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东视界

2022-12-28

华东科技 2022年10期
关键词:航煤中科院科技

上海市SHANG HAI ››››››››››››

1.十年科普,硕果累累,2022年上海市“全国科普日”活动正式启动

9月17日上午,2022年上海市“全国科普日”活动正式启动。

2022年上海市“全国科普日”活动主题为“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来”,千余项各区和街镇的品牌特色科普活动从市级主场到街镇社区,从社区书院到科普教育基地,从线上同步云直播到线下商圈社区零距离,汇聚成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激发科学梦想和科学志向的年度科普新高潮,再一次吹响了上海加强新时代科普工作的号角。

2.吃“苦”上Science,上科大刘志杰团队3年鏖战攻破“最后一座堡垒”

近期,上海科技大学刘志杰和华甜联合研究团队在《科学》(Science)期刊发表研究长文,在马钱子碱激活人源苦味受体TAS2R46的结构基础研究中取得重大原创性突破,在国际上首次揭开了苦味受体的“神秘面纱”。

此次发现不仅为苦味受体的结构和机制研究开创了新的研究途径,并且填补了T类GPCR结构的空白。未来还将促进针对苦味受体的化学感知和药物候选分子的探索。

福建省FU JIAN ››››››››››››››››››››

1. 携手中科院,福建省实施STS计划激发创新动能

2016年,中科院上海分院和福建省科技厅共同成立中科院STS福建中心,福建成为中科院首批5个试点STS区域中心的省份之一。

为支持中科院STS计划的实施,福建省级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设区市和省属国有企业配套6500万元,专门支持中科院研究所与福建省企业开展科技合作。

STS计划实施以来,形成了“需求导向、精准对接、多级联动”的项目运作机制,在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带动企业投资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也为推动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助力。

2.福建农林大学进入2022年自然指数全球科研机构排行五百强

近日,自然指数网站更新了2022年最新的自然指数排名(统计时间节点为2021年6月1日到2022年5月31日),福建农林大学在自然指数内地高校总排名(含化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和物理学四个学科领域)中位列第108位,在国内农林高校中位列第5位,位于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之后,在全球学术机构中位列第447位。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在自然指数内地高校排行中位列第28,在国内农林高校中位列第4,位于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之后,在全球学术机构中位列第211;地球与环境科学在自然指数内地高校排行中位列第48,在国内农林高校中位列第4,位于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之后,在全球科研机构中位列第211。

安徽省AN HUI ››››››››››››››››››››

1.首批16家安徽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企业登陆“人才企业专板”

9月16日,安徽省区域性股权市场“人才企业专板”开板仪式在安徽创新馆举行,其中有16家为安徽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企业,占首批22家登陆企业的73%,充分体现了安徽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企业的高成长性。此次团队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必将为其创新高质量发展拓展新的融资渠道、增添新的动力。

据悉,安徽省自2014年率先在全国实施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皖创新创业政策以来,已累计引进320个科技团队在皖创办、领办企业,其中2家已上市、1家已过会、4家进入辅导备案,215家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147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为落实创业安徽行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作出了标杆示范。

2.中国科大科学家揭示神经系统疾病的致病机理

9月12日从中国科大获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许超教授、张凯铭教授与西班牙分子生物学中心Encarna Martínez-Salas教授合作,利用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人源Gemin5基因产物羧基端结构域的三维结构——十聚体,揭示了Gemin5羧基端结合mRNA并调控其翻译的分子机制。

研究结果发现,Gemin5羧基端发生突变导致其十聚体结构破坏,是引发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原因。Gemin5最早在运动神经元存活(SMN)复合体中被发现,是SMN复合物中最大的亚基,其基因缺陷导致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

江苏省JIANG SU ››››››››››››››››››

1.江苏4人获2022年“科学探索奖”

2022年“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9月15日揭晓,共有50位科学家获奖。其中,江苏有南京大学丁爱军、王欣然,东南大学孙立涛,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刘建忠等4人获奖。作为一项由科学家主导的公益奖项,“科学探索奖”秉承“面向未来、奖励潜力、鼓励探索”的宗旨,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心无旁骛地探索科学“无人区”。该奖项面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的十个领域,每年遴选不超过50位获奖人,每位获奖人将在5年内获得总计300万元人民币奖金,是目前国内金额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资助计划之一。

2.中国电科江苏南京五十五所:自主创“芯 ”打通第三代半导体全产业链

近十年来,以中国电科为代表的企业,已完成从材料、装备、芯片、器件到应用的体系化布局,推动了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快速发展。在国内最大的碳化硅材料产业基地,一张张薄薄的碳化硅晶片一字排开,这些晶片厚度不足0.5毫米,直径从2英寸、4英寸到8英寸,是先进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

中国电科旗下的这家企业目前已经实现6英寸晶片的规模化生产,年产能达到15万片,处于国内前列。以碳化硅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被称为“绿色”半导体,数据显示,它的器件节能性是硅器件的4倍,可以使新能源汽车能耗降低50%。业内人士介绍,第三代半导体产业规模未来将高达数千亿元人民币。

山东省SHAN DONG ›››››››››››››

1.科技创新融合文旅向未来——第三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在济南开幕

9月15日,第三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首届中华传统工艺大会在济南拉开帷幕。“文旅拥抱科技,科技赋能文旅”是本届展会的最大亮点之一,由山东省科技厅聚力打造的文化数字化展区-科技创新展馆无疑是最耀眼的那颗“星”。

在以“文化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主题的科技创新展馆,歌尔股份、泰山体育、小宇数字科技、好玩互动数字科技、创泽智能机器人、豆神动漫等一批有代表性的科技赋能文化数字化的企业,汇聚AI人工智能、元宇宙、虚拟仿真、全息科技、数字多媒体集成等前沿文旅科技,将人们带入一个充满“科技感”和“人文感”的未来世界,让人不禁对未来美好生活产生无限畅想和憧憬。

2.聊城:打造科技创新“强引擎”,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近年来,山东省聊城市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力度,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从2018年初的97家增加到2021年的41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量达到594家,带动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30.03%增长到48.27%,超过全省平均水平1.51个百分点。

聊城市大力开展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累计建设研发机构1000多家,去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95%,增长幅度61.27%,增幅居山东省首位。

江西省JIANG XI ››››››››››››››››››

1.江西省稀土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超高温金属新材料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揭牌成立

8月27日,2022中国(赣州)永磁电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江西省稀土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超高温金属新材料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揭牌成立。

据了解,江西省稀土科技创新联合体由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牵头,联合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江西理工大学、国瑞科创稀土功能材料(赣州)有限公司(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等24家成员单位组建,未来,将聚焦稀土资源提取、分离、冶炼、材料、应用产品及延伸产业等全产业链环节,开展核心技术攻关。

江西省超高温金属新材料产业创新联合体由南昌大学牵头,联合江西钨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崇义章源钨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江西理工大学等22家成员单位组建。未来,联合体将从产业链上游“采矿选矿+冶炼”、中游“材料成品”、下游“超高温金属应用”三个方面着手,全面深入开展超高温金属新材料产业链的应用基础研究与关键技术攻关。

2.百个项目成果集中展示

9月14日,2022江西智库峰会暨国家级大院大所产业技术进江西项目成果展在江西南昌开展。

本次项目成果展通过展板、实物、多媒体等多种形式,集中展示52家大院大所在江西落地的4个重大平台和100个项目成果,主要集中在有色金属、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领域。展区分为“前言”“智库峰会成果”“大院大所落地成果”“展望”四个部分,本着勤俭节约、绿色办展的理念,采用的均为可回收、可循环利用的材质。

值得一提的是,现场有27家参展单位提供了实物展品,数量达220件。展区现场展品琳琅满目,包括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的10kW稀土永磁发电机、稀土转光薄膜,国家电投集团中央研究院的新型光伏电池,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的222nm新型杀菌消毒准分子灯,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的巨型人工培育灵芝等,吸引了众多观展者驻足观看。

浙江省ZHE JIANG ››››››››››››››

1.浙江大学力推脑机智能研究

脑机智能研究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的八大前沿关键核心技术之一。当前,浙江大学西投脑机智能研究中心通过产学研联动,正推动脑机智能基础研究成果走出实验室,反哺科研,服务社会。

西投脑机中心已成功孵化出杭州领脑科技有限公司,企业首款产品是用于脑科学研究的“可穿戴式高时空分辨信息分析仪”。借助该产品,科学家可在小鼠自由运动时观测其神经元状态,从而为神经精神疾病研究、神经系统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该产品的问世也让中国光学活体脑成像技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目前,西投脑机中心正在孵化浙江大学另一项脑科学领先技术,有望为医院和患者提供一款不需使用液氦的小型磁共振成像系统。据了解,该系统体积小巧,重量仅为医院传统磁共振设备的五分之一,且可以移动,极大提高了安装和使用的便捷度。未来,沿着脑机智能行业光、电、磁、超声这四种技术路径,该中心将计划逐步孵化具有代表性产品的公司。

2.浙江镇海首次规模化工业试生产生物航煤

9月13日,中国石化镇海炼化拿到了中国民航局出具的生物航煤适航证书,标志着中国首套生物航煤工业装置产出的生物航煤即将投入正式使用。

今年6月,在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厂区,中国首套生物航煤工业装置首次产出生物航煤。该套生物航煤工业装置以餐饮废油为原料,年设计加工能力为10万吨,采用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的生产技术。考虑到“地沟油”的回收率折算,这套装置若满负荷运行,一年基本能消化掉一座千万人口城市回收来的“地沟油”。

“此次拿到适航证书,意味着我们的生物航煤将可以向整个国内、国际市场销售。”镇海炼化公司党委书记莫鼎革表示,在攻克技术难关的基础上,镇海炼化下一步将不断拓展市场,拓展供应链,构建生物航煤“全产业链”。

猜你喜欢

航煤中科院科技
红孩儿扮演者已成中科院博士
加大授权力度中科院先行一步
中科院沈阳生态研究所技术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中科院专家:京津冀何以成雾霾重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