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老年大学(学校)助推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研究

2022-12-28王金英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老年人农村建设

□王金英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的加速兴起,构建学习型社会,推进每个人的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是信息经济时代的必然趋势,也是满足人民日益提高的文化和精神需求的客观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构建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更加便捷的终身学习体系。”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近些年来的乡村文化建设有了明显加强,但针对农村老年人的文化建设及农村老年教育还存在薄弱环节,农村老年人亟待通过继续学习提升自身文化素质和精神体验,培养兴趣爱好,丰富文化生活。

一、当前我国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明显滞后

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客观存在,导致了明显的城乡差异。主要表现为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明显滞后于城市老年人文化建设。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基础薄弱,且发展动力不足,已严重阻碍着积极老龄化的进程。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迁移,农村留守老人的精神需求问题越来越明显,他们普遍感到空虚无聊且缺乏安全感,单调的精神文化生活已无法抚慰和排解其心灵的孤寂。留守在农村的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面临重大缺失。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的振兴,相关部门应重视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和学习教育需求,以切实提高其生活质量为目标,大力加强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

(二)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自身呈现明显不均衡现象

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的地区差异和区域差异是其自身发展不均衡的外在体现。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普遍缺乏对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的关注和重视,缺乏自身建设的力度,这也包括我国经济发展较好的东部地区。这些地区往往因重视程度不够、财力有限、投入不足、缺乏必要指导、参与度不高等因素,使得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发展明显滞后,使得农村老年人享受不到丰富多彩的文化精神体验和终身学习教育的机会。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滞后势必会降低其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应制定并完善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的相关政策,在农村中大力发展老年教育,实现文化与教育公平,不断充实和满足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继续学习教育的需求。

(三)教育资源供给不足

乡村振兴规划中一再强调,提升农村综合治理能力,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高农民素质水平,提高老年人精神养老水平。受地域经济发展的限制,老年教育工作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就山东省来看,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县市,乡镇有了老年学校,但有些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的县市,乡镇至今没有老年学校,农村文化养老服务存在短板,老年大学并没有开到农村和农民“家门口”。应该制定县级老年大学发展规划,通过行政协调保证县级老年大学的有序发展和向农村延伸。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从精神需求、文化生活等方面来看,大力加强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发展农村老年教育,让他们通过教育和学习更贴近并融入现代社会生活,有助于增强农村老年人幸福感,真正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二、当前我国农村老年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体制机制不健全

体制机制不健全是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产生问题与不足的深层次原因。就农村文化建设而言,国家政策上还没有切实把农村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和老年教育方面还缺乏有针对性的政策与资金扶持,应该健全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体制机制,大力倡导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与老年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通过老年大学(学校)提高农村老年教育供给,提高对农村老年人的文化与教育关注度。

(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平衡

近些年,尽管多数省份出台了大力推进老年人文化建设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可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它并未像义务教育或高等教育一样明确财政供给问题。另外,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和上级部门重视程度以及工作偏向不一,使得老年人文化建设工作推进的步调也不一致,尤其在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和老年教育实施方面,与城市相差较大。因此,应坚持全员平等的原则,加强农村老年教育,依托老年大学提升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品质。

(三)地方政府对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

尽管目前省级层面不同程度地出台了相关文件,然而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不一,相关部门对老年人文化建设认识程度也存在差异,有的认为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是一项多投入少收益的工作,因而在财政投入方面也就大打折扣,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推进步伐缓慢。随着农村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多,农村老年教育作为我国老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应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充分的文化和教育资源,以老年大学助推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

(四)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个人参与度低

农村老年人受到个人经济条件、生活环境、受教育水平、生活成长经历等因素影响以及自身条件的局限性,对老年人文化建设和老年教育的认同感普遍不强,缺乏参与农村老年人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需要加以积极引导,大力发展农村老年教育,推进农村老年人的自我建设能力,增强他们积极参与老年人文化活动的意识。

三、发展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的现实必要性

(一)全民终身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历史还是现实来看,人人皆向往美好生活,并希望通过实践来体验。发展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应对农村留守人口老龄化、建设终身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提高科技文化水平和现代文明程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

(二)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体现

加强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特别是充分发挥老年大学(学校)资源协调者的角色,以老年大学(学校)为纽带开展各项文化活动,能够改善和丰富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增进他们与外界的沟通交流,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提高晚年生活质量;也对打造发展型新农村、保证惠民政策有效实施有重大意义。

(三)实施乡村振兴发展的必要支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党在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也是在2020年底全国脱贫后我国对农村工作重点的战略性转移。当前我国农村,尽管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最大的问题是人才匮乏。就目前来看,低龄老人仍然是长期生活在农村地区的忠实队伍和建设力量,他们在农村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乡风文明、乡村农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育的目的是引导每一位受教育的公民为生活和发展做贡献。通过老年大学(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地对这些人员实施科学技能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能有效助推“积极老龄化”,使他们更好地适应乡村振兴发展的需要。

四、老年大学(学校)助推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依托当地政府,积极构建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保障机制

大力发展老年人文化建设离不开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各县(区)委政府应加快成立由民政、教育、财政、文化等部门组成的老年人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实行政府统筹,分级管理,明确工作职责,乡镇、村级具体实施,构建老年教育活动体系框架。据统计,现我国大部分省、市、县都有老年大学,但有的县只是挂了牌子,并没有开展工作。再就是各地老年大学的办学规模、办学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异,有的发达县、市,老年大学的办学水平比较高。经济水平发展的不平衡,在某种程度上也制约了老年教育的发展。应该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情况的不同,规范县级老年大学发展,使其能够顺势向农村延伸。

(二)完善自身功能,打造适合农村老年人的文化建设配套工程

老年大学应探索适合农村老年人教育的“本土”化课程,量身定制服务于农村老年教育的师资队伍,创新教育方法,优化教育内容等。此外,老年教育是以娱乐身心、文化养老为主题,因此,兴趣很重要。要了解农村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编印通俗易懂的教材,成立兴趣小组、互助小组等;拓展农村文化大院教育功能,将老年人对公共设施的依赖、印象、好感等转移到教育中来,为老年人在“家门口”学习创造条件营造氛围。

(三)明晰办学职责,完善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管理机制

业务指导上,可以借助老年大学成熟的办学网络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将乡村老年教育划归老年大学管理与指导;财政体制上,以辖区地方财政投入为主体,中央按照比例适当配套,以保证充足的运行经费;师资队伍上,建立起以老年大学教师队伍为主体,社会人士、志愿服务者、本土乡贤为补充的师资队伍结构。从老年人兴趣爱好出发,在娱乐性课程的基础上,适当增添信息技术、投资理财等实用性课程,使课程内容与老年人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此外,还应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发老年交友、老年论坛等服务,使农村老年人能够就自己感兴趣的社会问题或事务发表看法、畅所欲言,增强老年人的参与感。

(四)加强媒介宣传,转变社会对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的认识

要让老年人知道,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学习不仅仅是年轻人应有之义,老年人也同样可以老有所成,乐在其中,通过老年教育,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增长见识,也可以多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不断丰富老年生活。脱贫,不仅是物质脱贫,更需要文化脱贫、思想脱贫、精神脱贫。中央多次强调,要增强农民发展内生动力,而文化精神力量的提升就是最大的内生动力之一。应强化“大文化”建设思路,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机构、互联网公司以及各类文化企业的协同作用,实现供给端、需求端、监管端等系统化、体系化建设,让农村老年人更多地参与到老年大学(学校)的学习中来,构建中国式的美好生活方式。

猜你喜欢

老年人农村建设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