后且水平不均衡,信息化建设网络落后,农业信息服务质量较差等原因,使得原有的基于电脑网络开发的蔗区农业推广系统未能有效的运行,蔗区信息化进度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同时发现在云南省蔗区移动互联网普及率高于电脑宽带网络、智能手机普及率高于电脑的特点,而智能手机在下一代的信息化系统中将扮演重要的角色。结合“互联网+”传统产业的新思路、新方法,“移动互联网+蔗区农业推广系统”将成为下一代云南省甘蔗产业信息化系统发展的方向。针对现有信息化系统存在的问题,新一代的“移动互联网+蔗区农业推广系统”需具备以下特点:

(1)具有简单高效的手机APP平台:基于该平台,蔗农可通过手机APP查询农业信息,获得农艺指导,并且能及时录入、发布和检索蔗农档案和甘蔗估产数据,改变只能通过农务员调查上报,由制糖企业管理人员手工录入和单向发布信息的现状。另一方面,蔗农可以通过手机APP实时查询甘蔗种植、砍运、收购结算、农资发放和贷款管理等方面的信息。

(2)具有云端专家及培训系统:可根据植蔗区类型、海拔、栽培制度、蔗地类型、蔗地肥力等信息推荐品种布局和种植方案;根据地块信息、甘蔗各生育期等信息向蔗农推荐生产管理方案。还可根据害虫特征、发生部位、发生症状等信息,对照相应图片,获得发生病虫害名称及相应的防治方案。集成“云课堂”功能,提供视频、文字、图片等培训材料,方便蔗农在线学习相关农艺知识,同时方便政府和企业推广新农业信息和农艺技术。

(3)具有动态、完整的蔗区大数据平台:通过APP服务器,蔗糖企业可获得动态的蔗农的基本信息及种植信息,以此建立完整的蔗区基础信息数据库,制糖企业可根据数据库完成种植规划、品种布局、砍运优化、调度管理、计量收购、蔗款结算、种植补助、考核管理、报表汇总、数据分析、历史数据保存、蔗农农资管理等功能,蔗农与相关单位也能通过数据库查阅必要的农务信息。

4 结论

云南甘蔗产业信息化已发展多年,但由于上述提到的各种问题,信息化至今未能在蔗区得到有效的发展,蔗农大多只能通过传统方法获得农业信息,或者部分蔗农使用智能手机获取农业信息,但表示很不方便。新一代的“移动互联网+蔗区农业推广系统”的开发应用,将有效地解决目前云南省蔗区农业推广系统现有的问题。因为,智能手机操作简单,同时具备更强大的实时视频语音功能,大幅降低了信息化系统使用的门槛,将会解决蔗区文化发展落后且水平不均衡对信息化推广的不利影响;智能手机价格便宜,同时我国农村无线互联网发展迅速,将会解决蔗区信息化网络落后的问题;而蔗区大数据平台的建立可以整合现有信息化系统的各功能软件,进一步深挖蔗区数据的潜力,为蔗农搭建与企业、科研单位、政府之间的桥梁,从而解决农业信息服务质量较差的问题。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农业信息传播的便利将带动甘蔗种植农艺的进步,从而使云南省甘蔗种植的亩产和成本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21年后,随着印度政府宣布限制食糖出口,巴西糖企加大燃料乙醇生产,使得国际糖价再次走高。国内糖价也由5140元/t(2020年12月14日)涨至目前的5600元/ t左右,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22年9月份我国成品糖产量为40.4万t,同比上年同期增长30.7%。我国甘蔗产业迎来一波发展机遇,“移动互联网+蔗区农业推广系统”也将会在这次机遇中得到快速的成长。

猜你喜欢

蔗农甘蔗云南省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甘蔗的问题
边境地区蔗农甘蔗技术推广现状及对策分析
甜甜的甘蔗
“蔗农贷”解了文山蔗农后顾之忧
台湾“二林蔗农事件”始末
《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
黑熊吃甘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