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金融发展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逻辑路径

2022-12-28倪志兴

全国流通经济 2022年9期
关键词:约束融资金融

倪志兴

(云南财经大学,云南 昆明 650000)

近年来,在政策与技术的双重赋能下,我国数字金融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低收入人群、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2019年,人民银行指出,为全面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数字金融必须加强技术创新,全面提高金融服务质量。2020年,中央政府正式确定了数据第五大生产要素的地位,夯实了数字金融发展的逻辑底线。2021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推动中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主席明确提出,数字金融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必须全面推动数字金融发展,以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进一步释放经济发展活力。另据《2022年中国金融科技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报告》显示,“2020年~2021年,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实践愈加丰富,在推动乡村振兴、绿色普惠金融、小微企业融资与民生领域等方面,新服务、新产品、新模式不断涌现。”可见,数字金融的发展在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方面已经形成了明确的逻辑路径,而如何全面把握这一逻辑路径,也成为数字金融未来高效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本文研究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

一、我国数字金融发展现状

从第一台ATM机在我国的首次启用至今,我国数字金融发展已经有了30多年的历史,2003年成立的支付宝公司,经过近20年的发展,其所提供的蚂蚁金服数字金融服务,已经成为国内数字金融的重要代表。2003年以前,数字金融更多是指金融机构的信息化运营管理,但这一界定并未触及数字金融最核心的逻辑支撑。2003是我国数字金融发展的重要分水岭,因为此后的数字金融不单单局限于金融机构的信息化运营管理,还涉及了利用数字技术创新金融业态这一核心业务逻辑,如移动支付、众筹、P2P等。传统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的金融业务,数据大多是以副产品状态存在,主要是作为交换和存储的产物。但在数字金融的生态系统中,数据不单单是过程产物,还会被以ABCDE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实施二次处理、增值,最终反哺金融服务场景。

近年来,在政策、技术的全面赋能下,我数字金融的主体结构不断完善,形成了以金融机构、大科技平台为主体、以移动支付、互联网信贷、互联网理财、互联网保险等为载体、以城镇居民、“三农”用户和中小微企业为客体的运行体系。同时,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监管机构为数字金融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以及硬件设施、数字技术、经济社会为其提供基础条件。随着数字技术的成熟发展,特别是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数字金融领域的下沉应用,正在不断拓展数字金融的场景边界和价值边界。

不同于传统金融服务,数字金融能够打破时空局限,为所有地区的客户提供几乎无差别的金融服务,不需要线下网点及专业人士的支撑。所以,数字金融的发展所受外界约束较少,就算在较为偏远的地区也能够得到快速发展。根据《北京大学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中的相关数据,2011年的时候,东部地区数字金融发展水平最高,主要原因是当时东部地区基础设施最为完善,人们的接受度也最高。但自此之后,中西部地区数字金融发展水平迅速提升,差距不断缩小,主要是因为中西部地区在基础设施上得到了补足,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我国数字金融发展的地区失衡问题正在得到有效解决,这也为数字金融服务优势效能的进一步挖掘释放提供了重要基础条件。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现状审视

尽管我国中小企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客观来讲,其所获得的融资支持并不是很好,各类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通过现状审视分析发现,当前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融资难、贵、慢等问题,再加上自身能力局限,以及外部环境复杂,如何打破融资约束始终是终极命题。

1.融资支持不够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小微企业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在整个GDP中的占比已经达到60%,纳税总占比也达到了50%,中小微企业在全部市场主体中的占比更是超过90%,并贡献了80%以上的就业,以及70%以上的发明专利。而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经济贡献率大约在50%,就业贡献率不高于70%,可见我国中小企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但反观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相关数据显示中小企业贷款余额的总占比不足40%,也就是说,中小企业获得的融资支持与自身的经济共享度根本不匹配,中小企业还有很大的未来贷款空间需要拓展,政府、金融机构如何从政策、产品、技术等方面进一步加大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力度,也是数字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主要面向。

2.融资难、贵、慢

首先,就融资难来讲,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中小企业融资机会少,另一方面是中小企业融资资源有限无法满足实际需求。本质上来讲,中小企业融资缺口的形成,是信贷市场失灵的结果,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导致金融市场资金配置低效化,市场无法出清,最终限制了中小企业的投资选择。再加上我国没有构建完善的中小企业信贷救助制度,金融体系和政策部门没有完全承担起相应的救助成本,而中小企业自身较低的能力则决定了失去此部分救助成本其融资难问题将更加突出。

其次,就融资贵来讲,因资金供给总量不足以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那么金融机构必然提高贷款要价,只有出价高者才能获取相应资源。如此就很容易形成劣币驱逐机制,导致许多优质中小企业无法承担畸高的贷款成本而退出贷款市场,最终丢失良好的投资甚至发展机会,而那些能够成本较高贷款成本的企业则通常为了获取更多利润开展大量高风险投资活动,导致投资失败率攀升,最终促使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走高,金融机构为规避此类风险只有两种选择,一是提高贷款利率,二是减少对中小企业信贷投放,但不管哪一种,都会加剧中小企业融资贵问题。

最后,就融资慢来讲,因中小企业大多处于发展期,信用水平很难彰显,再加上缺乏足够的抵押物,使得金融机构就算愿意为其提供融资服务,也会增加其贷款审核流程,而中小企业自身经营灵活,资金需求具有急、频、少等特点,所以其融资需求同城很难得到充分满足。就算中小企业可以获得足额融资支持,其额可以承担较高贷款成本,金融机构也通常无法快速响应和满足其需求,因为这种短期需求与金融机构的长期供给存在利益冲突。

3.融资环境脆弱

中小企业因自身原因,其所面临的融资环境较为脆弱,一方面,其很容易受外部宏观经济影响;另一方面,其很难有效应对外部不利冲击,许多融资渠道容易出现堵塞。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深层调整,以及国际环境的复杂演变,中小企业面临的宏观环境约束也越来越多,融资困境愈加突出,融资能力也将持续下降。特别是在面对一些黑天鹅事件时,中小企业更容易受到不利冲击,融资渠道单一、脆弱更会直接将其推到破产清算的危险境地。不同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在转储备、资源整合、现金流动等方面都处于弱势地位,特别是通过供应链展开融资的中小企业,上下游供应清单通常较为单一、规模较小,一旦他们因不可控因素,如新冠疫情,受到冲击就很难获得订单,融资活动就会受到限制,融资脆弱问题将更为严重,最终使得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并加大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不利于企业、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数字金融发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现实价值

数字金融发展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并集中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有利于提高企业运营能力。数字金融强化了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拓展了融资渠道,使得中小企业有了更多的融资选择,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同时,有效提高了企业运营能力,而这也是数字金融发展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重要的中介效应。具体来讲,融资约束的缓解让中小企业能够有更多资金投入到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中,进而提高生产效率、盈利能力和发展潜能,对促进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正向作用[1]。

其次,有利于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实践证实,数字金融的应用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发明专利的阐述,且其促进效果明显优于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的产出,而发明专利能够反映出企业的技术实力,这就说明,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创新产出、创新质量,有利于解决我国中小企业“量多质低”的发展问题。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有效缓解,使得企业有了更多资金开展研发活动,进而激活企业创新发展的驱动力,同时提高了中小企业创新投入与产出,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核心驱动。

最后,有利于提高企业融资能力。银行主导的金融科技服务是数字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重要模式,其主要表现就是将传统的线下现代服务网络化,借助核心风控系统的设计运营,形成银行授信的智能化、自动化、快速化实施流程,极大提高了中小企业融资效率,同时多维度的信息收集系统,也能够全面整合信贷企业风险信息,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供了重要支撑。另外,随着包括网上生活服务平台在内的电子商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这些平台也推出了针对商家的一系列包含企业获客、订单、物流、资金流等在内的涉及资质审核、贷款追踪、事后监管的自动授信系统,同样消除了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风险,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提高。

整体来讲,数字金融的发展通过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能够有效提高企业财务绩效和创新绩效,在为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驱动与保障的同时,还能够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动力,进而确保我国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四、数字金融发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作用机制

数字金融发展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主要是通过三大作用系统达成的,包括信息识别系统、成本纾解系统和市场化调节系统,具体如下。

1.信息识别系统

数字金融加持下,中小企业的信息能够被快速全面地识别,且在中小企业允许的前提下,资金供给方可利用信息技术主动获取整合各类信息,进而为融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降低信用风险。如此一来,就打破了融资双方的信息壁垒,提高了信息透明度,所形成的数字信用能够部分代替传统抵押品,进而有效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成功率,降低融资成本。也就是说,数字金融借助信息技术强化中小企业信息获取、披露、识别和传递效率,最大程度消除资金供给双方信息不对称风险,进而达到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效果。

2.成本纾解系统

数字金融能够有效纾解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并集中体现在纾解债务融资成本和降低财务杠杆水平两个方面。一方面,数字金融借助数字化技术优化授信流程,提高金融机构融资服务的速度和效率,减少信息调查、审查评估、贷后监管等费用,同时帮助企业减少融资服务中的抵押担保、申请手续、贷款利息等费用,借此纾解中小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另一方面,数字金融能够帮助企业提高经营能力,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负债水平及财务杠杆。具体来讲,在整个数字金融运行过程中,中小企业的数字信用可以在技术、平台的加持下,成功转化为供应链商业信用,进而促使整个产业链贷款总量和融资成本的走低。可见,数字金融的成本纾解系统,除了能够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外,还能够起到提高企业经营能力、促进产业链优化升级等中介效应[2]。

3.市场化调节系统

数字金融在产品和服务上的创新,是金融市场化发展的重要驱动,能够深化金融市场改革,营造公平公正的金融环境,进而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局面。随着金融市场化水平的提升,金融市场竞争会愈加充分,社会融资供给能力就会越大,届时中小企业融资成功率就越高。特别是通过金融市场化的有效调节,可以消除企业的所有制歧视,以进一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相比于国有企业,数字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更加明显,而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非国有企业面临着更高的经营风险,但自身信用水平又较低,使得传统金融机构更愿意为国有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但在数字金融的市场调节下,所有企业都是公平存在的,这就使得非国有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得到有效提升,进一步缓解其融资约束。

五、数字金融发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实现路径

数字金融发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是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政府、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中小企业等核心主体的有效参与,需要相关主体围绕自身角色定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推进发展,以寻求有效的实现路径。

1.政府:加强金融监管,优化市场环境

首先,完善数字金融监管体系。2020年,我国出台《金融控股公司监管试行办法》,将众多互联网金控公司纳入金融监管体系,有效解决了数字金融领域混业经营的问题。但要想达到预期监管效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法律建设,不断丰富数字金融相关内容,制定明确的金融监管要求和标准体系,确保数字金融市场相关参与主体行为规范实施。同时对数字金融平台经营范围、业务模式、业务合法性等进行有效界定,赋予相关主体相应的权利,提高社会认可度,为数字金融健康发展提供法律支撑。

其次,加强数字化金融监管的创新应用。为有效应对数字金融风险,政府要加强技术创新应用,拓展数字化金融监管的场景范围,提高金融监管效率。如利用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对数字金融风险信息进行动态跟踪、实时分析;利用区块链技术将数字金融风险信息上链存储,确保信息真实性,避免出现瞒报、谎报金融风险信息的问题;利用云计算技术、算法技术等,对数字金融风险程度进行智能化、精准化评估,守住风险底线,强化监管力度,避免发生系统性金融危机。同时,地方政府要利用技术优势,加强数字金融基础建设,全面激发中小企业参与数字金融融资及地方经济建设的动能,并借此打造现代化、智能化的数字金融生态系统[3]。

最后,完善信用评价体系。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信用评价体系,能够进一步释放数字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要将中小企业和数字金融企业纳入征信体系,进一步提高征信效力。另一方面,政府要利用信息技术和银行系统进行信用等级合理划分,提高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的共享程度。此外,政府要鼓励第三方征信机构的介入,充分发挥其数据优势对融资项目进行全面评估分析,进而形成个性化评价,以充分满足资金供给方对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的需要,减少中间环节,提高融资效率。

2.金融机构:完善服务体系,扩大服务范围

首先,加大大型金融金融科技创新支持力度。近年来,大型银行积极参与数字金融,并在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基层维度的实现率偏低,主要原因是对大型银行基层人员的创新激励不够。所以,为提高数字金融业务在实操层面的落实推进,要鼓励基层支行加强创新,利用数据优势对中小企业定价模型、风控模型进行优化革新,在规避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同时,提高融资服务能力。另外,在对总行员工和支行业绩的考察方面,也要进行适当调整,将对中小企业数字金融服务纳入业绩考核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定向优惠支持,进一步激发银行利用数字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内在动力。

其次,鼓励地方银行开发区域化特色数字金融业务。受体量、规模的制约,地方银行成立金融科技公司开展专项数字金融业务的可能性较低,但地方银行可通过与大型银行的合作,利用自身属地优势开展特色数字金融业务,为地方中小企业提供个性化融资服务,在促进地方数字金融发展的同时,充分满足大型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输出同业的经营目标,进而实现共赢。当然,地方银行还要加强自身数字化转型发展,积极打造数字金融业务、服务、监管一体化生态,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安全的数字金融需求解决方案,进而拓展中小企业融资创新空间[4]。

最后,加大数字金融企业科技投入。数字金融企业或平台在数字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中扮演技术支持、平台支持的重要角色,而要想充分发挥其角色优势,就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强化技术安全和技术优势,以保障数字金融行业的健康安全发展。数字金融企业,特别是金融科技公司要加强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合作,及时引进先进的科技理念与方法,共同研发贴合数字金融市场的技术,促进数字金融科技的时代演进。另外,数字金融企业要从人才建设、软硬件建设、内控建设等方面入手,全面提高风险防控能力,为数字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高效生成提供重要保障。

3.中小企业:提高融资能力,完善内控机制

首先,完善信用体系。中小企业要加强信用体系优化建设,全面落实诚信至上的经营理念,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利用数字金融的优势作用,提高融资成功率,促使中小企业进入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重点指出的是,中小企业要提高信息透明度,尽快形成数字信用,以尽快参与到数字金融的信用传导机制中,切实提高融资成功率。

其次,加强资产管理。中小企业要合理编制现金预算,提高资金调度力度,优化现金流管理流程和融资结构,积极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研发活动,持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中小企业要从组织层面和内控层面入手,加强数字化改革,构建数字化、智能化、高效化的组织管理体系和内控体系,进而提高中小企业融资的“软实力”,在维护企业资产安全的基础上,有效消除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风险[5]。

再次,加强队伍建设。在数字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实现过程中,中小企业必须要有专业人才进行政策解读、关系维护、风险防护等,如此才能增强数字金融服务的精准性、贴合性,以最大程度发挥其优势效能。为此,中小企业要从人才引进与培训两方面入手,积极优化队伍的学历结构、素质结构,确保他们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金融素养和业务能力,以充分满足中小企业参与数字金融市场的现实要求。

总而言之,数字金融发展对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具有十分明确的逻辑路径,要求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等相关主体,全面把握其作用机制和现实价值,并围绕自身角色定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实现推进。归纳来讲,政府要加强金融监管,优化市场环境,金融机构要完善服务体系,扩大服务范围,中小企业要提高融资能力,完善内控机制。只有如此,才能充分释放数字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中的优势效能,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同时,促进数字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约束融资金融
融资
融资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7月重要融资事件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马和骑师
5月重要融资事件
适当放手能让孩子更好地自我约束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