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2022-12-28

全国流通经济 2022年9期
关键词:普惠消费数字化

李 雪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目前来看,造成城乡居民差距加大的原因主要就是居民消费的不平等以及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借助数字普惠金融,可以促进资源分配的合理性,进而降低消费者的流动性限制,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得到了有效刺激,这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减小起到了积极意义。近些年来,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下,信息技术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使得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大大提升,促进了财政资源配置的科学优化。在如今的经济环境和金融环境下,针对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展开研究已然成为我国经济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不仅有利于掌握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意义,还能够为减小国内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提升居民幸福指数提供参考依据,在新时代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一、数字普惠金融概述

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ial)概念在世界范围被被定义为“通过可以承受的成本,为全社会提供的,具有全方位、有效性的金融体系”。数字普惠金融模式,是新时代信息、数字技术发展背景下普惠金融的新型发展阶段。在2016年的G20峰会上,我国针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布了《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G20中小企业融资行动计划落实框架》《G20普惠金融指标体系》三份文件,为数字普惠金融在我国的发展方向提供了一定指导。基于框架的指导下,将所有通过数字化技术应用实现金融普惠的行为活动,统一纳入了数字普惠金融范畴,并在全球上得到了广泛接受。基于此,数字普惠金融被赋予了新的定义,即金融服务供应商在成本可承担的基础上,在数字化技术、互联网技术、云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支撑下,以满足难以得到金融服务的特殊群体的金融需求为目标,为其提供一系列可持续的正规金融服务的一种新型普惠金融形式。

当前,我国的数字普惠金融已经基本转变了传统的粗放发展形式,而开始步入深化拓展的新进程,随着数字普惠金融在我国服务领域的拓展、服务范围的扩张以及服务内容的深化,该模式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改革的最新趋势,惠及全国。

二、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路径

1.对消费能力的影响路径

(1)投资理财

在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带来了更加多样化的金融理财产品选择,尤其是对于农村低收入群体来说,门槛低、风险低、易操作的金融产品使很多低收入、低文化水平的农民也可以通过金融产品展开理财,实现了金融投资的平民化。具体来说,投资理财提升居民消费支出的路径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投资理财具有保值与增值作用,当居民所持有的金融资产价格上升时,其消费意愿也会随之增加,金融资产账面价值的上升也提高了其消费能力;二是理财产品会带来投资性收入,当预期收入增加时,也会增加当期消费支出,居民投资于股票、基金、债券等,通常在年底会获得派息分红,这种预期的回报会增加消费意愿;三是农村地区投资机会的增加,数字技术的推广使得更大范围的农村居民可以更便捷地使用到金融产品和服务。根据以上路径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投资理财的方式促进农村地区居民收入的提高,从而使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提高,进一步促进了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缩小。

(2)创造市场

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来支持产业的发展,产生对居民消费能力的间接影响。数字信贷个性化的产品将分布在各个细分市场的资金需求者汇合在统一的平台上,带来互联网金融“长尾市场”的发展,该市场上存在着庞大规模的农村地区的低收入群体。并且,数字技术的发展在拓展市场宽度与深度方面能够发挥出巨大价值,为“长尾市场”创造了盈利的空间。同时,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也能够促进资本深化的形成,因为数字金融所需的科技本身也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其普及需要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这对农村落后地区的资本积累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数字普惠金融也成为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地区脱贫的重要手段,通过提高劳动产出效率、打破信息壁垒,为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以此促进农民实现增产增收,缩小了城乡居民消费的差距。

2.对消费意愿的影响路径

(1)消费信贷

数字普惠金融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优势,综合个人的履约情况、社会背景、资产状况等信息,通过更低的门槛更便捷的方式给予了那些无法在传统金融机构获得信用贷款的农村居民一定的消费信贷以满足当期支出。消费信贷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影响居民消费行为,使得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缩小。其一,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向农村地区的低收入群体提供消费信贷,有效地缓解了该部分人群的流动性约束,从而刺激了那些在传统金融框架下不能获得消费贷款的农村居民进行消费。其二,数字普惠金融也会影响信贷预期进而影响居民消费,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更迭,信誉评估机制不断升级,可以降低金融机构的放贷风险,居民可以预见未来的消费信贷额度会逐步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居民对消费信贷的持续性和可得性有着乐观期望,“旧债自由新债偿”的观念使得农村地区居民的消费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数字普惠金融正是通过以上途径缓解了农村地区居民的流动性约束,提高了他们的消费意愿,从而缩小了城乡居民的消费差距。

(2)保险

由预防性储蓄理论可知,保险也是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缩小的重要因素。而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为保险普及提供了便利,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互联网保险产品获得了便利的推广渠道,弥补了农村地区商业保险服务的匮乏。保险本质上是一种金融工具,能够通过风险对冲从而降低未来的不确定性,可以有效减少城乡居民为应对突发情况与未来不确定性事件所持有的预防性储蓄,提高当前的消费水平。不同的保险类型可以通过不同的影响效果促进居民当期消费,比如失业、养老类的保险通过未来收入风险的降低来提高消费意愿,并且这类保险能够在条件达成时获得持续的现金流入支持消费行为的发生。而意外伤害、医疗类保险则是通过未来支出风险的降低来减少预防性储蓄需求,当人门无须为可能遭遇到的重大疾病或意外事故承担经济压力时,自然就促进了消费的提升。互联网保险通过电子化的推广方式打破了传统保险产品的地域限制,使得农村居民可以足不出户完成保险产品的认证与购买。这些数字普惠金融所带来的保险产品的便利性降低了农村地区居民预防性储蓄的需求,增强了他们的消费意愿,从而使得城乡消费差距实现缩小。

3.对消费支付的影响路径

(1)支付成本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居民消费的支付成本,这对于促进消费的增加是有利的,数字技术对支付成本的影响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数字化技术有助于减少支付的时间成本,与传统的现金支付相比,数字化支付无需找零,高效便捷的数字化支付通过节约居民的支付成本,增加了居民的闲暇时间,这意味着会增加更多消费的可能。第二,数字普惠金融降低了货币的持有成本,提高了资产的变现能力,能够让居民在资金富余时购买资产赚取收益,在需要资金时又可以方便地卖出资产获得流动性,对降低货币持有成本具有重要作用。第三,数字化支付可以降低心理账户的损失。相较于传统现金支付的方式,数字支付方式所带来的消费时对成本的感受更低,因此在心理账户存在的条件下,这种潜在的心理账户效应会传递到居民的消费行为,引起消费的增加。

(2)支付便捷度

便捷、高效、灵活的数字化支付方式,为居民消费的发生创造了便利条件。这种便捷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偶然消费的便利性。由于居民消费具有随机性与偶然性,数字化支付避免了未携带现金无法完成交易的情况发生,这种便捷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尤为重要,为随机消费提供了可能。第二,交易对象的广泛性。随着支付方式的发展,数字化支付已经具有高集成度,部分数字支付方式几乎能在所有平台上使用。第三,电子商务支付的必要性。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当前重要的消费渠道,它打破了购物的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消费者可以用更少的精力选择更多的商品,有效地避免实体店购物所导致的疲惫感和时间上的浪费。第四,信息的透明性。数字化支付杜绝了传统货币支付可能收到假币的缺点,使人们可以将精力用于消费过程的本身。第五,消费的超前性。数字化支付使得购买方在账户金额不够的情况下也能进行消费,可以使用花呗、白条等,预支消费能力,从而满足当前无法达到的消费能力。数字化支付通过提供便捷的支付手段,促进了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

三、数字普惠金融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对策

1.优化投资环境,合理引导小额理财行为

基于我国当前金融理财的发展,尽管现在金融市场中已经开始涌现一些中低收入人群可以购买的数字化理财产品,有效促进了农村中低收入者投资渠道的丰富,但是仍存在产品优劣不齐、理财信息传播不足等问题,导致农村中低收入者难以及时了解理财信息,或被劣质理财产品打消金融理财的想法,进而影响其金融投资消费。对此,想要实现数字理财这一形式对居民收入增加的作用充分发挥,就必须重视数字普惠金融的监管,强化监管制度和监管措施。

从整体社会经济宏观来看,完善金融市场相关法律法规及金融监管行业准则是必要的,同时数字普惠金融监管体系的设立完善也是必要的,这有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和健康发展。从行业市场经济微观来看措施有三。一要明确行业市场的准入规定。相关监管部门和相应协会对于理财产品的质量较之数量更为注重,严格把控金融产品进入市场的门槛,明确行业准则及规范,有利于打造一个稳定安全的金融投资市场和环境。二要使金融市场内的信息披露更加完善更加透明。中介机构应当重视信息披露不透明问题,要求平台与公司定期完成信息披露,公布重大交易事项、资金变动事项及公司结果变动等,保障中小投资者的相关利益。三是结合计算机技术提升平台安全性。数字普惠金融的依靠于互联网,个人信息的安全尤为重要,金融机构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安全防护意识,结合科技发展增加技术支持投入,建立全区域数字金融安全防护系统从而保护个人征信及市场交易的相关信息,提高安全保障降低个人信息泄漏风险。

2.夯实乡村产业,提升农村居民消费能力

乡村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一环,扶贫项目是改善农村经济水平和消费能力重要举措,也是提升我国经济水平,增强我国农村及偏远地区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因此,数字普惠金融要与乡村产业相结合,使数字金融对乡村振兴起到支持和推进的作用。主要可以从完善产业支持的总体规划、强化中长期信贷力度、强调金融科技应用等方面着手。

其一,应注重数字普惠金融产业总体规划的进一步完善。要实现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增强,推进农村产业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一步。在数字普惠金融视角下,要实现农村产业发展和金融支持的深度融合,就必须在深度掌握农村当地的自然、农业及人力资源的基础上,将其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结合其实际拥有的资源展开科学的产业规划,建设具有特色的高质量产业。其二,应进一步强化中长期的信贷支持力度。面向农村地区,我国应积极鼓励政策性金融机构向其提供融资类金融服务,以帮助农村的小微型企业以及农业养殖产业等的发展,降低其资金压力。其三,应重视金融科技的深化应用。数字普惠金融相较于传统的普惠金融,其成本更低,且风控能力也更加强,在农村地区的小微产业中具有广阔的推广空间及价值。对此,一个积极利用金融科技,不断降低农村地区产业企业的融资成本,为其精准匹配金融服务,提升服务效率。

3.创新金融产品,满足多层次的理财需求

我国现阶段发展了许多线上消费贷款和互联网保险金融,但普及力度却不甚明显,且产品的明确度和受众群体受到一定限制,单从供给方考虑而未过多的解决需求方的诉求,产品的设计没有贴切实际,中小微客户群体的服务体验不佳,这就导致难以稳定受众维护客户群体,从而影响发展的持续性。所以,供应商在创办服务平台的同时,也要对数字普惠金融产品有所创新。

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要将客户需求最为第一服务标准。将需求要素最为产品创新研发的基本,以其为出发点设计、营销、售后等,大大增加产品的宣传度。其次,产品个性化要素及受众群体定位需要更加注意。在稳定发展消费贷及其他保险类产品的同时,还需要针中小微企业和政策扶贫对象,创新多品种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将产品的风险、收益、流动等因素综合考虑,以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再次,将产品购买和使用的流程进行简化。为拓展受众群体,对于一些受教育水平较低和低收入群体,应当有针对性地将各金融产品进行简洁明了的阐述解释,将用户交互界面可操作性和简洁性进行改善,完善在线或人工服务,进一步对农村居民及其他偏远地区人群扩大宣传。

4.完善基础设施,促进金融资源均衡配置

移动支付是建立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上发展的,网络信号的覆盖范围、移动终端设备的应用、其他基础设施的完备都有着很大影响,这几年网络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移动支付的扩张和发展。现阶段城镇化消费仍占主导地位,这部分源于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所以,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对于数字普惠金融向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发展尤为重要。

具体来说,政府应当鼓励推进运营商对农村及偏远地区的网络设施建设,增加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合理分配网络资源,提高网络信号的覆盖率,将农村及偏远地区的数字化基建夯实。同时,对于移动终端设备和网络资费,政府应当与运营商合作,进行一些补贴和惠民政策,满足农村和偏远地区居民的网络需求,从而提高移动支付使用率。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数字普惠金融是新时代数字化技术、信息技术等新兴技术与金融产业深度融合下产生的新模式,能够有效推进金融的平民化,对于激发居民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是解决新时期城乡消费差异矛盾的重要手段。对此,我们必须深入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掌握其影响路径,并通过采取优化投资环境、夯实乡村产业、创新金融产品、完善基础设施等措施,促进数字普惠金融的优势最大化,实现农村地区的消费动力刺激,推动金融资源均衡配置,促进我国经济的平稳、长效发展。

猜你喜欢

普惠消费数字化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40年消费流变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
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