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技术在企业财务分析工作中的应用策略

2022-12-28

全国流通经济 2022年9期
关键词:财会财务财务管理

和 珍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随着“互联网+”与企业融合程度的加深,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同时,也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将大数据引入财务分析中,可以防范、预见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强企业运行的安全性、便捷性以及高效性。为此,企业需重视大数据,并结合本企业的实际,合理地运用大数据,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一、大数据概念概述

1.大数据的定义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数据几乎无处不在,并对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进而产生了大数据的概念。本文的大数据是一种信息资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数据具有整理数据(观察力)、分析数据(决策力)及优化数据(调整能力)。二是大数据拥有海量的信息,具有高增长、多样性的特征。

2.大数据的特征

大数据是信息时代下,是技术与生产、生活的结合体,它在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便捷的同时,也在进行着新一轮的社会建设。大数据具有以下四项特征。

第一,数据呈现规模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其承载信息量也不断提升,而各种信息在互联网上呈现几何式的提升。数据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更为全面地反映事物的全貌。

第二,数据呈现丰富性。除了数据数量上的变化外,数据种类也呈现多样性的特征。各种数据在网络上传播。数据传播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为决策提供更为多元化的信息知识,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第三,数据呈现高效性。本文中的数据呈现的高效性主要体现在数据传播的高效性。即,随着相应算法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特征的数据可以在算法的作用下迅速传播,从而使数据具有高效性的特征。

第四,数据呈现价值性。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各个行业从业者既可在网上发布信息,又能在网上搜集信息,满足生产者与消费者双方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信息的对称性。由此可见,大数据具有较强的价值性。

二、企业财务分析的内容及作用

1.企业财务分析的内容

对于企业财务分析而言,其主要是在会计核算、财务报表以及其他相关资料基础上,依托有效的分析工具和方法从中获得有用价值信息,进而对企业过去一段时间的财务表现以及业务经营情况进行分析,为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提供依据的一个财务工作模块。通常来说,企业的财务分析不但可以对企业过往的经营实情进行有效汇总,而且还能对于企业未来的一些财务状况进行精准预测。而对于财务管理的具体内容,则主要包括营运、盈利、偿债以及发展能力分析四个方面。

首先,对于营运能力分析而言,其主要指的是通过对企业资金周转天数以及速率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有效判定当前企业的资产情况,分析出资产利用率的高低以及企业的营运能力如何。

其次,对于盈利能力分析而言,其主要指的是对于企业实际获利能力分析。我们都知道,在现代企业当中,所有者、经营者以及债权人等都极为看重自己企业的活力能力,可以说,只有保证好自身的获利能力,才能实现更好地发展。利润是当前企业评价自身营运活动最有效的指标,它和权益、资产之间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在财务分析工作中,相关人员将会通过对企业利润情况分析来了解其盈利情况,从而为企业后续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

再次,对于偿债能力而言,其主要指的是企业自身在定期内偿还债务的能力,这其中的债务能力可分为短期债务以及长期债务两方面能力。短期债务能力指的是企业在短期内的还债能力,其分析指标主要围绕资产变动情况来展开。而长期债务能力则指的是企业长期性的还债能力,其衡量指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以及已获利益等。

最后,在发展能力分析方面,其主要针对的是对销售收入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以及经理人增长率的分析,侧重的是对企业今后发展情况的一种预测和分析。

2.企业财务分析的作用

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当中,财务分析作为重要一环,能够凭借对企业资金使用情况、经营业绩等信息的分析,为企业财务控制、监督经营以及发展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依据。可以说,这一工作环境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和实际经济收益。而对于其具体的作用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供有效依据,助力内部决策。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及时并且精准地把握自身利润获得、营业收入情况,掌握自身资金结构以及财务风险的变化趋势,能够让自身更好地调整营业方针实施有效的内部财务决策,这也是现代企业可持续化、稳定化发展的必然之路。同时,对于投资者而言,他们关注的是企业的发展以及获利能力,在财务分析工作的推动下,能够进一步获得企业收益情况、风险情况的数据,进而帮助他们更好地权衡其中的利与弊,引导他们做出最正确的投资决策。对于债权人来说,企业的偿债能力是他们最关注的问题,因为这个决定着他们是否能够收回自己的债务,通过财务分析能使他们精准掌握企业账目情况,进而有效规避风险。而对于经济管理部门人员来说,财务分析则可以帮助他们得到缴税信息,进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财政收支决策。

第二,评价经营业绩,预测发展远景。财务分析工作面向的是企业之前一段周期内的财务以及经营活动过程,通过对其中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实现对企业经营业绩的有效把控。在此基础上,通过会计报表的形式呈现出来,由相关人员进行详细解读并出具相关报告,以供信息使用者提取和使用。而这一过程中,财务分析工作也直观地解释了过去一段周期企业活动所存在的问题,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预测未来的发展远景,同时为他们更好地落实应对措施提供有效参考。

第三,分析企业价值,明确定位目标。当前,企业财务管理的本质目标是保证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这其中财务分析工作所提供的数据能够让企业管理者等人员更好地与同行进行对比,分析自身的优劣势与价值,进而为他们更好地了解自身定位和制定发展目标提供有利依据。

三、大数据在企业财务分析工作中的问题

1.财务管理观念存滞后性

本文中的财务管理观念存在滞后性,一是体现在对大数据的应用上,二是体现在缺乏财务防控意识。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大部分的企业并未真正意识到大数据的作用。在企业的管理中,大部分企业重生产、轻管理。这种观念在财务方面的表现为企业并不重视将财务处理实现系统化,导致企业在决策方面没有相应数据的支撑,造成决策不合理的状况。第二,一些企业并不具备防控意识。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企业的管理模式逐渐走向网络化和信息化。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可能会出现很多风险。假如部分企业在数据应用方面并不具备风险意识,则极易造成企业数据的泄露,导致整体的财务管理工作面临巨大问题。与此同时,企业财务管理内部呈现多元化和复杂化趋势,导致企业无法在短时间内对这些数据进行整体性树立和分析,极易造成部分数据的遗漏,从而为财务风险的发生埋下隐患。

2.财务信息化程度较浅

造成财务信息化程度较浅的原因由资金和实施两个方面构成。在资金方面,由于大部分中小企业经常性地面临融资难的问题,这些企业不会将资金放在财务信息化的投入上。加之,假如将资金投入到财务信息化上,企业无法在短时间内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在实施方面,由于企业虽然使用大数据管理,但是由于基础数据量过大,导致企业不能高效处理这些信息。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首先,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部分企业并未构建清晰的大数据组织架构,导致具体的责权划分不明晰。其次,由于企业的基础数据量过大,导致部分企业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数据的处理,进而造成信息统计不及时的状况。

3.无法实现财务信息的高效处理

造成无法高效实现财务信息处理的原因由两个因素。因素一,从企业与企业之间而言,企业之间并未构建共享性的财务信息平台,导致财务信息无法实现高效的共享。因素二,从企业内部而言,企业中的各个部门之间并不具备较强的协作性,导致某一部门的相关财务信息不能及时进行传播,造成信息存在滞后性的状况。

4.企业缺乏综合性的财务人才

为了推进财务工作的稳步发展,企业需要引入复合型的财务人才。这些人才既要具备过硬的财务知识,又需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更应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但是,在实际的企业中,复合型人才数量相对较少,这也导致财务信息化的推行效果较差。

四、大数据在企业财务分析工作中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信息化财务管理观念

企业需要认识到大数据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组织财务人员进行精准性的大数据学习,真正将大数据运用在日常的财务分析中,获得良好的财务管理效果。在实际的执行中,企业可借鉴下面的方式。

第一,加强企业领导培训。企业领导作为企业的排头兵,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企业领导应加强对数据在财务应用方面的学习,真正运用先进的大数据理念武装个人的头脑,发挥企业排头兵的积极作用。

第二,组织各种讲座。在企业领导重视之后,领导应注重培养财务人员的信息化意识与能力。为此,企业可组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比如,座谈会、讲座等,让企业中的财务人员在认识大数据的作用。

第三,构建大数据管理机制。企业领导应重视大数据,并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让企业财务员掌握相应的财务软件。比如,企业领导可进行内部培训,或是微信公众号的推荐,让企业员工意识到大数据作用的前提下充分运用大数据进行多种形式的财务工作,让他们在实际的工作中感受信息技术的便捷性,提升财务工作效率。

第四,构建防控风险机制。企业可从防控、共享数据及评估三个角度实施。在防控上,企业可构建大数据化的防控机制,并从事故发生前、事故发生中及事故发生后三个角度入手。在共享上,企业需构建共享性的财务信息平台,及时观察并发现数据不准确的状况,从而进行纠正,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在分享评估上,企业可设置风险临界值,并对可造成的信息风险进行评估,并加以预警,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通过构建风险防控机制,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可充分运用大数据的优势。

2.深度构建财务信息化模式

本文中的财务信息化建设从资金和制度两方面入手。企业在优化财务管理硬软件设备的基础上,构建相应的制度,提升财务信息化的深度,提升财务分析的有效性,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支持。

第一,提升在财务信息化的资金支持力度。加大财务信息化投资力度的作用是,实现信息的共享,真正让企业的各个部门的信息高效传递,并促进相应配套设施的完善,构建动态性、全方位的财务信息化模式。在实际的执行中,企业可借鉴如下策略。一是加大对资金在财会信息化方面的投入。企业可将在财会方面的资金投入融入预算中,并监督这项资金在财务信息化各个阶段中的运用状况。二是开展财务信息化硬件的投入。企业需构建连接企业整体与各个部门之间的网络体系,引入专业的财会信息化设备,提升财务信息的传输和处理效率。三是开展财务信息的软件投入。企业可根据实际状况,灵活引入相应的财会软件系统,让企业的财会数据得到有效传输、整理和加工。

第二,加大在财务信息化制度方面的支持。本文中的财务信息化制度方面的支持包括四点。一是责任到人。企业财务领导构建相应的责任划分体系,将财务信息化的各项工作内容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禁止财务工作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的同时,促进财务信息化的有效开展。二是提升网络环境的洁净度。企业应配合各个部门,参与到净化信息化网络的过程中,从而避免出现不良信息闯入本公司网络的状况。三是构建完善的企业财务制度。企业可从两方面入手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首先,借鉴优秀企业。企业可借鉴优秀企业的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让本企业的财务制度得以优化。其次,采用公示化的财务管理制度。企业可构建财务公示化制度,规范财务的各个步骤,在各个财务部分的监督下,提升财务信息的正确率,提升信息运用的效率,提高公司结算和预算的正确率。四是构建财会信息化防护机制。为了保证公司关键财务信息不被泄露、篡改,公司财务可构建防护机制,即引入高水平的防火墙技术,实现信息的安全性。与此同时,防火墙技术的运用可提升财务信息数据交互效率,提升财务信息的传递速度。

3.提升财务信息的共享效率

在提升财务信息的共享效率方面,企业可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入手。

第一,从内部而言,一是企业以大数据为技术手段,规范各个财务部门的工作,制定相应的工作流程,构建高效的信息内部传递机制。二是企业构建财务管理理论,更为科学地分析内外部风险,从而提升资金流动的效率,提升企业经济活动的收益。

第二,从外部而言,企业可与兄弟企业达成信息共享、保密机制,实现企业间信息的互通,进行相应财务管理方面的学习。

4.打造复合型的高素质财会人才

为了打造高素质的复合型财会人才,企业可从外引内培的角度入手。

第一,在外引方面,企业可引入具有复合型的高水平财会人才,为本企业的财会部门注入新鲜血液,让本企业财会人员在相互交流中,获得能力的提升。同时,企业可积极依托互联网等手段来落实复合型高水平财会人才的引进工作,如可打造自身的门户网站,为招聘工作提供一个优质、便捷的平台,在此基础上,通过有效技能考核来打造高质量的大数据财务团队,确保每一位财务分析人员都能具备良好的大数据应用能力。

第二,在内培方面,企业可定期,分批次开展财会人员的培训,真正让他们获得信息技术的提升,增强他们的数据处理水平。具体来说,企业要积极牵线一些大数据方面的专家或者有着较强信息化财务能力的专业人士,在此基础上,定期开展大数据技术培训工作,以此来为员工大数据专业能力的提升奠基。此外,企业还应当围绕大数据应用来搭建一个完善化的考核体系,如可定期对于财务人员的大数据应用能力展开考核与调查,通过此举来了解他们的具体工作能力。在此基础上,一方面,通过针对性的培训和内部“传帮带”模式的构建来强化员工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对于不合格的员工进行一定的绩效惩罚,通过这样的方式进一步激发员工的大数据技术学习热情,让他们能够自觉地学习和实践大数据技术,从而让企业的财务分析工作得以现代化、高效化地推进。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大数据背景下,一方面企业需要了解自身的财务管理状况,明确自身的漏洞与优势,另一方面要加深对大数据特性的了解,真正将大数据引入财务信息的分析中,解决自身在财务方面的问题,真正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财会财务财务管理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如何应用管理会计
国企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